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偉 鮑遠芳 王苗苗
【摘 要】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它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最直接的最重要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然而,語言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我們?nèi)绾瓮ㄟ^它來了解不同國家文化的異同呢?本論文用對比的方法,對英漢基本顏色的語義及象征意義進行比較,并剖析其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英美民族與漢民族文化,從而幫助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更好地進行溝通交流。這對從事跨文化交際及不同語言翻譯的工作者也有所裨益。由于地域,習(xí)俗,政治,宗教和價值觀的不同,不同的顏色詞往往代表著不同的含義。
【關(guān)鍵詞】英漢文化;文化差異;翻譯策略
1 英漢顏色差異的表現(xiàn)
1.1 歷史傳統(tǒng)的差異
在英國人心目中白色是上帝、天使、幸福、純潔的象征?!拔鞣饺伺e行婚禮時,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紗,這源自于英國國家的宗教故事magi和draids在基督復(fù)活時穿著白色的衣服。因此白色在西方國家被廣泛地用在婚禮上。而白色在中國則是喪色。自古以來親人死后家屬要穿白色孝服,辦“白事”,胸襟上別著白色的小花,以此來表達對死去親人的哀悼和敬意。紅色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心里中是一種喜慶色,它象征著吉祥、如意,使人聯(lián)想到幸福與健康。過新年時貼上紅對聯(lián)、舉行婚禮時新娘都要穿上紅色喜服,墻上、門上、窗上都貼上紅喜字,客人送的禮金或長輩給的紅包,都要用紅紙包著,以示喜慶。但在以英語為母語的英美民族眼中,紅色則意味著流血、恐怖和危險,甚至?xí)谷寺?lián)想到淫蕩、低級趣味。如現(xiàn)代西方城市有很多 red light district/紅燈區(qū),英語的scarlet有“鮮紅的、淫蕩的、罪名昭彰”之意。
由此可見,因歷史傳統(tǒng)的不同,英漢兩民族對待顏色的態(tài)度也大相徑庭。
1.2 民族心理的差異
民族心理就像一條幽暗的地下長流,涌動在一個民族意識的巖層里,流貫在該民族的血脈中。中西方人們的心理因素及看待問題的方式,又往往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異。英漢民族中,不同的顏色詞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種物質(zhì)的客觀表象。英語說“black tea”,漢語說“紅茶”,因為英國人著眼于茶葉的顏色,稱其為“黑”。而中國人卻著眼于茶水的顏色,稱其為“紅”,這是由于兩民族之間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看似矛盾的東西,其實并不矛盾。我們都知道英語中black and white的意思是白紙黑字,深入分析這個詞組的意義深遠。白色代表著輕的顏色,而黑色是代表重的顏色。中國人喜歡將輕的放在前面,重的放在后面,成正三角模式很穩(wěn)當(dāng),踏實。而英國人則喜歡重的放在前面,輕的放在后面,成倒三角模式,站不穩(wěn)腳跟。再如“yellow”黃色一詞,黃色在中國封建社會里是法定的尊色,象征著皇權(quán)、輝煌和崇高。黃色乃是“帝王之色”,古老中國的象征。具有這種文化心理的漢族人便很難想象,在英語文化里,黃色往往有憂郁、病態(tài)、令人討厭、膽小的涵義。
英語中有些顏色的象征意義,受宗教影響頗深,顏色被賦予不同的宗教內(nèi)涵與寓意。
1.3 宗教信仰的差異
英語中有些顏色的象征意義,受宗教影響頗深,顏色被賦予不同的宗教內(nèi)涵與寓意。在中世紀(jì),教會指定藝術(shù)家在繪畫時使用某些顏色。如圣母瑪利亞的長袍要畫成藍色,在準(zhǔn)備式期間,基督的衣服要畫成藍色;在無知受到誘惑時,畫成黑色;復(fù)活時畫成紅色或白色。為什么要如此變換色彩呢?這是與他們的宗教想象分不開的,藍色代表他們來自天堂,黑色則代表來自基督與黑暗使者的遭遇,紅色與白色代表上帝的本性:智慧與愛。在中國,黃色是佛教的經(jīng)典,和尚喇嘛的袈裟即為黃衣,但猶大(《圣經(jīng)》人物,傳為出賣耶穌的人,是其門徒之一)穿黃色衣服則是叛逆、嫉妒、懦弱的標(biāo)志。由于英漢兩民族在宗教信仰上的差異,造成對同一顏色詞的看法形成巨大的反差。這種差異有時會造成詞不達意、誤會或反感。
1.4 生活習(xí)俗的差異
在西方人們崇尚“purple”紫色,古希臘、古羅馬皇帝、執(zhí)政官以及將軍都身著紫色,紫色象征著顯貴和尊嚴(yán),象征著王位和王權(quán),紫袍加身意味著上升到顯赫的地位,而我們中國代表顯赫地位者所穿的是黃袍,是帝王君主的象征。同時習(xí)俗也是影響服飾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常識是熱天穿白色或淡色服裝以反射陽光,冷天穿深色吸收熱量。各國人穿衣有各自的喜好與習(xí)俗,如在中國夏天一般穿白色或淡色的衣服,黑色很少人穿;在英國約克市的女子穿不同顏色的緊身衣向求婚男子示意;黃色表示有一半希望,綠色表同意,紅色表不同意。又如,我們中國人習(xí)慣用“米”色來描寫淡黃色,皆因米是我們的主食,而英國人則以cream/奶油色及butter-yellow/黃油色來表示。這是由于漢英民族飲食習(xí)慣與生活習(xí)慣的不同而產(chǎn)生的差異。
1.5 情感色彩的差異
語言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人們的感情色彩分為褒義、中性義和貶義。在各種語言中,一詞包含不同的感情色彩并不鮮見,顏色詞也不例外。比如blue“藍色”一詞,漢民族對其頗有好感,蔚藍色的天空,常能激發(fā)人們對未來的憧憬,藍色的海洋常能勾起人們無限的遐想,而這種情感色彩用在西方頗為流行的名曲“l(fā)ove is blue”誤解為愛情是藍色的.卻不知此處的藍色非但不能因引發(fā)英美人的憧憬和遐想,反而會讓人感到憂郁、沮喪。在英語中,blue通常表示不快如in the blues“悶悶不樂”;blue Monday“抑郁的星期一”。由此可見,不論英語還是漢語,顏色詞的情感色彩是多樣的,有時對同一顏色詞的理解也有天壤之別,只有正確理解它們的情感色彩,才能領(lǐng)略英漢兩種語言各具特色的文化內(nèi)涵。
2 英漢民族中有關(guān)顏色相同的文化內(nèi)涵
英漢民族中紅色含有喜慶、歡樂和幸福的色彩。例如在英國文化中“red-letter day”表示紀(jì)念日、喜慶的日子、“red carpet”表示專門為迎接貴賓鋪的紅地毯;與英國文化相似,中國人對紅色也有相似的情感,如:紅榜“honor roll”、紅的發(fā)紫“enjoy great popularity”
英漢民族中紅色也含有“害羞”、“憤怒”等的色彩。例如:在英國文化中“be red in the face”表示因害羞而臉紅、“see red”表示發(fā)怒、憤怒。在中國文化中也有相同的意識,如她臉紅了“she becomes red-faced 或her face turns red”、她的話惹得他對她暴跳如雷“Her remarks were like a red rag to a bull”
黑色在中英民族文化的象征意義是大致相同的,都是魔鬼、邪惡、痛苦與不幸的象征。漢文化中黑色既是中國人眼中的宇宙的顏色,也是中國人認(rèn)識鬼的色彩。地下冥間漆黑一片,自然鬼魂就生活在其中,鬼之色當(dāng)然就是黑色,因此黑色在中國繪畫色彩中一直占主導(dǎo)地位。例如:黑手“evil backstage manipulator”、黑幫“reactionary gang”、黑心腸“evil mind”。與此相似,在西方,特別是英美文化里,黑色“black”是一種不吉利的顏色“unlucky color”,常常表示邪惡、死亡、哀悼和地下冥間等,例如魔王撒旦“Satan, the devil”被稱為“黑暗王子”“the prince of darkness”、black-letter day“兇日、倒霉的日子” 、black sheep“害群之馬”、black hat“壞人”、black deeds“卑劣行為”等。
3 英漢民族中有關(guān)顏色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
紅色在中英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例如:在中國文化中紅色是喜慶、吉祥、勝利、好運 、受歡迎的象征。如:“新娘子要穿紅衣,蓋紅蓋頭、坐紅轎,新郎也要披紅;新房則更是紅色的:紅喜字、紅被子等等;“走紅云”是說走好運;“事業(yè)紅火”是指事業(yè)興旺;“紅色”還代表紅色革命、紅色政權(quán)、紅顏知己等;戲劇中的“紅臉”代表的是忠心耿耿、義薄云。在英國文化中紅色表示神圣,但大多數(shù)都是危險、警告、流血、憤怒、困境等等。如In the red(虧損)、red alert(緊急警報)、red- light district(妓女出沒的紅燈區(qū))、red tape(官僚作風(fēng))、red revenge(血腥復(fù)仇),在文學(xué)作品中,大家都很熟悉的《紅字》,女主人公胸前佩戴的就是紅色字母A(adultery, 通奸的開頭字母)。
藍色在中英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例如: 在中國文化中藍色可以給人們帶來安詳、美好的聯(lián)想;藍色還指“破舊”因此,在喜慶之日,人們不用藍色來作裝飾。在英國文化中藍色指“社會地位高、有權(quán)勢或出身名門望族”。如“blue room”(美國總統(tǒng)在白宮會見摯友親朋的會客室)、“blue collar”(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藍色還有憂郁、感傷等其他消極含義。
黑色在中英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例如:在中國文化中黑色有沉重神秘之感。它象征嚴(yán)肅、正義、邪惡等。如傳統(tǒng)京劇中的張飛、李逵均用黑色臉譜;指陰險狠毒的人是“黑心腸”。 在英國文化中黑色為禁忌色。它象征了死亡、兇兆、災(zāi)難等。如:在葬禮上,人們通常穿黑色服裝;“不吉利的話”譯為“black words”;“惡棍、流氓”譯為“black guard”。
針對以上分析的集中情況,總結(jié)分析出了以下三種翻譯原則和方法:
3.1 切勿完全直譯
在做翻譯的時候,避免直譯是一個十分關(guān)鍵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弄清楚詞、句子、和段落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以及文化信息。
有一個典型的案例是這樣子的。國內(nèi)著名電池品牌“白象”,曾經(jīng)在海外市場也是風(fēng)靡一時。該品牌被翻譯成了“white elephant”。然而,“white elephant”在說英語國家的文化中,意味著大而無用的東西。結(jié)果,這家著名的中國企業(yè)就因為不恰當(dāng)?shù)姆g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通過這一案例,我們可以深刻的認(rèn)識到我們在翻譯過程中,必須要避免帶上主觀的情感和不考慮文化背景的完全直譯的情況發(fā)生。
在熟悉文化背景的情況下進行翻譯是至關(guān)重要的,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才可以傳達準(zhǔn)確的含義。
3.2 明確顏色詞在中英文化中的不同含義
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具有相同意義的不同的詞語也可能會導(dǎo)致交流障礙和因其導(dǎo)致的災(zāi)難。我們以英文單詞“black”為例:這個單詞,正如我們在之前提到的,意味著死亡和災(zāi)難;在基督教中,“black”同樣也是邪惡的象征。因此不難理解為什么在美國,對于黑人的種族歧視被當(dāng)?shù)孛绹丝醋魇抢硭?dāng)然。
3.3 采取恰當(dāng)?shù)姆g方法
1)直譯
當(dāng)中英顏色詞的意義相同時,我們可以采取直譯的方法。直譯的方法的好處就在于,它可以重現(xiàn)原文的意義和語言形式。除此以外,它還可以原文的語言特點。直譯的方法經(jīng)常在翻譯文學(xué)作品的時候被使用。比如,霍爾頓的著名作品,Scarlet Letter,被翻譯成為“《紅書》”。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西方文化中,“red figure”的意義,對應(yīng)我們中國所說的“赤字”。
2)意譯
當(dāng)不同的顏色詞所表達的意義相同時,我們通常會采取意譯的方法。有一部分的英文或者中文顏色詞,不能翻譯成意思完全對等的中文或英文,因此我們也就會意譯它們。舉個例子,“red copper”被翻譯成“紫銅”(一種金屬);“black and white”被譯成“青紅皂白”(意味著某事的原因)。
如果句子中沒有出現(xiàn)顏色詞,譯者可以根據(jù)中文的習(xí)慣,適當(dāng)?shù)牟捎靡恍┡c原文意義相符的文化詞。比如,英文中“a silly little girl”可以被翻譯成“黃毛丫頭”;“a girl and a boy playing innocently together”被翻譯成“青梅竹馬”。
如果英語句子中的顏色詞有眼神意義,翻譯者應(yīng)該在中文語言習(xí)慣的基礎(chǔ)上進行翻譯。以一下兩個情況為例:英文中的“white coffee”和中文的“加了奶的咖啡”意思相對等;“Green power”和中文的“有錢能使鬼推磨”(意思是經(jīng)前可以讓一切變成可能)意思相同。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dāng)中文顏色詞有延伸意義時,我們也應(yīng)該根據(jù)其延伸意義進行翻譯。例如:“紅娘”在中國的含義是一個熱心促成一樁婚姻的人,因此,它被翻譯成“match-maker”或者是“match-maker”而不是“red girl”。
3)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
在翻譯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一方面,直譯并不能夠完全呈現(xiàn)出原文的含義;而另一方面,意譯又會過度夸大原文的含義。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采取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的方法才能更好的翻譯出作品。例如,在著名電影《獅子王》中,當(dāng)要描繪辛巴的時候,丁滿會說:“I find him blue”。這句話的意思是辛巴心情不好,情緒低落。
這個多彩的世界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事物的。當(dāng)人們在享受大自然的無邊風(fēng)月的同時,還會創(chuàng)造出許許多多的顏色詞來描述大自然的紅妝素裹。
不同的顏色詞蘊含著不同的象征意義。這一片文章選取了幾個比較典型的文化詞來分析顏色詞在中英文化中的差異。每一個顏色詞都附帶著深遠的文化內(nèi)涵和不同的文化特點。由于歷史,民族心理,地域,傳統(tǒng),情感色彩等的差異,不同的顏色詞蘊含著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同時對我呢吧的文化交流也會有著深刻的影響。對于英語學(xué)習(xí)者而言,了解并掌握中英文化中的顏色詞,對今后在進行翻譯過程以及避免在與外國友人交流時產(chǎn)生不必要的文化沖突,有著極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常宗林.英漢語言文化學(xué)[M].北京:中國海洋出版社,2004,6,8.
[2]王軍.顏色詞語在英漢語言中意義上的異同[J].西安外國語學(xué)報,1996,6.
[3]邵志洪.英漢顏色詞使用的比較[J].四川外國語學(xué)院報,1994,9,25.
[4]姚小平.基本顏色詞理論評述——兼論漢語基本顏色詞的演變史[M].北京外語教學(xué)研究出版社,1998,9.
[責(zé)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