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芳
摘 要:新課改強調“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什么原因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降低,甚至是喪失呢?學習興趣隨著新奇感的消失而消失;超負荷的壓力讓孩子身心俱疲;學生沒有學習的自主權;學生沒有學習的責任感;揠苗助長,傷根本。
關鍵詞:厭學;興趣;成功;開放
在百度以“學生厭學”為關鍵詞搜索,搜得相關網頁有
8,000,000條;來自北京部分中小學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小學生厭學率達到30%,而實際情況比這個數據還要嚴重。
學生厭學成了一種普遍現象。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不能不引起我們教師的深思:難道孩子天生就不愛學習?當然不是的!
才上幼兒園的侄子在書店看到一年級的口算題,吵著要買一本回去。五歲的孩子,坐在房間里,半天時間把一本書上的口算做完了。侄子上了小學一年級,人見人夸:“這孩子愛學習”??珊⒆拥搅巳昙?,快開學了,寒假作業(yè)還沒做。同事的女兒剛上一年級,做完自己的作業(yè),要求幫三年級的姐姐做作業(yè),覺得寫作業(yè)很好玩。
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孩子不是天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墒牵瑢W著學著,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沒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到哪兒去了呢?
統(tǒng)計班上30名學生,至少有一半的孩子被網絡游戲吸引,還有10名左右被漫畫和電視吸引。對學習感興趣的幾乎沒有。哪怕是班上的成績特別拔尖的學生,也對學習不感興趣。
一、造成學生學習興趣降低的原因
新課改強調“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什么原因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降低,甚至是喪失呢?
1.學習興趣隨著新奇感的消失而消失
孩子對新鮮事物都是感興趣的。他們總想去探知,想去了解。剛入學的孩子,對學校、對學習有一種新奇感,對學習有一種向往、憧憬。等孩子真正走進學校,走進教室。發(fā)現學習的地方就是白墻、黑板,一成不變。哪里有《窗邊的小豆豆》里在火車車廂上課的新奇呀?學校里凡是有危險隱患的地方都用柵欄圍著,不能隨意探險。下課了,也只能在走廊里放放風。課堂上還得規(guī)規(guī)矩矩:小手放平,身子坐正等?!败娛禄庇柧氉尯⒆又挥衅@鄹?,哪還有新奇感?
2.超負荷的壓力讓孩子身心俱疲
孩子邁進校門,家長、老師對孩子的期望值開始增高。孩子在課堂上要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接受能力差點的學生下課十分鐘也不得休息,要接受老師的“開小灶”。放學回家,完成家庭作業(yè)后,家長還得再布置額外的任務。星期六、星期天,孩子也一刻不得閑,各種補習班蜂擁而至。統(tǒng)計班上30名學生,有20人報了2至3門補習班。有的甚至報了六門。超負荷的學習,讓孩子身心俱疲,讓孩子怎么對學習有興趣?
3.學生沒有學習的自主權
《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介紹,在巴學園里老師每天一到校就把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寫在黑板上,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先學習的內容,假如在上午就把所有的內容都學完了,孩子們就可以在下午的時間里去散步,去九品佛看廟會。而我們的課堂就是教室,教室就是全部的課堂。在教室里,學生的學習就是聽課、啃書本;再聽課,啃書本。
“課堂應是向未知的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形成”。我們的課堂上學生要學什么,怎樣學,都是老師安排好的。學生完全做不了主。對內容做不了主,對方法做不了主,甚至思想也做不了主。這樣的課堂不是學生想要的,學生自然沒有興趣。
4.學生沒有學習的責任感
走在放學、上學的路上,常??吹綄W生空著手,家長背著大書包。似乎學習成了家長的事。學生不知道為什么學,為誰學。如果將教師的職責和學生的職責比作兩個圓,教師有教師教的職責,學生有學生學的職責,兩個圓本來是相切的,可是教師的圓在不但擴大,教師不但要傳授知識,還要指導方法,激發(fā)情感,甚至該學生親身體驗、感受而形成的東西教師都包辦代替了,教師的圓逐漸包圍了學生的圓。這樣也給了學生錯覺——學習是教師的事。
5.揠苗助長,傷根本
西方教育要義里有一條“教育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活動”?!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指出:“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倍覀兊慕逃齽t是一種揠苗助長,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要求過高。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就要每天寫日記,還要強調字數達到多少。幼兒園的孩子要完成拼寫作業(yè)。學生還沒正式邁入學校,就望“學”生畏,又何來興趣可言!為了考入好的初中,六年級的孩子,二元一次方程運用得滾瓜爛熟。這樣的學習是發(fā)自學生內心的嗎?
二、幫助學生找回學習的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如何幫助學生找回學習的興趣?
1.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
觀看了美國課堂教學的錄像,在課堂上,老師一直蹲下身與學生交流。反思我們的師生關系,老師大多是高高在上地站在講臺上,跟學生交流的語言也是“你要怎么樣”“你不應該這樣”,也許我們盡可能地讓自己語調更親切,更溫和,但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仍在,學生對我們只能“仰望”。大多學生對老師都有“畏懼”心理,面對老師學生不能輕松自在,很難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平時可以看到,如果學生比較喜歡哪個老師,他們就會比較喜歡該老師所任教的課目,會花力氣、花功夫去學,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個教師,那么他們就會不喜歡學該老師所任教的課,甚至產生消極抵觸的心理。因此,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要真正地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去,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真心交流,用真誠贏得學生。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會真正地從心里接納你,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2.幫助學生成功,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如果缺乏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習上便很少取得成功。如果我們想方設法幫助他們取得一點成績,有意識地增加成功率,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將會成為他們轉變的開始——轉“苦”學為“樂”學。
首先,課堂上,老師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知識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給每個學生成功的機會。不要時時要求每個學生都“跳起來摘蘋果”。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降低要求,讓他們偶爾“伸手就能摘到蘋果”,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教師可以“曲線救國”——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帶動他們學習的興趣。一名叫小蘇的學生,學習一貫不好,可是他的鋼琴彈得好,在比賽中獲了獎,他一下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老師的贊揚和同學崇拜的目光讓他覺得,自己還可以更好。于是,學習上也主動了,短短的時間內,學習就突飛猛進。所以,我們教師要拿著放大鏡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和特長,并毫不吝嗇地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一定會更濃厚。
3.教師要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少“教”多“學”,建立真正開放的課堂
把學生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生的職責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教師要轉變觀念,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教什么,要看學生需要什么。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學自己想學的,思自己所想的,問自己想問的。這樣,他們才會主動而積極地參與課堂,主動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用手去做,用嘴去說,用心去感受、體驗。在真正開放的課堂上,找到成就感,找到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找回了學習興趣,有了這位好老師,學習效果就一定會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吳林珍.學生的學習熱情去哪兒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我見[J].赤子:上中旬,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