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 郭曉峰 陳冰
摘 要:文章從新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評及互評方式對形成性評價的影響入手,探討了針對新的課程方案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以為廣大同仁提供借鑒,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
關(guān)鍵詞:形成性評價;自評;互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3-02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34
一、形成性評價現(xiàn)狀
目前,形成性評價已經(jīng)成為學生某一門課程成績綜合評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系統(tǒng)工程專業(yè)課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且涵蓋內(nèi)容廣泛,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并不僅僅采用講授這一單一的方式。由于采用了多種課程設計方案,如課程實踐、分組研討等,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僅通過教師一人對學生的印象進行打分容易造成片面的結(jié)果。為了從更全面的角度反映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教師應該將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jié)果評價相結(jié)合,注意反映學生的發(fā)展狀況,認識到評價目標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形成性評價要求教師關(guān)注學生的綜合評價和最終評價,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jié)合,反映評價與鼓勵評價相結(jié)合,更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二、形成性評價對自評與互評的要求
(一)課程實施過程中評價的要求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綜合評價要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在過去的教學模式中,教學評價主體是教師,更加注重最后的課程考試。新的教學模式強調(diào)不僅要注重結(jié)果,也要注重過程,因為評估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周期性,可能會因教師的鼓勵而有所變化。教師在練習和小組討論中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參與小組評價和小組之間的相互評價,充分發(fā)揮主體互動的評價作用,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核心是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學生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是對自己和其他成員的“課堂參與”“知識技能”“團隊精神”和“自我控制”四個方面研究的綜合評價結(jié)果。讓學生主動參與評價,效果會更好。系統(tǒng)工程專業(yè)課程有許多需要學生發(fā)散思維和動手實踐的內(nèi)容,更適合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三)學生的自評與互評體現(xiàn)學生參與的程度
在以往的課堂中甚至是分組討論中,某些學生僅是在被動參與活動,即形式上的參與,而非實際內(nèi)容上的參與,最后教師給予的也只是一組的成績,并不能反映組內(nèi)學生的不同努力及參與程度。實施學生自評及互評,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都主動地參與到各種研討及實踐活動中,保證學生參與的廣度,最終通過教師的綜合評定保證其參與的深度,因此教師要讓全體學生的自評與互評貫穿教學始終,這樣才能實現(xiàn)真實評價學生自評與互評的目標。
(四)通過互評進行自我評估
通過學生互相評價,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如果不能正確判斷別人對自己的評論是高還是低,就不能很好地參與到集體學習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孤僻性格,無法增強適應能力。在互評的基礎(chǔ)上進行自我評估,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
三、自評與互評的實現(xiàn)方式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自評與互評需要得到教師的指導,并進行一定的設計。
(一)正反對比策略
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確如何評價及其參照的準則,讓學生明白主題內(nèi)容的評價標準,這樣學生才能將自己和同學的學習成果與標準進行比較,進行有效自評與互評。
(二)教師的示范策略
通過評價引導學生評價教師的示范,讓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相互促進,這是一個示范評價通過過濾器指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的過程。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在親自示范的基礎(chǔ)上,為學生實現(xiàn)評估創(chuàng)造條件。
(三)一步一步的指導策略
激活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他們積極尋找問題。如引導學生問這樣的問題:我做了什么?我能做得更好嗎?與其他同學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改善?通過這些問題的指導,學生可以通過自我評估進一步認識和了解自己。
(四)共同努力策略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通過不斷更新組人員,共同嘗試,讓所有的學生都有不同的彼此之間的互動,而學生則可以將其他團隊的評價和自我評價結(jié)果比較,促進相互了解和公平。這種評價方式,消除了評價“小團體”,提高了學生評價的準確性,增加了學生評估的勇氣,提升了學生評估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李仁平.終結(jié)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jié)合的改革探索——以中職英語教學評價方式改革為例[J].英語教師,2010(6).
[2] 陳殿生.項目研究式教學中的“自評互評”考核評價方法[J].計算機教育,2010(19).
[3] 周情如.在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互評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 2009(3).
[4] 王健榮.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生互評與自評的評價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 2009(33).
[5] 周飛.用有效評價催發(fā)學生的生命活力[J]. 新課程:小學版,2010(1).
[6] 禇榮偉.新課程標準下學生自評與互評方式探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5(Z2).
[7] 周愛玲.課堂有效評價:激勵性 啟發(fā)性 機智性[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0(Z1).
[8] 朱蘭京.教會互評,使學生成為評價主體[J]. 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7(1).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