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輝
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語文閱讀的習慣(抑或能力)是一項非常系統(tǒng)的教學工程,教學周期長、難度大是其主要特點,這也使得語文教師更加關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效性。
一、及時布置課堂任務
課堂作業(yè)的對錯與否是即時檢測教師語文教學有效與否的重要手段之一。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作業(yè)的布置上應當采取靈活的設計,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以往的初中語文閱讀作業(yè),往往是實施“封閉式”與“填鴨式”的教學,換言之,也就是一味地強調學生默寫生詞、朗讀課文、寫讀后感等?,F(xiàn)代教學理念任務強調,呆板的“背”、“默”、“寫”、“讀”都是制約學生思維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嚴重障礙,其教學課堂的效率也非常低下??梢钥隙ǎ袛鄬W生閱讀能力強弱可以相對統(tǒng)一,然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方式則可多元化。開放、自由的課堂作業(yè)布置,是教師嘗試的重要方向。例如,學生在學習了《捕蛇者說》這篇文言文之后,教師則可讓學生根據(jù)自我認知,用現(xiàn)代漢語閱讀改寫,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學習了《駱駝祥子》這篇小說之后,則可讓學生解釋“駱駝”這個綽號是怎么來的,也可讓學生想想如果祥子沒有牽走三匹駱駝,他的未來又會怎樣從而開展大討論。教師可以針對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分檔次、按梯度,善于觀察各學生存在的弱項與強項,使其在加強閱讀能力的同時鞏固自身強項,彌補自身弱點。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教師若要實現(xiàn)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一定要全面樹立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在現(xiàn)實的教學課堂中,很多教師卻對此問題根本視而不見。須知,有效的閱讀教學最重要的特征是教學思路清晰,重視師生之間的合作和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讓學生有學習的熱情。
教師應該大膽放權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有自主的閱讀時間。絕不可在學生還未清楚地知曉課文內容的背景下,教師就講解課文。換言之,教師絕不可把學生“自主咀嚼”文章美感的過程給剝奪了,一旦長時間的不給予學生課堂的主體性地位,學生不能夠自由的解讀,在今后的語文閱讀中仍無法深刻地閱讀理解一篇文章。而教師這種只追求講解的語文教學方式,其惡果必定會愈發(fā)明顯。鑒于此,教師應當主動把權利交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也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保障。
此外,教師還應當“因材施教”,真正意義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積極性。毫無疑問,每一個學生之間的知識儲備與閱讀學習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也就需要語文教師在布置課堂教學活動時,把學生的具體狀況和教學的內容進行緊密結合,全面分析每一個學生的各項指標,合理地安排學生的閱讀學習任務。如此一來,學生開展閱讀學習的任務也會更加具體,效率也更高。
三、投入充沛的情感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語文閱讀教學則可理解為是這一門藝術的表達形式。教師采用生動形象、聲情并茂、鏗鏘有力的教學狀態(tài),可以在學生融入自身感情狀態(tài)下更好地接受課本知識,陶冶情操,培養(yǎng)其語文閱讀能力。
因此,在恰當?shù)那榫诚?,語文教師應當做教學中的“演員”,以最好的精神狀態(tài)面對學生。教師可以結合課本的情境,通過自身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聲音、感情等對課文進行感性的呈現(xiàn)。而一旦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始終是呆板生硬、千篇一律,感情平淡無奇,學生便會失去關注,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也就不足為奇了。強化學生感受教師教學中的語言能力的基礎,教師應當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最大限度地運用多種語言的形式,除去口頭語言,教師還可適當?shù)赝ㄟ^肢體語言進行輔助教學。當然,這必須要求語文教師拿捏到位,進入課本角色及時。須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們的興趣,激發(fā)其求知欲,在良性的師生互動之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當然,教學前期的備課工作必須要做到“有備而來”,而完善的備課工作,正是實現(xiàn)高效的閱讀教學無法或缺的重要條件。毋庸諱言,教師并未精心備課就“倉促上陣”教學,在教學階段會顯得不自信,教學重點不明,甚至語無倫次。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所肩負的教學使命是重大的。這是因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絕非單純地學習課程,很大程度上是在為求學階段中的一些其它科目夯實基礎。而語文閱讀學習中所用到的語言組織、寫作能力等相關能力,則會伴隨學生的一生。因此,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本著以素質教育為綱領性文件,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地進行閱讀學習為基礎,以持續(xù)豐富與完善課堂教學方式為路徑,逐步系統(tǒng)的健全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實現(xiàn)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湖南省臨澧縣新安鎮(zhèn)中學(4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