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知識點例析】
例1.(2015·四川南充)默寫填空。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____。(艾青《我愛這土地》)
【解析】此題考查背誦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解答時可根據前句提示和句末篇目來確定具體的語句,注意書寫規(guī)范、工整。
【答案】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例2.(2015.重慶A卷)對下列句子中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運用比喻,把他們比作高梁,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他們的樸實,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B.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運用設問,先提出疑問,再回答“我”是因喜悅而“常含淚水”,強烈地表達了“我”的激動之情)
C.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運用擬人,將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寫出了陽光斜射下薄雪呈現出淡粉色的美麗情態(tài))
D.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運用反復,使用兩個“好一個”,強烈地表達了對黃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贊美之情)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修辭手法及其作用的品析能力,解答時應根據語句內容并結合原文進行分析。B項,對“常含淚水”的原因及情感分析不當,“我”是因對土地愛得深沉而“常含淚水”,表達了“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答案】B
例3.(2015·山東東營)閱讀下面詩歌,完成題目。
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只是血和泥;/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xiāng),/……/江南的水田,你當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細,那么軟……現在只有蓬蒿;/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因為只有那里是太陽,是春,/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因為只有那里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那里,永恒的中國!
——《我用殘損的手掌》
(1)詩人的情感隨“手掌”活動而變化,試仿照示例填空。
“____”:____→“____”:____→[示例]“貼”:向往與期待
(2)談談你對詩中“殘損的手掌”這一形象涵義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就本詩運用的一種藝術手法作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的詩歌鑒賞能力。第(1)小題要求找出詩中表明“手掌”活動的詞語并探究其所表達的情感,前有“摸索”,后有“輕撫”,所表達的情感可聯系上下文并結合時代背景來把握;第(2)小題要求探究“殘損的手掌”的涵義,其在詩中有本義和象征義,本義是詩人被殘害的身體,象征義是祖國殘缺的版圖;第(3)小題要求品析詩中所運用的一種藝術手法,首先找出本詩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對比、想象、虛實結合,然后就其中一種分析其作用即可。
【答案】(1)示例:“摸索”:痛苦和仇恨→“輕撫”:熱愛與幸福
(2)①實指詩人被殘害的身體;②象征民族遭受的傷痛和屈辱(或:象征祖國殘缺的版圖);③表明詩人堅強不屈的意志和對祖國熾熱的愛。
(3)示例一:虛擬——詩人虛擬祖國的廣大土地就在眼前,隨著思維的變化而轉換空間,既可觀其形色,又可感其冷暖、嗅其氣味,表達了對祖國的深摯情感。示例二:想象——借助“無形的手掌”的活動,想象國土的今昔變化和不同區(qū)域的色彩、情景,形成詩歌的豐富內涵,寄寓深厚情感。示例三:對比——國土淪陷前后對比,突出祖國遭受的苦難,表現作者的凄楚憂憤之情;淪陷區(qū)和“遼遠的一角”對比,表達作者對祖國光明未來的期待、向往以及堅定的信念。
【習題演練】
1.默寫填空。
小時候/________________/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________________/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________________/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________________/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2.請將“老水車、駁船、礦燈、稻穗、路基”這幾個形象,填入下列空缺處。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________,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________,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________,是失修的________;
是淤灘上的________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祖國?。?/p>
3.閱讀下面詩節(jié),回答問題。
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當嚴霜凝成
一片寧靜,從爐邊就彈起了
蛐蛐的歌兒,在逐漸升高的暖氣,
昏昏欲睡中,人們感到那聲音
仿佛就是蟈蟈在草茸茸的山上嗚叫。
(1)詩節(jié)中,哪一句把蟈蟈和蛐蛐兩幅畫面通過詩人的聯想疊印在了一起?
(2)詩中“寂寞”“嚴霜”“寧靜”“昏昏欲睡”等詞寫出了冬天怎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人們感到那聲音”中的“那聲音”指的是什么?
4.閱讀下面詩節(jié),回答問題。
河水悄悄流入夢鄉(xiāng),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響。
夜鶯的歌聲沉寂了,
長腳秧雞不再歡嚷。
夜來臨,四下一片靜,
只聽得溪水輕輕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輝,
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大河銀星萬點,
小溪銀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閃著銀色光芒。
(1)請你發(fā)揮想象,任選一種景物,仿照前面的詩句,給第一節(jié)續(xù)寫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詩節(jié)中,以動襯靜、以聲襯靜的是哪一節(ji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聽得溪水輕輕地歌唱”一句中的“輕輕地”能否去掉?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銀星萬點”“銀波微漾”和“銀色光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單元
【知識點例析】
例1.(2015·貴州畢節(jié))下列詞語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尷尬(ga)
菜畦(qi)
軒榭(xuan) 吹毛求疵(chT)
B.醞釀(niang) 愕然(e)
側隱(ce)
兀兀窮年(wu)
C.蜷曲(juan) 眷戀(juan)
熾痛(zhi)
銷聲匿跡(ni)
D.禁錮(gu)
陰霾(mai)
佇立(chu)
眾目睽睽(kui)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常用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要求對每個加點字逐一辨析。A項,“尬”應讀“9a”,“疵”應讀“ci”; C項,“蜷”應讀“quan”,“熾”應讀“chi";D項,“佇”應讀“zhu”。
【答案】B
例2.(2015·廣東汕尾)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
(1)一 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jiu fen,是多么平常。
(2)我母親對我們的jie ju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zhan chu,爭辯道……
(4)每一個舞姿都使人zhan li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入tan wei guan zhi。 (1)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漢字的能力,解題時要準確識別音節(jié),并結合具體的語境確定字形,注意書寫規(guī)范、工整。
【答案】(1)糾紛;(2)拮據;(3)綻出;(4)戰(zhàn)栗嘆為觀止
例3.(2014·山東泰安)下列句子中冒號的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不是我們的狗,”普洛訶爾接著說:“這是將軍的哥哥的狗?!?/p>
B.從吆喝來說,我更喜歡賣硬面餑餑的:聲音厚實,詞兒樸素,就一聲“硬面——餑餑”,光宣布賣的是什么,一點也不吹噓什么。
C.但在我是樂土:因為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yōu)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D.上帝曾說:“你綠在這里,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
【解析】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的用法,即人物對話中冒號的用法。說話人在話前的,“說”后面用冒號;說話人在話后的,“說”后面用句號;說話人在話中的,“說”后面用逗號。A項,“說”后面應該用逗號。
【答案】A
例4.(2014·內蒙古赤峰)閱讀《變色龍》一文,回答問題。
(l)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傷人案件開始時與結束時的不同態(tài)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奧楚蔑洛夫處理案件時不斷變化的態(tài)度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就用不著白費工夫再上那兒去問了,”奧楚蔑洛夫說,“這是條野狗!用不著白費工夫說空話了。既然普洛訶爾說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边@段文字屬于什么描寫?透過這里連用的兩個“白費工夫”,你覺得此時奧楚蔑洛夫的心里是怎樣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第28自然段,談談你對“那群人就對著赫留金哈哈大笑”一句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要求品析語言。
①“他哥哥來啦?是烏拉吉米爾·伊凡尼奇嗎?”奧楚蔑洛夫問,整個臉上洋溢著含笑的溫情,“哎呀,天!我還不知道呢!他是上這兒來住一陣就走嗎?”
仔細體會這里用“洋溢”一詞寫奧楚蔑洛夫的“含笑的溫情”,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下里一片沉靜。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商店和飯館的門無精打采地敞著,面對著上帝創(chuàng)造的這個世界,就跟許多饑餓的嘴巴一樣;門口連一個乞丐也沒有?!?/p>
這里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警官奧楚蔑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中的“軍大衣”一詞在句子中充當了什么句子成分?小說中有幾次關于“軍大衣”的細節(jié)描述?它在開篇處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第(1)小題考查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答題時要按照題目要求,從相關段落中找出關鍵語句并加以總結概括。第(2)小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答題時要根據文中對人物的各種描寫進行總結概括,本文主要是通過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來體現和突出人物形象特征的。第(3)小題考查對描寫類型的判斷和對心理活動的補寫。題干中的一段話很顯然屬于語言描寫;心理活動要根據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文章主旨,結合上下文相關內容進行補寫,意思對即可。第(4)小題考查對句子含義的理解。答題時要揣摩作者透過這個“笑”表現了什么社會問題以及人物怎樣的心理,從深層次進行探究。第(5)小題,①題考查賞析詞語用法的能力,答題時先解釋這個詞語的意思,然后結合語境分析它在表現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②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要求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分析,答題時先判斷修辭手法,然后結合語境分析表達效果;③題考查句子成分以及對情節(jié)的梳理、對句子作用的理解,答題時要按照題目要求,逐問解決:根據句子成分的劃分方法,探究“軍大衣”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然后從原文中找出共有幾次關于“軍大衣”的細節(jié)描述,最后從人物身份、作為警察的標志和穿新軍大衣的用處等方面分析和探究作者在開篇處點出“軍大衣”的用意。
【答案】(1)開始時,他故意擺出一副威嚴的態(tài)度,表示要懲辦狗的主人,教訓一下那些不遵守法令的老爺們,并且要把這條狗馬上弄死。結束時,臉上堆起笑容,對著小狗一直猛夸,卻對赫留金進行恐嚇。
(2)奧楚蔑洛夫是一個溜須拍馬、諂上欺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小人。
(3)這段文字屬于語言描寫。奧楚蔑洛夫心想:既然不是將軍家的狗,那就沒有必要再浪費時間和心思了,斷個野狗傷人,利索省心!
(4)圍觀群眾嘲笑受害者而不是嘲笑可笑的奧楚蔑洛夫,可見圍觀群眾的麻木、庸俗、愚昧,同時也揭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病態(tài)。
(5)①“洋溢”是情緒的充分流露,形象地刻畫出奧楚蔑洛夫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的丑態(tài)。②這里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市場的不景氣,反映了經濟的蕭條凋敝,烘托了冷清、凄涼、壓抑的社會氛圍。③“軍大衣”在句子中充當賓語。小說中有四次關于軍大衣的細節(jié)描寫?!败姶笠隆痹谛≌f開篇處交代了奧楚蔑洛夫的身份,它是他作為沙皇警官的標志,也是他裝腔作勢用以嚇人的工具。
【習題演練】
1.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科學家日前宣布,他們找到了一種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氫氣。
B.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
C.學生食品是否安全,關系到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這是一個必須引起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D.在木柴廠門口,他看見那個敞開了坎肩的人的大叫大嚷聲,把一個血淋淋的手指頭伸給人們看。
2.你班開展“走進小說天地”綜合性學習活動,請回答以下問題。
(1)心聲代表——仔細閱讀右圖,如果讓你作為代表向校長反映同學們的心聲,你會向校長說些什么呢?
(2)名著推薦——為吸引更多的同學閱讀經典名著,請你從《水滸傳》《格列佛游記》這兩部名著中選擇其一,擬寫一段精彩的推薦語。(要求:扣住情節(jié)和主題)
(3)閱讀交流——你班同學一起探討《范進中舉》和《孔乙己》中兩位主人公的共性特點,請你寫一則60字以內的發(fā)言稿。
3.閱讀《孔乙己》一文,分別說說下列語句運用了哪種描寫方法,并分析這一描寫刻畫了人物怎樣的性格。
(l)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單元
【知識點例析】
例1.(2015·山東煙臺)下列各項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嫻(xian)熟
玲瓏剔(ti)透
休憩
險相迭生
B.呵(ke)責
苦心孤詣(yi)
摒息
博聞強識
C.告罄(qing)
迥(jiong)乎不同
道勁
巧妙絕倫
D.拂(fo)曉
戛(jia)然而止
惻隱
相得益章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A項,“剔”應讀“ti"“險相迭生”應為“險象迭生”;B項,“摒息”應為“屏息”;D項,“拂”應讀“fu”,“相得益章”應為“相得益彰”。
【答案】C
例2.(2015.四川南充)下列對修辭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棵大樹依然挺立著,烈日烤灼著它,干渴折磨著它,然而它沒有倒下,它堅韌而頑強地活著。(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突出了這棵大樹所經受的種種磨難,表現了它的堅韌和頑強)
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運用對偶手法,描繪了一幅天高日麗、紅碧交輝的彩色圖畫,令人心曠神怡)
C.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體現了老城暖和安適的特點)
D.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可悲的厚障壁”形象地表達出“我”與閏土之間因觀念、地位、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所帶來的精神上的隔膜)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修辭手法及其作用的品析能力。解答時,首先要明確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然后結合句意并聯系所在課文分析其作用。A項,不是排比,而是擬人。
【答案】A
例3.(2014·山西)閱讀下面文段,表達有誤的一項是()
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他從最高處發(fā)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許多細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濤,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過了懸?guī)r峭壁,沖倒了層沙積土,挾卷著滾滾的沙石,快樂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著他所遭遇的一切。
A.文段中加點的名詞,它和“留美預備學校是清華大學的前身”中的“前身”意思相同。
B.文段中“聚集”一詞,可以用近義詞“匯集”來替代。書寫“聚集”時注意兩字都是上下結構,其中“聚”字共14筆。
C.文段中“懸?guī)r峭壁”是并列短語,結構相同的如“銅墻鐵壁”“和風細雨”等。
D.文段中“一路上他享受著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句的主干是“他享受著他所遭遇的”。
【解析】本題考查對詞語的理解和對句子成分的劃分。對詞語的理解、分析,要在掌握詞語概念的基礎上結合語境來進行;對句子成分的判斷和劃分,關鍵是要準確地找出句子的主語、謂語和賓語。D項,該句主干應為“他享受著一切”。
【答案】D
例4.(2015·湖南衡陽)閱讀下面的兩首詩,完成題目。
A.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B.小松樹!/容我伴你去/山上的白云深了!
上面兩首詩的作者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女怍家____。她最有名的兩部詩集是《____》和《____》。_______、童真和_______是這些詩集的主題。
【解析】本題考查與名著相關的知識,可根據所給詩句的特點并結合自己平時的積累來進行解答。
【答案】冰心 繁星 春水 母愛 對自然的贊美
【習題演練】
1.下列字形和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清吟(yin)
梟(xiao)鳥
倒坍(dan) 周道如砥
B.沉湎(mian) 徘徊(hui)
虬(qiu)須
浩瀚無銀
C.臆(yi)測
攫(jue)取
鮭(gui)魚
遮天蔽日
D.蔭(yin)庇
芳馨(xin)
堰塞湖
山蹦地裂
2.下列句子中修辭方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項是()
A.它懂得陽光雖然嫌棄它,時間卻是公正的,為此它寧可付出幾萬年的代價。
B.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夜靜如一堵堅固的墻。
C.盡管陽光一千次對它背過臉去,它卻終于把粗壯的雙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頂。
D.潔凈的山泉日日與它相伴,也終于明白了它。
3.請你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寫兩個句子。要求:內容相關,句式相同。
。
例句:人生,是一個神秘的故事,我們期待著最美的情節(jié)。人生,_________,_________。人生,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談生命》中“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回答下列各題。
(1)第一句話在全文中起了怎樣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命是什么”與“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為什么對前者“不敢說”而對后者“能說”?根據文意說說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說“一路上他享受著他所遭遇的一切”,就本段來說,這“一切”顯然也包括人生中的困難、挫折、失敗與痛苦。作者為什么說這些也是“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多么遼闊,多么偉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中的“她”表面上是指大海,實際上是指什么?“光明”和“黑暗”又分別象征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運用了大量的修辭,請你從文中選取一句,從修辭角度加以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單元
【知識點例析】
例1.(2015·貴州黔南州)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棲息(xi)
商榷(que)
榮膺(ying)
扣人心弦(xuan)
B.襁褓(qiang) 鱗次櫛比(zhi)
連亙(gen)
明目善睞(lai)
C.哂笑(xi)
并行不悖(bei)
恣?。╯ui)
強聒不舍(guo)
D.惘然(wang) 不屑置辯(xie)
熾熱(zhi)
萬惡不赦(she)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課內重點詞語及其字音的掌握能力,解答時要注意多音字和形聲字的讀音。A項,“棲”應讀“qi";C項,“哂”應讀“shen”;D項,“熾”應讀“chi”。
【答案】B
例2.(2015·四川宜賓)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風騷指《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后來把關于詩文寫作的事叫“風騷”。
B.“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興”就是起興,指先言他物以觸發(fā)聯想,誘發(fā)文思。
C.莊周是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是莊周及其后學的著作集,為道家經典之一。
D.莎士比亞是英國偉大的戲劇作家,他的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極大社會諷刺性的悲劇。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文學常識的積累和掌握,解答時應在仔細閱讀各選項的基礎上聯系自我積累進行辨析。其中有誤的一項是D項,《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劇,而不是悲劇。
【答案】D
例3.(2014·寧夏)你能從下面的這段文字中讀出哪些信息?請寫出最重要的兩條。
為紀念莎士比亞450周年誕辰,由蒂姆·羅賓斯執(zhí)導、美國洛杉礬演員班劇團擔綱的莎士比亞劇作《仲夏夜之夢》6月11日至15日在中國國家大劇院演出。來自世界各地的十二位演員,用舞蹈、原創(chuàng)音樂、充滿動感的肢體表達和熱切地訴諸現實與魔幻的舞臺語匯,渲染著莎士比亞陛下的森林,也成就了該劇團在北京的仲夏夜之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從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解題時要找出文段中的中心句、關鍵句或總結性的句子,并進行概括。這段文字第一句為中心句,可從中提取出“莎士比亞450周年誕辰”和“《仲夏夜之夢》在國家大劇院演出”這兩條主要信息。
【答案】①紀念莎士比亞450周年誕辰;②莎士比亞劇作《仲夏夜之夢》在中國國家大劇院演出。
【習題演練】
1.將下面句子放回語段中,應放在()處。
在戲劇演出的綜合性整體中,劇本雖然是基礎,但居于中心地位的卻是演員的表演。
A劇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性格。B演員扮演角色的基本手段是語言和動作。C小說中語言的主要性能是敘述和描寫,而“劇中人物之被創(chuàng)造出來,僅僅是依靠他們的臺詞,即純粹的口語,而不是敘述的語言”。D在戲劇文學中,故事的發(fā)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劇作家對人物事件的評價和態(tài)度,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對話來完成。
2.《威尼斯商人》中的許多臺詞都有言外之意。請閱讀下列兩則材料并寫出其言外之意。
(1)羅伯特是德國著名的醫(yī)生。有一天,他為國王看病,國王說:“你給我看病,不能像看別的人那樣!”羅伯特非常平靜地回答說:“請原諒,陛下,在我眼里,所有的病人都是國王?!?/p>
醫(yī)生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馬克·吐溫收到一位初學寫作的青年的來信。寫信人對這樣一個問題頗感興趣:聽說魚骨里含有大量的磷質,而磷則有補于腦,那么要成為一個舉世有名的大作家,就必須吃很多很多的魚才行,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否符合實際。他問馬克·吐溫:“您是否吃了很多很多的魚,吃的又是哪種魚?”馬克·吐溫回信說:“看來,你得吃一條鯨才成?!?/p>
馬克·吐溫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
3.閱讀《變臉》中“老漢心并非鐵石塊……迅速救起女孩”,回答問題。
(1)從這段文字看,狗娃和水上漂各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段文字中,水上漂重男輕女的性格,在其心理和行動上存在明顯的矛盾,試找出表現此矛盾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要說說你怎樣看待水上漂重男輕女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發(fā)揮你的想象力,為劇本后面的內容構思一個情節(ji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單元
【知識點例析】
例1.(2015·廣西防城港)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在某班級舉行的“初識諸子百家”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老師說:“同學們,初中三年我們學過儒家的孔于和孟子,道家的莊子和列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韓非子等‘諸子百家的作品,也初步領略了‘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在‘諸子百家的作品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篇、哪一句話或哪一種思想?為什么?下面就請每個同學用簡潔的語言各抒己見吧!”
假如你是這個班的同學,輪到你發(fā)言時,你會怎么說?(含標點限60字以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撰寫發(fā)言稿的能力。組織答案時要帶有稱呼、禮貌用語,指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作品、句子或思想,并闡明理由。語言要流暢,不要超過限定字數。
【答案】示例一:大家好!我印象最深的是莊子的《秋水》。它讓我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無論取得多好的成績都不要驕傲自滿。示例二:老師、同學們好!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論語》中的“溫故而知新”。它提醒我每天都要及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我的學習因此有了很大的進步。示例三:同學們好!我印象最深的是墨家的“兼愛”“非攻”思想。它讓我領略了我們祖先的生存境界和追求是多么令人敬佩!
例2.(2015·安徽)閱讀下文,完成題目。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百里奚舉于市
舉:________
②必先苦其心志
其:________
③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
④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喻:________
⑤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出: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①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恒過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認為造就人才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分別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文閱讀理解的能力。第(1)小題考查解釋文言實詞在語境中含義的能力,解題時應根據語境進行推敲,并注意文言實詞的古今異義。第(2)小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題時要結合語境推敲關鍵詞語(“故”“是”“過”“然后”)的意思。第(3)小題考查概括要點的能力,解題時應回到原文,找出具體的語句,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第(4)小題考查把握中心論點的能力,中心論點可能出現在文題、篇首或篇末等,本文的中心論點為文題。
【答案】(1)①被選拔,被任用。②他,他的。③通“增”,增加。④了解,明白。⑤在外面,指國外。
(2)①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②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
(3)客觀因素:艱苦環(huán)境的磨煉。主觀因素:思想斗爭的折磨。
(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習題演練】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文梓(xin)
鴟得腐鼠(chi)
鮒魚(fu)
畎畝(quan) B.敝輿(yu)
濠梁(hao)
守圉(yu)
蹴爾而與之(jiu)
C.請循其本(xun)惠子相梁(xiang)
禽滑厘(hua) 短褐(he)
D.醴泉(li)
公輸盤(ban)
犀兕(Si)
一豆羹(geng)
2.以下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墨子,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一書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
B.莊周,哲學家,法家代表人物?!肚f子》是莊周及其后學的著作集。
C.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 D.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睹献印肥敲献蛹捌溟T人所作,儒家經典之一。
3.填補下列名句的空缺處或按要求填空。
(l)黑云壓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李賀《雁門太守行》)
(2)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_________________。(《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2015年7月6日,陸軍第21集團軍某旅三連連長吳建在傘降訓練中,面對傘降險情時,毅然做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選擇,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zhàn)友,獻出了自己年輕燦爛的生命。(用《魚我所欲也》中的句子填空)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得:________
②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開頭從“魚”和“熊掌”說起,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種人?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單元
【知識點例析】
例1.(2015.浙江湖州)古詩文名句默寫。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_____________。(《詩經·秦風·蒹葭》)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默寫能力。此題屬連接性前后句填空型默寫題,解答時可根據前面語句和所屬篇目的提示來進行填寫。
【答案】在水一方
例2.(2015·四川達州)閱讀下面的兩首詩詞,完成題目。
[甲]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乙]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1)結合甲詞乙詩內容,談談畫線部分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何異同?
(2)乙詩頸聯從視聽兩個角度展現了兩軍交鋒的戰(zhàn)斗場面,請用你自己的語言加以描繪。
【解析】此題為古詩詞對比閱讀題,考查考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第(1)題考查考生對具體語句的情感把握能力,解答時應結合整首詩詞分別分析畫線句所表達的情感,然后對比概括出它們的異同。第(2)題考查考生理解詩句內容的能力,首先要明確“頸聯”這一概念,找出具體所指的詩句,然后對其進行理解,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句所展現的場面。
【答案】(1)同:甲詞乙詩都表達了作者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的愿望。異:甲詞還抒發(fā)了將士久陷疆場、思念家鄉(xiāng)、遙無歸期的感慨。
(2)示例:漫天大雪,紛紛飄下,軍旗上的青龍白虎圖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風呼嘯,戰(zhàn)鼓雷鳴,各種聲響混雜在一起,回蕩在邊地沙場之上。
例3.(2015·江蘇蘇州)閱讀《曹劌論戰(zhàn)》中的兩段文字,完成題目。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狥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相同?()
A.夫大國,難測也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岳陽樓記》)
B.齊師敗績
當余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
C.戰(zhàn)于長勺
留蚊于素帳中(《幼時記趣》)
D.懼有伏焉
人皆伏其精練(《梵天寺木塔》)
(2)“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表現了曹劌怎樣的性格特點?請結合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文言文閱讀理解的能力。第(1)小題考查對文言詞匯中一詞多義的辨析能力。A項,“國”,上句中指國家,下句中指國都;B項,“師”,上句中指軍隊,下句中指老師;C項,“于”在上下句中的意思均為“在”;D項,“伏”,上句中指埋伏,下句中是佩服之意。第(2)小題考查考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能力,可透過題干中所給的細節(jié)描寫的語句,并聯系上下文進行分析把握。
【答案】(1)C
(2)與魯莊公的貿然下令相比,曹劌下車觀察車轍和登高嘹望敵情,善于觀察細節(jié),然后作判斷、下命令,最終取勝,表現了他認真細致,冷靜謹慎,懂戰(zhàn)術、有謀略的性格特點。
【習題演練】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曹劌論戰(zhàn)》選自《左傳》,文中所寫的戰(zhàn)爭是齊魯之間的一次戰(zhàn)爭,歷史上稱之為“長勺之戰(zhàn)”。
B.《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表達了人定勝天的思想。
C.《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首,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頌”是各地的民歌。
D.《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為“委婉地規(guī)勸”的意思,本文告訴人們“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往往需要講究策略”的道理。
2.填補下列名句的空缺處或按要求填空。
(l)關關雎鳩,在河之洲。____,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
(2)___________,白露未唏。所謂伊人,在水之湄。(《詩經·秦風·蒹葭》)
(3)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_______。(《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4)《曹劌論戰(zhàn)》中體現曹劌“取信于民”的戰(zhàn)略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綜合性學習。
你班開展“如歌的初中生活”綜合性學習活動,請完成以下任務。
(1)我為班史擬材料——以下是班上準備編寫的班史“三年來的變化”這一板塊中的一項調查,請寫出你從表格中獲得的信息,并根據信息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獲得的信息:____
合理化建議:____
(2)我為晚會做主持——請你為畢業(yè)晚會上前后表演的詩朗誦《我愛這土地》和全班合唱《難忘今宵》這兩個節(jié)目,寫一段恰當的串臺詞。
(3)我為同學寫贈言——請用上以下四個關鍵詞,為你的同學寫一段簡短深刻、富有感情的畢業(yè)贈言。(要求:關鍵詞使用順序不限,50字以內)
別離 回憶 祝福 飛翔
4.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題目。
[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對日:“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日:“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節(jié)選自《梁惠王上》)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刺:____
②殺人以梃與刃
以: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予觀夫巴陵勝狀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獸相食,且人惡之
D.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國家要強盛,國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強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強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的鄒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運用了類比手法來奉勸國君,試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單元
1.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2.老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
3.(1)仿佛就是蟈蟈在草茸茸的山上嗚叫。
(2)這些詞語寫出了嚴冬寂寞、寧靜、冷清的景象,襯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兒”的動聽。
(3)蛐蛐的嗚叫。
4.(1)示例:風兒沙沙吹拂樹葉。(注意體現夜“寧靜”的特點)
(2)第二節(jié)。
(3)不能。因為“輕輕地”以動襯靜,更能突出夜的寧靜。
(4)因為“明月撒下它的光輝,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第二單元
1.B(A項,成分殘缺,句末可添加“的方法”;C項,“兩面對一面”,可刪去“是否”;D項,搭配不當,可刪去“的大叫大嚷聲”)
2.(1)示例:校長,您好!我們渴望有一個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我們渴望走進校圖書館,盡情閱讀各類藏書,希望學校圖書館能向學生開放。
(2)示例一:《水滸傳》——一百零八位有著不同人生經歷的英雄人物,走上反抗的道路,以百川人海之勢匯聚梁山,舉起起義的大旗,鮮明地表現出“官逼民反”的主題。示例二:《格列佛游記》——英國醫(yī)生格列佛因海難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等地,帶我們走進一個奇異的幻境,借他人之眼評議、諷刺英國的現實社會。
(3)示例:范進與孔乙己都是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讀書人,熱衷功名而迂腐無能,一個在人土之年撈得功名,一個在窮愁潦倒中悲慘而終。
3.(1)肖像描寫?!吧聿暮芨叽蟆保f明他尚有勞動能力;“青白臉色”,說明他窮困潦倒,是營養(yǎng)不良又不肯勞動的結果;臉上“時常夾些傷痕”,是他窮困而偶爾偷東西被人打傷,也是他走向沒落的重要標志;“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表明他年齡較大而又精神萎靡頹唐;他那件長衫“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說明他窮困潦倒的經濟狀況和懶得出奇的性格特征。
(2)動作描寫。說明他窮困潦倒至極,“摸”字表明了他悲慘的境地。
(3)語言神態(tài)描寫。說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特征。
第三單元
1.C(A項,“坍”應讀“tan”;B項,“徊”應讀“huai”,“浩瀚無銀”應為“浩瀚無垠”;D項,“山蹦地裂”應為“山崩地裂”)
2.B(B項為比喻,其他項為擬人)
3.示例:人生,是一部雄渾的交響樂,我們期待著最激昂的樂章。人生,是一幅多彩的畫卷,我們期待著最亮麗的色彩。人生,是一條涓涓的溪流,我們期待著最絢麗的浪花。
4.(1)統領全文。
(2)“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質的終極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學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來回答,使行文更容易切人,引出下文對生命過程的形象化描繪,便于作者抒發(fā)對生命的獨特感受。
(3)因為這些也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困難、挫折、失敗與痛苦是對生命的磨礪,能夠給生命以力量。
(4)“大?!睂嶋H上是指生命的歸宿?!肮饷鳌毕笳魃_到輝煌的頂點,“黑暗”象征生命的終結。
(5)示例:“她多么遼闊,多么偉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這句話運用了排比手法,行文富有氣勢,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生命終結時的感慨。
第四單元
1.B(這句話放在B處可以承上啟下,“劇本雖然是基礎”承接上文,“演員的表演”開啟下文——“演員扮演角色的基本手段是語言和動作”)
2.(1)我對每個病人都一視同仁。
(2)青年缺少寫作的素質和天賦。
3.(1)狗娃:勤勞能干,乖巧可愛,機靈懂事,知恩圖報。水上漂: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輕女而又有情有義。
(2)水上漂心理上認為:“養(yǎng)兒方能續(xù)后代,女生外向遭禍災。重男輕女自古來!”這種想法根深蒂固,可是行動上卻恰恰相反:“老漢嘴上大罵,行動卻很果斷——投河救人!”心理和行動存在明顯矛盾。
(3)在今天看來,水上漂重男輕女的思想是極其落后的。但水上漂的這種思想,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偏見,而是有其現實基礎的。它作為一種世俗思想,有著深刻的民族、歷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根源。
(4)提示:所構思的情節(jié)要和前面的情節(jié)相連貫,人物性格要吻合。
第五單元
1.D(A項,“梓”應讀“zi”B項,“蹴”應讀“cu”;C項,“相”應讀“xiang”,“滑”應讀“gu”)
2.B(莊周是道家代表人物)
3.(1)甲光向日金鱗開(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4.(1)①通“德”,感激。②天性,天良。
(2)①不只是賢德的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只是)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②不分辨是否合乎禮與義就接受優(yōu)厚的俸祿,這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3)作者用“魚”比喻“生”,用“熊掌”比喻“義”,通過類比,形象生動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舍生取義。
(4)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義的人?,F實生活中,舍生取義、見義勇為的人會得到人們的肯定和贊揚,而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的人會遭到人們的唾棄。
第六單元
1.C(“風”是各地的民歌,而非“頌”)
2.(1)窈窕淑女(2)蒹葭萋萋(3)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l)示例:獲得的信息:班級近視的人數隨著年級的上升而增加。合理化建議:科學用眼,減輕課業(yè)負擔,勞逸結合,堅持做眼保健操。
(2)示例: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班級”愛得深沉。班級的生活令我們難忘,今天的晚會令我們難忘!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全班合唱《難忘今宵》。
(3)示例:別離后,我將常?;貞浧鹋c你相處的溫暖時光。此刻,就讓我為你祝福,愿你帶著夢想飛翔,飛翔在那無際的藍天!
4.(1)①當面指責。②用。
(2)D(A項,“勝”,上句中指“取勝”,下句中指“優(yōu)美”;B項,“于”,上句中指“向”,下句中指“比”;C項,“之”,上句中為結構助詞“的”,下句中為代詞,代指這件事;D項,“異”在上下句中均為“不同”之意)
(3)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
(4)國君要廣開言路,樂于(善于)納諫國君不要施行惡政(要施行仁政)
(5)鄒忌把家事和國事進行類比,勸齊威王廣開言路,樂于(善于)納諫;孟子把用刀殺人(或:率獸食人)和用惡政殺人進行類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惡政,而要施行仁政。
【附譯文】
《梁惠王上》選文
梁惠王說:“我樂于聽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殺死人,有什么不同嗎?”(惠王)說:“沒有什么不同。”(孟子又問道:)“用刀子殺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嗎?”(惠王)說:“沒有什么不同?!保献樱┱f:“廚房里有肥嫩的肉,馬廄里有壯實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饑色,野外有餓死的人的尸體,這如同率領野獸來吃人?。∫矮F自相殘食,人們見了尚且厭惡,而身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卻不免做出率領野獸來吃人的事情來,這又怎能算得上是百姓的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