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悅崧
摘 要:財政收入與區(qū)域經濟增長聯(lián)系緊密,兩者既相互促進同時也會相互制約。上海市作為中國最為發(fā)達的城市之一,其經濟增長與財政收入一直保持著較為快速的增長勁頭。文章所采用的數據是1995年到2013年之間的上海市年度財政收入以及國民生產總值,根據這些數據,采用OLS方法對每一年財政收入與實際的經濟增長之間所具有的相關關系做了分析。經過分析發(fā)現:對于整個上海市來說,其財政收入和經濟增長之間長期存在著一種協(xié)整關系,而且在分析當中還發(fā)現如果上海市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就會對整個的經濟增長產生Grange的因果關系,同時,上海在財政收入方面的增長不僅要受到相關經濟因素方面的影響,還要受稅收等其他方面的影響。此外,上海的財政收入增長率高于經濟增長率。文章最后,針對研究結果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財政收入;經濟增長;向量自回歸;實證分析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經濟新常態(tài),其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我國未來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要逐漸放緩,可能會從高速增長階段逐漸轉變?yōu)橹懈咚僭鲩L。這主要是和我國之前幾年的高速增長相比較的,今后幾年很難再保持年均9.9%的增長速度了,可能會回落到7%-8%這樣一個區(qū)間之內。這幾年來,全球經濟一定程度上有些疲軟,但是中國這個增長率還是處在世界前列。依照201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該年財政赤字1.62萬億元,赤字率2.3%較去年的2.1%提高了0.2%??梢娭袊趫猿终{結構,供給側改革等的經濟方向調整時,也在努力促進經濟發(fā)展。
對于任何國家和地區(qū)來說,其財政收入和經濟增長之間一定是具有密切關系的,上海作為我國經濟發(fā)展中的一個中心城市和金融中心,我國在試行很多經濟政策的時候都會將其作為試點地區(qū)。比如說,早在1992年的10月份,我黨在十四大報告當中就已經提出,要將上海的浦東地區(qū)放置于我國經濟開發(fā)和開放的龍頭位置,目的就是要進一步地讓長江沿岸城市更加開放,并且要將上海盡快的建成一個具有高度國際化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到了2013年的時候,上海市所面臨的各種經濟環(huán)境變得非常復雜,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之下,上海市的經濟發(fā)展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仍然保持著比較樂觀的增長速度。2014年上海市的經濟發(fā)展仍然能夠實現平穩(wěn)過度,而且整個城市的財政收入也實現了較大的增長。當經濟新常態(tài)這樣一個名詞提出來之后,明確要求各地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減緩本地的實際經濟增長速度,那么,這種措施的實行,對于上海市的未來財政收入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壓力,于是,進一步地去分析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之間所具有的關系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二、文獻綜述
無論是財政收入,還是經濟增長指標,對于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指標,就一般的情況來說,如果一個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對較高,那么這個地區(qū)的國內生產總值就越高,其財政收入的總額也會相對較多。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財政收入不斷增加,那么就可以投入更多的物質支持該地區(qū)的發(fā)展,也能在很多的層面上去滿足當地的經濟發(fā)展條件,確保政府能更好地執(zhí)行政府職能。因此,財政收入與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成為了國內外很多學者所關注所研究的重點。
George Stigle(1991)研究了美國1929-1986年稅收與宏觀生產率的關系,得出政府支出占GDP比重小于17%時,提高比重會帶動生產率的提高,但是如果大于17%,將會使生產率下降。丁文斌(2003)經過研究之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即北京地區(qū)的經濟增長和其實際財政收入存在協(xié)整關系。劉宏杰(2008)則在研究當中采用了VAR模型對相應的經濟數據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然后發(fā)現國內生產總值對于整個財政收入的沖擊還是比較明顯的,相反的,財政收入卻不會對GDP產生多大的沖擊。梁蕾(2009)根據相關數據得出了GDP和財政收入之間實際上是相互影響的。賈繼花(2012)檢驗得出財政率的變化對財政收入一般都是負影響,由此說明,經濟增長更多地促進財政收入的增加。廖楚暉和段吟穎(2014)根據我國2003-2011年的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時間序列數據,運用PVAR模型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經濟增長越快,財政收入反而越低,相反的如果財政收入增加,經濟增長也會越快。靖學青(2014)根據相關的數據研究發(fā)現,我國財政收入中,整個長三角地區(qū)所占的份額是相對較高的。
上述研究很多都是從全國的角度在宏觀層面定性地去理解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本文則是以上海市為代表,選取了該地區(qū)1995年到2013年之間的經濟數據,然后分別從總量、增量以及彈性這三個不同的方面對其進行了實證分析。
三、實證分析
上海市財政收入規(guī)模分析:1995年至2013年,上海財政收入由227.30億元提高到4109.51億元,增長了18倍,年均增長率為18.3%;地區(qū)生產總值由2499.43億元提高到21602.12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3.48%,低于同期財政收入增速。財政收入占地區(qū)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9.10%提高到2013年的19.02%(圖1)。但從我國整體的范圍上來分析的話,其實可以發(fā)現這個比重是偏低的。
圖1 上海市財政收入變化(1995-2013年)
(一)總量分析
對于一個區(qū)域的經濟增長,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地區(qū)生產總值這樣一個指標來衡量的。無論對于哪個地區(qū)來說,如果GDP有所增加,基本上都會帶動國民收入提高,從而直接影響到該地區(qū)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同時對于這一地區(qū)的財政收入來說也會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地區(qū)的GTP出現了變化,其財政收入一般也會出現同方向上的變化。建立實證模型:
Yi=β1+β2Xi+ui
其中,Yi表示上海市第i年的地區(qū)財政收入(單位:億元);Xi表示上海市第i年的經濟增長(取地區(qū)生產總值GDP,單位:億元);β1表示截距項;β2表示線性趨勢項的系數;ui表示隨機干擾項。研究的跨度為:1995-2013年上海市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數據。數據主要來源《上海市統(tǒng)計年鑒(2014年)》。利用EVIEWS進行OLS回歸,可得兩者關系如下:
Y∧i=-403.19+0.20X∧i(1)
(-10.4) (-60.0)
具體回歸結果見表1.從回歸結果看,模型擬合較好:可決系數為0.9953,表明財政收入變化的99.53%可由地區(qū)生產總值(GDP)來解釋。F-統(tǒng)計量與 DW 值表明方程通過整體擬合優(yōu)度檢驗。從斜率項的t檢驗值看,大于5%顯著性水平下自由度為n-2=17的臨界值t0.025(17)=2.110。但是不可排除兩者之間存在單位根、協(xié)整等,于是進行修正。
1.單位根檢驗
為了進一步消除序列Y和序列X之間的異方差,對該實證模型的兩邊同時取自然對數。然后用ADF檢驗的方法對序列LNY和LNX來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
如表2可得,財政收入Y和地區(qū)生產總值X存在單位根,兩者的一階差分依然存在單位根,而二階差分形式兩者均不存在單位根,也即平穩(wěn)??芍?,財政收入Y與地區(qū)生產總值X是二階單整。
2.協(xié)整檢驗
從ADF檢驗中可以得到,Y和X序列的二階差分即D(D(Y))與D(D(X))是平穩(wěn)序列,于是對其進行協(xié)整檢驗。本次檢驗選取的是Johansen協(xié)整方法。
結果可以參見表3,從這個表格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財政收入Y與地區(qū)生產總值X在5%水平之下是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協(xié)整關系的。表明,財政收入和地區(qū)生產總值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3.Granger因果檢驗
由Johansen協(xié)整檢驗結果可知X與Y存在協(xié)整關系,接著用Granger因果檢驗方法對財政收入和地區(qū)生產總值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
檢驗結果如表4,可得Y是X的Granger原因,即財政收入的變化是地區(qū)生產總值的Granger原因。表明財政收入的穩(wěn)步增加是有利于經濟增長的。
4.模型估計
在進行了上述的分析之后,對(1)式模型進行了修正,運用OLS方法可得模型:
從該模型可得,上海市財政收入的增長快于地區(qū)生產總值也即經濟增長。
(二)增量分析
對上海市的財政收入增長率與地方生產總值增長率進行相關關系分析。取變量Y1來代表財政收入的增長率,而取X1來代表GDP的增長率。通過EVIEWS,可得兩者相關性的散點圖(圖2),可以看出兩者存在弱相關性,同時相關系數矩陣(表5)顯示兩者的相關系數為0.76,說明兩者的相關性不夠強。
(三)彈性分析
對1995年到2013年財政收入Y與地區(qū)生產總值X的數據取自然對數,進行回歸分析,可得地方財政收入對地區(qū)生產總值的彈性:
彈性分析回歸結果見表6.模型擬合較好,財政收入增長率變化的99.82%可由地區(qū)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變化來解釋。F-統(tǒng)計量與DW值表明方程通過整體擬合優(yōu)度檢驗。從斜率項的t檢驗值看,大于5%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t0.025(17)=2.110,表明地區(qū)生產總值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則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476個百分點,就可以很好地解釋上海市財長收入占地區(qū)生產總值比重越來越大的現象。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運用單位根檢驗、Johansen協(xié)整檢驗、Granger因果檢驗等計量學分析方法對上海市1995-2013年的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數據進行了處理。從檢驗中,得出結論:
上海市的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協(xié)整關系,即長期均衡關系,同時存在財政收入是經濟增長的Granger因果關系。而且,財政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長。
在對上海市的財政收入增長率和地區(qū)生產總值增長率關系進行檢驗的時候發(fā)現,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不強。
依據以上實證結論,結合上海市的具體情況,可以得出如下政策建議:
(一)進一步促進經濟發(fā)展,擴大總量,提高運行的質量與效率。
根據實證分析發(fā)現,財政收入和經濟增長之間實際上存在比較明顯的均衡關系,但是財政收入的增長一般要比經濟增長快一些。所以,上海市要進一步加快經濟發(fā)展,結合自身的地理經濟優(yōu)勢,繼續(xù)擴大經濟總量,調高經濟運行的質量與效益。做好改革創(chuàng)新的帶頭兵,更好地提高上海的經濟發(fā)展水平。
(二)提高企業(yè)經營效益。
加快對各類企業(yè)的改革,并將外商積極引進來,同時還要促進貿易的進出口業(yè)務。改善企業(yè)運作效率,使其利潤水平、經濟效益穩(wěn)步提高。
(三)促進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加快本地經濟發(fā)展,涵養(yǎng)稅源。
上海經濟想要得到快速和持續(xù)的增長往往還要依賴于政府對本地產業(yè)結構的進一步優(yōu)化和升級,提高高新技術產業(yè)與服務業(yè)的比重,這對本地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與經濟發(fā)展、保持與增加稅源起著重要作用。
(四)有效調控房價,促進經濟財政穩(wěn)定有序增長。
近幾年來,上海房價突飛猛進,價格一路上漲,供不應求,然而房價持續(xù)上漲,不利于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應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如首付比例、契稅率等來調控房價,使經濟健康發(fā)展,財政收入也穩(wěn)定增長。
(五)加強稅收的征收管理工作,進一步規(guī)范財政收入。
由實證可知,從財政收入到經濟增長有Grange因果關系,所以要保持與加快經濟發(fā)展,應切實加強稅收的征收管理,規(guī)范財政收入,尤其是稅費關系。應當更加關注稅收征收管理,合理協(xié)調高收入與低收入之間的征稅稅率,避免財政收入增速長時間較大幅度超過GDP。
(六)改善和完善稅制。
可以分行業(yè)有針對性地進行稅收征收,提出具體的方案,增加群眾訴求途徑,消除各種稅收疑點,更加公開透明。同時也要加強立法,加強稅收相關法制的建設,對于各種偷稅、漏稅、逃稅、抗稅、騙稅的行為要嚴厲打壓,營造一個良好的征稅環(huán)境。(作者單位: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 丁文斌.北京市地方財政收入與GDP的協(xié)整關系分析[J].北京統(tǒng)計,2003(8).
[4] 劉宏杰.中國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定量研究:1978-2006[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8(6):6-9.
[5] 梁蕾.我國財政收入與GDP之間協(xié)整關系的分析[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9,(1):66-68.
[6] 賈繼花.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相關關系的分析[J].山東輕工業(yè)學院學報,2012,(4):34-38.
[7] 廖楚暉、段吟穎.財政收入結構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數據PVAR模型的實證檢驗[J].湖南社會科學,2014(4):135-138.
[8] 靖學青.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基于長三角地區(qū)的實證分析[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4,(4):7-11.
[9] 鄧子基.財政收入與GDP的協(xié)調關系研究[J].經濟學動態(tài),2011(5):21-25.
[10] 陳共.財政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
[11] George Stigle. Tenable Range of Func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M].In Federal Expenditure policy for Economic.Growth and Stability(Washington,D.JointEcono-micCommittee.Subcommittee on Fiscal policy),1991.21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