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艾琳
摘 要:本文重點介紹了作者根據(jù)作者自己的教學經驗,分析語文閱讀的學習規(guī)律,獨創(chuàng)的一套語文閱讀“五步教學法”,意在用最簡單、最普通的話總結語文閱讀的五個步驟,幫助基礎薄弱的技校學生愛上語文學習,掌握最簡單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表達的能力,通過語文閱讀提升學生的人生品質。
關鍵詞:語文閱讀 “五步教學法” 自主學習
一、語文閱讀“五步教學法”產生的背景和設計思路
相信大部分技校語文教師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當你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心備好一堂課,興致勃勃地期待著與學生一同進入語文的世界暢游一番時,你熱情洋溢地拋出一個問題,教室里鴉雀無聲。你舉目四望,尋找著參與的聲音,看到的卻是有的學生漠不關心,玩手機、哼著歌、打游戲、聊天、睡覺……瞬間,你的熱情被這樣的畫面無情地澆滅。
在幾年的語文教學中,筆者一邊不斷細心觀察學生的反應,分析深層的原因,一邊潛心學習最新的教學改革理論知識,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技校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語文閱讀“五步教學法”,其教學過程可表述為:
“五步教學法”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是一種簡便、快捷、容易掌握的閱讀方法。時下流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筆者學校為什么實施起來遇到這么多困難,總是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筆者覺得原因在于語文還沒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技校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沒有達到這么高的要求。如果先將語文閱讀“五步教學法”實施一段時間,等學生了解了語文、喜歡上了語文、閱讀能力也增強了,再實施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什么是語文閱讀“五步教學法”
“五步教學法”分為五個部分:什么感覺、講了什么、怎么講的、學些什么、想到什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逼渲小爸v了什么”即鍛煉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怎么講的”即強調發(fā)展思維,“什么感覺”和“學些什么”是培養(yǎng)審美體驗,“想到什么”是認識世界的重要體現(xiàn)。
1.什么感覺
“什么感覺”是“五步教學法”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說是“五步教學法”中各種新的教育改革理念的綜合體現(xiàn)。無論是什么課文,在沒有任何講解的情況下,筆者都會讓學生自己閱讀一遍之后,表達自己的第一感覺。這就是新教育改革中非常提倡的整體感知能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感受,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我,也體現(xiàn)以人為本、注重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新課改理念。學生閱讀的初始感受可能幼稚,但卻往往獨創(chuàng);可能不夠深刻,卻有個性的理解。每次這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很多時間和耐心,但是非常值得。
剛開始,學生不知道從何說起,筆者會設計一些問題啟發(fā)他們: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你覺得文章寫得好(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你最喜歡文章的哪一段?哪一句話?
你最喜歡文章里的哪個人物?
看完文章后,心里是什么感覺?
看完文章讓你想起了什么?
2.講了什么
第二步“講了什么”就是理解文章的內容。讀一篇文章,讀懂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理解文章的內容也十分重要。要讓學生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課文主要是圍繞什么來寫的。知道了主要寫什么,就可以進一步知道作者寫文章的主要目的了。因此,要概括一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其前提是熟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實際上是對學生閱讀歸納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與檢測。為便于學生理解,提升概括能力,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例如表格法、題目法、人物法、特殊句法等,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會讓這一切變得簡單起來。
3.怎么講的
“怎么講的”即把握文章的思路結構。思路是作者寫文章時逐步展開思想,一步一步揭示文章主題的過程,它是分析文章主題形成、理解文章深刻意義必不可少的依據(jù)。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絕不亂走的?!遍喿x時只有把握了文章的結構,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層次、文章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意。
4.學些什么
“學些什么”其實就是對文章的分析鑒賞。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點值得我們學習,例如,論證的方法、修辭手法的使用,或者獨特的寫作手法等。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這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來訓練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但是學生閱讀鑒賞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灌輸、背誦和機械的訓練來實現(xiàn)的。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被局限為掌握一些知識點、形成閱讀能力,而文學也變成了證明知識點和能力的材料。學生必須成為閱讀的主體,最重要的是先讓學生真正感受、體會到文章特點的妙處所在,真正體會感受后,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訓練學生形成各種閱讀能力。教學時,設置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設計一些有趣的小游戲,使學生既有任務驅動又有興趣驅動。
例如,《好雪片片》中刻畫流浪老人的素描式人物描寫法。首先,筆者請學生閉上眼睛,腦海里浮現(xiàn)出流浪老人的形象,甚至請學生按照腦海里的印象把老人畫出來。然后,筆者提問:作者是怎么做到讓流浪老人給我們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的呢?請翻開書本,把描寫老人外貌特征的詞語畫出來。接著,介紹素描式人物描寫手法,關鍵在于抓住人物的特征。最后,做一個情景設置:從一輛大巴車上下來幾位乘客,有女中學生、農民工、公務員、中年婦女。請你充分發(fā)揮想象,用素描式人物描寫法描述一下不同身份的人物。如果單調地向學生講解素描式人物描寫法,學生根本毫無興趣。通過這樣一個游戲,把語文知識從枯燥中解脫出來,給學生眼前一亮的感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
5.想到什么
“想到什么”就是對文章進行課外的拓展延伸,通俗地說,學了這篇文章我們想到了什么?作為一線教師,每天感觸最深的就是學生自身表現(xiàn)出的問題,也許受時代背景的影響,學生表現(xiàn)出太多的新問題。作為語文教師,吃透學生、吃透教材,課堂的每一分鐘都可以成為德育教育的契機,特別是在學習掌握了整篇課文之后,要結合課文的思想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延伸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知行統(tǒng)一,學科教學和品德教育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三、語文閱讀“五步教學法”的特點
1.一個點:以愛上語文為出發(fā)點
技校學生本身的語文基礎較差,經過小學至中學的應試教育,鋪天蓋地的練習、考試讓學生更加厭惡語文、害怕語文。剛開始進行語文教學時,筆者不禁苦惱,要如何打破學生對語文的這種“偏見”呢?
首先,顛覆語文在學生心中原有的印象,重新詮釋語文的內涵和意義。每個班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筆者都會給學生們上一堂語文“緒論”篇。語文并不只是知識的堆砌和整日的背誦抄寫,語文是有生命力的,它彌漫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其次,筆者列舉生活中、各種專業(yè)工作中必須具備的語文能力,講解語文是人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世界,由此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最后,把簡單易操作的語文閱讀“五步教學法”介紹給學生,使得學生覺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至少愿意開始嘗試新的語文學習之旅。
2.兩個實現(xiàn):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雙向實現(xiàn)
每個班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筆者都會問學生一個問題:學語文到底為了什么?學生仿佛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回答就是認字、寫作文之類。每次在備課的時候,筆者都會思考一個問題:在語文課堂上,到底要給予學生什么?
后來,《語文課程標準》解答了筆者的疑惑:“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特點?!?/p>
這與筆者“五步教學法”的設計不謀而合。首先是工具性,語文是交際的工具,是思維的工具,是幫助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拔宀浇虒W法”強調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自我表達、自主學習的能力,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表達水平,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處理具體交流學習問題。教會學生學習是“五步教學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其次是人文性,語文不只是冰冷的工具,它具有豐富的情感性、思想性,是一種與人的生命、精神、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因為文學具有情感特質,“五步教學法”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語文不僅幫助我們識文斷字、溝通交流,還可以幫助我們感受美好、感受生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建立充實豐富的精神世界。
3.三個環(huán)節(jié):從整體感知到課文探究,再到課堂延伸,三個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課堂、生活、人生的結合
語文課堂教學應當成為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一個重要途徑。課堂上,通過對文章的整體感知(什么感覺)到課文探究(講了什么、怎么講的、學些什么),再到課堂延伸(想到什么)三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途徑,讓課堂充滿情感,這樣能把教學活動的內在生命力解放出來,把教師的生命世界與學生的生命世界打通,這樣的語文教育才能融入學生的生命。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追求情智和諧的整體人格的發(fā)展,讓孩子的一生熱情洋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時候我們只重視語文教學本身,而忽略了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生命品質。筆者認為語文教學最終是為了讓孩子用語文知識、素養(yǎng)來指導自己正確規(guī)劃今后的人生,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充滿激情地、快樂地成長,讓自己的人生絢麗多姿。
4.四個能力:審美感受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表達能力
(1)審美感受能力。語文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qū)別在于除了具備工具性之外,還具備人文性。文學是一種具有情感特質的精神意識形態(tài)。學生對語文一點感覺也沒有,何談學習語文?想要改變這種狀況,最關鍵的就是恢復學生的感覺細胞,正確引導學生與語文“來電”,產生感覺。
(2)獨立思考能力。技校學生是正處青春期的“90后”,十分自我,就像廣告詞說的那樣:“我的地盤,我做主。”但是常常是該做主的不做主,不該做主的瞎做主。筆者經常跟學生開玩笑說:“如果有人偷了你的錢包、手機,你們會很憤怒,恨不得揮拳相向。但是如果有人偷了你的思想,剝奪了你思考的權利,你們不但不在乎,甚至完全沒感覺。上課的時候,什么問題都等著老師給出標準答案,這不是完全放棄思考的權利,任由別人侵占你們的思想嗎?”
(3)自主學習能力?!拔宀浇虒W法”是一套很好的學習方法,它遵循了語文閱讀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簡化學習步驟,便于學生掌握和操作?!拔宀浇虒W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注重學生的自我感受、獨立思考、自我表達等能力的培養(yǎng)。自主學習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從一開始完全依賴老師到半依賴老師,即可以能根據(jù)步驟解決一些問題,然后到半自主,即具備一些能力,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基本可以自己閱讀,最后達到完全自主。筆者教授的班級,到了學期的中后期,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剛開始的時候提高一倍以上。
(4)自我表達能力。在筆者的課堂上,隨時隨地都有讓學生鍛煉自我表達能力的機會。因為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交流。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就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多重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是灌輸與被灌輸關系,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對話交往關系。雙方互相傾聽和表達,彼此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對話中獲得精神的交流和意義的分享,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筆者把課堂比喻成一張餐桌,把師生各自的感受、思考比喻成美食。師生閱讀完文章后,把各自的美食都擺上餐桌,相互分享、吸收自身缺乏的營養(yǎng)。學生幾乎每一分鐘都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通過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交流碰撞,共享知識、共享情感、共享語文世界的精彩與美妙。在輕松、和諧、民主的課堂中,通過教師的示范、引導,學生每一點進步都得到及時的賞識和肯定,自我表達能力飛速地進步。
四、“五步教學法”的不足
語文閱讀“五步教學法”算不上百分之百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只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一次最樸素的教研嘗試。因為受到筆者知識廣度和深度的影響,“五步教學法”的理論高度有限,還存在很多不足。總之,“五步教學法”形成的時間尚短,還顯得十分稚嫩和粗陋,有待進一步地補充和完善。
(作者單位:廣東省城市建設技師學院、
廣東省城市建設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