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實驗小學 周軍英
學習“行知”思想 尋求真實教育
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實驗小學 周軍英
最近偶爾翻到《中國教育史》,讀到陶行知教育思想一節(jié),感觸良多,讀師范時記得的陶行知的那些教育思想,重新來到我的面前。如“教人做人,教人做真人,教人做真善美的新人……”“解放學生的頭腦、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嘴、解放學生的眼睛、解放學生的空間、解放學生的時間?!边@許許多多的教育思想至今聽來還是讓人振聾發(fā)聵。今天很多教育思想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很好地實踐陶行知教育思想,保持一份智慧,保留一分清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啟迪我們的行動,共同追尋教育世界的美麗的風景,尋求即將消失的地平線。
陶行知先生希望我們要教育學生做真人、做真善美的新人。因此,我們首先要還學生真實的課堂。課堂不要做秀演練、課堂要摒棄形式主義、課堂要允許師生出現(xiàn)錯誤。
現(xiàn)在很多課堂教學,特別是公開教學,一堂課經過千錘百煉,修煉得天衣無縫,教師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語言都是那樣得體,學生的每一次活動,每一句回答是那樣的絲絲入扣,這些近乎完滿的課讓我們恍若夢中,不知道是真是假,直嘆息自己技不如人,遙不可及。時髦的小組合作、層出不窮的花樣、頻繁突起的高潮,一個制作精美的課件代替了教師的講解,卡片能出示的習題、實物投影能反應的圖像通通制成美輪美奐的課件,不去計算這樣的課堂教學所花費的有效勞動時間和精力,更不去研究課的內容是否適合復雜的形式。
可是,正如華東師大教授吳剛平博士說的一樣:“真實的教學情景是具體的、動態(tài)生成的和不確定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呈現(xiàn)出來,不是為了觀賞?!闭n程資源不僅來自書本,也來自學生,更來自師生的交流,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課堂不是教師能完全預設的,也許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能備教師想說的每一句話,但不可能備我們學生的每一句答話。我們不能固守我們的教案,沿著自己的思路一廂情愿地拉著學生前行。
現(xiàn)在我們的很多教師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簡單的課件、精練的設計,看不出多少精彩的場景,仍存在沒有解決的問題、學生尚有疑慮不解的部分,當然還有個別學生對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明顯的不感興趣。這才是真實的課堂,才是需要我們研究努力的課堂,這才是真實的學生,有疑惑需要我們去解答,有問題需要我們去努力。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現(xiàn)象之說明,即教育現(xiàn)象之說明,教、學、做要合一。”那么我們在教學中就要努力追求學科的人文性,目的的綜合性。
譬如前段時間,我參加了蘇州吳中區(qū)教育局主辦的“小學數(shù)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會”,其中南京張齊華老師的一堂課――《軸對稱圖形》引起了與會教師的爭論。在課中他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大量大自然中的軸對稱圖形,剪紙、拼圖、風景錄像……一位評課的特級教師認為他的課學科特性不濃,這讓我們聽課的老師感到非常不解,我們覺得這是一堂科學性、人文性具備的好課。
細細想來,張老師肯定認識到自己首先是個教師,然后才是一位數(shù)學教師。我們很多教師過分強化自己的專業(yè)性,他的課除了學科知識的學習、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別的都認為是在浪費時間。也許有的教師對自己的學科十分精通,教學功底扎實,教學水平很高,教學成績很好,因此,教數(shù)學的教師,他的眼里除了數(shù)學還是數(shù)學,他恨不得他的學生都是數(shù)學尖子,都十分喜歡數(shù)學;教語文的教師,希望他的學生都是錢鐘書??墒?,這樣的教學無疑也是一種“半人教育”
我們的教師也是無奈,現(xiàn)在自上而下推崇分數(shù)至上,影響到了小學。教育早已經不是教書育人,似乎僅僅剩下了教書的功能,教師好比考試輔導員,我們不得不為學生的考試成績而煩惱,就怕影響了學校的榮譽,掃了自己的面子。我們真的希望學生一心只讀教科書,何況在寶貴的數(shù)學課上。
可是,為什么不試試在教了百分數(shù)應用題后,讓學生調查:自己父母一年的收入是多少?一家人一年的支出是多少?支出占收入的百分率是多少?用在自己身上的占支出的百分率是多少?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艱辛。為什么不試試在教了統(tǒng)計圖表后,讓學生搜集資料,統(tǒng)計交通事故的歷年發(fā)生概率,讓他們在冷冰冰的數(shù)據(jù)后看見血淋淋的事實。
陶行知先生認為社會即課堂,他說過:傳統(tǒng)的學校是一個鮑魚罐頭公司,學生好比是一個一個的罐頭,先生好比是裝罐工人,偽知識便是裝在罐砂里的臭魚,沒有煮熟,沒有消毒,令人看了好看,吃了惡心瀉肚送老命。何能怪人連罐頭一起摔掉呀!可是這個罐頭公司是個老店,掛的是歷代圣賢親筆所寫的招牌。學校即社會,就好像把一只活潑的小鳥從天空里捉來關在籠里一樣。它要以一個小的學校去把社會所有的一切東西都吸收進來,所以容易弄假。社會即學校則不然,它是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
可惜的是,現(xiàn)在的社會也許離陶先生所希求的更加遙遠,社會和我們的課堂已經脫離得太遠了。學校的道德要求和社會現(xiàn)象之間的反差已經讓有的學生無所適從。課本上一套、老師嘴里一套、社會現(xiàn)實又一套。我們人為地把學校弄成了一個玻璃缸,希望隔離社會的各種丑惡,可是,學生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人的思想是無法隔離的,他們生活在這個社會里,形形色色的世態(tài)為何不讓他們看見體會呢?我們忙于教學各種學科知識,如何進行心理調適?如何面對各種困難?難道總要等到他們撞得千瘡百孔以后才明白?
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是教育學生做真人,不學偽知識。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tǒng)舊教育;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那是我們都希望的教育領域的香格里拉啊,那些美麗的教育風景一直在陶行知先生的夢里,活在我們的希望里。
現(xiàn)在看來這些美麗的教育風景和我們漸行漸遠,成為了一種遺憾,陶行知先生的遺憾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遺憾。然而,這不妨礙我們繼續(xù)憧憬著理想教育,用各自的一己余力,追尋消失的地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