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犧牲”作為復(fù)音詞最早出現(xiàn)在春秋末期,“犧牲”最初成詞是“犧”和“牲”在“宗廟祭祀用的牲畜”義上的并列,繼而根據(jù)詞義的理性引申的規(guī)律,在同一時期引申出“指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和“泛指用其它物品所作的祭品”這兩個義位。發(fā)展到清代,“犧牲”開始產(chǎn)生“舍棄”這一義位。由此義位又引申出了“為正義事業(yè)舍棄生命”。在現(xiàn)代漢語里,“犧牲”只保留了“舍棄”義和“為正義事業(yè)舍棄生命”這兩個義位。
關(guān)鍵詞:犧牲 ?詞義 ?演變
“犧牲”的古今差異較大,從古代表示“供祭祀時用的牲畜”義,演變到今天的“舍棄、放棄”和“為正義事業(yè)舍棄自己的生命”義,它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而比較復(fù)雜的演變過程,本文將嘗試探討其歷史演變情況。
一、“犧”和“牲”的本義及詞義演變
犧,簡化字作犧。《說文·牛部》:“犧,宗廟之牲也?!北玖x為古時宗廟祭祀用的毛色純而不雜的牲畜。《詩經(jīng)·魯頌·閟宮》:“皇祖后稷,享以骍犧?!标懙旅鳌兑袅x》:“骍,赤色也。犧,純毛牲。”《左傳·昭公十三年》:“晉禮主盟,懼有不治,奉承齊犧?!倍蓬A(yù)注:“齊盟之犧牲?!?/p>
牲,《說文·牛部》:“牲,牛完全?!北玖x指古代祭祀用的全牛。引申泛指祭祀用的家畜,包括牛、羊、豕、馬、犬、雞等?!对娊?jīng)·大雅·云漢》:“靡神不舉,靡愛斯牲?!背炭∮⒌茸ⅲ骸吧?,犧牲,祭祀用的牛羊豬等。”特指祭祀用的牛、羊、豕三牲?!蹲髠鳌でf公十年》:“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笨追f達(dá)正義曰:“牲謂三牲,牛、羊、豕也。犧者,牲之純色也?!?/p>
“犧”和“牲”都有“供祭祀時用的牲畜”義,故能同義并列構(gòu)成雙音詞“犧牲”。
二、“犧牲”的成詞及詞義演變
隨著詞義的發(fā)展,“犧”“牲”二字在“宗廟祭祀用的牲畜”義上有了共同點,二者同義聯(lián)合且凝固成一個雙音節(jié)詞,用來指“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犧牲”一詞最早見于春秋末期。
(1)凡祭祀,共其犧牲。(《周禮·地官·牧人》)
(2)使太宰以祝、史帥貍姓,奉犧牲、粢盛、玉帛往獻焉,無有祈也。(《國語·周語上》)
(3)幽者禁也,謂禁止其以牛羊犧牲供春享秋嘗之用也。(《管子·輕重九—山至數(shù)》)
(4)禮曰:“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蠶繅,以為衣服。犧牲不成,粢盛不潔,衣服不備,不敢以祭。惟士無田,則亦不祭。”(《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犧牲”的此義位在之后歷代的各類文獻典籍中都有所使用,舉例如下:
(5)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歲于東郊,修除祠位,幣禱鬼神,犧牲用牡。(劉安《淮南子·則時訓(xùn)》)
(6)春,詔曰:“朕獲執(zhí)犧牲圭幣圭幣以事上帝宗廟,十四年于今。歷日彌長,以不敏不明而久撫臨天下,朕甚自愧?!保ò喙獭稘h書·文帝紀(jì)》)
(7)臣松之按:魏郊祀奏中,尚書盧毓議祀?yún)栄晔略疲骸熬郀奚榔鳎缜昂髱煶龈娼贾Y?!保ㄅ崴芍度龂尽?魏書·文帝紀(jì)》)
(8)湯問曰:何為不祀?稱無以供祠祭。遺葛伯,葛伯又不祀。湯又問之,曰:無以供犧牲。(北朝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二十三》)
(9)玉帛犧牲申敬享,金絲戚羽盛音容。庶俾億齡禔景福,長欣萬宇洽時邕。(《全唐詩·第十卷》)
(10)季秋休百工,人皆入室,具衣裘;舉五谷之要,合秩芻,養(yǎng)犧牲;此二句季夏,非是季秋。(《柳宗元集·卷三》)
(11)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卷十四盡心章句下》
(12)金聲鳴清廟鐘,玉振響明堂磬,血食列俎豆?fàn)奚?。(《全元雜劇·鄭光祖·輔思鄉(xiāng)王周公攝政》)
(13)到次日,夫人將醮壇上犧牲諸品,分送三位同僚,這個叫做“散福”。(馮夢龍 《醒世恒言·第二十六卷 》
(14)公曰:“誥志無荒,以會民義,齋戒必敬,會時必節(jié),犧牲必全,齊盛必潔,上下禋祀,外內(nèi)無失節(jié),其可以省怨遠(yuǎn)災(zāi)乎?”(《孔子集語》)
“犧牲”一詞“供祭祀時用的牲畜”這一義位出現(xiàn)時期較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便已成為其核心義位,之后在歷代文獻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逐漸增加,一直沿用至清代。但從清代晚期開始,這一義位在文獻中出現(xiàn)的頻次就漸漸減少,到了現(xiàn)代漢語中,“犧牲”一詞的該義位已經(jīng)消亡。
按照思維的發(fā)展和詞義相近引申的規(guī)律,“犧牲”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由表示“供祭祀時用的牲畜”義引申出“盟誓、宴享時用的牲畜”義,但這個義位不常見。如:
(15)賜女土地,質(zhì)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國語·魯語上》)
(16)取犧牲以充庖廚,以食天下,故號曰庖犧氏。(晉皇甫謐《帝王世紀(jì)》)
(17)晉禮主盟,(依先王先公舊禮侯盟)懼有不治。奉承齊犧(齊盟之犧牲)而布諸君求終事也。(《冊府元龜》)
根據(jù)同樣的引申規(guī)律,“犧牲”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還引申出了“泛指用其他物品所作祭祀品”這一義位。如:
(18)犧牲以彘,發(fā)號出令曰:“罰而勿賞,奪而勿予,罪獄誅而勿生,終歲之罪,毋有所赦,作衍牛馬之實在野者王”,天子之秋計也。(《管子·輕重甲第八十》)
(19)老龜豈羨犧牲飽,蟠木寧爭桃李香。(唐白居易《自詠》)
(20)令朝隱往少室祈禱。朝隱遂曲申悅媚,以身為犧牲,請代上所苦。(宋《冊府元龜》)
(21)或請牲不用牛,忠良奏曰:“梁武帝用面為犧牲,后如何耶?”(《元史卷二三》)
(22)歲旱、彗星謫見,詔曰:“朕以身為犧牲,焚于烈火,亦未足以答謝天譴。當(dāng)與卿等審刑政之闕失、稼穡之艱難,恤物安人,以祈玄祐?!保ā端问肪砦濉け炯o(jì)第五)
(23)君誠用鄫子為犧牲,以祭睢神,不惟神將降福,使東夷聞之,皆謂君能生殺諸侯,誰不聳懼來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三回》)
(24)方伯為壇海濱,陳列犧牲,取韓昌黎文讀而焚之,鱷魚遂遁去。(葉廷琯《鷗陂漁話·海外二奇人》)
這兩個義位在文獻中出現(xiàn)的頻率都不高,只是偶爾出現(xiàn),甚至于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都不曾出現(xiàn)過。直至現(xiàn)代已經(jīng)消亡不再使用。
我們今天常用“犧牲”指稱“舍棄、放棄”和“為正義的事業(yè)舍棄自己的生命”?!吧釛?、放棄”這一義位是根據(jù)詞義的動靜引申原則(事物的動態(tài)和靜態(tài)彼此相因,因此動態(tài)詞義和靜態(tài)詞義往往相互引申。這在語法上即表現(xiàn)為動詞和靜詞互用。)從其名詞性的本義“供祭祀時用的牲畜”引申而來的。最早可見于清代的文獻典籍,如:
(25)仙姑聽了,覺得此話為平時意想所未到,也知玄女垂訓(xùn)之意,因本人心大熱、性大慈,往往有不問事實的是非利害,但憑一時悲憫之懷,不惜犧牲自己幸福搭救人家,即如上次吳大戶家之事,前據(jù)上元夫人勸戒之言,正是一個例子。(《八仙得道·第三十五回 》)
(26)他既犧牲了一切,投了威妥瑪,做了漢奸,無非為的是錢。(《孽?;āさ谌亍罚?/p>
(27)錫光、蒯賀蓀、楊巡撫退下堂來,在書房暗暗商議,覺得這事倘不咬定乃武,一則得了劉錫彤的銀子,二則要壞許多官員,總須官官相護,雖明知乃武冤枉,也只得犧牲他一人性命的了,蒯賀蓀暗想,這事須得問劉錫彤自己的了。(《風(fēng)流奇案·第三十九回》)
到了民國時期,此義位的使用次數(shù)逐漸增多,呈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犧牲”的主要義位之一,在現(xiàn)代漢語里也可見到。如:
(28)哼,都是沒有用,膽小怕事,不值得人為他犧牲的東西!我恨著我早沒有知道你?。ú茇独子甑谌弧罚?/p>
(29)“新月派”的羅隆基博士曰:“根本改組政府,……容納全國各項人才代表各種政見的政府,……政治的意見,是可以犧牲的,是應(yīng)該犧牲的?!保ā遏斞溉ぶy行難》)
(30)結(jié)婚必須男女兩方都要犧牲的。我已經(jīng)犧牲了那么多,她犧牲了什么?(老舍《櫻海集·犧牲》)
(31)于是他犧牲了他的例假,一早便心神不安地等待著他們的會見。(沙汀《兇手》)
在“舍棄、放棄”義產(chǎn)生的同一時期,我們今天常用“犧牲”的另一個義位“為正義的事業(yè)舍棄自己的生命”也在清代的文獻典籍中可見,它是從“舍棄、放棄”這一義位根據(jù)詞義相近引申的規(guī)律引申而來的。但是使用的次數(shù)不多,使用頻率不高,在清時期的文獻中僅出現(xiàn)過十次,在民國時期的文獻中出現(xiàn)過七次,現(xiàn)舉例如下:
(32)她們都是犧牲其身而報國家的,你老人家要是進去了,于我的面上光榮不淺。(《負(fù)曝閑談·第十七回 》
(33)奉軍得了長城,隨即布防,并傳令催后軍速入,如遲,恐直軍大隊到來,不獨前日之功盡棄,大家皆要犧牲。(《歷代興衰演義·第60回 》)
(34)此民族中之分子,對其民族,必?zé)o甚深之愛,必不能為其民族真奮斗而犧牲,此民族終將無爭存于并世之力量。(《國史大綱·引論》)
(35)我輩今組織大軍,犧牲生命,誓翦滅此而后朝食。壯行何畏,師出有名,爰聲其罪,布告天下,咸使聞知。(《梁啟超文集·擬討專制政體檄》)
雖然這一義位在清、民時代使用的頻率較低,但一直穩(wěn)定地出現(xiàn)在各時期的文獻中的,在現(xiàn)代漢語里也大量出現(xiàn)。如:
(36)到六月廿五日,他雙腳都不能動了。七月初三日他死在廈門,成為東亞第一個民主國的第一個犧牲者! (胡適《九年家鄉(xiāng)的教育》)
(37)她底父親是為國犧牲的。(柔石《二月》)
(38)團員有的犧牲,有的退伍,減少到了只余二十三四人。(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四)
(39)伊汝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紅軍東渡黃河時犧牲的。(李國文《月食》)
犧牲”的本義“供祭祀時用的牲畜”以及由這一義位在同一時期引申出來的其他兩個義位已經(jīng)完全被現(xiàn)代漢語所使用的“為正義事業(yè)舍棄自己的生命”和“放棄、舍棄”這兩個義位替代,一直沿用至今。
“犧牲“的詞義演變
表1:“犧牲”各義位歷代現(xiàn)存情況
供祭祀時用的牲畜 盟誓、宴饗用的牲畜 其他物品所作的祭祀品 放棄、舍棄損害某利益 為正義事業(yè)舍棄自己的生命
春秋戰(zhàn)國 √ √ √
兩漢 √
魏晉南北朝 √
唐五代 √ √
宋代 √ √ √
元代 √ √
明代 √ √
清代 √ √ √ √ √
民國 √ √
現(xiàn)代 √ √
表2:使用頻率表(單位:次)
書名 A A1 A2 A3 A4
先秦 左傳 0 2 0 0 0
管子 7 0 2 0 0
國語 6 0 1 0 0
兩漢 論衡 8 0 1 0 0
漢書 16 0 0 0 0
淮南子 6 0 0 0 0
魏晉南北朝 抱樸子 3 0 0 0 0
三國志 5 0 0 0 0
水經(jīng)注 8 0 0 0 0
唐五代 舊唐書 5 0 1 0 0
全唐詩 7 0 1 0 0
柳宗元集 3 0 0 0 0
宋 宋史 16 0 1 0 0
四章集注 9 0 0 0 0
冊府元龜 58 4 1 0 0
元 文獻通考 37 0 1 0 0
元雜劇 1 0 0 0 0
元史 8 0 1 0 0
明 東周列國志 0 1 2 0 0
開辟演義 2 0 2 0 0
醒世恒言 1 0 0 0 0
清 歷代興衰演義 5 0 2 0 0
八仙得道 0 0 0 4 0
孔子集語 4 0 0 0 0
民 海外繽紛錄 0 0 0 7 0
梁啟超文集 0 0 0 21 4
清朝密史 0 0 0 2 1
現(xiàn)代 金粉世家 0 0 0 4 0
魯迅全集 0 0 0 5 8
注:A表示“祭祀時用的牲畜”出現(xiàn)的總次數(shù),A1表示“在盟誓、宴享中使用的牲畜”義出現(xiàn)的總次數(shù),A2表示“用其它物品作為祭祀品”義出現(xiàn)的總次數(shù),A3表示“舍棄、放棄”義出現(xiàn)的次數(shù),A4表示“為正義的事業(yè)舍棄自己的生命”義位出現(xiàn)的次數(shù)。
結(jié)語
“犧”和“牲”本來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盃蕖北硎尽凹漓胧褂玫募凅w牲畜”,“牲”表示“祭祀用的完整的牛”,隨著對象差異的消失,“犧”“牲”二詞分別從其本義析取出其中心義素“祭祀時用的牲畜”,舍棄其具體所指,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了一個復(fù)音詞“犧牲”,表示“祭祀時用的牲畜”。該義位一直沿用到清代,曾一度成為該詞的主要義位之一。在同一時期,由該義位引申出了“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及“用其他物品做祭祀品”兩個引申義,但這兩個引申義位使用的頻率比較低,在清代也已經(jīng)消失了。在清代通過詞義的動靜引申原則由本義“供祭祀時用的牲畜”引申出動詞性義位“舍棄、放棄”。同時根據(jù)詞義的相近引申規(guī)律從“舍棄”義位引申出“為正義事業(yè)舍棄自己的生命”這一義位。這兩個義位雖然出現(xiàn)的比較晚,但是他們一直沿用至今,成為“犧牲”一詞的主要義位。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羅竹風(fēng).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
[3]蔣紹愚.古代漢語詞匯綱要[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
[4]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雙音詞的成詞和演變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4.
(李娟 ?廣東廣州 ?華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411500)
現(xiàn)代語文(學(xué)術(shù)綜合) 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