周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2-0391-01
魯迅先生的《祝?!芬呀踢^好多遍了,但心中總有一個疑竇,那就是"祥林嫂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很多的教學(xué)參考資料上說:"小說主要是通過祥林嫂的一生,揭示封建社會中'四權(quán)'對勞動婦女的殘酷壓迫。"這樣的理解思之再三總覺欠妥。"四權(quán)"說似像一個籠統(tǒng)的標簽,它既可以貼在祥林嫂身上,也可以貼在劉蘭芝、竇娥身上,甚至所有生活在封建社會被奴役的婦女身上??伤齻冋娴亩际潜?四權(quán)"害死的嗎?細細想來,都是,又都不是。因為她們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中,既有著不同的生活遭遇,也有著不同的思想觀念和鮮明個性。所以她們的死,也應(yīng)各有其獨特的原因,而不能用一個標簽來簡單粘貼。
先說政權(quán)??v觀《祝?!啡?,沒有哪一句話能證明祥林嫂的死是由政權(quán)所害。祥林嫂生活的時代是什么政權(quán),我們可以通過小說的字里行間作揣測。從魯四老爺"說我'胖了'之后即大罵其新黨,但我知道這并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可以推測祥林嫂生活在清末民初,那時是北洋軍閥政權(quán)。而"北洋軍閥政權(quán)"是怎樣去迫害祥林嫂的,課文中根本就沒有談及,那怎么能說祥林嫂是由政權(quán)害死的呢?
再說夫權(quán)。祥林嫂先后結(jié)了兩次婚,第一個丈夫是祥林,第二個是賀老六。祥林對祥林嫂怎樣,文中只字未提,我們不得而知。小說的基本故事情節(jié)是始于祥林死后,那么,祥林不應(yīng)該對祥林嫂之死負責。至于賀老六,祥林嫂和他結(jié)合雖然屬于買賣婚姻,但是,婚后兩人卻有一段幸福的生活。小說通過中人衛(wèi)老婆子之口介紹:"……她到年底就生了一個孩子,男的,新年就兩歲了?!赣H也胖,兒子也胖;上頭又沒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氣,會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她真是交了好運了。"由此看來,賀老六也不是害死祥林嫂的兇手。
小說中倒是涉及到了神權(quán)。柳媽曾對祥林嫂說過這樣的話:"你想,你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你給誰好呢?閻羅大王只好把你鋸開來,分給他們。我想,這真是……",神的威懾力令祥林嫂感到無比恐懼:"她臉上就顯出恐怖的神色來","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兩眼上便都圍著大黑圈。"然而僅此就認為祥林嫂是神權(quán)害死的嗎?非也。其實,陰間官府和陽世官府一樣,都是愿意接受賄賂的,而陰司的價目還很低。祥林嫂只用了大錢十二千便捐了門檻,走通了神的后門,贖了罪,而神也就不再懲罰祥林嫂了。所以神權(quán)害死說也站不住腳。
另,族權(quán)對祥林嫂的迫害,文中著墨最多。婆婆憑借什么把祥林嫂搶回去并且賣了,憑的就是族權(quán)這把令人膽寒的利刃。當祥林嫂被搶回之后,魯四老爺大罵其婆婆"可惡"時,又說出"然而"二字,"然而"什么呢?把其后的潛臺詞補充出來,就是:"根據(jù)族權(quán),婆婆作主把她搶回去,這是天經(jīng)地義,理所當然!"然而祥林嫂卻并未因這次迫害而死。在賀老六家拜堂時,如是一頭撞死了,族權(quán)害死說自然也可算成立??墒莾砂严慊乙荒ň屯晔铝?,到年底就生了阿毛,生活還不錯。如此看來,族權(quán)害死說自然也就不能成立。
那么,祥林嫂的真正死因到底是什么呢?
眾所周知,在以男性為中心的中國封建社會里,婦女只能是男人的附屬物,即所謂"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有了男人,婦女才有所依附;而失去了男人,婦女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條件。祥林死了,而祥林嫂又未生下男孩。"從子"條件既不具備,只好被捆被賣。雖然賀老六死了,但有阿毛"還可以守著","從子"條件具備。誰知天有不測風云,阿毛又被狼吃了,于是大伯來收屋。試想,為什么阿毛活著時大伯不來收屋,阿毛死了大伯就來收屋了呢?根據(jù)封建宗法制度,只有男人才有繼承權(quán),婦女無夫無子可從,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依靠。
祥林嫂的精神麻木了,"整天直著眼睛,和大家講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祥林嫂的心已經(jīng)死了,活著的僅是一具軀殼而已。
祥林嫂所處的年代,是一個充斥著濃厚封建意識的社會,封建思想的氣息存在每一個角落,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無不被困于封建禮教的牢籠之中,被封建思想的枷鎖所束縛著。封建禮教不僅侵害著人們的肉體,更在他們的精神上下了蠱咒——尤其是封建女性。
祥林嫂在那個充滿封建禮教的社會里,封建禮教這一罪魁禍首制造了她又親自毀了她。于是她試圖掙脫禮教的魔掌,逃離禮教的監(jiān)牢。她逃離了家庭,命運卻捉弄她,她第一次逃脫了婆婆對她的束縛,而等待她的卻是婆婆對她的逼婚。第二次的抗婚失敗,以及后來的丈夫兒子的離世,使她屢次經(jīng)受了生活對她的摧殘與折磨。最終,"陰司"的封建迷信剝奪了她最后生存的權(quán)力。
"禮教"、"迷信"無時不在束縛著她。夫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編織的網(wǎng)籠罩了她,使她陷入犧牲的行列。希望之光也曾眷顧過祥林嫂,那便是她的反抗。但是,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反抗終會被扼殺在搖籃里。
"咀嚼祥林嫂的悲哀"、"嘲笑她臉上的傷疤的"這些下層國民,他們同樣都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他們無論在有事還是沒事的時候同祥林嫂聊"阿毛的故事","有些老女人沒有在街頭聽到她的話,便特意趕來",等聽完祥林嫂的講述后便"流下那停在眼角的眼淚,嘆息一番",然后"滿足的去了"。"但不久,大家也都聽得熟了,便是最慈悲的老太太們,眼里也看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后來,全鎮(zhèn)的人們幾乎都能背誦她的話,一聽到她講就很厭煩。他們對祥林嫂的悲慘遭遇,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同情,而是作為茶余飯后的話題。他們談?wù)撓榱稚╊^上的傷痕,以此尋開心,雖然她們沒有柳媽尖刻、詭秘,但他們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祥林嫂的痛苦之上,使祥林嫂精神極度衰弱、苦悶,"于是又只剩下一個,終于沒趣的走了"。
魯鎮(zhèn)的人們從魯四老爺?shù)缴婆肆鴭專麄儫o意逼死祥林嫂,只是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信仰等,在祥林嫂身上表現(xiàn)自己的態(tài)度、觀點。但他們的所作所為,不謀而合的織就了一張?zhí)炝_地網(wǎng),將祥林嫂緊緊困住里面。而這張網(wǎng)就是他們認為理所應(yīng)當?shù)娜V五常、三從四德之類的封建禮教道德與迷信思想。祥林嫂總是被人奚落著,嘲諷著,咀嚼著靈魂。題目所謂"祝福",卻是祝福著祥林嫂以外的的迫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