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對活動的成敗起著重要作用。從教師維度著手,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得出相應的研究結論。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指導;教師維度
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事關活動的成敗、學生的收獲等,因此,教師的有效指導顯得尤為重要?!秶揖拍炅x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7-9年級)》明確指出,綜合實踐指導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和管理者。郭元祥也認為教師對于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學生需要教師的指導必然要求關注指導的有效性。教師的有效指導可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指導學生活動中的活動方法;二是指導學生的活動過程,在此過程中協(xié)助學生建立科學研究活動規(guī)范;三是給予學生情感支持,關注活動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并鼓勵和支持學生突破難關,找到應對策略。同時,教師的有效指導也要把握好適度性、針對性、擅反思的原則。
一、教師維度存在的問題
1.課程理解程度不夠
綜合實踐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解程度不夠,需要加強理論學習。集中表現(xiàn)在教師對活動課程內涵、目的與意義缺乏理解,將綜合實踐的四大領域孤立起來。同時,許多教師不能擺脫學科課程束縛,認為綜合實踐課也是以傳授知識為主。
2.教師定位角色不當
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協(xié)調者,不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但是由于教師的觀念尚未完全轉變,淪為學生活動的“旁觀者”和“游離者”以及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抹殺者”。
3.教師能力有待提高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教師提出了開發(fā)課題、研究課題、組織協(xié)調、師生合作、評價反思等較高要求,而教師由于深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能力提升嚴重滯后。
二、教師應采取的應對策略
1.加強理論學習,全面提升素養(yǎng)
由于教師對綜合實踐課程理念、教育觀念理解不到位,因此在活動指導中出現(xiàn)了問題。教師需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意義等理論知識,通過不斷學習來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并多向身邊有經(jīng)驗的同事請教,多參加各類培訓,這樣才能在今后加以改進。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能力結構,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提高。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計劃制定能力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已習慣于教師講解知識再通過練習來鞏固,缺乏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的意識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2001年7月由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基礎教育改革要改變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積極的心理加工過程,學生建構知識最有效的辦法之一便是讓學生主動提出、分析及解決問題。教師提供必要指導、提出建議并給予鼓勵。
3.活動主題要貼近生活、符合實情
生活是學生最大的實際,學生選擇的問題如果能與生活相結合,將有利于提高學生探究的興趣。同時,所選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知識、能力特征?;顒又黝}要具備研究價值,能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活動主題也應具備適當?shù)碾y度,不宜過難也不宜過簡單。教師還要實地考察學生開展活動所需的場地、材料是否具備,并且在活動前將所需研究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靈活選擇使用,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4.交流展示要尊重學生,鼓勵多樣化
活動的交流展示既是總結又是激勵學生開展評價與下一階段研究的重要基礎。郭元祥認為,綜合實踐教師要激發(fā)興趣、規(guī)范指導、關注過程、協(xié)助改進、學會傾聽。綜合實踐的開放性、自主性與探究性決定了展示形式必然是差異化與個性化的。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得以自由發(fā)揮各自的愛好與特長。交流展示的內容與形式鼓勵多樣化,讓學生說出獨特體驗,給學生個性化的施展提供舞臺,讓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fā)揮。
5.注意引導學生反思與全面評價
學生的反思習慣需要學生在活動開始階段就要養(yǎng)成。讓學生對整個活動過程、活動結果反思,總結遇到的有趣、困難、感動的事情以及總結的收獲與預期目標的差距。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我評價,做到反思與評價結合,可以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與家長評價等相結合,也可以制定評價量表讓學生能對照尺度來自評,從而全面反映學生的活動表現(xiàn)與收獲及成長歷程。
目前,受應試教育影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全面高效開展還面臨諸多客觀因素的困擾。但是,作為綜合實踐教師,我們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畢竟方法比困難多,堅定自己的信念,踏實走好腳下的每一步,促進每一位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5-211.
[2]洪明,張俊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導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52-159.
[3]瑪忠良.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63-169.
[4]郭元祥.綜介實踐活動呼喚教師的有效指導[J].教育科學研究,2006(8):2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