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根友
【摘 要】本文介紹了高產水稻強化栽培技術的特點,從培養(yǎng)秧苗、適時栽培、合理稀植、平衡施肥、合理用水、蟲害防治等方面就高產水稻強化栽培技術的研究及應用進行討論。
【關鍵詞】水稻;強化栽培技術;研究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trengthening cultivatio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 rice, discussing research and use from many aspects.
[Key words] rice; strengthen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tudy
水稻強化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對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一項能夠使水稻增產,同時降低成本的技術。使經(jīng)濟效益明顯提高,農民們也逐漸發(fā)現(xiàn),對種子進行精心培育,施用高級化肥或使用新型殺蟲劑或除草劑都不能得到增產的保證,反而會使成本升高。其實只要換個簡單的栽培方法即可以達到他們的目的。所以水稻強化栽培技術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栽培高產水稻強化栽培技術還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推廣與應用。這樣才能造福更多的人。
1水稻強化栽培技術概況
1.1水稻強化栽培技術的來源
水稻強化栽培體系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個教授在馬達加斯加提出的一種新的栽培方法。在1961年,他來到非洲馬達加斯加,希望拯救這個貧窮的村莊。他通過觀察農民們栽種水稻的方法,同時自己也不斷進行實驗。在二十年以后。他終于發(fā)明了這造福人類的技術。即水稻強化栽培技術。在幼苗剛開始栽培時,要選用抗病能力強的種子。從而能夠保證培育出健壯的幼苗。小苗移栽更容易存活同時也能促進稻苗提前分蘗。對稻苗進行稀植,可以使分蘗擁有更大的生存空間秧苗可以像灌木叢那樣生長旺盛。最終能夠收獲既大有多的穗,因此水稻強化技術可以挖掘水稻的巨大潛力[1]。
1.2水稻強化栽培技術的優(yōu)勢
水稻強化栽培技術能夠節(jié)省成本,提高經(jīng)濟效益。它通過采用小苗移植來降低成本;通過單本稀植使得所用的種子大大減少以及減少了人們的勞動力。而濕潤灌溉能起到節(jié)約水源,保護環(huán)境的作用。通過水稻強化栽培技術得到的植株抗病蟲能力強,強壯挺直,可以減少對農藥的使用。為人類一共綠色食物。同時減少灌溉時所用的水以及施加有機肥促使土壤的含氧量增加,稻田的通透性增強,微生物的活動能力也隨之增強,使得水稻茁壯成長。由此可見水稻強化栽培技術既能夠使農民增產增收,也能減少成本,提升大米的質量,促進綠色無公害產品的生產,有益于人們的健康[2]。
2 如何更好的運用水稻強化栽培技術
2.1 篩選優(yōu)良品種,進行小苗移栽
提前選出優(yōu)良品種,可以使水稻強化栽培技術更易成功,使得增產效果大大提高。通過大量的實驗發(fā)現(xiàn),重穗型的品種效果最為明顯。該品種具有分蘗力強、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優(yōu)點。所以將兩優(yōu)培九、協(xié)優(yōu)9308、中浙優(yōu)1號、豐兩優(yōu)1號、D優(yōu)527、D優(yōu)68、川香優(yōu)2號、甬優(yōu)6號等重穗型雜交水稻組合,作為目前應用強化栽培技術的主要品種。選好品種后,進而通過旱地育秧,使得秧苗更強壯。短齡秧移栽可以使水稻分蘗更早更快地生長出來。但必須盡早地整理田地,提高田地的平整度以及質量。在秧苗出現(xiàn)3 ~ 4個葉子時對其移栽。
2.2 合理灌溉施肥
水稻強化栽培與傳統(tǒng)栽培相比,強化栽培后的田塊,分蘗前進行干濕交潛灌溉,促進水稻更早的長出根,更快的分蘗。在分蘗后期,實行“夠苗曬田”,及時進行灌溉可以使完好的穗的數(shù)量增多。擱田時期對水稻產量影響最大。不同處理的處理方法對水稻產量的影響不同。提早擱田、合理稀植、減少施氮肥等措施可以促進水稻成穗,在生產中,對于分蘗力強的品種,不能采用以往所使用的通過排水來控制分蘗的方法,而應該改用肥水雙控的方法來促進水稻成穗。從而提高水稻產量。同時也應該根據(jù)稻株需水規(guī)律,稻田土質、當?shù)氐匦?、施肥情況、灌溉方式、水源保證等對強化栽培的田地提供合理的澆灌方案。
3 結語
水稻強化栽培技術打破了在中國的大栽培密度的傳統(tǒng)習慣。這項技術在中國適應性強,增產效果好,改善了田間的通風效果,降低了發(fā)病率,增加了水稻植株的光合作用,提升了根系活力,加快了營養(yǎng)物質的運輸,提高了稻谷的產量,降低了堊白粒率,并且能很大地解放勞動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希望各地農業(yè)技術推廣站能夠根據(jù)本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農民朋友也應熟練掌握水稻強化栽培技術,對其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盤祖勇.高產水稻強化栽培技術研究及應用[J].吉林農業(yè),2013,(23).
[2]朱永川,熊洪,等.中國水稻強化栽培技術的研究[J].中國農學報,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