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福
品德與社會課與其他學科的最大區(qū)別是整節(jié)課是在活動中進行的,因此組織好活動是上好品德與社會課的前提。在平時教學中,甚至在一些公開課評優(yōu)課中,還不時地會出現(xiàn)一些對課堂活動教學的組織有些誤解或理解不到位的現(xiàn)象。我認為,要組織好品社課的活動,提高活動有效性,必須抓住五個要點。
一、目標明確
在平時的隨堂聽課時,我們常常會看到,上課老師為了體現(xiàn)對新課程的理解,體現(xiàn)重視活動,安排了大量活動,有說有唱有蹦有跳,整個課堂轟轟烈烈,熱鬧非凡,學生汗流浹背,老師筋疲力盡。但仔細想想,有不少活動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針對性。因此,教師在安排活動時,要力求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深入了解兒童的興趣、經驗和能力的基礎上,設計出適合于本班兒童的活動方案,使“活動”為實現(xiàn)“目標”服務,增強活動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中街小學洪麗英《家人的愛》的教學設計,安排了四個活動:
活動一:談論姓名,引入“愛”?;顒佣夯貞浗洑v,感受“愛”。
活動三:情景再現(xiàn),辨析“愛”?;顒铀模焊吨T行動,回報“愛”。
這四個活動,每個活動都有具體的目的任務,都為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而組織,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輔相成。
二、形式多樣
課堂活動要根據教學內容、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班級學校的場所設備、當?shù)刭Y源環(huán)境,設計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愛祖國山和水》時,我第一節(jié)課安排在電腦室上課,前半節(jié)課讓學生上網查找資料,了解祖國的知識,后半節(jié)課開展“祖國知識知多少”交流活動;第二節(jié)課在美術室上,讓學生根據課本內容,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小組交流的材料,進行手抄報制作比賽;第三節(jié)課在教室上,讓學生開展“寶島臺灣小導游比賽”,介紹臺灣的風土人情,介紹臺灣的歷史;第四節(jié)課讓同學們觀看網絡電影《邊防線上無悔寫人生》。課后,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小組走訪軍烈屬活動。這個單元,根據學生愛上網、愛畫畫、愛展示的特點設計活動,提高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就生取材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品德與社會注重學生生活的價值。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學生的生活對課程的構建具有重要價值。課程必須貼近他們的生活,反映他們的需要,取材于學生生活。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活動之前必須因時因地創(chuàng)造性地用活教材。
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們的民主生活”,共有四個內容,我在教學這課時,正逢準備秋游。把這課的教學與秋游的籌備工作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設計了這樣的四節(jié)課:1.秋游去哪兒大家定;2.小組選好秋游的組長;3.小組設計秋游方案;4.閱讀本單元內容,談談社會生活的民主。設計這四課的目的是把課文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在討論選擇秋游的地點時,能充分發(fā)表意見,學會討論,領會民主集中制、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安排選組長,是讓學生懂得如何民主選舉,知道每個人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讓小組長組織全組同學設計秋游方案,讓組長感受干部的責任、權力及義務,學會擔當,學會商量;安排第四課是讓學生回歸課文,回顧學習過程,讓理論與實踐相聯(lián)系,讓學生對民主生活有整體認識。
四、注重體驗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精心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真切的情境中獲得直接體驗,并對那些通過分享獲得的間接經驗進行領悟內化。
(一)利用媒體。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與課堂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現(xiàn)代媒體設備非常先進,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設備為教學服務,可以利用錄像、錄音、電影、多媒體手段,再現(xiàn)某些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真切的活動情境中感受和體驗。如在教學《不能忘卻的屈辱》時,可用《松花江上》這首歌引入課文,可用電影《九·一八》片斷再現(xiàn)歷史,學生在多媒體設備的引導下“觸景生情”,不知不覺進入情境,置身于教育環(huán)境中去感覺、去體驗,從而達到自我感悟、自我升華的效果。
(二)引用生活。在學生的身邊,在學校的附近,經常會有一些現(xiàn)實的教育素材,如吵架斗毆,失盜扒竊,物歸原主,等等,老師可及時利用這些資源,引入課堂,讓學生分析討論,明辨是非,換位思考,從而受到教育。
(三)角色表演。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祖輩父輩的縱容下,大多成了“小太陽”,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要經常讓學生換角色體驗,親身體驗他人的處境和內心感受,提高對自己行為方式的道德價值的判斷力。
(四)游戲引導。游戲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活動,老師有意設計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體驗,在玩中受教育。
五、突出主體
活動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生是主體,是主角,身心要得到充分解放。
一是讓學生大膽地想,讓學生開動腦筋多想一想。教師不僅要設計適當?shù)膯栴},更要引導學生的思路,注意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個性化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的活動方案可盡量讓學生自己設計。
二是讓學生大聲地說,張開嘴多說一說。教師要創(chuàng)造自由、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充分討論、廣泛交流、真誠溝通,給每位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及展示自我的平臺。
三是讓學生放開手去做,讓學生伸開手臂多做一做。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崩蠋煴仨氉寣W生動手做,在“做”中學習,在“做”中感受、體驗、領悟,在“做”中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
四是讓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邁開腳步多走一走。老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當?shù)貙嶋H,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走上大社會。讓學生在大自然和社會實踐中學習、理解和感悟,逐步提高道德認識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品德與社會課的課堂活動,必須目的明確,形式多樣,注重學生的生活性、自主性與體驗性。只有這樣活動才能高效,只有活動高效,課堂才能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