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喀什大學(xué)新疆喀什844000)
漢、維顏色詞的文化內(nèi)涵對比
王丹
(喀什大學(xué)新疆喀什844000)
文章從漢、維語顏色詞的起源和語義角度入手,通過漢、維兩個民族對“黑”、“紅”、“白”“黃”、“綠”等基本顏色的象征意義和價值取向的分析,尋找其相同和異同之處,并解釋形成這種文化差異的原因。
漢語;維吾爾語;顏色詞;象征意義;文化內(nèi)涵
馬克思曾說過:對于色彩的喜愛,是一種最為普遍的關(guān)系,因為色彩最能通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觸動人的情緒[1],因此人類對于色彩有共識的一面。然而,受自然環(huán)境、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歷史現(xiàn)象及獨特審美心理等因素的影響,漢、維兩個民族對語言中的顏色產(chǎn)生不同的聯(lián)想,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因此對漢、維顏色詞的研究可
達到加深兩個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彼此促進的目的。
1.1 漢、維語對“黑色(qɑrɑ)”的文化內(nèi)涵對比
《說文解字》:“黑,北方色也,火所熏之色也,從炎,上出[2]?!痹谖覈糯?、商、周、秦等朝代,卿大夫的官府、禮服、祭服都是黑色的,象征著肅穆和高貴。黑色是一種莊重而嚴肅的色調(diào),一方面象征著正直、剛毅,如傳統(tǒng)京劇中張飛、包公、李逵等人的臉譜;另一方面使人聯(lián)想到萬物消亡、生命終結(jié),由此決定了黑色的消極去向,又因它本身黯淡無光,所以有黑暗、陰險、死亡、不公開、恐怖等象征意義,如:黑名單、黑點、黑話、黑幕等等。
古代維吾爾人非常崇尚黑色,法國學(xué)者詹姆斯·哈密頓在《九姓烏古斯和十姓回鶻考》一文提到:“突厥人以黑色代表北方”由此可見,對古代維吾爾先民來說,因其長居北方的原因,所以非常崇尚北方的顏色—黑色。后來維吾爾族用qɑrɑ一詞表示宏偉、巨大、濃的、嚴重的含義。如:qɑrɑ οrdɑ(圣宮)、qɑrɑ qurum(喀喇昆侖山)、qɑrɑ jɑm?ur(暴雨)、qɑrɑ tεr(大汗)、qɑrɑ qi?(嚴冬)。根據(jù)地名錄所記載,新疆的地名用“qɑrɑ”一詞命名的高達400多個,如:qɑrɑ?εhεr(焉耆)、qɑrɑimɑj(克拉瑪依)、qɑriqɑ?(墨玉)。文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即使是崇尚黑色的維吾爾族也和其他民族一樣,對qɑrɑ一詞也增加了一些相反的義位,如低級、貧窮、無知、粗魯?shù)攘x,與之對應(yīng)的詞有:、qɑrɑ ?εlq(平民)、qɑrɑ ?izmεt(粗活)、qɑrɑ qorsɑq(無知)、qɑrɑ ?ɑplɑ?(背黑鍋)。
1.2 漢、維語對“紅色(qizil)”的文化內(nèi)涵對比
紅色是漢民族最喜歡和最具代表性的顏色,因此,把正紅色稱為“中國紅”。人們用紅色象征幸福、吉祥、熱烈。炎帝時的圖騰崇拜、周人的尚赤之風(fēng),其后的漢、隋、唐、宋、元、明各代都崇尚紅色[3],直到今天還是以“紅”為貴。如本命年辟邪系紅腰帶,生了孩子要請人吃紅雞蛋,新娘要穿紅色禮服,蓋上紅蓋頭。類似積極的含義含有:鴻運當頭、走紅、開門紅等。紅色還是權(quán)威和身份的標志,如朱批、紅頭文件。但在現(xiàn)代漢語中紅色增加了憤怒、嫉妒之意,如:臉紅脖子粗、紅眼病等。但總而言之,紅色在漢民族傳統(tǒng)映象中是一種美好的色彩,象征意義也多為褒義。
在維吾爾族的歷史上紅色是太陽神和火神的象征,視紅色為生命的來源。從挖掘的土墓里發(fā)現(xiàn)穿紅色衣服埋葬的尸體可以看出“紅色”在維吾爾人心中一直有著相當高的地位。在現(xiàn)代維吾爾語中,紅色也象征著喜慶、熱鬧、愛情、美好、幸福。這種觀念體現(xiàn)在娶親時馬車或汽車前要綁紅綢布,割禮時小男孩腰系紅腰帶,領(lǐng)結(jié)婚證叫qizil qε?εz ɑlmɑq?!锻回收Z大詞典》里有:qiliqlinɑj desε qizil kijεr,jɑrɑj desε je?il kijεr大意是:妻子撒嬌要穿紅衣服,想討丈夫歡心應(yīng)穿綠衣服。他們?nèi)绱讼矏奂t色,很大程度是紅色本身呈現(xiàn)出的醒目的視覺感受,他們將紅色融入到民族生活中去,如:地毯、壁毯基本都是大紅色的,女孩的花帽也多以紅色為底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維吾爾語中紅色也出現(xiàn)了貶義,如:qizilii?tɑn(壞女人)、qizilkθz(騙子)受西方社會“紅色”代表革命、進步、斗爭的影響,現(xiàn)代維吾爾語中出現(xiàn)了qizil bɑjrɑq(紅旗)、qizil bɑzɑ(紅色根居地)、qizil jultuz(紅星)等詞。
1.3 漢、維語對“白色(ɑq)”的文化內(nèi)涵對比
漢民族認為白色是沒有色相的,而沒有又意味著貧寒、饑鋨,已經(jīng)結(jié)束的,是死亡和兇兆的象征,因此漢民族認為白色是不吉利的。但在另一方面,白色在視覺上有給人一種明亮的感覺,是各種顏色匯成的全部豐富性的綜合,同時,白色又具有孩子般的純潔、天真和生氣,因此,以“白”為語素的詞語既有高潔、神圣、純凈、單純、明凈的含義,如:潔白如玉、白璧無瑕、白衣天使;又有奸詐、失敗、徒然、輕視等貶義,如:白跑一趟、白眼狼、吃白飯、白丁、白面書生等。受西方思想的影響,白色具有了與紅色相反的政治色彩,象征反動、恐怖、落后,如:白狗子,白色恐怖、白區(qū)、白匪等。由此看來,“白”的貶義義項多于褒義義項。
白色在維吾爾族心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把白色視為純潔、神圣、幸福、順利、平安的象征,這與他們的生活習(xí)俗、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有關(guān)。由于白色的奶制品是維吾爾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因此他們認為白色能給人帶來幸福吉祥,是生命的源泉。在維吾爾語中,ɑq kθ?yl表示善良,送人出門會說ɑq jol,表示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給了對方,維吾爾人對白色的喜愛根深蒂固,有著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宗教色彩,在民族生活中隨處可見,如老人穿著白色的長袷袢,婦女帶白布帽子,在喪葬禮中要系白色腰帶ɑq bɑ?lɑ?,尸體用白布包裹放進墳?zāi)?,墳?zāi)股喜迳嫌冒撞甲龅娜瞧斓取T谂c漢民族不斷地接觸中,維吾爾人也接受了“白色”有反動、落后、失敗的象征意義,如:ɑq rɑjon(白區(qū))、ɑq bɑjrɑq(白旗)、ɑq terrorluq(白色恐怖)、ɑq bɑjrɑq ?iqir?(投降)等。
1.4 漢、維語對“黃色(seriq)”的文化內(nèi)涵對比
黃色是中華民族的代表色,黃色在封建社會代表著權(quán)利、名譽、崇高、輝煌,被視為尊色,是帝王之色,平民百姓不能使用。其次,黃色又是大地之色,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因此人們對黃土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黃色就沒那么幸運了,黃色的尊貴地位隨著封建制度消失了,開始帶有腐朽、墮落色情、下流、失敗的意義,如:黃色網(wǎng)站、朋友黃了、生意黃了等,總之,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黃色已經(jīng)沒有什么好感了,開始談“黃“色變了。
受伊斯蘭文化的影響,維吾爾族認為黃色是不吉利的顏色,代表著憂傷,因此維吾爾族很少穿純黃色的衣服。在維吾爾語中seriq通常代表麥草的顏色,用來暗示事情的不好的一面,如:病人病的很嚴重或者是戀人長期看不到心上人,因思念而臉色變黃,就像麥草的顏色一樣。在維語中,seriq一詞并非都表示黃,有時還有其他的含義。如seriq tyk(毛孩子)、seriq qɑr(初雪)、seriq su(垂涎三尺)等。后來,現(xiàn)代維吾爾語受漢民族的影響,黃色有了墮落、色情等意義,如:seriq kino(黃色電影)、seriq kitɑb(黃色書刊)等,但是這些詞語在當代維吾爾人心中的貶義理解并不像漢民族那么深。
1.5 漢、維語對“綠色(je?il)”的文化內(nèi)涵對比
綠色象征春天草木茂盛時的顏色,代表生命、生機,是充滿希望的顏色,但在古代,綠色的地位并不高,唐代中下層官吏服飾的顏色就是綠色,象征官職卑微、地位低下。周所周知,妻子有外遇也稱戴綠帽子,漢民族對“綠”的這一聯(lián)想意義恐怕很難與其他民族溝通[4],綠色在古代是一種不正之色。而現(xiàn)代以“綠”為語素構(gòu)成的詞大多與植物、農(nóng)業(yè)有關(guān),如:綠肥、綠洲、綠野。綠色也是暢通無阻、方便快捷的標志,如綠色通道、開綠燈,此外綠色還有健康、清新、自然、環(huán)保的含義,如:綠色蔬菜、綠色能源、綠色冰箱、綠色網(wǎng)吧等。
維吾爾民族主要居住在沙漠地區(qū),由于常年的干旱使得他們懂得綠色就像水源一樣珍貴,是希望和生命的象征,維吾爾人對綠色的認識體現(xiàn)了他們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熱愛。通常清真寺的頂是綠色的,在建筑藝術(shù)和繪畫雕塑藝術(shù)上也多以綠色為主調(diào)。在維吾爾語中
je?il是一個中性詞,表示與綠色或與草木有關(guān),如:je?il bojɑq(綠色染料)、je?il o?ut(綠肥)、je?il θsymlyklεr(綠色植物),受現(xiàn)代漢語的影響,維吾爾語也被賦予暢通無阻等新的含義。維吾爾人向來都推崇綠色,也非常喜愛藍色,在一定程度上視藍綠為一體。
第一:漢語顏色詞體現(xiàn)了封建農(nóng)業(yè)文明的特征,而維吾爾族長期生活在戈壁和草原,顏色詞更多的體現(xiàn)了草原文化的印記。
第二:漢民族是一個崇紅尚黃輕黑忌白的民族,政治色彩對顏色的認知有較大的影響,而在維吾爾族心中黑、白、紅占據(jù)一定的地位,對黃色比較忌諱。
第三:漢、維兩個民族對顏色的物理反應(yīng)和認識具有共性,但是受到生活環(huán)境、風(fēng)俗習(xí)慣、宗教信仰、思維模式的影響又各自具有特點,但是在長時間的交流和融合中,造就了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文化氛圍。
第四:漢、維顏色詞隨著時代的變化,都不同程度的吸收了外來文化的部分含義,形象的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變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tǒng)。
[1]吐遜江·亞森.維吾爾語顏色詞及其漢譯技巧研究[D].新疆大學(xué)碩士論文,2012.
[2]黃宇鴻,毛向櫻.從《說文》看古代陰陽五行文化圖像[J].欽州學(xué)院學(xué)報,2015, (1):72-76.
[3]張玲,熱西旦·艾山江.漢維語基本顏色詞價值取向的異同比較[J].語言與翻譯,2011,(4):37-40.
[4]武玉潔.漢語與維語顏色詞的文化內(nèi)涵比較研究[J].赤峰學(xué)院學(xué)報,2010,(7): 128-130.
G03
A
2095-7327(2016)-10-0185-02
王丹(1991.7—),女,漢族,新疆哈密人,喀什大學(xué)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漢維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