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玉
【關鍵詞】 寄宿制學校;目標;教師隊伍;
改革;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5—0024—01
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學校在建設和發(fā)展過程中取得了許多經驗,也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面臨人民群眾對教育寄予更高期望的現(xiàn)實,社會對寄宿制學校賦予更多使命,教育均衡發(fā)展、城鄉(xiāng)一體化、學校間的競爭等重大課題都集中涌現(xiàn),如何破解這些問題成為當前寄宿制學校發(fā)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對此談幾點看法。
一、目標定位能引領教師學生
目標定位能鼓舞教師學生爆發(fā)出激情、熱情、真情,又能使短期規(guī)劃高效率實現(xiàn)。特別是符合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能摸得著、看得見,還能去用心創(chuàng)造,使全體師生都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并為此而不懈地繼續(xù)努力的目標。學生快樂,教師幸福,家長放心,社會滿意(合格),如果不追求這些,學校將不成為學校。在教育這一情景中,真正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我們團隊拿出智慧和汗水來經營,這一目標最本質的地方在于把教育視為一個實實在在的過程,每時每刻都能去用心體驗。
二、教師隊伍建設既有宏觀上的目標,更應該有微觀上的有效措施
在學校建設和發(fā)展上,阻力最大的來源是教師的發(fā)展,來自于教師的有心作為或無意作為,而有心和無意必須靠具體有效的措施辦法來培訓。培養(yǎng)提質絕不是靠開一場會、讀一兩次文件或搞幾次座談便能成功的。如何進入他們的內心,針對他們內心的需要給予輔導,才是最為關鍵之策?!敖瘫仨殞W,學必須成,成必須融,融必須透”。什么時候教師把自主學習視為工作生活中最大需要時,隊伍建設才落地成為現(xiàn)實。
三、習慣決定命運
不論是學校的整體發(fā)展還是學校內個人發(fā)展都源于此,而這一切又都源于人,所以學校師生(包括領導、工人、學生、教師)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變成了首要的任務?!皬碗s的事做簡單,把簡單的事做精致,正確的事反復做。”我們都知道好習慣受益終生,但在具體生活中形成良好習慣之事之人并不多見,原因是我們不愿意重復,耐不住性子,眼高手低,或因為惰性,或因為急功近利,最終使好習慣無法養(yǎng)成。
四、改革是歷史的必然,是發(fā)展的動力
課堂改革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調動人的積極性,成就人。把人的思維激活了,把人的思想更新了,把人的行為轉變了,便是生產力的大解放,再借助一定的環(huán)境、工具和其他條件一定會使課堂的所有參與者獲得成就,只有成就感才能調動絕大多數(shù)人各方面的積極性,所以既要改變課堂結構,更要注重人的認識行為的改變。
五、評價是把雙刃劍
好的評價使人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去服務于人,壞的評價會使我們所有的期望化為烏有,甚至是滿目瘡痍.所以不論隊伍建設、習慣培養(yǎng)、課堂改革,都必須有一個好的評價機制,既有全面性的,又有局部細節(jié)上的。但其中有一點必須得把握,評價的制度機制是為大多數(shù)人服務的,不是用來懲戒個別人的。所以我們的評價要以調動、激勵人的積極性為中心,要注意在制度中提供給那些暫時落伍的人繼續(xù)前行和提升的加油站,讓他們同樣獲得激勵與提升。
六、家的正確定位
關愛、尊重、團結給大家的感覺,如果一個集體沒有家的感覺,我們決不能說最快樂、最幸福。因為家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感情可以依托,真情可以揮灑,微笑與和藹是主菜,撒嬌與慪氣是調料,互助競爭是幸福的源泉。我們的學校離這一點還很遙遠,是因為很多人心里壓根就沒有把學校看做自己的家,像建設自己的家那樣服務于學校,在奉獻與索取之間常常跳出不和諧的雜音。毫不夸張地說,沒有家一樣的學校,就不會有教育的成功,而獲得的一切都是純功利性的。
七、細節(jié)決定成敗
獲得成功的內涵是服務,即我們如何相互服務,一舉手一投足都透露出對人的尊重,對人發(fā)展的渴望與鋪墊, 對人成功的欣賞。細節(jié)就是在這中間構成了學校發(fā)展的筋絡,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暢通,每一處都不能有傷痕。安全、飲食、衛(wèi)生、學習、休息、娛樂、活動等各方面都盡 可能地提供周到的相互服務,從這些細節(jié)中讓學生感悟人生的真諦,為大社會人生構筑牢固的精神長城。
八、營造學校特色
特色是學校能夠長期立于不敗之地的支柱,是學校始終充滿生命力的標志,正確理解并定位學校的特色發(fā)展至關重要,至少要考慮到幾個要素:一是學校師生的實際狀況;二是大眾化;三是獨特性;四是公益性;五是持久性。只有包含這些要素的發(fā)展才能使得學生和老師的個性魅力充分展示,才能使得學校的發(fā)展?jié)摿Φ靡猿浞滞诰颉?/p>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