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良 張勝權 羅欣 顧芳 馮婷婷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18.139
摘 要:綜合性實驗以其連貫性和系統性強、信息量集中,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夠在實驗過程中得到充分發(fā)揮等優(yōu)勢,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綜合性實驗在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科研小課題”之稱。因此,探索綜合性實驗的教學模式,改革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方式,對于大大提高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成效,提高醫(yī)學生的科研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該文主要針對綜合性實驗在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綜合性實驗 分子生物學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6(c)-0139-02
理論聯系實踐是醫(yī)學教育的核心,分子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而實驗教學是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隨著科技革命的不斷發(fā)展,分子生物學得到了迅速發(fā)展,而教學內容的陳舊、實驗教學方法的落后與不斷更新的理論、技術方法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因此,對實驗教學方法、模式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而如何加強和提高綜合性實驗的教學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
1 加強平臺建設,完善教學體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良好的實驗平臺是完成實驗教學的必要保障。欲加強實驗平臺建設,首先要增加實驗教學經費的投入,配制完善的實驗教學相關儀器設備。比如:細胞培養(yǎng)、RNA干擾、RNA的提取、聚合酶鏈式反應(PCR)、Western-blot等實驗,需要配制細胞培養(yǎng)箱、倒置顯微鏡、超凈工作臺、冷凍離心機、PCR儀、紫外觀測儀等設備。其次,加強實驗教學人員的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實驗教學的水平。實驗教學人員的技能水平決定著實驗教學的水平層次,因此,如果要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就要不斷提高實驗教學人員的教學能力。比如:定期選派教學骨干進行專業(yè)技術培訓、舉辦學術講座等。并且,大型精密儀器要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管理,定期進行培訓學習,更新技術方法。最后,要完善學科教學體系建設,包括實驗教學大綱的制定、實驗教材的編寫以及教學方法的完善等。
2 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模式
2.1 課內課外相結合,教學方式靈活多樣
分子生物學實驗過程往往比較繁瑣、耗時較長,單純依賴課堂實驗教學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實現課內課外相結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課內采取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教師以講授實驗的原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并進行相關實驗操作的示范教學為主,學生則以3~5人為一組,采取分工協作的模式進行實驗,分別記錄實驗現象、結果及實驗當中出現的問題。如遇問題學生可及時反映給教師,教師可根據問題的個別性或普遍性進行詳細解答;課外學生可成立興趣小組,針對不同的課題進行查閱資料、設計方案等,如遇問題可和教師進行電子郵件溝通或現場交流等,實現多途徑、多渠道的聯系交流,這樣就可以改變課內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又解決了課內時間有限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2 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知識方法不斷提高
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實用性實驗,讓學生不斷參與科研型實驗當中。在實驗教學中發(fā)現,驗證性實驗內容往往比較枯燥,未做實驗已可預測結果,常導致學生機械性操作、照葫蘆畫瓢,這是理論課程附帶實驗的模式[1]。而科研型的實驗相對來說實用性更強,學生的興趣性較高。一方面,可以吸收一部分同學參加教師的科研課題組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可以在開設實驗課程的時候加入和科研緊密相關的內容,如嘗試的分子生物學綜合實驗,通過讓學生使用“分-切-接-轉-篩”的方法構建某個目的基因的重組體,通過一定的實驗方法檢測構建成功的重組體,并進行后續(xù)功能實驗,不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增加了實驗的實用性。這樣將科研中常用到的技術方法應用到學生的實驗當中,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教學知識方法的不斷提高和更新。同時,還在積極探索跨學科的實驗教學方法,希望實驗基礎與臨床的結合,將實驗的研究應用到臨床當中,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
2.3 開放實驗教學,發(fā)揮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開放性實驗教學,即學生不受實驗室、實驗學時和實驗教材的限制,根據科研需要或學生興趣設計課題,學生在教師指導或幫助下完成實驗[2]。開放實驗教學和傳統實驗教學的主要區(qū)別為實驗教學的主體不同,思維模式不同,管理方式不同[3-4]。學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進行了3年的開放實驗教學嘗試,采取學生進行實驗項目的選擇、實驗課題設計、教師指導補充的方式,每次接受3~5組(4~6人/組),在此過程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實驗的主動完成者,包括所有試劑的配制、儀器的操作等均有學生完成,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工作的責任心,同時也獲得了很大成就感。通過3年的開放實驗教學,學生共撰寫論文15篇,發(fā)表論文9篇,其中有13人次的畢業(yè)論文獲得了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取得了良好效果。
3 加強合作交流,實現綜合創(chuàng)新
合作與交流是學科不斷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尤其是在技術方法日益更新的今天,加強學科之間的交流以及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顯得尤為重要。與一般性實驗相比,綜合性實驗并不是單純的教學長度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教學深度和廣度上的改變,其沒有固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需要不斷探索、革新教學內容和方法,結合醫(yī)學分子生物學的學科特點和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方向。學校近年來的整合課程為綜合實驗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好機會,將相關基礎課程(包括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組織胚胎學等)加以綜合、優(yōu)化,建立起了基礎醫(yī)學概論。同時,實驗教學也得以整合,為深化綜合實驗的內涵和探索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實驗提供了幫助。通過不斷探索和與兄弟院校的交流、學習,近幾年綜合實驗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同時,實驗教學效果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4 結語
只有不斷進行實驗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加強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才能夠切實提高實驗教學的水平,取得良好的效果。綜合性實驗以其課題設計靈活、技術方法多樣、實際應用性強等優(yōu)勢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很好效果,通過幾年的不斷摸索與嘗試取得了一些經驗與成績,然而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大家不斷拓展思路去解決。
參考文獻
[1] 楊延梅,楊清偉,周富春.高等學校開放式教學的探討[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2,112(2):6-8.
[2] 楊銀峰,朱月春,王昕,等.虛擬實驗技術在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4(11):133-136.
[3] 余萬桂,鄢進,張道明,等.協同教學模式在醫(yī)學技能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3,15(11):1018-1020.
[4] 朱華,陶毅明.醫(yī)學高校生化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初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13):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