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美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教育新思維》(胡東芳著)中介紹的兩個事例:第一個是一個外國教育代表團來到中國進行教育考察,一天,他們來到了一所幼兒園參觀,在參觀的過程中,有一成員向幼兒園園長提出能否向中國的小朋友提一個問題的要求,園長表示同意。于是,這個“老外”來到一個班級,向小朋友問道:“小朋友們,請告訴我你們的祖國在哪里?”片刻停頓后,這個“老外”怎么也沒有想到,被問的中國小朋友們竟想也不想地異口同聲回答道:“祖國在我心中!”提問的“老外”顯然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一種回答,其驚訝、贊嘆之情溢于言表……第二個是作者在加拿大留學時,也在一所幼兒園里向一個班的小朋友提出了同樣的問題,未曾想到的是,從不害怕回答他人問題的老外小朋友們竟然冷了大半天的場,之后才有一個小朋友站了起來,來到貼著一幅世界地圖的墻邊,用手指著加拿大所在位置……
以上兩個事例中,對于同一問題,中外小朋友的兩種不同的反應不由地使我產(chǎn)生了深深地思索:我們的小朋友們真的能理解“祖國在我心中!”的含義嗎?如果這個問題再問我們的小學生、中學生乃至大學生,總能得到同樣回答嗎?為什么中外的小朋友回答會相差這么大?我們的德育教育是否缺少點什么?作為學校的德育工作者應該怎樣有效地開展學校德育工作呢?……
這些問題確實很復雜,但是看看我們的學校教育現(xiàn)狀,也可以看出一些問題,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學校德育,從啟蒙教育開始,就要求每一個學生樹雄心、立大志,要求每一個學生樹立共產(chǎn)主義理想,要求每一個學生樹立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集體主義觀念,要求每一個學生在思想行為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而忽視了道德的教育的層次性,我們的教育太多地強調(diào)了高層的神圣德育,而忽視了中層、甚至更低層的“底線德育”。
那么,德育的“底線”到底是什么呢?我們把品德“底線”規(guī)定為是保證受教育者品德健康發(fā)展的最低品德水準,是道德情境中自覺恪守的無法再降的最低原則要求,是最后的價值信念與道德防線。當然,作為學校教育僅僅進行守住這些“底線”也是不夠的,我們的教育需要在守住這些“底線”基礎(chǔ)上誘發(fā)學生心靈深處的那顆愛心、善心、孝心、責任心;需要引導學生明白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這才是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比較完整的學校德育?;谶@樣的思考,近年來,我校以“感恩”系列教育活動為載體開展了“愛”的底線和“做人”的“底線”教育。
一、“愛”的底線教育
共產(chǎn)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應該說是神圣德育中最核心的內(nèi)容,但當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應該要求他們先從愛自己身邊的人——父母、老師、同學以及鄰居等愛的底線做起,再逐步升華到愛國才會有好的效果。我記得外國有一間學校校門口的校訓就是“請愛你的媽媽”,這就是很好的“愛的底線”的教育。而現(xiàn)實生活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填學籍卡時對著父母的出生年月日一欄發(fā)呆,對某些明星的生日卻了解得一清二楚,念念不忘。也發(fā)現(xiàn)某些學生因父母沒有知識或沒有金錢無法滿足他們,或沒有權(quán)勢地位而看不起他們的父母。這些,都可以看出學生親情觀念的淡薄。
針對這樣的現(xiàn)象,我們大力開展了“六個一” 感恩系列教育活動,即每學年開展一次以“感恩”為主題的大隊活動,每學期開展一次以“感恩”為主題的征文、演講活動,出一期以“感恩”為主題的黑板報,開展一次以“感恩”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每班至少開展一次以“感恩”為主題的中隊活動,唱一首感恩歌曲等。近年來,學校開展的大型活動有:舉行了“愛是永恒”、“感恩的心”等主題大隊活動,舉行了“感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的主題中隊觀摩活動,開展了“為父母洗一次腳”、“為老師敬一杯茶”、“為長者讓座”、“扮靚自然”實踐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營造了一種感恩文化,使學生感受到濃濃的親情、真切的愛意。例如:在 2015年母親節(jié)前夕,我校三年級中隊邀請一百多名家長一起在學校禮堂召開了 “感恩的心”主題中隊會。會上,有的學生回憶起父母的生日;有的學生以自己的特長,或唱或演,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還有的學生當場給父母捶背揉肩,和父母一起玩親子游戲等。當溫情的《感恩的心》這首歌曲在禮堂回蕩時,現(xiàn)場所有家長都被人性中“感恩”這一美好的情感深深打動,不少家長激動得雙眼通紅,甚至熱淚盈眶。
通過類似在具有親情意義的節(jié)日中開展的親情濃厚的活動。使學生能從小愛自己的親人、朋友、老師,相信長大后就會有一顆赤誠的愛心,自然就會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人民。
二、“做人”的底線教育
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包含很多很多內(nèi)容,但應該說舍己救人、助人為樂、大公無私、為人民服務(wù)等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但正如雨果所說:“做一個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個正直的人,那是為人的常規(guī)?!蔽覀兇蟊娭俗鋈说牡拙€應該是善良、正直、誠信、同情、寬容等。有了這些做人的最低要求,當我們在即將做錯事、犯錯誤時,都有可能使自己適可而止、懸崖勒馬。這個教育滲透到了 “六個一” 感恩系列教育活動之中。比如:在五年級(1)班舉行的“感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的主題中隊觀摩活動中,老師讓學生圍繞“感恩,應怎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的話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學生討論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包括從小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包括要注意安全、珍愛生命、讓父母放心;包括不傷害他人、不破壞環(huán)境、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包括從小不說謊、不搞欺騙、不抄襲作業(yè)、守時和知恩圖報等等。在討論中,學生那真摯的話語,那樸實的回答,充分展現(xiàn)了學生那善良、正直、誠信、同情、寬容之心。再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情懷,學會做人,學校提出了“做一個懂禮貌、會微笑的孩子”的倡議,希望同學們做到:在家微笑對父母;在校微笑對師長;見到同學請微笑;遇到困難請微笑……通過這樣的倡議,希望教會學生做人的正確心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這就是進行 “做人的底線”的教育的方法之一。一個人可以微笑面對困難,面對不足時,相信他在即將做錯事或犯錯誤時,也能使自己懸崖勒馬、適可而止,保持做人的最起碼底線。在“做人的底線”的教育活動中,很多班級還有很多其他的創(chuàng)新做法,這里就不一一列舉。
其實,倡導“底線德育”并非拒絕崇高,而是強調(diào)分清教育的層次,防止思想道德教育的架空和偽化。盡管學校德育不能拋棄它應有得崇高和神圣,也不可缺少應有的理想主義,但是應該以人性、人格、人品作為最基本的底線。這樣德育教育就能體現(xiàn)出由低到高,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從我校實踐來看,“底線德育”符合當前的教育形勢,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nèi)容,是學生成為社會合格公民的客觀要求,但教育過程一定要緊貼學生實際,以“感恩”教育為切入點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讓“感恩”之花在“底線”上盡情綻放。
參考文獻:
[1]胡東芳著.《教育新思維》.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道德底線教育體會——努力讓學生感動》,2005-5-23新浪網(wǎng);
[3]陳納.《學生減負與底線教育》.上海建橋?qū)W院民辦高教研究所,2003年新浪網(wǎng);
[4]魯潔,王逢賢主編.《德育新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徐志輝.《實施感恩教育,構(gòu)建人文校園》.《小學德育》,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