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皮炎是農民在稻田勞動時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多種皮膚病的總稱。常見的有浸漬糜爛型皮炎(俗稱爛腳丫)和動物血吸蟲尾蚴皮炎(俗稱秧癩子)。前者皮損有糜爛面,多發(fā)于指(趾)縫等部位;后者皮損易發(fā)生于浸入田水的部位,呈針頭到綠豆大的丘疹或風團樣皮損,頂端有尾蚴鉆入的痕跡。
方一:
取粽子湯500毫升(10~20個粽子煮出的湯)趁熱加入明礬末100~150克,冷卻后裝瓶備用。用時攪勻,以棉球沾液外涂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
方二:
在稻田耕作過程中,出現手掌和足部皮膚發(fā)脹、發(fā)白、起皺,重者糜爛,并發(fā)甲溝炎等。取旱蓮草、五倍子、蛇床子、射干各30克,煎水浸泡患處,每日1~2次。
(云南 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