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娟?朱娟
〔關鍵詞〕心理輔導活動課;意外;處理
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應是向未來挺進的路程,是隨時都可能發(fā)生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愿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我想這句話中“意外”的意思應該是意料之外或課堂預設之外所發(fā)生的一些事或情景。誠然,預設很有必要,但再好的預設,也抵擋不住生成的“誘惑”!在心理課堂上,意料不到的事情更是經(jīng)常發(fā)生,這是因為心理課不同于一般的學科課程,是一種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的,心與心交融的,思想與思想碰撞的,富有“生成靈性”的課。內(nèi)心的觸碰總會生成一些深層次的感悟,很多東西是無法預設的,你永遠不可能完全知道下面將會發(fā)生什么。
在與同行們的探討中,也經(jīng)常會有老師提到在心理活動課或團輔中,有些學生會突然失控,打開自己封藏已久的內(nèi)心,讓心理老師既驚又喜。這些意外處理得好,會讓課堂變得異常精彩,處理得不好,則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永久性的傷害。面對心理課堂中的“意外”,究竟該如何處理?下面結合自己在聽課及上課過程中發(fā)生的一些意外事件及處理方法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拋磚引玉。
一、巧抓“意外”,讓意外情景變成意外收獲
新課改要求課堂不應該完全按照教師預設的教學方案機械、僵化地傳授知識,而應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教學情境自主建構。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能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蔽蚁脒@位大教育家所說的技巧可能就是抓住課堂的意外生成,并作出巧妙的應對。
上學期,我校舉行“求真杯”心理課大賽,我受委托上了一節(jié)主題為“換位思考,我的人際法寶”的心理活動課。在這節(jié)課中我借用了黃巧元設計的一節(jié)心理活動課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蘋果實驗”。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每個人對待同一事物的態(tài)度會有所不同,懂得換位思考有助于人際溝通及矛盾的化解。實驗步驟如下:
請一位喜歡吃蘋果的同學A上來,面向全班同學,坐在講臺的椅子上,要求不能出聲,不準動。
教師在講臺上出示兩個爛蘋果。右邊一個蘋果的腐爛部分對著臺下的學生,左邊一個蘋果的腐爛部分對著講臺上的A同學。
問:老師要送一個蘋果給A同學,你猜他會選哪個呢?請寫在一張紙上。(提問臺下學生)
A同學公布選擇,請臺下猜錯的學生發(fā)言,讓其中一個同學上來坐在 A的位置看,并告訴大家作出選擇的真正原因。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按照預設是到講臺前面的同學,看到兩個蘋果,選擇爛的地方對著臺下面的那個,即自己看到是好的一面的那個蘋果,而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發(fā)生在了這個學生身上:或許是出于好奇,或許是出于本能,這個學生站了起來,試圖偷看蘋果的反面,恰巧這一動作被我發(fā)現(xiàn),我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抓住學生想偷窺蘋果背面的這一動機,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結果收獲到了意外的精彩,同學們認識到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對待同一事物的態(tài)度會有所不同,看事物不能只從一個視角去看,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才能更準確、更全面地認識事物。這樣做既抓住了課堂最本真的生成,也進一步促進了同學們表達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更是為接下來要分享的問題“把蘋果實驗和生活中人際矛盾的發(fā)生聯(lián)系在一起,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呢”提供了最鮮活的情境,在無形中推動了活動目標的達成,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心理課堂。
還記得在一次區(qū)級心理教研活動中,有一位老師上了一節(jié)主題為“學做執(zhí)行達人”的課,在這節(jié)課中有一個熱身環(huán)節(jié)是按要求報數(shù)分組,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活躍氣氛,另一方面也為下面的分組討論作鋪墊。這樣的一個活動對于高中生來說可能并不是什么難事,但結果卻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慢、亂、吵”等現(xiàn)象,這位開課老師的機智就在于她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現(xiàn)象,抓住了這樣一個“意外”,讓全體同學觀察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分享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及當時內(nèi)心的感受,這樣的引導恰到好處,它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了,看似簡單的一件事,要想有效執(zhí)行也是不容易的,無形中引發(fā)學生饒有興趣地去探討如何才能成為執(zhí)行達人。我相信此刻學生感受和體驗到的經(jīng)驗是教師用任何語言教導也不能夠達到的效果,這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就是真正地抓住了“意外”并優(yōu)化在微妙處。
心理課堂中“意外”的出現(xiàn)可能很頻繁,究竟什么時候該抓,該怎么去抓,需要教師敏銳的覺察力、洞察力和教育機智。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現(xiàn)實的、活生生的經(jīng)驗,促發(fā)其體驗,進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我認為在心理課堂中任何一次“意外”都是學生現(xiàn)實的、活生生的經(jīng)驗,都有其意義,正如在心理輔導中,來訪者的任何一個舉動或非言語信息都可能成為討論或促進咨詢的一個切入點。當然在課堂上老師不可能關注到所有的細節(jié),但對于那些足以影響課堂效果并切合課堂主題及輔導目標的“意外”需要老師能夠敏銳地覺察到并巧妙抓住,有效運用。一節(jié)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效果如何,課堂目標有沒有達成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
二、妙穩(wěn)“意外”,深入課后,轉“?!睘椤皺C”
課堂中發(fā)生的某些“意外”需要我們能敏銳地覺察并巧妙地利用,以增強課堂的實效性,彰顯心理課堂的鮮活和精彩。但有些“意外”可能還需要我們謹慎處置,以免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上學期,筆者有幸去聽了我區(qū)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頗有建樹的一位專職心理老師的課,收獲頗多。她上課非常鎮(zhèn)定、游刃有余,抓現(xiàn)場生成,抓契機引領提升的能力反映出了她在心理輔導技術上功力之深厚,在贊嘆之余也引發(fā)了我的一些思考。體驗、分享、感悟、提升是心理課的核心,真情、真感受的流露是心理課的一大亮點。我認為“意外”的出現(xiàn)是心理課的偶然也是必然。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心理課堂中出現(xiàn)什么樣的“意外”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肯定會出現(xiàn)意外卻是必然的?!耙馔馐录比绾翁幚硎呛饬恳粋€心理老師的教育機智和“功力”的一個標準,意外事件應該如何處理才是恰當?shù)??才最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在劉老師的這節(jié)課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她的這節(jié)課的主題是“學做擁有積極心態(tài)的學生”,在課程中有這樣一個設計:“探索活動:船的故事”。
過程要求:
(1)兩人一組,每個同學找到一個同伴;
(2)兩人合畫一幅畫,輪流進行,畫中要包含“船、風雨,燈塔”三個元素;
(3)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能有語言交流;
(4)根據(jù)繪畫作品編出一個故事輪流在小組內(nèi)分享,故事中同樣要包含“船、風雨,燈塔”三個元素。
她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想讓學生們借助編故事的內(nèi)心投射作用,明白不同的心態(tài)面對同樣的事件會有截然不同的認知和感受。在編故事的環(huán)節(jié),有一個女生講到了父母離異這樣一個暴風雨般的故事,情到深處眼里噙滿了淚水,課堂氣氛極度壓抑,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這個女孩身上。在場聽課的老師也很緊張,我也感覺挺懸的。面對這一“意外”事件該如何有效處理,是大家都很關注的一件事。記得當時劉老師只用了一句話——“這僅僅是一個故事”,一個動作——“輕輕地拍了這位同學的肩膀”就化解了這次意外,不得不讓在場聽課的老師感慨劉老師處理“意外”的睿智。
課后我們對這樣一個“意外”的出現(xiàn)也進行了一些討論,大家都認為劉老師的處理很合場景、很適宜。中國心理學會頒布的《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中指出:心理咨詢師應尊重每一個人,尊重個人的隱私權、保密性和自我決定的權利。中小學心理輔導的根本目標是要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應避免在心理輔導中給學生造成傷害。特別是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不適宜對個別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索,如果在一個不夠安全的場合撕開孩子心靈的窗口,處理不好會很危險,也很不應該。課結束后,通過電話與班主任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再做進一步的疏導才是上策。把可能會傷害孩子的“?!鞭D化成了進一步了解孩子、幫助孩子的“機”??此坪唵蔚奶幚恚鋵嵄澈髤s蘊含著很多的心理輔導原理與技巧。
臺灣心理大師吳麗娟的情緒凹槽原理認為,當一個人遇到問題產(chǎn)生負面情緒時,急著給建議、講道理是毫無效果的,因為這個時候她的情緒已經(jīng)跌落到了低谷。此時首先要做的是讓當事人接納情緒,一旦情緒被接納了,他就有能力自己去解決問題。而這個時候如何讓當事人接納情緒呢?一句話“這僅僅是一個故事”,印證了心理學家艾森克所說的“把悲傷放進故事里,那我們就能承受所有的悲傷”。故事中的人物并不是自己,孩子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下通過抽離的方式來看故事中的人物,感受自然會不一樣。一個動作“輕輕地拍了這位同學的肩膀”展現(xiàn)了心理老師對孩子的關愛,千言萬語都在這一動作上。
三、輕放“意外”,潤心無聲,提升課堂實效
心理課不是解決具體的問題而是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體驗、感悟促進心理成長。在活動過程中生成的一些“意外”,心理老師要敏銳覺察、作出判斷,有時候輕松放下“意外”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促進孩子的改變,提升課堂實效。
記得有一次給初三的學生作考前輔導,在帶領他們做放松訓練的時候,有兩個學生打鬧起來,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還不時發(fā)出笑聲,我當時也有些生氣,但最終我的處理是輕松放下,沒有停下來批評或制止他們,而是用輕松柔和的眼神看了他們一眼,并打趣地說:“有的同學在用不同的方式放松,效果也不錯?!痹诮酉聛淼摹疤嵬让ァ边@個緩解疲勞訓練中,我邀請他們作示范,他們很開心地答應了。
等放松訓練結束了,我又很友好地提醒他們別對著空調吹以免著涼感冒。接下來的時間我發(fā)現(xiàn)他們兩個表現(xiàn)都很好,積極參與活動而且真誠分享感悟。這兩位學生為什么會有如此的變化,我想可能是我遵循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我尊重了他們,沒有對他們的行為加以制止或批評他們。心理輔導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術就是“先跟后帶”,從學生此時此刻的心理狀態(tài)出發(fā),體會學生的情緒,認同學生的動機,看到他們行為背后的正面價值與意義——他們在用不同的方式去放松,我讀懂了他們,滿足了他們被關注的需要。我尊重了課堂原生態(tài),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放松訓練,只有在真正放松的氛圍下,學生身心才會得到徹底的放松,這不正是此環(huán)節(jié)所要達到的目的嗎?放下對學生的“偏見”,會讓課堂收獲別樣的精彩。
四、精心實踐,不斷提升自我應對“意外”的能力
要想真正提升心理活動課課堂教學實效,還需心理老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看似誰都能上的心理活動課,要想真正把它上好,上出“心理味”,還需用心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探究,不斷貼近學生,給學生之所需,滿足學生之所求。
記得一次在給小學四年級的一個班的學生上主題為“做情緒的小主人”的課的時候,課堂上出現(xiàn)了意外。由于是集體備課,課案設計本應該是不存在什么問題的,但在上課的過程中,由于是給不同班級的同學上課,學生本身是不同的個體,即使是同樣一個班級,在不同的情景下,我們也需靈活對待。上課的過程中有一個小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請大家自創(chuàng)一句積極的格言,作為你的情緒花的名字,寫完后迅速把它折好交給老師,然后抽取分享。有的學生很不情愿把寫有自己格言的紙交給老師,有的同學還很有抵觸情緒,“為什么要上交呀!”這些狀況的出現(xiàn)超出了我的預設。我關注到了這些意外,及時調整了方案,把原先需要統(tǒng)一上交并抽取分享的環(huán)節(jié)換成了有意愿分享的同學舉手分享。這樣的一個小小的調整,關注了學生的需求,尊重了學生的愿望。當然愿意分享的學生也一樣會積極主動地發(fā)言分享,不愿分享的學生,也可以保存自己的愿望。如果沒有精心的實踐,沒有用心去關注課堂,沒有細致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這樣的“意外”可能也會被淹沒在“大而化之”的教學中。
李中瑩在《重塑心靈》一書中寫到:“當一個人的力量不足時,他會要求其他的人和事物按著一定的規(guī)定存在,若有什么變動他便大發(fā)雷霆:你們不動我都已經(jīng)這么辛苦,你們偏偏就是要跟我過不去!而當一個人有足夠的力量時,他是無懼于事物的不穩(wěn)定或者變遷的?!彼砸肭擅畹貞獙π睦碚n堂中的“意外”,做到收放自如,需要我們不斷提升自身的各種力量:敏銳的覺察力、抓住教育契機的力量、專業(yè)知識的力量、輔導技術的力量、共情引導的力量、合作探究的力量、精心實踐的力量等。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一門新學科,也是需要用心去探索、去開發(fā)、去提升的大學問、大藝術。對于心理活動課中的“意外”需要心理老師果斷、巧妙地去“抓、穩(wěn)、放”。
路漫漫其修遠兮,相信在各位熱愛心理健康教育的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心理課堂一定可以走得更遠、更深,心理課堂的明天也一定會更加炫目多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大廠高級中學,南京,210044)
編輯/張 帆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