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對外傳播中的文化折扣現(xiàn)象及其對策——以《舌尖上的中國》英文解說詞為例

2016-04-10 22:41李娜首都師范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北京100000
社科縱橫 2016年1期
關(guān)鍵詞:舌尖上的中國符號受眾

李娜(首都師范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 北京 100000)

?

中國對外傳播中的文化折扣現(xiàn)象及其對策——以《舌尖上的中國》英文解說詞為例

李娜
(首都師范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北京100000)

【內(nèi)容摘要】本文把風(fēng)靡國內(nèi)外的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英文解說詞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放置在文化書寫的視角下,為了達到在對外傳播過程中減低文化折扣的目的,提出在中國敘事中要注重文化符號疊合性、文化親和性和文化包容性,從而選取相應(yīng)翻譯策略,以達到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的目的。

【關(guān)鍵詞】文化折扣電視解說詞中國敘事

*本文為首都師范大學(xué)研究生課程建設(shè)“新聞翻譯案例庫”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習(xí)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1]。《舌尖上的中國》是今年來優(yōu)秀的電視紀錄片作品,通過講述中國老百姓的美食,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國內(nèi)廣受好評。但是,它在海外的傳播面對的是來自不同意識形態(tài)、不同價值取向、不同符號認同的受眾,其中巨大的跨文化差異可想而知。在面對多元群體的多元需求和解讀時,文化產(chǎn)品在傳播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到“文化折扣”的現(xiàn)實,因此如何在對外傳播中減少“文化折扣”是中國電視節(jié)目海外傳播的題中應(yīng)有之義。本文擬從《舌尖上的中國》解說詞翻譯的角度分析如何在對外傳播中進行中國敘事,傳播中國聲音。

文化折扣作為一個傳播術(shù)語,是1988年由霍斯金斯(CoinHoskins)和米盧斯(R.Mirus)在1988年發(fā)表的論文《美國主導(dǎo)電視節(jié)目國際市場的原因》(“Reasons for the U.S.Domin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elevision Programs”)中首次提出的概念[2]。由于任何文化產(chǎn)品的內(nèi)容都源于某種文化,對于本土受眾有吸引力的文化產(chǎn)品被傳播到他文化中,由于文化差異和文化認知程度的不同,受眾對該種文化產(chǎn)品的興趣、理解能力等都會大打折扣,這就是所謂的文化折扣,是文化產(chǎn)品區(qū)別于其他一般商品的主要特征之一。語言、文化背景、歷史傳統(tǒng)等都可以導(dǎo)致文化折扣的產(chǎn)生。減少文化折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之事,需要考慮各種元素,實現(xiàn)對外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中國電視節(jié)目的海外傳播效果受很多元素影響,諸如跨文化視野、傳播渠道、受眾接受、語言溝通等,而語言溝通是重點所在。解說詞作為思想和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電視節(jié)目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傳播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從節(jié)目功能的方面看,解說詞是節(jié)目內(nèi)容的外化,起到補充信息、升華主題、聯(lián)結(jié)畫面的作用;從傳播的角度看,是文化內(nèi)涵的載體,起到傳遞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歷史傳統(tǒng)的作用[3]。它在語言溝通中的作用不容小覷,而在消解文化折扣方面,解說詞翻譯的語言策略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文化紀錄片和中國社會歷史文化背景息息相關(guān),擁有獨立于歐美和其他文化區(qū)域的話語體系,在跨境傳播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的文化內(nèi)涵在理解和認同上會遭遇不同程度的“文化折扣”[4]。卡爾戴格勒曾經(jīng)比喻:一種文化的人進入另一種文化時,常常像剝洋蔥一樣,要剝掉一層又一層的舊習(xí)慣?!渡嗉馍系闹袊酚⑽慕庹f詞充分考慮了語言溝通中的文化折扣問題,通過增強文化符號的疊合性、展現(xiàn)文化的親和性、突出文化的包容性,力求實現(xiàn)中國敘事方式的文化認同。

突出人本關(guān)懷,增強文化的符號疊合性

文化都是附著在某些符號上的,外化于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國觀眾對于中國文化符號的認同是自然的,而同樣文化符號在西方觀眾那里,就有可能“水土不服”,產(chǎn)生文化折扣。如《舌尖上的中國》中,“五味調(diào)和”在中國文化概念中是很容易引起文化認同的,但是西方飲食觀念中“營養(yǎng)齊全”更重要。如果在翻譯中,能夠把兩者疊合的部分凸顯出來,就可以有效減低文化折扣。

文化符號的疊合也可以增進西方受眾對于中國文化從“感知”到“理解”方面的轉(zhuǎn)化。對于文化的感知,就是對于文化的表現(xiàn)現(xiàn)象有所了解,但是對于一種文化達到理解的層次,是指能夠理解產(chǎn)生這種文化現(xiàn)象的深層原因和歷史淵源,能夠?qū)τ谶@種文化現(xiàn)象作出比較合理和寬容的解釋[5]。對外傳播中,受眾對于和自己不同的文化符號會自然地采取排斥的態(tài)度,但是電視解說詞可以通過巧妙地、技術(shù)性地和策略性地把東西文化符號中疊合的部分提取出來,加以利用。在《舌尖上的中國》解說詞中,講中國故事不是簡單地讓外國人了解中國,而是提升他們對中國故事的興趣,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合理性,愿意嘗試用中國之道去把脈世界,并由此促進雙方對同一個世界的理解。

《舌尖上的中國》解說詞涉及到大量的中國文化中獨有的信息,在翻譯的時候需要考慮東方文化符號和西方文化的異同,盡量選擇兩者之間疊合的地方,目的是為了幫助讀者更有意愿接受原文內(nèi)容,由“感知”過渡到“理解”中國民族特性。

例:

菜園里的白菜是母親每年7月頭伏時種下的。白菜選用的都是心緊葉嫩的品種,這也是制作辣白菜的上等食材。

譯文:

The mother plants the cabbage seeds in July when the hottest season of a year begins.The high- quality plants are also the perfect ingredient for making kimchi.

本例中“頭伏”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二十四節(jié)氣文化內(nèi)容,這對于西方受眾是十分陌生的文化符號,但是譯者提取了中西方文化節(jié)中疊合的部分,“是一年中暑期的開始時節(jié)”,這樣就能夠使西方受眾更好地理解中國的耕種文化信息。而與之相對,白菜的“心緊葉嫩品種”如果進行直譯,則需要增補大量的篇幅,而選擇東西方文化中疊合的部分,“品質(zhì)好的白菜”,同時被配以白菜的直觀畫面,部分地彌補了“心緊葉嫩”內(nèi)容的虛化。

例:

天一放晴,姚貴文就把竹匾搬到天臺上,這些豆腐球是他和妻子幾天的勞動成果。

譯文:

on a clear day,Yao Guiwen carries shallow bamboo baskets up to the roof to air the balls of toufu there that he and his wife made several days ago.

這則例文中,“竹匾”是中國農(nóng)村常用的晾曬工具,“天臺”是南方農(nóng)村特有的建筑現(xiàn)象,即把屋頂當(dāng)作晾曬場,而這二者在英文的文化語境中都是空缺的概念,所以譯者利用西方文化中和這些概念部分疊合的成分,把“竹匾”譯成“淺的竹筐”、“天臺”譯成“晾曬的房頂”(roof to air),更符合西方觀眾的預(yù)期,同時也兼顧了中國文化內(nèi)容的傳遞。

不同文化之間的共性是相對的、廣泛的,差異是本質(zhì)的、深刻的。因此,在語際轉(zhuǎn)換中,文化的可譯性是相對的,可譯性限度是絕對的,翻譯中不可能不存在文化障礙[6],因此文化折扣也是必然存在的。而要減低文化折扣,這就需要電視解說詞的譯者具有強烈的觀眾意識,在面對文化差異的語言現(xiàn)象時,充分考慮差異中是否存在疊合的地方,并加以利用。

尊重閱讀習(xí)慣,注重敘事的文化親和性

早在1950年,毛澤東就提出“要讓全世界都聽到中國的聲音”,現(xiàn)在隨著經(jīng)濟和科技的進步,我們在的廣播電視信號幾乎可以覆蓋全球,很多報紙雜志也都擁有了境外或者海外版,一些網(wǎng)站和出版物也采用了雙語模式??梢哉f,我們在形式上可以確保把中國的聲音傳遞到全世界。但是如果想要確保全世界能夠聽到、或者說有意識有目地去傾聽中國的聲音,除了物質(zhì)形式上保證,還要考慮海外受眾的接受習(xí)慣。充分考慮了西方受眾的閱讀習(xí)慣,在講述中國故事的時候才能使中國文化符號具有親和性,從而在海外文化語境中獲得再生。《舌尖上的中國》英文解說詞對于文化親和性的注重具體體現(xiàn)在:1.解說詞的符號表達方式具有文化親和性,符合或者接近西方傳播的慣常表達方式;2.解說詞的語篇結(jié)構(gòu)方式具有文化親和性,以西方受眾易于理解的思維方式進行文本翻譯;3.解說詞在修辭選擇上有文化親和性,可以與西方受眾在心理上形成某種契合。

例:

酒,應(yīng)該是人們利用微生物進行食物轉(zhuǎn)化的最早的案例了。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立冬的清晨,紹興的天空開始下起小雨。這對釀酒師傅們來說,是個好征兆。酵母菌喜歡江南冬季這種綿長而又不劇烈的冷。

譯文:

Wine is probsbly the earliest case of how people transform food with microorganisms.Huang jiu,literally meaning yellow winebrewed from rice,is one of the oldest wine in the world.It’s the morning of Lidong,the start of winter.It has started to drizzle in Shaoxing.It’s a good sign for wine makers.Yeast favors the long but mild coldness of winter in Jiangnan,south of the lower Yangtze valley.

本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具有濃郁的中國文化信息,在英語中是缺省的概念,如“黃酒”、“立冬”、“江南”。直接采用拼音的方式進行直譯,會讓西方受眾產(chǎn)生強烈語言的符號不適感,所以在翻譯的時候,采用了英語同位語的表達方式,把這些信息的內(nèi)容進行增補,緩解了這種語言符號的不適感。對于“黃酒”翻譯時增補了“字面意思是一種黃色的酒”這一同位語。對于“立冬”增補了“冬天的開端”這一信息。對于“江南”,增補了“長江下游南部”的同位語。

例:

陜西人把肉丁炒制的配料叫臊子,岐山臊子的做法更為講究。肉丁切得薄而勻,干煸至透明狀,再配以醋和秦椒辣面,文火慢炒。上等的臊子應(yīng)該是色澤鮮紅純正,口感酸辣突出。這樣—勺色澤油亮、辣而不燥的紅油躁子,正是岐山臊子面的精髓所在。

譯文:

The methods to make the ingredients for the Qishansaozi noodles are very partieular,Meat is chopped into thin and evendices and dry- fried until they turn transparent.Add vinegar and chili and fry the meat on slow fire.The good- qualityingredients for Qishansaozi noodles are red in color.sour and spicy in the taste.the bright color and spicy taste arethe essence of Qishansaozi noodles.

在語篇結(jié)構(gòu)方面,英文行文習(xí)慣每個段落都開門見山地點明要闡明的主旨,其余的句子作為支持性細節(jié)其加以證明和描寫。這是英文文本比較固定的行文方式,也符合西方受眾的信息接受習(xí)慣。而中文行文方式慣常是先列舉種種現(xiàn)象,最后歸納總結(jié)點明主旨[7]。本例主要內(nèi)容是“岐山臊子”的制作方法,所以譯者翻譯的時候,按照西方觀眾的閱讀習(xí)慣,對句子進行了調(diào)整。開篇就點明“岐山臊子面的制作很講究”,而不是像原文一樣先提到“臊子”,再說“岐山臊子”,這是順應(yīng)西方觀眾的語篇結(jié)構(gòu)習(xí)慣。

例:

草原之外的地區(qū),游牧被農(nóng)耕取代,人們沒有條件大規(guī)模地放牧牛羊,有限的土地首先被用來耕種,乳制品最終沒能在中原的廚房占得一席之地。農(nóng)耕文明中的人們轉(zhuǎn)而將目光投向另外一種植物資源,去獲取寶貴的蛋白質(zhì)。另辟蹊徑地在植物的范疇尋找到了蛋白質(zhì)的支持,這對歷史上缺乏肉食的中國人來說既是智慧,也是一種幸運。

譯文:

Outside the grasslands,grazing 1and is replaced by farmland.In the past,few diary products wereproduced,but with the spread of agriculture,people learned to get the protein they needed from plants.Chinese people living in farmin gareas formerly ate very 1ittle meat;they learned to take protein from plants.

這則語例中蘊含了豐富的廣義文化因素:因為土地有限,農(nóng)耕文化取代了游牧文化,牛羊減少,乳產(chǎn)品不足等。這些都是中國地理歷史的文化常識,但是對于西方觀眾而言,他們對于這些文化信息的處理起來會比較吃力。因此在翻譯的時候,原文信息被重新排序整理,把中國觀眾更熟悉的一些成語、地理常識等進行重新編輯處理,只保留了具體的內(nèi)容信息“Chinese learned to take protein from plants”。

在中國的傳統(tǒng)修辭中,重復(fù)很常見,常常為了營造一種強調(diào)、渲染的修辭效果,而英文則排斥無效的重復(fù)。

例:

馬文斌是蘭州牛肉拉面的第四代傳人。他在拉面館里工作了40年。要想拉出粗細不同的大寬、韭葉、毛細、蕎麥棱子,不但要臂力過人,對力道的控制還要剛中帶柔。同樣的麥子,磨成同樣的面粉,卻可以做出不同的面條,表現(xiàn)出不同的精彩。

譯文:

Ma Wenbin is the fourth- generation successor of Lanzhou beef noodles.He’s been working in a noodle shop for 40 years.To pull the dough into noodles of different thickness,a chef needs to have extraordinary strong arms and also exquisite skills in controlling his strength,The same wheat and flouris used,butdifferentnoodlesandwondersareproduced.

蘭州的拉面文化博大精深,對于面條根據(jù)粗細有不同命名“大寬、韭葉、毛細、蕎麥棱子”在別的傳播媒介中,是可以進行翻譯的,但是考慮到電視節(jié)目“即時性和“大眾性”的播放特點,譯者如不從受眾的文化接受能力出發(fā),對這些文化因素進行處理,直譯的后果是造成信息拖沓,解說詞滯后,影響播出效果。所以這則信息被譯者在翻譯隱去了原文中的面條名稱,只保留了“粗細不同”的中心信息。另外中文中對于“同樣的”、“不同的”的反復(fù)渲染,英文中如果同樣反復(fù)會顯得拖沓冗余,所以翻譯時進行了合并,這樣更符合西方受眾的修辭習(xí)慣。

避免比較,注重敘事的文化包容性

《舌尖上的中國》是講述中國美食和東方智慧的紀錄片,但是它并沒有以此為大,用帶有精英主義的視角去評述和比較,而是采取了去文化中心主義。中國故事既不是炫耀自己的文化優(yōu)越性而貶低他者,也不以他者(如西方)為標(biāo)準(zhǔn)挖苦自己的劣根性,而是在保持各自的特殊性下和諧相處。為了達到這個目標(biāo),在翻譯解說詞的時候,也需要顧及到受眾的心里期待和接受度,把易造成文化障礙的內(nèi)容進行轉(zhuǎn)化,升華或者表達為具有普世價值,使它變成東西方觀眾都容易接受的內(nèi)容。

例:

和這種面用的是鴨蛋,使用傳統(tǒng)的方式和好面團之后,最關(guān)鍵在于壓面時的力度。用毛竹碾壓面團用人體彈跳的重力讓面團受力均勻。壓薄的面皮便可以用來制作面條和云吞皮。這樣壓打出來的面具有獨特的韌性,配上用豬骨、大地魚、蝦籽等材料熬制3個小時以上的湯頭,一碗鮮美無比的云吞撈面就成了嶺南人的最愛。

譯文:

Duck eggs are applied in dough making.A bamboo is used to press against the dough.A person jumps while sitting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bamboo.Thus,the dough can receive strength evenly.The thin flour can be made into noodles or wanton skin that have special elasticity.Stewing pig bones,ground fish and shrimp eggs for 3 hours,and the soup for the tasty wonton noodles is made.

原文中“傳統(tǒng)的方式”、“最關(guān)鍵”、“嶺南人的最愛”屬于主觀性、評論性的內(nèi)容,在缺少相同文化心理的西方觀眾中不能引起同樣的心理共鳴,所以被刪減。同樣的翻澤策略還體現(xiàn)在下例中:

例:

不管事實是不是真的那么富有戲劇性,中國人必定經(jīng)歷了漫長的摸索,才讓豆腐最終成了一種了不起的中國食物。無論如何,豆腐的誕生,徹底改變了大豆的命運。豆腐無限包容的個性給擅長烹飪的中國人創(chuàng)造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譯文:

Whatever the case,the invention of Toufu changed the future of soybeans.Toufu goes well with many other ingredients.

譯文把原文中主觀性、評價性的內(nèi)容刪掉了,如“富有戲劇性”、“擅長烹飪的中國人”、“中國人必定經(jīng)歷了漫長的摸索”、“了不起的中國食物”等。譯文隱去了“中國人”這一反復(fù)出現(xiàn)的指代結(jié)構(gòu),而把敘述著眼點放在了“豆腐”上,這樣更符合西方讀者的心理預(yù)期,而且沒有“我文化”和“他文化”的這種割裂對比的感覺?!盁o限包容”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是一種暗喻,但對于西方觀眾則過于抽象難懂,所以在英文解說詞中將其具體化,闡釋成“和各種食材都相融”。

結(jié)語

面對來自不同文化語境的電視節(jié)目,觀眾產(chǎn)生文化隔閡和心理距離是很自然的,這種心理距離是長期的地理、語言、文化和生活習(xí)性差異形成的,同時也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在起作用,因此造成了“文化折扣”。近代以來,由于技術(shù)的局限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不同,中國文化在國際文化傳播中暫時處于被動和弱勢地位,使得西方觀眾對中國文化比較陌生和隔閡,也沒能形成對中國文化、藝術(shù)作品的消費偏好。

中國文化紀錄片在講述中國故事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致力于建立自己的敘事方式,一方面要致力于減低文化差異造成的文化折扣。在敘事過程中,突出人本關(guān)懷,注重文化符號的疊合性,通過提取文化中共同的、普適性的東西,引導(dǎo)受眾由文化感知層次達到文化理解層次,愿意接受中國故事。同時尊重受眾,注重增強敘事中文化的親和性,在語言符號表達、語篇結(jié)構(gòu)、修辭選擇上考慮受眾接受習(xí)慣和心理期待,幫助受眾理解中國故事。而中國聲音是否能傳到全世界,被全世界的人們傾聽,就需要做到在講授中國故事的時候,避免比較,注重故事的文化包容性。這是我們在觀察《舌尖上的中國》英文解說詞時所得出的結(jié)論。

參考文獻:

[1]習(xí)近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J].黨史縱橫,2013(9):1.

[2]考林·霍斯金斯等著.劉豐海等譯.全球電視和電影——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學(xué)導(dǎo)論[M].新華出版社,2004:45.

[3]朱菁.電視新聞學(xué)[M].杭州:杭州大學(xué)出版社,1999:46- 59.

[4]何建平,趙毅崗.中西方紀錄片的“文化折扣”現(xiàn)象研究[J].現(xiàn)代傳播,2007(3).

[5]歐陽宏生主編.紀錄片概論[M].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4:242—243.

[6]劉宓慶.當(dāng)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7]謝天振.翻譯研究新視野[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李娜,首都師范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英文系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媒體語言跨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7- 9106(2016)01- 0118- 05

猜你喜歡
舌尖上的中國符號受眾
“+”“-”符號的由來
用創(chuàng)新表達“連接”受眾
變符號
淺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jié)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圖的有效符號邊控制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