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牛建兵
文言虛詞專題突破
山西 牛建兵
文言虛詞和實詞相比,數(shù)量要少得多,但在使用時常表現(xiàn)出四個特點,即:用法更靈活、使用頻率更高、語法功能更強、發(fā)展變化較大?!犊季V》在“古詩文閱讀”中明確指出,要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常見的文言虛詞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在近年的高考中,文言虛詞的考查僅次于實詞的考查,既有直接考查,也有間接考查??忌诜e累文言虛詞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復(fù)習(xí)備考:
有些文言虛詞兼有實詞和虛詞的雙重性質(zhì),在特定的語境中,我們有必要分清這個詞究竟屬于虛詞,還是屬于實詞,這是學(xué)好虛詞的第一步。例如:
①皆以美于徐公。
(以:作動詞,以為,認為。)
②不賂者以賂者喪。
(以:作介詞,因為。)
③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
(以:作動詞,率領(lǐng),帶領(lǐng)。)
④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以:作介詞,把。)
⑤輟耕之壟上。
(之:作動詞,前往,去,到。)
⑥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之:作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
⑦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為:作動詞,治理。)
⑧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為:作介詞,替,給。)
上面句中加點的虛詞“以”“之”“為”都兼有實詞和虛詞的雙重性質(zhì),其中①③⑤⑦句中的加點詞語具有實詞的性質(zhì),②④⑥⑧句中的加點詞語具有虛詞的性質(zhì)。
【方法指要】
判定加點詞語究竟是實詞,還是虛詞,關(guān)鍵是看上下文的語境、句子的語意,進一步搞清它的意義和用法。除單音詞外,還要注意雙音詞,比如,“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說》)的“于”是虛詞“在”,“是”指“捕蛇這件差事”,顯然“是”是作實詞的,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連詞“于是”。類似的詞語還有“無論”“其實”“可以”“從而”“雖然”“不過”等,切忌簡單地用現(xiàn)代漢語的語義去解釋。
一般來說,需要判定的虛詞上下文語境完整,語句的整體語義實際上限定了某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請看下面的例子:
請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正誤。
①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乃:于是,就,副詞)
②家祭無忘告乃翁。
(乃:你,你的,代詞)
③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而 :如果,假如,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
④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
(而:但,但是,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
⑤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何:多么,副詞)
⑥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何:什么,副詞)
⑦兒寒乎?欲食乎?
(乎:吧,語氣助詞)
⑧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乎:比,相當(dāng)于“于”,介詞)
此題中,加點詞語正確的解釋有②③⑤⑧;不正確的解釋有①④⑥⑦。具體錯誤分析:①乃,正確的解釋是“竟,竟然”,副詞;④而,正確的解釋是“接著”,表示承接關(guān)系;⑥何,正確的解釋是“什么”,代詞;⑦乎:嗎,語氣助詞。
【方法指要】
虛詞用法靈活多樣,分析其意義和用法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貿(mào)然處之。結(jié)合語境分析是最重要的,另外也可以參照平時學(xué)過的課文,解決所遇到的問題,畢竟高考所考查的虛詞在平時都是常用的,我們要立足“課內(nèi)知識課外考”的思想,有規(guī)律地解答虛詞試題。
從語法角度切入是解答文言虛詞題常用的方法。分析虛詞在句子中的語法結(jié)構(gòu),或具體分析虛詞的詞性,所作成分,或在句中的結(jié)構(gòu)特點等,都是解決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問題的有效途徑。例如:
請指出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是否相同。
①秦王恐其破璧
而予亦悔其隨之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②五千人因銜枚擊之
相如因持璧卻立
③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
臣死且不避
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①第一句“其破璧”作賓語;第二句“其隨之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也是作賓語,貌似相同,或者說語法結(jié)構(gòu)大體相同,但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第一句的“其”作第三人稱代詞,他,指代藺相如;第二句的“其”是第一人稱代詞,“我,我自己”,顯然這兩個“其”的意義是不同的。②第一句的主語是“五千人”,第二句的主語是“相如”,“銜枚擊之”和“持璧卻立”都是連動結(jié)構(gòu),且都是作謂語,由此可見,兩者的基本語法結(jié)構(gòu)相同,故句中“因”的用法也相同,此處譯為“于是、就”。③兩句中的“且”都作連詞,前者表示遞進關(guān)系,后者表示讓步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尚且”,二者的意義是不同的。④若,都是放在句首,都是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的連詞,相當(dāng)于“如果”“假如”,用法和意義相同。
【方法指要】
對虛詞進行語法分析,或看其所處的位置,或分析其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或指明其詞性,或分析其在句中的結(jié)構(gòu)特點等,這都是辨析虛詞用法正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兼詞是兼有兩個詞的意義和用法的單音詞。它所兼的兩個詞屬于兩個不同的詞性。例如:
①投諸渤海之尾。
諸:放在句中,相當(dāng)于“之于”,其中“之”是代詞,指代“土石”,“于”是動詞,相當(dāng)于“到”。
②不識有諸?
諸:放在句末,相當(dāng)于“之乎”,其中“之”是代詞,指代“牽牛那件事”,“乎”是語氣助詞。
③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焉:相當(dāng)于“于是”,其中“于”是介詞“在”,“是”是代詞“這里”。
④子曰:“盍各言爾志?”
句中的“盍”,相當(dāng)于“何不”,其中“何”是疑問代詞“為什么”,“不”是一個否定副詞。
⑤布目備曰:“大耳兒最叵信?!?/p>
句中的“叵”,相當(dāng)于“不可”,其中“不”是一個否定副詞,“可”是一個動詞。
⑥荊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勢耳。
句中的“耳”,相當(dāng)于“罷了”,其中“罷”是一個動詞,“了”是一個語尾助詞。
⑦時日曷喪,予與汝偕亡。
句中的“曷”,同第④句中兼詞“盍”的用法。
⑧夫睹之者掩口胡盧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句中的“旃(zhān)”,相當(dāng)于“之焉”或“之也”,其中“之”是代詞,指代“這類人”,“焉”或“也”屬于語氣助詞。
【方法指要】
兼詞的識別有技巧。一般情況下,一個句子前邊有了動詞,后邊沒有作賓語的名詞或代詞時,這個動詞的后面或前面出現(xiàn)的詞,極有可能是一個兼詞。識別出兼詞之后,再結(jié)合句子的上下文語境確定它相當(dāng)于哪個詞。中學(xué)學(xué)過的兼詞數(shù)量有限,我們通過積累識記,即可掌握。
文言固定格式,是指那些用法和結(jié)構(gòu)較為固定的句式。在實際的備考活動中,我們還常常將那些由虛詞與虛詞、虛詞與實詞以及虛詞連用形式組合而成的復(fù)音虛詞一并歸入其中,統(tǒng)稱為文言固定格式。掌握虛詞的固定格式,記住構(gòu)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志虛詞,可幫助考生快速答題。例如:
①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句中的“所”與后面的動詞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相當(dāng)于一個名詞性短語。“惟……是……”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
②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句中的“何以家為”是“何以為家”的倒裝;
③夫晉,何厭之有?
句中的“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④得無教我獵蟲所耳。
句中“得無……耳”,是一個固定結(jié)構(gòu),相當(dāng)于“恐怕……吧”“只怕是……吧”“莫非是……吧”;
⑤其李將軍之謂也。
句中“其……之謂也”是一個固定格式,相當(dāng)于“大概是說……的吧”“大概說的……是吧”。
【方法指要】
文言固定結(jié)構(gòu)的學(xué)習(xí),離不開我們平時的知識積累,歸納整理,比如表被動的“見”“于”“為”“為所”等;表示賓語前置的“之”,比如“何陋之有”;表示定語后置的“之”,比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是以”為“以是”的倒裝,譯為“因為這”。
文言文中,常出現(xiàn)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虛詞連用的情況,其目的在于加強語氣,在虛詞連用時,關(guān)鍵是搞清哪一個虛詞是強調(diào)的重點。例如:
①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焉耳矣”三個虛詞連用,重點落在“矣”,表示已然語氣。
②友也者,友其德也。
“也者”二字連用,重點落在“者”,表示停頓語氣。
(作者單位:山西省長治市長治縣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