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軍
摘 要:探討了上課狀態(tài)、學習心得、思維訓練、學習角色等方面的問題,旨在培養(yǎng)小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綜合能力;上課狀態(tài);學習心得;思維訓練;學習角色
一、保持最佳的上課狀態(tài)
教學是一件嚴謹的事情,但決不能嚴肅,因為后者讓學生感覺拘謹,從而失去活潑求學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同時是課堂這個情感場的中心,之所以后者更重要,是因為如果教師做不到飽含激情,就不能夠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的學習情緒也無法振奮,課堂就像一潭死水一樣無波無紋,缺乏應有的活力,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呢?在課堂上,教師全身心地投入,保持最佳的教學狀態(tài),讓自己的細胞充分活躍,引起學生的共鳴,讓教學和學習相輔相成,達到教得扎實,學得主動、教得生動,學得有趣的教學目的。要保持最佳的激情,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拿出對學生全部的愛,拿出對生命的尊重,拿出對數學的摯誠,對待學生要細致入微,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知道他們需要什么,知道他們喜歡什么,對學生和教學始終懷著滿腔的熱忱。一堂好課,不僅要有好的開端、完美的過度,還包括精美的收尾。有些教師在備課時往往只注重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及中間環(huán)節(jié)的處理,結尾處卻只來一句;本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被提問的學生只要說出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知識點,便算完事。還有些課堂,因為課堂鈴聲的響起,教師急于結束,自行說出本節(jié)課的主要學習目標,草草收尾,這無疑是一節(jié)好課的敗筆。好的課堂結尾如同一首美妙的樂曲,傾聽時讓人沉浸其中,結束時也余音繞梁、綿延不絕。
二、學習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說心得
我們學校組織學習教研室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集體備課,并聽了一節(jié)條形統(tǒng)計圖的課。我深深知道自己的不足,我教數學經驗不足,希望自己今后多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統(tǒng)計》中的一個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了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等知識?!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判斷的過程,發(fā)展統(tǒng)計的觀念”,關注學生參與收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因此,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教學,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意義的掌握其特點和制作方法,而應更多地引導學生收集數據、分析數據、描述數據的全過程,并根據數據作出合理的判斷與預測,以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統(tǒng)計觀念。
三、加強學生思維訓練的心得
一次我們幾個數學教師在會議室觀摩學習集體備課活動,真是受益匪淺。從形式、內容、流程等方面讓我們感覺到就是專家在給我們上了一節(jié)真實、有效的示范課。讓教師更加清楚教學不但教本課、本節(jié),還要關注整個學段知識點的前后銜接。教學不但要研究本冊教材,還要研究高段低段學生應掌握的情況,更要研究掌握的知識以及以后延伸的知識。課標研讀、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材使用,策略選擇等以及要達到的學習目標,都需要教師認真研究,不斷探索,靈活應用。所有到會的教師都感觸很深,深深知道要做一名稱職的教師必須不斷努力學習,勤于探索,敢于實踐,為教學而努力奮斗。真正像今天做示范的同行學習,真正為我們的孩子負責,真正為我們的教育事業(yè)奉獻終生。
四、讓學生進入學習角色的心得
數學是層層遞進的,小學又是數學學習的開始與基礎,小學教師任重道遠,一定要讓學生在小學時代認真地學習數學,為以后的學習鋪好道路。小學教師要像一個魔術師,給學生展現一個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讓數學課堂變幻莫測,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想象,讓枯燥的數字變得有滋有味,把抽象的數學變得具體生動,讓每一個學生都由衷地喜歡數學,主動地學習數學,能夠認識到數學對人生、對生活的意義,把數學學習看成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一定要做到讓數學知識生活化,要讓所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密不可分,也就是一邊學習一邊應用。有一次,一個學生買了一件新衣服,我就即興發(fā)揮,贊美了她的衣服非常漂亮之后,我看了一下服裝標簽上的百分數“棉百分之五十五、滌綸百分之十五、氨綸百分之三十”,我隨即就給學生介紹說,這個比例有什么樣的特殊意義呢?棉,最讓人感覺舒服,滌綸具有防皺的性質,氨綸的作用則是彈性較佳,我這樣解釋以后,學生自然地就理解了標簽上的百分比,數學的魅力也就一目了然了,缺少了數學如何能說得明白?數學的作用可真大!接下來我們學習百分比,大家學得全神貫注,全部進入了學習的角色、增進了理解和應用的信心,我相信,這個時候的學習,他們全部是積極主動的,他們是發(fā)自內心地對數學產生了一種需求和渴望。
總之,我們所有數學教師都要以一顆紅心,兩手準備為教育事業(yè)努力研讀課標,分析教材,了解學情,把數學工作落到實處。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