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劍秋
筆者有幸觀摩過若干優(yōu)秀青年教師執(zhí)教兒童詩的課堂,感覺執(zhí)教者在教學中對語言訓練的設計、情感因素的挖掘、朗讀感悟的指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文字意境的呈現(xiàn)等方面確實做足了文章,設計得堪稱完美,唯獨在解讀時對文體樣式和風格關注甚少,教學兒童詩和教學敘事類文體、寫景類文體等一般無二,課堂上總是少了一點特別的情致——那是兒童詩獨有的內在氣韻和魅力。
我們知道,一個優(yōu)秀文本,除了它蘊含的豐富內容和充沛情感之外,承載著內容與情感的文本形式,其本身也是與內容相得益彰的。進行兒童詩教學,絕不能僅以內容理解和情感熏陶為目的,而是要以最貼近兒童生活的方式引領兒童的心靈與詩歌對話,與多彩生活以及大千世界對話。讓童心和著童詩的氣韻節(jié)奏,翩然而飛,自由生長。
下面結合案例,談一談兒童詩教學的價值取向和實踐策略。
一、沉浸流連——領略盎然的情趣美
兒童詩所抒發(fā)的純摯情感,往往洋溢著盎然的兒童情趣,能使兒童從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學生拿到一首兒童詩,一字一句地用心讀下來,童詩所描寫的情景會如畫卷一般在眼前展開。再讀,畫卷中的形象便會鮮活起來,生動起來,那份童趣便自然而然地在學生心中漫開了。因此,教學兒童詩的課堂上,教師應陪著學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讀,沉浸于詩句之中,流連忘返,只為領略那份能產(chǎn)生共鳴和諧振的童趣。
蘇教版國標本第三冊兒童詩《鄉(xiāng)下孩子》,選材典型生動,語言洗練而富有童真,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清新活潑,讀來令人仿佛置身山村曠野,如嗅青草野花氣息,如聞童聲稚言笑語,悅目賞心怡情怡性?!霸菋寢寫牙?,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歡唱的黃鸝”比喻孩子的活潑快樂,“盛開的野菊”極言孩子的漂亮可愛;“黃鸝”是林中自由歡唱的精靈,“野菊”是盡享陽光和風的自然赤子,這兩個意象共同表達了鄉(xiāng)下孩子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自由生長的情趣?!皨寢寫牙铩职直成稀庇肿屓烁惺艿洁l(xiāng)下孩子在父母呵護下的嬌憨可愛,很容易就會喚起學生在父母寵愛關懷中溫暖幸福的情感體驗?!芭?,鄉(xiāng)下孩子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里?!鞭r(nóng)村雖不如城市繁華但這里有充足的陽光、開闊的空間,有童心向往的自由和芬芳旖旎的野趣。父母的呵護、率性的生活,使得鄉(xiāng)下孩子是那樣無拘無束,甜蜜幸福唯有入情入境的朗讀,才能使得文字與學生心心相印,贊嘆之意才會徐徐涌出,學生臉上才能露出會心的微笑。
二、咬文嚼字——揣摩精致的語言美
詩歌講究遣詞造句的精心推敲,兒童詩也不例外。相較于“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的刻意苦煉,兒童詩語言精致而更顯質樸,自然中盡顯靈動。
“挖一籃野菜,撐圓了小豬的肚皮;逮一串小魚,樂壞了饞嘴的貓咪?!薄皥A”字摹形,不用“飽”字不用“大”字,只因“圓”字更加憨態(tài)可掬,符合兒童的審美意識和語言習慣,將小豬吃得飽飽的形態(tài)勾勒出來,躍然紙上又使人忍俊不禁,鄉(xiāng)下孩子生活的情趣不言而喻。“壞”字衍義而用,教師問:“這個‘壞字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好壞的‘壞嗎?”學生據(jù)文識義:“壞”是“非?!薄笆值囊馑?,是說饞嘴的貓咪開心得不得了。教師相機進行語言訓練:中午很餓,就說“餓壞了”;媽媽下班回來很累,就說“累壞了”……這樣咬文嚼字的揣摩,使兒童在優(yōu)美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讓他們在鑒賞語言、駕馭語言的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同時在語言實踐中進一步感受到詩歌語言的精致傳神,積累了句式,豐富了體驗。
三、放飛想象——品味豐富的神韻美
兒童詩,反映著兒童的生活和情感,是兒童生活的詩意存在。在優(yōu)秀的兒童詩作中,總隨處可見碎鉆般的神韻在熠熠生輝,或是活潑的童趣,或是超常的勾連,或是巧妙的比喻,或是新奇的表達……教學兒童詩,應該引導學生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靈和文本語言對話,潛入文字深處,捕捉詩歌令人心馳神往的神韻美,使原本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在兒童詩中生長成一種神奇而韻味無窮的美麗。
仍以蘇教版國標本第三冊兒童詩《鄉(xiāng)下孩子》為例。全詩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運用得貼切自如,具有詩歌文字精練、跳躍的特征,因此極富想象的空間?!白揭恢缓?,能編織美麗的故事;含一片草葉,能吹出動聽的歌曲。挖一籃野菜,撐圓了小豬的肚皮;逮一串小魚,樂壞了饞嘴的貓咪?!倍嗝淳哂懈腥玖臀Φ漠嬅妫≡诮虒W時,可抓住幾個想象點:鄉(xiāng)下孩子怎樣去捉蝴蝶的?捧著這美麗的蝴蝶,編織了什么美麗的故事呢?學生思如泉涌。有的說,蝴蝶王子來向花仙子求婚呢;有的說,蝴蝶帶來了美麗的問候,邀請我們去參加它們盛大的鮮花舞會……課堂氛圍異?;钴S。品悟第二句,教師播放了一支優(yōu)美的草葉曲,和著樂曲,輕聲問學生: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孩子們邊閉著眼欣賞想象,邊帶著陶醉的語氣描述:看到了樹林,聽見了小鳥唱歌,還看見了鄉(xiāng)下孩子騎在牛背上愜意地吹著草葉……至于挖野菜、逮小魚,更是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他們想象著在田野里追逐奔跑,在草地上撒歡打滾,在池塘邊潑水嬉戲,在秋千上輕盈飛舞……
這才是童詩中想象的魅力與價值!灼灼閃耀于文字間的那份神韻,因想象而變得觸手可及,學生仿佛揮動著神奇的翅膀跟著鄉(xiāng)下孩子一起來到了田野鄉(xiāng)間,蝴蝶在身邊翩翩起舞,草葉兒小曲婉轉悠揚,飛入天際。鄉(xiāng)下孩子生活的豐富多彩、活潑歡愉,和學生近在咫尺,呼吸相聞,那份無拘無束的自在快樂激蕩在學生心中,一張張笑臉便也“神采奕奕”了。
四、移情體驗——體悟悠遠的意境美
兒童詩以營造童稚而優(yōu)美的意境為長,這意境本是兒童生活中的固有因素,經(jīng)由詩人采擷發(fā)現(xiàn),并進行了形象化的描摹,再運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來,變得情思蘊藉,能給兒童以感染、感動。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想象、體驗,從而移情入境,進入超越具體形象的更為廣闊的藝術空間。
如蘇教版國標本第三冊兒童詩《一株紫丁香》,語言曉暢明白,意境優(yōu)美感人:“踮起腳尖兒/走進濃綠的小院/我們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痹吕市窍〉囊雇?,小院綠蔭蔥蘢,花香氤氳?;顫姾脛拥暮⒆觽?,為了不破壞這份怡人的寧靜美好,此刻“踮起腳尖兒”,悄悄地給老師送去一片心意,一份驚喜。“你聽,你聽/綠葉兒在風里沙沙地響/那是我們給您唱歌/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你看,你看/滿樹盛開的小花/那是我們的笑臉/感謝您時時把我們掛牽。”一顆顆真摯的童心,將美好的殷殷祝福,牽系在紫丁香的綠葉兒和小花上,愿在老師疲倦之時陪伴其左右,展開清純的笑臉,送上動聽的歌聲,對老師的感謝、敬重和愛戴之情呼之欲出。在品讀時引導學生轉換角色,移情體驗:如果你是那一片可愛的綠葉兒,你想為老師唱一支什么歌?請唱一唱吧!“滿樹盛開的小花”在夜風中送來陣陣沁人心脾的幽香,你就是其中的一朵,你會微笑著對老師說些什么?這時再播放《我愛米蘭》的歌曲,使得學生完全沉浸到詩歌營造的意境中去,情感就會從心靈深處汩汩流出,孩子們心中最初最原始的美好感情、善良愿望,會被一一喚醒,童心與童詩水乳交融,倏爾一體。
五、諷誦吟詠——感受和諧的音律美
所有文體中,詩歌的音樂性最強。黑格爾說:“至于詩則絕對要有音節(jié)或韻,因為音節(jié)和韻是詩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悅感官的芬芳氣息,甚至比所謂的富于意象的富麗辭藻更為重要。”的確,兒童詩迷人的地方還在于它的文字具有節(jié)奏性和音樂性,散發(fā)一種獨特的韻律美,讀之誦之,母語的雅致靈秀之美如清風徐來,令人如沐春暉,渾然忘我,靈魂與智慧即在此刻相遇。對于兒童詩的教學來說,感受詩歌和諧的韻律之美,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第三冊兒童詩《水鄉(xiāng)歌》,每一節(jié)開頭都采用問答形式,回環(huán)復沓,朗朗上口。每一小節(jié)字數(shù)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與和諧的聲律美。詩歌還充分借鑒了江南民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水鄉(xiāng)什么多?水多?!薄八l(xiāng)什么多?船多?!薄八l(xiāng)什么多?歌多?!眴柧涓挥星槿?,問得歡快俏皮,流露活潑意趣;答句簡潔明了,答得干脆肯定,透出自豪愉悅。一問一答,音調平仄相間,動靜相宜,句式長短錯落,語調高低婉轉,激越歡欣之情蘊藉其間,一讀則了然。教學時引導學生關注詩歌語句排列特有的重復形式,在自由讀、師生對讀、分角色讀等形式的訓練中,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律,讀出感情,在把握全詩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歌頌和贊美生活的熱情。
凝聚情感,發(fā)出聲音,或高聲朗誦,或低語吟哦,童詩的智慧之美被喚醒,經(jīng)典的音律之美被還原。以這樣的方式親近兒童詩,實際上是帶著孩子選擇了一種優(yōu)雅而富有詩意的生活方式。
兒童詩,就是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的一個真實片段的詩意存在,訴諸童言童語,洋溢著童真童趣,表現(xiàn)了童心童情。兒童詩,更是美的載體,情趣的美、語言的美、神韻的美、意境的美、音律的美……教學兒童詩,當使學生會心于其情,會意于其境,使讀詩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美、享受美、捕捉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當至純美麗隨著輕靈詩境翩然而至,無邪童心便能在動人童詩中輕舞翩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