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的特點,主要有抽象性、準確性、新穎性等。議論對應的思維是理性的,理性與感性相對,感性思維面對的是具體的個別的特殊的,理性思維面對的是抽象的共同的一般的。抽象,需從具體事物中提煉,歸納出共性來,從而形成認識。比如富蘭克林的《哨子》,先講了一件具體的事情,就是小時候買哨子,為那個哨子付出了比它原價高四倍的錢,因而感到懊悔,也消解了哨子帶來的快樂。不過,這件事對以后的人生很有用處,那就是沒有必要為哨子花費太多。這“哨子”就不再是具體的,而有了某種共性,可泛指不必要的或有所沉溺的,包括熱衷恩寵榮祿、醉心名望、積累財產(chǎn)、尋歡作樂、沉迷于外表、遇人不淑等。如此,“哨子”便由一個具體的物事而獲得了抽象的內(nèi)涵。至于如何抽象,需要形成概念。馮友蘭在《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精神境界》中這樣說:“一個人看見一棵樹,但不知道那就是樹。今天看見一棵樹,明天又看見一棵樹,看到第一千天,他才知道那就是樹。對于這個人說,這個‘樹并不是第一千零一棵樹,而是樹的概念。如果他進一步了解到什么是概念,而又自覺其了解,他的精神境界就開始進入概念世界了。有概念而且自覺其有概念,是人之所以高于其他動物者?!边M而,“一個人所有的概念就是他的精神境界;一個人所有的概念的高低,就分別出他的精神境界的高低”。這里簡要地講了感性與理性的區(qū)別。對寫議論文來說,也就要能進入這樣一個概念世界。議論的抽象性,是指從具體事物中提煉出概念來。換個說法,抽象出來的概念又要有概括性,如此才能形成認識。而所說的道理,才帶有普遍性。
議論中,對抽象出來的論點又有一些要求。論點要能闡明問題,能反映客觀世界,這就是議論的科學性,客觀性。看問題要深刻一些,全面一些。尤其是能切中要害,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合而言之,看問題既要精準,又要確切,即為準確。比如鄒韜奮的《從現(xiàn)實做出發(fā)點》,針對“理想為事實之母”之說,作者認為應當從現(xiàn)實出發(fā),而不是只看理想。換言之,從現(xiàn)實出發(fā),是經(jīng)得起科學檢驗的?!袄缒阋脑煲凰葑樱惚仨毟鶕?jù)這所屋子的種種實際的情形設計,無論如何是不能拋開這所屋子而不顧的?!比绱苏f理,淺顯易懂?!拔覀兲热裟艹3@斡浿覀兪且獜默F(xiàn)實做出發(fā)點,便不致犯近視病的苦悶,悲觀,為艱苦所克服的等等流弊?!睆默F(xiàn)實出發(fā),還可克服種種流弊。再如鄒韜奮的《無所不專的專家》,講的是有一種無所不專的官僚專家,源于過去的士階層,即讀書做官。只要讀過四書五經(jīng),什么事都可以干!后來雖有受了專門教育的,也不安其分,不肯專其所專。“中國‘無所不專的專家所以遍地皆是,阻礙真正事業(yè)的進步,他們本人不自量,無自知之明,及好出風頭,固然是自己害自己,則社會卻也不能辭其咎,因為一個人無論你專了什么,一旦成了什么名人,社會上人便當你是萬能?!敝赋霰锥耍兄幸?。而正解的認識是:“天下無萬能的人,人貴有自知之明,為己身事業(yè)計,為社會進步計,這個觀念都有認清楚的必要”。
議論本是要理性地看待問題,但若受感情的左右,就有可能感情用事了。比如陳獨秀在《青年底誤會》中就多有列舉:“現(xiàn)代青年底誤解,也和醉人一般。你說要鼓吹主義,他就迷信了主義底名詞萬能。你說要注重問題,他就想出許多不成問題的問題來討論。你說要改造思想,他就說今后當注意哲學不要科學了。你說不可埋頭讀書把社會公共問題漠視了,他就終日奔走運動把學問拋在九霄云外。你說婚姻要自由,他就專門把寫情書尋異性朋友做日常重要的功課。你說要打破偶像,他就連學行值得崇拜的良師益友也蔑視了。你說學生要有自動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規(guī)律,不受訓練了?!庇^點上各執(zhí)一詞或只見一面,不無感情用事,甚而還是情緒化的。其實如何看待或衡量觀點,也有一些參照。比如潘光旦在《觀點》中說:“只知道自己的觀點,而不兼顧別人的觀點。就是,不明白做學問的恕道。換言之,也就是不明白綜合觀察的原則。”既要多一些寬恕,又要懂得綜合觀察。古語說,道并行而不悖,各樣觀點不妨共存。這就是了解觀點差等的原則?!耙磺杏^點不能有同等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除非一個問題是圓的,也除非我們觀察者和問題的距離,都是一樣,我們所觀察到的各方面,自然不免有大小精粗廣狹的差別?!笨磫栴}有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側(cè)重方面,因此就會有等差,而不可能都一樣,即等同一律。進而,同一觀點在異樣情勢之下,可以有不同等的價值。議論多是主觀的,但懂得這些參照,可以使衡量客觀一些。
議論的新穎性,就是要創(chuàng)新,有新意,具有創(chuàng)造性。至于具體的做法,可發(fā)前人所未發(fā),用前人所未用,破前人之陳見,擴前人所已言。比如濫竽充數(shù),原指沒本領,混飯吃,也可指主子好排場及大鍋飯制度。再如毛遂自薦,多贊其勇于自薦,不自卑,但也要有真才實能為基礎,還有機遇的作用。好為人師,一般是指不好的,但也不見得。對牛彈琴,原本諷刺聽琴者,也可諷刺彈琴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其相對或相反的情況,即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開卷有益與開卷未必有益,都是可成立的。且看鄒韜奮的《個人的美德》,先從一個事例說起,即一位老前輩自己不坐汽車,想以此來感化別人。作者認為這位老前輩是有個人的美德,但要想改造社會,還得努力促成一種社會環(huán)境,才是根本的辦法。此論點形成后,再找尋佐證的材料。列寧只有一件陳舊破爛的呢大衣,但他的偉大是在能領導大眾為大眾革命,在努力革命中忘卻了自己的衣服享用。而希特勒的儉德,說他薪俸都不要,卻并未有益于德國的大眾,還荼毒世界的生靈百姓。二者都有個人的美德,但行為卻是相對的或?qū)α⒌?,這兩極材料頗有代表性。然后再作結(jié)論:“我們的意思,當然不是反對個人的美德,更不是說奢侈貪污之有裨于社會,不過鑒于有一班人夸大‘個人的美德對于改造社會的效用,反而忽略或有意模糊對于改造現(xiàn)實所需要的積極的斗爭。”如此言說,便有新意。
(吳永福 福建省長汀一中 36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