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紀錄片《沙與?!饭催B起沙與海這兩個空間客體,展現(xiàn)了生活在海島和沙漠中的兩個普通家庭的生活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本文選取其中的兩個平民形象,提煉他們身上頑強與樂觀的人性光芒,同時分析他們在時代變革中遭受的困境與矛盾。
【關鍵詞】康健寧;《沙與海》;平民形象;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4-0119-01
一、與自然抗爭:樂觀而頑強
對于生活在沙漠中的劉澤遠來說,干旱缺水、沙漠風沙是最大的難題,為了解決用水的問題,他在家附近挖地三米打出了一口井,這口井要提供全家人和牲畜的日常飲用水。畫面轉入劉丕成生活的海島,色調由黃轉藍,與沙漠中的風光形成強烈的反差,影像上呈現(xiàn)出來的海島常常是被安靜的海水托舉起的一座孤島,又受到洶涌浪潮的沖刷,處在風雨飄搖的狀態(tài)中,蘊藏著惴惴不安的危機。一場風浪來到,他手里擁有的一切,都將隨時面臨著被自然剝奪的威脅。
沙漠和海島對劉丕成和劉澤遠來說都是無法與之抗衡的龐大怪物,然而平凡的人們在風浪之中塑造了自己強大的精神,顯著的一點就是他們的頑強。劉丕成的頑強是從這樣一個側面反映出來的:劉丕成自其父輩開始便扎根在海島,三代人在這個沒有任何生命保障的海島生存、綿延,不得不歸功于他們所擁有的智慧和頑強的精神。
劉澤遠打棗的場景處理采用了豐富的景別變化,反復拍攝劉澤遠黝黑褶皺的臉部、手部的多個側面的特寫,讓觀眾從他的一舉一動中體會對沙棗的珍視,同時反復使用全景將撿棗的劉澤遠置身于無盡的沙漠中,接受這片他賴以生存的土地的檢閱。
無論是在沙漠還是海島,在人與自然、人與土地、人與海洋既親近又搏爭的關系中,人類都處于絕對的弱勢地位。在《沙與海》中,我們欣慰地看到他們從容地面對擁有的生存資源被奪走,然后頑強地開始下一輪的生存耕耘,無論面對什么情況,他們都能樂觀而鎮(zhèn)靜地對待。
二、與后輩分歧:焦慮而卑微
劉丕成和劉澤遠是家庭建設重任的主要承擔者,他們在自然環(huán)境的斗爭中是頑強勇敢的,在狂沙和風浪之中,都是災難之中的掌舵者,然而,當他們處在家庭生活當中時,卻不那么穩(wěn)操勝券。影片中表現(xiàn)了“具有傳統(tǒng)思想的普通勞動者與年輕一代的思想碰撞”[1],子女的未來與家業(yè)繼承的問題引發(fā)了兩位父親的焦慮。
當編導問劉澤遠的二兒子愿不愿意留在沙漠生活下去的時候,二兒子脫口而出說不愿意,原因不是生活艱辛,而是沙漠生活的憋悶和孤單,而大兒子則被迫認同了家業(yè)需要他來承擔的事實。同樣的問題對劉丕成來說更找不到答案,他的產業(yè)規(guī)模越來越大,勞動力缺乏的問題日益凸顯,在影片中,我們看到有多處鏡頭表現(xiàn)劉丕成獨自在院子里修補破壞的漁網、做木工、在漁船上指揮他的雇工勞作,在狂風呼嘯的海浪之中緊皺眉頭掌舵求生,而他的幼子在天真爛漫地戲水游泳。
在繼承家業(yè)的問題背后,體現(xiàn)的是對傳統(tǒng)的繼承與反叛。劉澤遠和二兒子之間存在一個明顯的對立,我們可以看到劉澤遠所擁有的是自然力,他的工具是駱駝,而二兒子的理想是出去開汽車,如此,父子二人的觀念實際上是傳統(tǒng)生活方式和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之間的對抗。劉丕成的女兒在趕海時回答編導關于她的婚姻問題時,說她對婚姻的衡量不止于物質基礎,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訴求,而家庭對她的期望是找一個有錢人家,門當戶對。女兒的態(tài)度流露著對長輩觀念的不滿與不屑,這背后承載著陣痛,后輩產生了對新世界的一點點膨脹的欲望,并挑戰(zhàn)著父輩的權威。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種變化面前,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如何堅持或轉化是個令人關注的問題?!盵2]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中,所有人都經受著物質的誘惑,當物質自身的力量壓倒一切的時候,父輩感到了自身力量的卑微,他們有著被時代甩出軌道的危機感,然而由于封閉的環(huán)境、教育資源的匱乏,他們對于自己的下一代的文化學習依然表現(xiàn)出無奈與無助。他們不愿讓后輩像他們一樣在風浪與沙海之中賣命,維系家庭的基本生活,這其中包含著父輩對自身的否定、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卑微的形象由此產生。
在拍攝《沙與海》的末尾還有這樣一段敘述:“1995年分手的時候,劉澤遠哭了。在那樣的地方能夠生存建立家也的人是一個多么堅強的人!他最后說了這樣一句話:‘你們把我當人了!”[3]從中可以看出,劉澤遠自己的生命意識已日漸被風沙沖刷,被壓抑在某個角落,一如所有為了家庭與子女而活著的父親一樣,努力拼搏在沙漠中艱難地生存下來,并且為了后代的發(fā)展,還要讓自己的身軀繼續(xù)低到塵埃里。
參考文獻:
[1]石屹.紀錄片解讀[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211.
[2]滿方,楊海燕.中國經典電視節(jié)目評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96.
[3]王敬松.中國紀錄片年鑒2007[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354.
作者簡介:
張 華(1991-),女,漢族,山西長治人,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戲劇與影視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