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淑瑩
內(nèi)蒙古廣播電視臺 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如何做好“走基層”報道
云淑瑩
內(nèi)蒙古廣播電視臺 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走基層”是近幾年出現(xiàn)的新的報道方式,由于其具有真實性、貼近性,受到觀眾的歡迎,同時也是電視新聞中,經(jīng)常采用的報道形式,本文結(jié)合工作實踐,簡要分析一下做好“走基層”報道的幾個要點。
走基層 真實性 新聞報道
2012年,中央決定在全國新聞媒體中廣泛開展“走基層、轉(zhuǎn)作風、改文風”實踐活動,由此誕生了一系列“走基層”的報道?!白呋鶎印眻蟮朗菍π聲r期新聞報道傳播理念、傳播形式、傳播語態(tài)的豐富和創(chuàng)新,這種扎根生活、扎根實際、扎根群眾的新聞話語方式,不僅贏得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好評,在電視新聞實踐中,“走基層”的報道方式也被越來越多地運用,那么,如何做好“走基層”報道?
“走基層”的核心是講故事。我們說,一個好的選題是講好故事的重要條件。做好“走基層”報道,首先要找到一個好故事。“走基層”報道的對象是普通人,普通人的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普通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選擇報道題材時,一個首要的條件就是真實,人和事一定是真實存在的,不是為了宣傳需要虛構(gòu)的。其次,我們的故事一定是有張力的。一個普通而平實,很難展開、深入的題材,也很難做出好的“走基層”報道。
央視《新聞聯(lián)播》在2015年大年初四頭條播出的“新春走基層”報道《只為多看你一眼》,讓很多觀眾感動落淚,甚至是看一次,感動一次。這條報道首先擁有成功的選題,報道講述了三個家庭過年艱難團聚的故事;《一條紅絲巾,相聚6秒鐘》講述了為了和駐守鐵路隧道的丈夫團聚,妻子在途經(jīng)哨所的列車上,把一條紅圍巾放到窗外,看見紅圍巾就是團圓;《老父母跑了80公里,站臺上6分30秒的團聚》講述了為了能在春節(jié)時看上一眼當列車長的女兒,老父母跑了80公里路在站臺上跟女兒相聚,盡管只有短短6分30秒,還有很多話想說,但他們也已經(jīng)滿足;《8天風雪路,跨越千里來看你》講述了軍嫂一路奔波,遭遇雪阻,汽車拋錨,花了八天七夜,才趕到駐守邊關的新婚丈夫身邊,體驗了愛人工作環(huán)境的艱苦,也更理解了軍人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
這幾個看上去像是文學作品中存在的故事,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存在,因為它的曲折和情感張力,而動人心弦。這組“走基層”報道也因為選擇了武警戰(zhàn)士、軍人、列車員這樣的肩負特殊崗位責任的主人公,在立意上有了深度、高度。他們?nèi)绱似D難的團聚,正是為了千萬個家庭溫暖的團聚。正如記者在節(jié)目結(jié)束語中提到的“普通人的家國情懷,更加溫暖人心。”生活是豐富、鮮活的,也是深刻、曲折的,所以,在走基層報道中,一定要認真走進最真實、最基層的生活,選擇有張力、有深度的報道題材。
拿到一個好的選題,怎么拍才是“走基層”報道?這是實踐中一些電視記者的困惑?!白呋鶎印眻蟮酪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現(xiàn)場記錄跟拍,而不是普通新聞采訪常用的組織畫面、擺拍、還原場景。央視播出的“走基層”報道《馬子碩求醫(yī)記》,記錄的是河北患兒進京求醫(yī)的真實故事。記者在北京兒童醫(yī)院蹲點,尋找選題,遇到了來自河北的馬子碩一家人,憑著職業(yè)敏感,很快把這家人確定為報道對象。記者在開始拍攝時,馬子碩患的什么?。咳绾吾t(yī)治?需要多少費用?一家人如何應對?這些核心的問題,這個事件的走向是未知的。記者沉下心來,跟著一家人連夜排隊掛號,沒想到結(jié)果是孩子得了白血病。孩子的父親當場嚎啕大哭,母親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因為沒錢,深愛孩子的母親只能抱起孩子回家。幾個月后,因為有河北當?shù)睾献麽t(yī)療和好心人的捐助,孩子再次返回北京治療。在這個過程中,記者始終耐心跟蹤、忠實記錄,最終在屏幕上,真實地展現(xiàn)馬子碩求醫(yī)的艱難過程。因為這樣的艱難是真實存在的,是很多人切身經(jīng)歷過的,所以這篇“走基層”報道讓很多人留下了眼淚,大醫(yī)院掛號難、費用高、看不起病這些熱點話題,也一度引起熱烈討論。報道中,記者沒有刻意去渲染、虛構(gòu),而是真實地記錄、完整地跟拍,大量現(xiàn)場同期聲的應用,以及真實的矛盾沖突,讓這篇報道成功地走進了觀眾心里,深深地印在了觀眾的心坎上。
細節(jié)展示對于任何一篇報道都是重要的,對于“走基層”報道,通過細節(jié)來增強新聞的感染力更加重要?!吨粸槎嗫茨阋谎邸废盗袌蟮乐?,隧道衛(wèi)士崗哨上堅毅的眼神,列車窗外飄揚的紅圍巾等等,這些讓我們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對于主題的表現(xiàn)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一個個真實、平凡的細節(jié),串起了整篇報道的情感線索,真實可信,感人至深。這些看似平凡的細節(jié),是記者拍攝過程中,拍攝對象最真實的反應、最平凡的舉動,而這些真實細節(jié)的表現(xiàn)力,勝過華麗的千言萬語,片子當中,我們也看到確實有一些地方,沒有解說詞,而是一個個細節(jié)的組接,此時無聲勝有聲。
電視新聞通常是兩秒、三秒一個鏡頭的組接,而在“走基層”報道中,我們常常因為跟拍、記錄的需要,使用一些長鏡頭,可能這些畫面因為現(xiàn)場跟拍,構(gòu)圖不夠漂亮、畫面不夠穩(wěn)定,但是恰恰是這些不夠完美的長鏡頭的使用,增強了“走基層”報道的真實感、現(xiàn)場感、沖擊力。央視《新聞聯(lián)播》播出的《走基層·蹲點日記:楊立學討薪記》,整個節(jié)奏不緩不急,鏡頭常常對準惆悵的老楊,對準老楊奔波的腳步。老楊在顛簸的車上接到侄子打來的母親病重的電話,和侄子商量借錢救治病重的母親,因為自己拿不出錢,無奈的老楊說到后來哽咽了,默默地抹起了眼淚。片子完整地使用了這個鏡頭,長度超過一分鐘。老楊掙了錢卻拿不到,老母親病情危急急需用錢,這個突破常規(guī)的1分多鐘的長鏡頭,真實地展示了老楊的無助、無奈、辛酸,直扣觀眾心扉。在“走基層”報道中,這些因為表達、記錄需要而使用的長鏡頭,有著特別的力量。
普通的電視新聞消息中,記者通常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冷靜觀察,理性敘述?!白呋鶎印眻蟮?,記者要走進采訪對象的生活,以兄弟、朋友的視角來記述,或者直接采用第一人稱的日記體,片子也采用記者配音的形式,語言表達也必然是要感性、樸實、接地氣的。我們說“走基層”報道就是要使用最基層、最群眾、最真誠、最樸實的語言來記錄、表達。
《走基層·蹲點日記:楊立學討薪記》每一集的開頭,記者都有一段日記體的感言,“初識老楊,感覺他心中最牽掛的還是他的老母親,能讓他白飯度日,能讓他男兒落淚。他說,過去的一年,他有點倒霉,碰上了老母親病重,碰上了丟錢,還碰上了干完活拿不到工錢。但是他也碰上了不少好心人,患難之中的俠情高義,似這冬日暖陽,照著艱難但并不孤獨的老楊。一個討薪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老楊是個好人,給災區(qū)捐過款,給乞丐放過錢,良心過不去的事,也過不了他這關,老楊是個老實人,包工頭為了討價還價,設計過不少戲份,老楊看不出來,人家在演別人,老楊卻在做自己,討薪路上的許多阻力無法預測,每一方都有自己的算盤,只要他們繃得緊一點,老楊的底線就會變得很脆弱?!边@些來自記者采訪當中的真實感受的表述,用詞樸素,情感真摯,卻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
“改文風”其實就是向群眾學習,用百姓的語言來寫稿子,“走基層”報道中,也可以多采用鮮活、有特色的同期,來增強片子的表現(xiàn)力?!秲?nèi)蒙古新聞聯(lián)播》播出的“走基層”報道《五公里的搬遷路》中,政府給牧民建好了水電路基礎設施完善的新房子,牧民卻因為不愿意改變舊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寧愿守在缺水、偏僻的舊草場上。嘎查干部多次上門動員搬遷,老牧民就是不愿意。片子記錄了新舊生產(chǎn)方式、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思想、文化觀念的沖突。片子當中采用了特別接地氣,有特色的現(xiàn)場同期聲:
嘎查第一書記:“忙嗎?叔叔身體好嗎?”
蘇和巴特:“你們又讓我搬家來了?都快讓你們走出道來了?!?/p>
蘇和巴特妻子:“你們想讓誰搬就搬吧,反正我們不去。你們總來,狗見了都煩了。如果你們要拆我房子,我就在里面躺著?!?/p>
蘇和巴特妻子:“我們說不去就是不去,我們草場也不在那兒,去那兒以后過不了?!?/p>
這些充滿濃郁蒙古族特色的語言,是牧民群眾日常使用的,也是人物內(nèi)心的真實表達。把這些語言運用到片子中,讓這篇“走基層”報道的現(xiàn)場感、表現(xiàn)力大大增強。
總而言之,“走基層”就是走到真實的生活中,記錄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人物、真實的遭遇、真實的命運、真實的故事,只要我們尊重生活,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去尋找、去感受、去經(jīng)歷、去記錄,我們做出來的“走基層”報道也一定是有溫度,有力量,能夠打動人心的好作品。
責任編輯:孟憲超
G222
A
2096-0751(2016)09-0010-03
云淑瑩 內(nèi)蒙古廣播電視臺 主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