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文彥,吳惠勤,龍秀芬,丁巖,周啟動,譚幸誼,賓仁茂
(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廣東省分析測試技術公共實驗室《分析測試學報》編輯部,廣東廣州510070)
提升科技期刊影響力的方法分析
盛文彥,吳惠勤,龍秀芬,丁巖,周啟動,譚幸誼,賓仁茂
(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廣東省分析測試技術公共實驗室《分析測試學報》編輯部,廣東廣州510070)
摘要:對我國科技期刊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科技期刊的評價指標及評價標準進行了分析,主要在發(fā)掘高質量稿源、縮短發(fā)表時滯、隊伍建設、數(shù)字化出版、優(yōu)化文章構成、英文摘要的撰寫、對審稿專家、作者及讀者的激勵,以及新興平臺和自身宣傳等方面給出了提升我國科技期刊影響力的具體方法,可供相關期刊單位參考.
關鍵詞:科技期刊;影響力;方法;提升
統(tǒng)計顯示,2014年我國科技期刊和國際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均居世界第2,僅次于美國;同時,我國在SCI檢索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的總引頻次已居世界第4位.2013年SCI收錄我國科技論文20多萬篇,占了11.9%,位居世界第2;但其中90%以上的高水平論文都投向了國外的期刊[1].由于中國大多數(shù)科技期刊的出版僅限于國內,其影響因子較低,與國際科技期刊在諸多方面有巨大差距,導致我國大多重要科研成果在國外刊物上發(fā)表,這使國內期刊喪失了優(yōu)秀科研成果的首發(fā)權,導致其學術質量和學術影響力的提高難上加難.這種現(xiàn)象使得我國科技期刊的質量和影響力與我國科研發(fā)展的整體水平不相匹配,制約了我國科研工作的發(fā)展,也導致了我國在國際科技界的地位及話語權低下.
目前,我國共有期刊9 800多種,其中科技期刊近5 000種,占全國期刊總量的一半,但筆者的初步調研結果顯示,目前我國科技期刊總體影響力偏低,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的刊物較少,而已進入的期刊,想要進入國際權威數(shù)據(jù)庫也是力不從心[2].同時大多數(shù)期刊存在稿件質量整體偏低、發(fā)表周期較長的情況,且均存在國際編委和國際審稿人較少,具有國際視野的編輯人員缺乏;發(fā)行模式單一,對外宣傳力度不夠,影響力不高,受眾面較窄等現(xiàn)象.
目前,期刊是否被權威數(shù)據(jù)庫收錄,以及其在數(shù)據(jù)庫中各項主要指標,如被引頻次、影響因子的排名狀況是評價、衡量期刊辦刊質量、影響力與競爭力的最主要的參考依據(jù).
中國科學技術研究所對中國科技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研制與劃分,其評價指標包括:3個層次,3項水平及21項評價指標.其中:
學術質量水平——9個指標: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進步指標,平均引文率,基金論文比,他引總引比,文章下載率,擴散因子.
國際競爭力水平——6個指標:國際檢索系統(tǒng)收錄,國際論文比,國際被引用次數(shù),國際優(yōu)勢學科,國際編委比,國際發(fā)行量.
可持續(xù)發(fā)展?jié)摿Α?個指標:主編學術水平,主創(chuàng)人員開拓能力,辦刊單位支持情況,期刊電子化水平,編輯出版質量,期刊聲譽.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評價指標的選取原則是:能夠反映期刊學術水平、核心效應明顯、有較好的統(tǒng)計源、具有可操作性等.其評價標準是:主要考慮學術影響力,學術質量水平.其中,2011年版《總覽》的評價指標為: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響因子、被重要檢索工具收錄、基金論文比、Web下載量.
分析以上評價指標不難發(fā)現(xiàn),學術質量是學術類科技期刊生存的根本,是刊物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和保證.
筆者通過對科技期刊評價指標及評價標準進行分析,認為提高我國科技期刊影響力應著重強調以下幾個方面.
2.1發(fā)掘高質量稿源、縮短發(fā)表時滯
近年來,高質量稿件大量流失已成為各期刊單位的共識[3-6].如果能有意識地主動發(fā)掘優(yōu)秀稿源,積極向權威性和學術水平較高的專家學者進行約稿,快速報道科技領域的突發(fā)事件、熱點問題,可大大提升期刊的影響力.瞄準學科的前沿和熱點,使發(fā)表出來的文章占據(jù)顯示度的制高點,可有效提升刊物的影響力.應加強對研究熱點及研究前沿文章的組稿力度.2011年,地溝油事件發(fā)生后,《分析測試學報》以最快的速度組織刊發(fā)了2篇采用不同儀器檢測地溝油的論文,最新知網數(shù)據(jù)顯示,這2篇論文分別排在被引頻次最高的第1和第6名.
出版周期是當前國際學術期刊之間競爭的主要參數(shù)之一,英國的《自然》,常規(guī)出版時滯僅為12天.發(fā)表時滯太長,許多原本很新的觀點內容可能被他人或他刊搶先發(fā)表,使原本原創(chuàng)性的工作變成重復他人工作.常見的縮短發(fā)表時滯的方法與舉措:(1)提高編輯效率,改進審稿、出刊環(huán)節(jié);(2)擴大刊物容量;(3)變更刊期.筆者所在的《分析測試學報》通過縮短初審時間,并積極拓展更新審稿專家?guī)?將初審時間縮短至5天,從源頭上提高了審稿速度.2008年《分析測試學報》從雙月刊變更為月刊,刊載容量由年刊量220篇增至340篇,出版頻率加快,明顯增強了出版的時效性.
2.2隊伍建設
好的主創(chuàng)人員是科技期刊的核心競爭力,一個好的科技期刊應具有完備的專業(yè)且覆蓋面廣的審稿隊伍,高水平的編委隊伍和高素質的編輯隊伍.要做到這些,首先應建立完善的審稿隊伍,聘請全國各學科、專業(yè)權威專家,學術帶頭人組建高水平的審稿專家?guī)欤?].筆者所在編輯部還對聘請的外審專家實行動態(tài)管理,不斷開發(fā)新的審稿專家,擴大了審稿隊伍,提高了審稿效率.新的專家通過審稿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對刊物的認識,并逐步成為高水平的投稿作者,一舉多得.不同于普通的投稿人,審稿專家對專業(yè)的把握更深入,所撰寫的綜述類文章具有更高的引用率,對提高期刊的被引頻次效果很大.
其次,一本好的刊物需要有高水平的編委隊伍.如精心挑選的國內、國際當前知名度最高、在前沿領域最活躍的院士、專家作編委,發(fā)揮名人效應,讓他們出謀劃策,利用專家辦刊,可提高刊物的影響力,加強刊物的導向性和顯示度.
最后,要重視編輯隊伍建設,提高編輯水平.素質優(yōu)良的編輯隊伍是期刊強有力的后備軍,專業(yè)規(guī)范的文字處理能力是期刊質量的基礎.而編輯作為該隊伍的核心人員更要加強自身建設,加強文字修改能力,提高編輯水平.
2.3在線投稿與數(shù)字化出版
在新媒體的強烈沖擊下,傳統(tǒng)出版業(yè)日趨衰落,數(shù)字化出版成了必行之路.目前,國際科技期刊正在朝集團化、數(shù)字化、網絡化的方向大踏步前進.《分析測試學報》緊跟潮流,率先使用在線投稿系統(tǒng),不僅方便了作者,降低了稿件丟失的風險,還提高了審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出版周期.同時,將最新一期的電子刊物提前在系統(tǒng)主頁上展示,更便于讀者閱讀.同時在刊物主頁上注冊過的讀者或作者,均可通過“Email-Alert”方式獲得刊物的最新一期電子刊物,并擴大了電子期刊的推送范圍[3].
2.4統(tǒng)計論文被引用情況,優(yōu)化文章構成,提高基金論文比
分析所刊載論文的被引用情況,制定方案,多刊登高被引頻次的論文,減少刊登低被引頻次數(shù)的論文,對于期刊影響因子的提高具有關鍵作用.這是因為,影響因子(IF)的計算方式是:期刊前兩年發(fā)表的論文在當年的總被引次數(shù)與該刊前兩年發(fā)表論文總數(shù)之比.那些低被引甚至“0”被引的文章,在IF的計算中只能充當分母的角色,應盡量減少這類文章的刊發(fā).
基金論文比是刊物學術質量水平的9個指標之一,注重基金論文比的提高對提升學術水平和提高影響因子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測試學報》所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的論文從2002年的51%上升至2014年的85%,基金論文比逐年提高,對影響因子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
2.5重視英文摘要的撰寫,爭取進入更多國際權威系統(tǒng)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規(guī)范、信息量豐富的英文摘要有利于被國際權威數(shù)據(jù)庫收錄,及引起國際同行的重視.進入世界權威系統(tǒng)既是獲得國際認可的標志,也是擴大期刊國際影響,增加國際范圍的被引頻次,實現(xiàn)期刊國際化的重要途徑之一.筆者所在編輯部要求英文摘要詳細化,設置英文編輯人員,并根據(jù)不同專業(yè)聘請幾位英文專家審定,規(guī)范英文摘要.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CA對本刊的收錄率已達95%以上.
2.6注重對審稿專家、作者及讀者的激勵
期刊的發(fā)展離不開審稿專家、編委以及編輯的共同努力,更少不了作者、讀者的支持.有效的互動和交流是聯(lián)結的橋梁,審稿專家、編委、作者、讀者、編輯雖為不同的群體,身份不同,卻都是期刊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家庭成員”間的緊密聯(lián)系和溝通是“家庭和諧”的基本保證.為加強互動,《分析測試學報》每年度均會開展“優(yōu)秀審稿專家”及“優(yōu)秀論文評選”活動,同時每年年終都會在網站主頁刊登“致審稿專家的感謝信”,受到了各成員的熱烈歡迎.
2.7與時俱進,注重新興平臺的使用,并做好自身宣傳
近兩年,以數(shù)字化傳播為典型特征的新媒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蔓延開來,并促使人們的閱讀習慣發(fā)生改變.《分析測試學報》緊跟時代步伐,及時開通了QQ,微信等新興在線溝通平臺.這些在線平臺使得編輯部和作者間可進行實時溝通,方便作者更快的了解文章的處理情況,加強了互動.同時,所有作者可同時在線溝通,實現(xiàn)了作者與作者之間的聯(lián)系,更利于統(tǒng)一研究領域的作者間的相互交流.在線平臺氣氛熱烈,成員人數(shù)不斷增長.
信息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做好對外宣傳是提高期刊知名度的有效途徑.品牌建設和廣告宣傳是提高期刊知名度的常規(guī)手段[8],而品牌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的積累沉淀.廣告宣傳相對較易實施,如在相關論壇上刊登廣告,開展特色活動等.《分析測試學報》就在借助“中國(廣州)分析測試論壇”開展了“論壇征稿”和“專家講壇”兩項活動,獲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3].此外,和相關的期刊聯(lián)合,互登廣告和征訂啟事,可以達到相互宣傳,互惠互利的目的.
學術質量是學術期刊的生命,人才隊伍建設是學術期刊發(fā)展的基礎.了解期刊評價體系,認真做好優(yōu)秀論文的發(fā)掘、爭取高水平稿源、縮短發(fā)表周期、組建高水平編委、完善審稿專家?guī)?、提高期刊編輯水平、?yōu)化文章構成、注重和數(shù)字化出版方式的結合、加大宣傳力度等工作,有助于提高期刊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增強期刊的國際競爭力,彰顯我國科技實力.
參考文獻:
[1]張世海.學術期刊走出去對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影響——對《自然》、《物理評論》的分析與研究[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8(8):67-70.
[2]盛文彥,吳惠勤,龍秀芬,等.廣東省科技期刊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參考[J].中國科技信息,2015(2):37-38.
[3]盛文彥,吳惠勤,龍秀芬,等.科技期刊如何在論文嚴重外流的情況下吸引稿源——以《分析測試學報》為例[J].韶關學院學報,2013,34(10):39-42.
[4]張絢麗.中國科技論文外流問題探析[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6):124-126.
[5]陶范.我國科技論文外流問題探析[J].編輯學報,2007,19(4):253-255.
[6]宋鴻.高水平學術論文外流問題應當引起重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5,l6(5):736-739.
[7]衛(wèi)李靜,曹昭君,嚴夢,等.如何發(fā)揮編委會和審稿專家在提高學術期刊稿件質量方面的作用[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31(3):122-125.
[8]朱大明.略論科技期刊的自我宣傳[J].編輯之友,2003(S1):55-56.
(責任編輯:邵曉軍)
中圖分類號:G23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5348(2016)04-0063-04
[收稿日期]2016-11-06 [基金項目]廣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15A030302027).
[作者簡介]盛文彥(1980-),女,山東濟寧人,《分析測試學報》編輯部編輯,碩士;研究方向:編輯出版.
Analysis of th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Influence of Science Journals SHENG Wen-yan,WU Hui-qin,LONG Xiu-fen,DING Yan,ZHOU Qi-dong,
TANXing-yi,BINRen-mao
(Editorial DepartmentofJournal ofInstrumental Analysis,GuangdongProvincial Public LaboratoryofAnalysisand TestingTechnology,China National Analytical Center(Guangzhou),Guangzhou510070,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cience journals inland,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evaluation criterion,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methods toimprove the influence of science journals in our country,such as exploring high quality articles,shortening publication time,optimiz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ditors and reviewers,digital publication,article distribution optimizing,perfecting English abstract,incentive system,applying newplatformand self-propaganda,werediscussed,andcouldbereferredbyanyotherperiodicals.
Key words:sciencejournal;influence;method;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