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勇
因此自我裝的是什么樣的內容,決定了一個人在世界面前的檔次。換句話說,他用什么東西武裝自我,他就是什么檔次。
前兩天去拜訪一個學者。我們就雙方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交換了各自對社會人心的看法,達成了些共識。一頓閑扯后,他說了一個現(xiàn)象,說在他窮盡了“政治學”的觀察角度后,請我從“心理學”的角度接手,再延伸一下。
這是一個燙手山芋,但我還是接了。
他說,他給很多官員上過課,發(fā)現(xiàn),這些官員確實非常聰明(或者說精明),在人情世故等方面的老到讓人嘆服,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小道消息”之類很熱衷。在中國的官場環(huán)境中,他當然知道這是為什么。可是,為什么官員們那么依賴于“消息”呢,僅僅是因為“消息”透露出了某些“真相”,消除“信息不對稱”,可以讓自己在博弈中獲取優(yōu)勢(至少改變劣勢)嗎?
他認為背后還有些東西沒有挖到。
這就是知識分子的思維,總喜歡追根究底。但他確實是對的,背后是有些秘密。
人是扛著一個“自我”出現(xiàn)在世界面前的,這個自我要認識、感受、預測、把控這個世界的話,一定要裝得有些內容,而且這些內容不能混沌一片。如果什么內容都沒裝,那就是天生的白癡了。如果內容混沌一片,那就像是精神病患者一樣。
因此自我裝的是什么樣的內容,決定了一個人在世界面前的檔次。換句話說,他用什么東西武裝自我,他就是什么檔次。
人武裝自己,大致有5種東西,因此自我可以有5個檔次。
慚愧,我認為第一檔就是信息。只要是動物,就有信息的接收和解讀的能力,比如你要去打一條狗,它一定沖著你狂叫,狗能接收和解讀你傳遞給他的信息。有人告訴你張局和王科怎么著,你也能馬上接收和解讀。換句話說,只要你感官正常,不是白癡或精神病,哪怕是文盲,也能正常接收和解讀信息。
再次表示慚愧,第二檔是知識。
自從培根老師喊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后,知識在現(xiàn)代社會就被捧得很高,現(xiàn)在偶爾還有很多人在抱怨“知識不能改變命運”;而自認為有點知識的人往往還自我感覺良好,好像他們超越了文盲的檔次就很高檔一樣??傊R很偉大。
我不懷疑它的偉大。但知識屬于你只要想去學,就能學到的東西。而這一點,其實很有玄機。
我們來看一下,信息只是對世界的表象的一種簡單呈現(xiàn),這種呈現(xiàn)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但它只是呈現(xiàn),不提供解釋。知識呢?提供了描述、解釋(盡管也可能是錯的)。所以看上去就牛了。
可是知識有大漏洞:它只是對世界的外在的描述和解釋,并且,碎片化。所以,你懂得這點,固然可喜可賀,可是,你不一定有創(chuàng)造力,也不一定懂得那一點。
第三個檔次比知識厲害,那就是經驗。
經驗厲害在什么地方呢?它是知識的沉淀,同時,它有一個自動對應情境的模式,能形成一種經驗意義上的直覺。所以經驗在傳統(tǒng)社會很靠譜,也為老人贏得了很高的社會聲望。但在變化越來越快的現(xiàn)在,情境很難對上號了,經驗可能不僅不夠用,甚至是一種負擔。而且,它和知識一樣,很有限。
所以有比它厲害的東西,這個東西叫方法。
在高校的人都知道,只懂一堆知識的教授,跟有分析框架、方法的教授,真不是一個檔次。后者有創(chuàng)造性,前者可能就是一架復讀機。
從信息、知識、經驗,到方法,是一個質的分水嶺。這么說吧,信息、知識、經驗,本身都沒有再生產的能力,沒有創(chuàng)造性,都屬于“條件反射”的范疇。但方法就不是這樣了,一個擁有方法的人,可以讓自己保持不動,而去解讀、切入這個世界。
但方法也有缺陷,就是再生產能力不強,而且,它也是有限的。
第五檔是什么呢?用古希臘哲學的話它可能叫“邏各斯”,用老子的話則叫“道”。著名哲學家趙汀陽把它叫作“心法”,我認為這個詞極為形象精準,就用這個。
“心法”因為是一種“道”,因此是一種“元術”,因此具有極高的創(chuàng)造性。如果用心理分析的框架來說,大概就是打通了頭腦、心理、人格之間的通道,它們三者合一。
以上這五種檔次我們都需要,得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但真的,第五檔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讓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