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忠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和語言發(fā)展特點,設計恰當、豐富、有效的識字教學活動,才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識字能力,促進學生的語言發(fā)展。
1.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深刻了解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避免在講課之初就傳授一些抽象的知識,識字教學亦是如此。語文教學講究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身臨其境,積極主動地學習。生字是在每篇課文中都出現的,每篇的生字量并不大。教師要根據這一特殊性,利用多媒體設備,使學生置身其中,突出生字部分的內容,比如拼音、結構,以及同音字、同形字,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生字。多媒體設備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輕松地創(chuàng)設講課所需要的情境。教師再對生字進行設計,并以動畫的方式講述生字的起源和生字包含的故事,使生字第一次就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記憶深刻。同時,創(chuàng)設情境也符合小學生認知的特點,有趣的情境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讓學生每認識一個生字就有一種成就感,使他們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想學。如在識字課上需要教給學生清澈見底、波光粼粼、朝氣蓬勃、鶯歌燕舞幾個生詞的時候,教師可先把幾個詞的意思解釋出來,讓學生熟悉,然后說:“老師一會兒放一首歌,誰能在里邊把這幾個詞體現在哪兒找出來?”并利用多媒體播放《讓我們蕩起雙槳》,投影配少先隊員劃槳歌唱的畫面。學生就會把眼睛睜得大大的,把自己當成劃船的少先隊員,當成飛翔的鳥兒,當成游魚。播放兩次以后,教師可問:“誰能把剛才的幾個詞從剛才的圖畫里找出來?”教室瞬間沸騰,學生紛紛舉手,競相回答。學生會把自己放到情境之中,把自己當成主人公,使自己對生字有更深刻的了解,加強了記憶。
2.掌握規(guī)律,調整遺忘記憶方案遺忘規(guī)律顯示
第一天識記的漢字,第二天就會忘記一大半,以后逐漸減少。因此,教師要及時進行相應的強化訓練,在遺忘高峰期將至的時候溫習。強化記憶如果采取機械性抄寫的方式不僅不能達到很好的記憶效果,反而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教師可以采取編制謎語、故事、順口溜等方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中提高認知水平。其實,復習回顧不需要花很多時間,也不用講究形式,只要讓學生回頭想、回頭看,就可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學完第三冊的“識字五”之后的一連幾天,我都會抽一點時間讓學生回顧一下。我說:“歲寒三友?!睂W生立即進入回顧狀態(tài):“臘梅、翠竹、蒼松不怕寒流、大雪、北風,我們也出來滑雪、溜冰、跳繩,只有蟒蛇、螞蟻、刺猬躲進洞穴里。”如果連續(xù)三天都說一遍,這12個詞,學生肯定會在腦海留下深刻的印象。
3.科學識字
漢字的結構復雜,但追根溯源,從甲骨文到金文、大小篆、隸書、楷書,一直到現在的簡化漢字,絕大多數漢字的結構造型、表音、表意上的理據都沒有太大變化。相比之下,現在通用的簡化漢字更發(fā)展了漢字在生活中的各種意義。一些傳統(tǒng)的識字方法重字形輕理據、重字音輕字義、重個體輕系統(tǒng),一些字形分析甚至脫離漢字的系統(tǒng)性,造成學生同音字、形近字混淆,到了高年級自然就產生漢字回生現象。因此,識字教學必須運用既符合漢字科學又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識字教學方法,科學呈現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形聲字,根據漢字形旁表意的特點識記;會意字,利用圖畫形象記憶;象形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識記……在識記過程中應結合圖畫、聯想、歌訣、游戲組合等各種方法引導學生科學識字。如采用串聯識字的方法,教給兒童以“肖”為母體字的一組字——“消、削、捎、俏”。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這組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編一個順口溜:“水中‘消失,用刀‘削皮,用手‘捎走,美人‘俏麗?!睂W生借助這短短十六個字,就能把這組字的音、形、義有機結合,牢記于心。除了字源識字法、串聯識字法外,科學識記漢字的方法還有很多,教師應因字制宜、因生制宜,引導學生將生字科學分類,采取不同的方法辨析、記憶。同時,也要指導學生不斷總結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為今后的獨立識字打好基礎。
4.關于識字的復習
對于字義特別淺顯的字詞,如以有趣的兒歌形式呈現,則學生不但興趣濃,而且會形成語感。如認識動物名稱的字,常規(guī)教材中有“猴子”、“鳥”、“魚”、“雞”等,實驗教材中有“狐貍”、“大龍蝦”、“老虎”、“咔嚓”等。復習時可以編成這樣的兒歌:“大龍蝦個頭兒大,吃起東西咔嚓嚓,都說小魚愛吃蝦,可見了龍蝦繞開他。老虎兇猛力氣大,專門愛吃雞和鴨,小鳥在他背上站。老虎干急沒辦法。狐貍見了擠眼睛,猴子看見笑哈哈?!蓖ㄟ^朗讀兒歌,學生在復習字詞的同時也了解了動物的相關特點。這段話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幅幅有趣的畫面,為他們今后的聯想寫話奠定了基礎。
5.自主探究,培養(yǎng)識字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逐步培養(yǎng)獨立識字的能力”。教師必須相信學生是具有巨大潛能的生命體,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教師少說,學生多學,并且是自主地學、探究地學、創(chuàng)造性地學,在自主感悟中發(fā)現一些漢字的規(guī)律,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識字的能力。如在教學“坐”字時,我讓學生在讀準字音后,仔細觀察,說說發(fā)現了什么,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有學生說:“兩個‘人字加一個‘土字就是‘坐?!庇械恼f:“‘坐字就是兩個小人在一個土堆上說悄悄話。”剛入學的學生,能自己研究字形,展開聯想,組織語言,真的很了不起。
面對數量龐大的識字量,教師有時會急功近利,有時會缺少耐心,有時會迷失方向,結果事倍而功半。這時就要噴發(fā)出教師的教學激情,發(fā)揮教學智慧,與學生一起走進漢字世界,教師會收獲很多,學生則收獲更多。識字活動設計奧妙無窮,形式多樣,但是唯一不變的,那就是讓學生學習著、快樂著、收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