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
科舉,指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從隋代至明清,科舉制實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婆e制度作為古代中國重要的社會政治制度,對中國歷史產(chǎn)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是文化常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我們對此做簡要的分析。
童生試:也叫“童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yīng)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
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發(fā)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荚囉啥Y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yīng)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并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tǒng)稱進士。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yīng)試中選,應(yīng)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鼎甲: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金榜:古代科舉制度殿試后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布告,因用黃紙書寫,故而稱黃甲、金榜。多由皇帝點定,俗稱皇榜??贾羞M士就稱金榜題名。
同年:科舉時代同榜錄取的人互稱同年。
國子監(jiān)(jian):漢魏設(shè)太學,西晉改稱國子學,隋又稱國子監(jiān),從此國子監(jiān)與太學互稱,都是最高學府兼有教育行政機構(gòu)的職能。
例1 古代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選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種制度,它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從隋唐到清代歷經(jīng)了一千三百多年??婆e制度中參加縣府考試、省級考試、京城考試和皇宮大殿考試及其合格者,分別稱為( )
A. 鄉(xiāng)試——舉人 會試——貢士 殿試——進士 院試——秀才
B. 院試——秀才 鄉(xiāng)試——舉人 會試——貢士 殿試——進士
C. 會試——貢士 殿試——進士 院試——秀才 鄉(xiāng)試——舉人
D. 殿試——進士 院試——秀才 鄉(xiāng)試——舉人 會試——貢士
解析 院試是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的一種考試,也叫章試。各地考生在縣府里參加考試,由省里的提督學政主持,考取者稱生員,俗稱秀才(茂才)或相公。明清科舉制度,分為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鄉(xiāng)試為省一級考試,由翰林或部院官員主考,考試合格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是舉人在京城參加的全國統(tǒng)一考試,由禮部主考,合格者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考試合格者為進士,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連續(xù)考中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第一名者稱為“連中三元”。
答案 B
例2 下列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諸生”是明清時期經(jīng)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生員有增生、附生、廩生、例生等,統(tǒng)稱諸生。
B.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明清殿試后分為三甲:依次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C. “致政”,官吏將執(zhí)政的權(quán)柄歸還給君主,指古代官員正常退休。意同“致仕”或“致事”。古代官員一般在70歲時退休,有疾患則可提前退休。
D. “壬子”是干支紀日法。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環(huán)地紀年、紀月、紀日和紀時辰。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
解析 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依次稱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B項中說“三甲依次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是不正確的。
答案 B
例3 下列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古代的學校有“庠”“序”之稱。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太學之名始于西周。
B.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進士是通過最初一級朝廷考試者,意為可進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對帝王的尊稱,可譯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宮殿的臺階。
D.降級授予官職,貶謫官員,不限降低幾級,稱責授。其它降級授官的詞語還有左遷、遷謫等。
解析 進士是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B項的說法錯誤。
答案 B
例4 下列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學是中國古代的的一種大學,始設(shè)予漢代,為中央官學、最高學府。隋代以后改為國子監(jiān),而國子監(jiān)內(nèi)同時也設(shè)太學。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也稱弱冠,表示成年。冠禮在宗廟進行,一般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
C.進士,是古代科舉會試及第者之稱,宋代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第,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
D.書是對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稱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預(yù)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種秘密的奏議。
解析 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C項說法是“會試及第者之稱”是錯誤的。
答案 C
例5 下列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調(diào)。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學校,后也泛稱學?;蚪逃聵I(yè)。《孟子》中有“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C. 國子監(jiān)是中國古代的中央官學,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而非教育行政機構(gòu)。
D. 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jīng)的機關(guān),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
解析 國子監(jiān),也是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gòu)。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