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璽 高彥軍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甘肅蘭州730020)
伊犁將軍金順與伊犁界務
趙維璽高彥軍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甘肅蘭州730020)
本文梳理金順戎馬倥傯的一生,簡述清朝統(tǒng)治下伊犁的概況;考察清政府及左宗棠在解決伊犁問題上的態(tài)度,論述作為伊犁將軍的金順在收復伊犁過程中與俄國就界務的交涉談判以及按約劃界時所做的貢獻。
金順伊犁談判劃界
一
金順(1831—1886),字和甫,伊爾根覺羅氏,鑲白旗滿洲成安佐領下人,二品蔭生[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第8冊)[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P251)。世居吉林,“少孤貧,事母至孝,性忠懿樸勁?!盵2]吉林通志·人物志37·國朝22(卷108)[M].文海出版社,1965.咸豐三年(1853)以佐領隨僧格林沁部從征山東剿匪,因功擢升副都統(tǒng)[3]沃丘仲子.近代名人小傳[M].崇文書局,1918.(P58)?!八脧亩嗦“⒃?,復黃梅。賜號圖爾格齊巴圖魯?!盵4]趙爾巽.清史稿·列傳241[M].中華書局,1977.(P12618)同治三年(1864),授鑲黃旗漢軍副都統(tǒng)。隨后調(diào)赴西安,正值捻軍由湖北竄結(jié)陜南,金順率軍力戰(zhàn),斬殺俘獲頗多。五年(1866),任寧夏副都統(tǒng)。八年(1869),率部與寧夏回民起義軍作戰(zhàn),并隨劉錦棠于同治九年(1870)攻占金積堡。因鎮(zhèn)壓寧夏回民軍有功,升任烏里雅蘇臺將軍,不久即因故褫職,奉命趕赴肅州。十一年(1872)十一月,烏魯木齊提督成祿因軍糧匱乏,遲不出關,經(jīng)左宗棠奏參后,金順接統(tǒng)其部。
光緒元年(1875),清軍收復新疆的戰(zhàn)斗進入關鍵時期。清政府就新疆戰(zhàn)事密詢左宗棠。左宗棠舉薦“金順為人,心性和平,無忌嫉之心,故亦為眾情所附。”[5]左宗棠全集·遵旨密陳片[Z].岳麓書社,2009.(P196)清廷遂旨令左宗棠出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金順調(diào)補烏魯木齊都統(tǒng),原任督辦新疆軍務大臣景廉回京供職[6]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德宗實錄(卷23).光緒元年十二月庚午[M].中華書局,1996.。二年(1876),率部進駐阜康,會同劉錦棠攻占古牧地,連克烏魯木齊、迪化、昌吉、呼圖壁等城。繼又進逼瑪納斯,擊斃回民軍首領馬興。瑪納斯南北二城收復后,因功賞戴雙眼花翎,予世職,并調(diào)任伊犁將軍。
光緒六年(1881),中國代表曾紀澤抵俄談判,虎口奪肉,收回伊犁交涉成功。七年(1882),金順奉旨接收伊犁,按圖劃界。并實心任事,辦理伊犁善后。十二年(1886),因部屬嘩變,遭陜甘總督譚鐘麟?yún)③?,去職回京,行至肅州途次病逝。
金順在伊犁將軍任內(nèi),與俄方商談界址、興辦伊犁屯田、協(xié)調(diào)民族關系等舉措,為回歸后伊犁的社會穩(wěn)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學術界對金順這一重要人物鮮有研究,故本文擬以金順與俄國界務交涉作一初步探討,以期方家斧正。
伊犁地區(qū)自乾隆朝平定以后,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設立伊犁將軍,駐惠寧城,總統(tǒng)新疆南北兩路事務[1]新疆省·西陲要略.中國地方志叢書·西部地方(第二號)[M].成文出版社,1969.(P65)。二十九年(1764)在伊犁河北岸度地創(chuàng)筑,賜名惠遠城,并設官建置,以加強對該地區(qū)的有效管轄。所屬八城分別是:惠寧城、綏定城、廣仁城、瞻德城、拱宸城、熙春城、塔爾奇城、寧遠回城。同治十年(1871),俄國借阿古柏分裂中國之際,以“代收代守”為名,悍然出兵攻占伊犁。沙俄占據(jù)伊犁后,清政府多次要求沙俄歸還。沙俄開始曾表示:俄國只是代替中國守衛(wèi)邊疆,一旦中國軍隊收復了南疆,俄國就歸還伊犁。俄方認定中國軍隊難以收復南疆,故提出這一條件,妄圖永遠霸占伊犁地區(qū)。光緒三年(1877),清廷諭令總理衙門和俄國使臣布策就交收伊犁問題進行了反復辯論,布策以邊界各案為借口,進行拖延。之后雙方商定:“所有交涉伊犁及商辦各事,由俄國派委大員與左宗棠會商核辦?!盵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光緒三年七月丙辰.清德宗實錄(卷53)[M].中華書局,1996.并諭令左宗棠:
西北路各城與俄境毗連,交涉之事甚多,辦理稍或失宜,彼即借為口實,不獨措置乖方,遇事動形窒礙,即語言偶失,亦足以啟猜嫌。嗣后,各城凡與俄人交涉事件有非尋常照章可辦者,著金順、額勒和布、車林多爾濟、杜嘎爾、英翰、保英、英廉、明春、金貴一體先行知照左宗棠主持辦理,以一事權而免貽誤。所有邊界交涉各案著左宗棠確切查明,妥籌辦理。其交收伊犁及一切應辦事宜,著俟俄國派員到后酌度情形,與之開誠布公,相機籌辦[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光緒三年七月丙辰.清德宗實錄(卷53)[M].中華書局,1996.。
之后,在左宗棠的直接領導下,作為伊犁將軍的金順開始了交涉收復伊犁的艱巨工作。光緒四年(1878),清廷諭令金順選派人員與俄國商談收回伊犁事宜,另外將索取白彥虎之事,一并解決。若俄方有意通過賠款方式解決,可由左宗棠、金順妥商后,予以辦理。并通過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向俄國駐京公使施壓,催促圖爾齊斯坦總督迅速交出逆首白彥虎。諭旨稱:
據(jù)稱首逆白彥虎遁入俄境后,經(jīng)劉錦棠照會駐扎塔什干、阿里木臺等處俄官,商令縛送?,F(xiàn)接該處回文,聲稱本國不知是叛賊,暫留養(yǎng)活,欲求將此項銀糧償還俄國,并稱此項難民數(shù)有五千。又據(jù)纏回報稱,白逆已經(jīng)俄官送至邊境托呼瑪克地方,回黨不及二百人。白逆因中毒腹腫。旋接金順咨稱探聞俄國安置白逆地方,與纏回所報大略相同各等語。俄人將白逆安置邊地,復虛張人數(shù),為多索養(yǎng)活之費地步,與挾伊犁為重心事正同。即著金順差人向俄官議論收回伊犁一事,并索取白彥虎,視其如何回復。如俄官微露需索之意,即可與左宗棠妥速籌商,量予犒賞,以了斯局。并著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照會俄國駐京公使,速催圖爾齊斯坦總督將白彥虎等迅速交出,以敦友誼[3]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光緒四年四月戊申.清德宗實錄(卷72)[M].中華書局,1996.。
左宗棠接奉諭旨后,會同伊犁將軍金順開始了接收伊犁的具體工作。
二
光緒四年五月初八日,回民起義軍首領白彥虎被俄國安置于呼瑪克地方,左宗棠請求總理衙門催促俄國迅速交出。并與金順函商后,由金順選派提督殷華廷,補用直隸州知州李滋森,游擊介洪亮等執(zhí)持文函前赴俄境阿爾瑪圖,與俄官喀勒帕科斯克依面議一切[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外交(528折).光緒朝朱批奏折(111輯)[M].中華書局,1995.(P412)。
殷華廷等于六月二十日抵俄國古鏡臺,阿爾瑪圖等處總理固必納吐爾喀爾帕科斯克依派員來接,當天午后到達阿爾瑪圖。次日,與固必納吐爾喀勒帕科斯克依見面。殷華廷等詢問伊犁及白彥虎之事,其總理借口“伊犁事關重大,非我所能擅專,請暫住數(shù)日,俟咨行圖爾齊斯坦總督高伏滿看彼如何答覆,再行定議,并說昔年相約榮將軍在問雅古斯會議交還伊犁,彼此愆期。嗣經(jīng)總理衙門議論又未成就,以致耽延。今有此舉固為鄰睦起見,誠所悅服,本應遵辦,無如近年案件繁多,非在總理衙門商辦,恐議論多而難成”[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外交(528折).光緒朝朱批奏折(111輯)[M].中華書局,1995.(P413)。殷華廷等建議這兩件事如果可以在外辦結(jié)“我左中堂、金將軍亦能辦結(jié)”。該總理提出應該經(jīng)過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商辦,并讓殷華廷轉(zhuǎn)告金順,如果此事能夠妥善辦理,他本人不會從中阻撓。至于索要白彥虎一事,俄方總理表示圖爾齊斯坦總督與左宗棠、金順早有公文,不必再議。殷華廷等向其詢問圖爾齊斯坦總督的意愿,據(jù)他說圖爾齊斯坦總督不忍心置白彥虎于死地,絕對不敢故意違犯條約。殷華廷據(jù)理力爭,提出既然兩國和好遵照條約,關系一如既往,一般賊匪逃逸人犯都應查拿送還,更不要說像白彥虎這等要逆。該總理借口圖爾齊斯坦總督寄來的公文就是這樣,他自己也是疑惑不解。華廷等注意到阿爾瑪圖理屈詞窮不便繼續(xù)商討,害怕談判破裂作罷。直到七月初二日,喀爾帕科斯克依派人來請華廷等去會見,說已經(jīng)接到圖爾齊斯坦總督高伏滿的回函,稱白彥虎仍然不能歸還,固必納吐爾不要擅作主張交還中國,希望他們將高伏滿回函轉(zhuǎn)呈左中堂、金將軍。華廷等于初三日起程折回。此次交涉遂無功而返。
光緒五年(1879),崇厚代表中國與沙俄簽訂《里瓦基亞條約》,俄國雖然允許將伊犁首城歸還中國,但中國為此付出了高昂代價。除了給予俄國代守伊犁的各項費用五百萬盧布之外,又允許將伊犁西邊及南邊帖克斯川一帶割讓給俄國;重定新疆南疆喀什噶爾和北疆塔爾巴哈臺的邊界;伊犁人民遷居俄國,人俄籍者,照俄人看待;俄人在伊犁所置產(chǎn)業(yè)照舊營業(yè);除喀什噶爾、庫倫外,俄國可另在嘉峪關、烏里雅蘇臺、科布多、哈密、烏魯木齊、古城等地置設領事及貿(mào)易行棧;俄商在蒙古、天山南北路貿(mào)易均不納稅;俄商運貨可經(jīng)張家口、嘉峪關、通州、西安、漢中前赴天津和漢口。此外,崇厚與俄國附訂中俄陸路通商章程十七條,喪失利權甚多[2]黃小用.曾紀澤的外交活動與思想研究[M].湖南大學出社,2013.(P24)。
崇厚簽訂這一條約后,清政府朝野上下頗為震怒,表示難以接受這一喪權辱國的和約。金順通覽條約全部內(nèi)容后,認為其中七項條款絕對不可答應。其中涉及伊犁民人的國籍歸屬、俄人在伊犁財產(chǎn)、塔城界址的修改等問題,辯證地指出如果按崇厚答應的要求定約之后,中俄雙方在這一地區(qū)的攻防態(tài)勢,還提出了應對之策。
首先,條約中規(guī)定“伊犁民人遷居俄國入籍者,準照俄人看待。”金順認為,自中外通商以來,中國境內(nèi)的奸猾之民將竄逃外國作為依靠。新疆收復后,寄居伊犁的百姓并非懦弱之良民,即使回民軍也并未遭受重大打擊。如果允許伊犁百姓遷居俄國,必將依賴俄國騷擾伊犁邊境。并以俄國安置陜西回民軍首領白彥虎為例,證明這一條款的危害性。他指出:
若復允其所請則伊犁之民,其誰不解體,勢將舉伊犁而空之茍,無人何有土,且逆回驕悍成性,必倚俄人滋生事端,彼將暗蹤之使擾我邊鄙,顯問之則佯為不知。如去歲俄人所收陜回之竄擾其明證也,事固有似微而實鉅者,此類是也[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外交(550折).光緒朝朱批奏折(111輯)[M].中華書局,1995.(P423)。
其次,對于“俄人在伊犁置有產(chǎn)業(yè)準其照舊管業(yè)”的規(guī)定,金順亦提出了反對意見。因俄國自占領伊犁后,九城之內(nèi)均由俄國興修創(chuàng)造,中國方面無從置喙。如果按照這一條款執(zhí)行,不但伊犁境內(nèi)中國人將無所駐足,而且這一軍事要隘,均會被俄人所把持,無異于養(yǎng)癰遺患。他說:
若如第四款所議則伊犁豈復有我駐足之所,不但此也設要隘之地形勝之區(qū),彼皆豫為占踞。詭讬置產(chǎn)將驅(qū)而去之耶,抑將忍而受之耶。驅(qū)而去之是謂背約,忍而受之是謂養(yǎng)癰,二者之中無一而可,是自困之道也[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外交(550折).光緒朝朱批奏折(111輯)[M].中華書局,1995.(P423)。
第三,該條約規(guī)定中國收回伊犁后,伊犁的霍爾果斯河及山南的特克斯河劃歸俄國管轄,并對塔城界址重新劃分。金順認為這一條款不僅使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而且對于中國邊疆地區(qū)的防務帶來了極大的損害。他說:“必如俄人之請則霍爾果斯河去伊犁大城九十余里,特克斯河為通南八城要路,而塔城尤獨當其沖,一旦割為俄境豈獨弱已以強敵,彼直扼我吭而撫我背矣。凡此皆界務之必不可允者也。”[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外交(550折).光緒朝朱批奏折(111輯)[M].中華書局,1995.(P423)
第四,對于條約所規(guī)定的在新疆各地設立領事和俄國在中國內(nèi)地進行貿(mào)易的條款,金順也精辟地分析這一條款對于中國商務的影響。他指出:自古馭外之法不貴乎我之所能征,而貴乎彼之不得入,蓋不入則內(nèi)間無自而出外間,亦無自而乘我之所以欲得伊犁者,以其為中土屏蔽也。夫俄人之于中國常存眈眈逐逐之心。彼之所以遲遲而發(fā)者,誠以言語不通,贄幣不達,患其取之而不守耳。若如通商各議則民之情偽彼得而知,地之險要彼得而據(jù)之,逆回之反側(cè)彼得而煽之,奸民之蠢動彼得而乘之。種種弊端,實難枚舉。是我得伊犁一彈丸不守之地,蕩然自隳其中外之防,直不啻舉全土而畢之矣,其有病于華商生計猶后也,此尤商務之必不可允者也[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外交(550折).光緒朝朱批奏折(111輯)[M].中華書局,1995.(P423)。
鑒于《里瓦基亞條約》對于中國領土主權的巨大損失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一系列消極后果,金順力請朝廷令總理衙門或陜甘總督左宗棠與俄方進行反復辯論,由自己在喀什噶爾、烏什、精河、塔爾巴哈臺分設重兵,做好嚴密有效的防范,并加強對于烏魯木齊和科布多兩地的防務籌備,做好反擊俄國侵犯的準備。他還提出了“移饑饉之民以實邊,選才智之士以教戰(zhàn),廣屯田以足食,興廢利以生財”[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外交(550折).光緒朝朱批奏折(111輯)[M].中華書局,1995.(P423)的守邊之策,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恢復和發(fā)展新疆的社會經(jīng)濟,并能阻遏俄國對中國邊境的覬覦之心。此外,對于中俄關系的緊張局面,他提出了應對之術,那就是:“彼如越境窺伺則勒兵以痛擊之,靜以制動,逸以待勞,庶乎可發(fā)可收可進可退。其能就我范圍交還伊犁也,固可相遇而安,其不就我范圍交還伊犁也,亦可相機而動。”[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外交(550折).光緒朝朱批奏折(111輯)[M].中華書局,1995.(P423)
光緒六年(1880)正月二十一日,根據(jù)王大臣等以及俄國與崇厚的請求,清政府改派曾紀澤前往與俄國商議定約事宜。由于俄國提出的一些權益沒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諾,就一直在尋釁滋事。清政府對前線諸位大臣的任務給出了明確的指示“新疆防務緊要,左宗棠熟悉邊情老于軍事,即著將南北兩路邊防通盤籌畫,務臻周密。本日有旨令劉錦棠幫辦新疆軍務,劉錦棠、金順兩軍均在前敵尤為喫重,并著隨時偵探防范會商左宗棠妥為布置。錫綸現(xiàn)駐塔城,兵力太單且與俄人逼處,宜策萬全,如能就地選募邊人招徠藩屬,亦可壯我聲威,著與左宗棠商酌辦理?!盵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外交(568折).光緒朝朱批奏折(111輯)[M].中華書局,1995.(P430)
光緒六年(1880)六月,清政府派駐俄公使曾紀澤到達俄國首都彼得堡,重新與俄國進行談判。曾紀澤憑借其雄辯的口才,竭盡全力維護我國的主權,終于在光緒七年正月二十四日(1881)與俄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替代了崇厚在俄國里瓦幾亞簽訂的賣國喪權的《交收伊犁條約》。光緒七年(1881)十二月金順接到俄國總督寄來的文件,確定了交還伊犁的具體日期。光緒八年(1882)正月二十五日金順派參贊大臣升泰前去接收伊犁,“茲由金順刊刻木質(zhì)關防一顆,文曰:特派接收分界伊犁參贊大臣,關防派員赍送。奴才升泰以資鈐用而昭信守,俟接收分界事竣,即行銷毀”[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外交(592折).光緒朝朱批奏折(111輯)[M].中華書局,1995.(P450)。
三
按約劃界成了金順下一步工作的重點,要解決好這件復雜艱苦的工作,首先就是揀選合適的人選與俄國分界大臣一同會商辦理,選定哈密幫辦大臣長順分勘西北邊界,巴里坤領隊大臣沙克都林札布勘分西南邊界。長順于光緒八年五月二十日到達伊犁,金順當即備文和俄國方面進行了溝通,約期前往塔爾巴哈臺會同勘分西北邊界。不久伊犁參贊大臣升泰因病開缺,中段分界事務緊急,不容稍緩。金順有長順經(jīng)過商議后,決定就近會同俄國官員,先從伊犁西南邊界分起,迆邐西北至哈布塔蓋沁、達蘭等山接連塔爾巴哈臺,一手勘畫,建立界碑而昭鄭重。惟有從塔爾巴哈臺西南起,迆邐東北至布倫托海、霍伯克賽哩等山,皆系塔城交界,其奎峒山、阿爾泰山原屬科布多所轄地面,如果長順一人履勘,確實陸路遙遠、趕辦不及。故金順奏請派科布多辦事大臣額爾慶額,就近會同俄官,將薩烏爾領、奎峒等山邊界,詳細履勘照約畫分,以昭妥協(xié)而期迅速。至于喀什噶爾界址,由巴里坤領隊大臣沙克都林扎布同時前往舉辦,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會寄輿圖,另繪一份,呈送科布多幫辦大臣遵照辦理。
光緒八年(1882)六月二十六日,巴里坤領隊大臣沙克都林扎布,由伊犁綏定起程前往那林哈勒哈,會同俄官舉辦分界事務。南段分界大臣沙克都林扎布寄函金順,言稱俄人狡詐,想以薩瓦巴齊為界。金順從邊防大計和國家主權出發(fā),嚴肅地向沙克都林札布說:“薩瓦巴齊在天山之陽,距天山中梁尚遠,若以此處定界,則俄人越山而下,設卡據(jù)守,毫無隔閡,舉步有越境之嫌,將來遺患滋大。當經(jīng)再三函囑,詳度形勢,不可遷就,我縱不能越山而北,萬不可令俄人踰山而南,務在妥協(xié)辦理,俾其無所藉口去后”[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外交(602折).光緒朝朱批奏折(111輯)[M].中華書局,1995.(P459)。表現(xiàn)出了金順在辦理界務時寸土不讓的原則。十二月初三日,沙克都林扎布來函,詳細說明里勘分界務的情形:“自那林哈勒哈河,會同俄國分界官咩登斯格,互相履勘,過穆匝爾特達坂向西,天山中梁罕騰格爾頂上,接薩瓦巴齊之天山,至喀伊車庫、庫爾圖克,以上各達坂險峻難越,實難埋立牌博。均指天山中梁為界,及勘至別疊里達坂,即于別疊里達坂南面陡崖,人行路徑兩邊相離二十二丈半,埋立中俄兩國界牌。鄂博天山西北屬俄國界,天山東南屬中國界,凡有天山斷處從西北流過天山的河水,遵照條約不許改截源流。直至別迭里山、阿克蘇、烏什所屬之邊界止,逐段履勘,山險路危,迂曲繞越,雖人跡罕到之境,靡不親至其地方,及至別疊里達坂埋立牌博后,行抵烏什之烏奇地方,風雪連朝,天寒地凍,俄國分界官堅請停勘,屢催罔應,無可如何,當經(jīng)約會俄官,于十月初六日,齊至喀什噶爾,將一切界務事宜面商。幫辦軍務廣東陸路提督張曜,再與俄官議定互換文約四條,注明光緒九年五月初五日再行舉辦,其已分之地繪圖一紙,俄官即由該處回國”[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外交(602折).光緒朝朱批奏折(111輯)[M].中華書局,1995.(P459)??狈纸鐒者^程中的艱難顯而易見,該大臣嚴格按照中俄雙方既定條約辦理,事必躬親。金順仔細按圖查閱天山中路界定問題,認為沙克都林札布辦理的很好,作出了這樣評價“該大臣逐段履勘,靡不親至,于薩瓦巴齊一段再三力辯,始得俾為我有,辦理尚屬妥協(xié)”。再次強調(diào)所有別疊里達坂迤西一帶界務,應咨催沙克都林扎布,并照會俄官,明年務必如期會齊舉辦,勿稍延緩,避免別生枝節(jié)。將現(xiàn)在已經(jīng)劃分完成的界務繪制輿圖進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金順認為薩瓦巴齊能爭回,并且照圖定界,都是沙克都林札布之功,再次嚴令該大臣別疊里達坂為天山南北往來孔道,堅決不能輕易向俄國妥協(xié),等到明年會勘時必須設法辯論堅決地收回。
光緒九年(1883)新授烏魯木齊都統(tǒng)臣長順,遵照諭旨“前赴烏什一帶,與沙克都林扎布、張曜會同勘辦南界會勘新疆南界”[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外交(612折).光緒朝朱批奏折(111輯)[M].中華書局,1995.(P465),經(jīng)過他們艱苦卓絕的努力,于這年三月二十二日,完成了勘分南界的工作。九月二十五日塔城界務勘分完竣[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外交(617折).光緒朝朱批奏折(111輯)[M].中華書局,1995.(P473)。
結(jié)語
金順戎馬一生,早年間參與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和陜甘回民起義,深受左宗棠器重,轉(zhuǎn)戰(zhàn)西北,官至伊犁將軍。這一時期中央政府處在內(nèi)憂外患之中,沙俄侵占了中國新疆的伊犁地區(qū),清政府多次諭令嚴正聲明西北的重要性,并要求新疆地區(qū)的各級官員做好收復伊犁的各項工作。金順作為伊犁地區(qū)最高軍政長官,在中央政府和左宗棠的直接領導下,與沙俄開展了收復伊犁的談判和按約劃界工作,本著寸土不讓的原則,最大限度的將伊犁地區(qū)的主權喪失降到最低。在談判和劃界過程中,他憑借著卓越的智慧和多年軍事戰(zhàn)爭經(jīng)驗,向中央政府和左宗棠提出了許多完滿解決伊犁問題的建設性意見,為中國順利收復伊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收復伊犁直接促成了新疆建省,為以后收復失地、保護國家主權完整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責編:高生記)
趙維璽(1974—),男,甘肅天水人,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xiàn)代史、西北邊疆史。高彥軍(1989—),男,甘肅蘭州人,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近代邊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