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里拉姆
【摘要】在語文教育領域,群文閱讀教學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想,改變了單篇教學的傳統,沖破了單元教學的框架,既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突破,也是對教學內容的突破。但值得注意的是群文閱讀教學并不能取代傳統的閱讀教學,而是傳統教學的補充。
【關鍵詞】初中語文 群文 閱讀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它對提高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和獲取知識經驗所起的作用越大。而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所以閱讀、輸的意義不言而喻。所謂群文閱讀,就是為擴大學生閱讀視域,打破目前這種低效的解讀模式,為學生提供新的有用的信息,確立強化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閱讀規(guī)律的研究,樹立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期求語文實現素質教育的飛躍。這里的“群文閱讀”,是在教材的基礎上,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和方式,它具有單篇閱讀和整本書的閱讀不具備的意義和價值。建構以一定議題(可以是同主題類文,走進作者、文本時代背景、文本延伸、整部作品等) 為依托,指導學生閱讀,賞析,思考,探究,交流。并在閱讀中有創(chuàng)見,進而提升閱讀理解和思考力。
一、群文閱讀的主要特征
1.議題引領
“議題”是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的關鍵要素,若對其內涵理解不深入則會導致我們研究工作中的概念混淆、指代不明和屬性模糊,教
師在教學準備時更是缺乏明確的思路。圍繞議題開展多文本閱讀是
群文閱讀的主要特征。.議題就是一組選文中所蘊含的可以展開議論的
充滿吸引力、內涵豐富的話題,議題具有可議性、開放性、集中性等
特征。議題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把組織群文、
閱讀群文看成是一粒粒珍珠,議題便是串起珍珠的那根線,在這根線
的串引下,就能實現零散的珍珠變成珍珠項鏈的“構建”.因此,要提
高群文閱讀的有效性、實現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就要以議題為抓手,
就要善于提煉議題、運用議題
2.意義建構
群文閱讀要求閱讀者圍繞著一個核心議題展開閱讀、思考,獲得與議題相關的豐富、多元閱讀感受和體驗,最終形成對文本內涵或藝術形式的深度認識。也就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群文”,在獲得語文所傳播的信息的同時獲得“如何傳播信息”的“言語智慧”,在各種言語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變得能說會道,使課堂到處洋溢著人性的光輝,充滿著智慧的交融、個性的張揚,散發(fā)著語文的獨特的芳香。充盈著濃濃的“語文味”的“群文閱讀”課堂,方能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實現和傳統語文教學殊途同歸——使學生“聽、說、讀、寫、書”的能力得到鍛煉與大幅提升。
二、群文閱讀的教學化思考
以議題為抓手,積極進行課內外閱讀教學的整合,建構各種體式文章閱讀教學的具體內容及體系,努力使學生學會發(fā)現并主動探究多文本內容和形式的特質及其蘊含的讀寫規(guī)律,學會圍繞議題理解多文本的異和同,嘗試自主組合文本、建構議題,開展更為深廣的群文閱讀。
(一)議題的確定(教什么)
議題是一組選文中所蘊含的可以供師生展開議論的一個或多個話題,是群文閱讀的重要標志,是群文閱讀的出發(fā)點、歸宿和內在邏輯支撐。 議題可以是文本內容主旨,也可以是文體形式、言語表達。它必須指向文本核心內容和核心形式的問題,具有可議論性和學科教學價值。議題的提出務必集中、明確,符合學段語文學習目標要求。如《脈脈親情——把握文章線索》,前者是內容范圍,后者是議題;又如《巧設誤會,別樣精彩》,議題就是解讀小說中的誤會。一般說來議題宜小不宜大。群文閱讀議題的選擇可從以下角度來選題。
1.著眼于著眼于描寫對象或內容的一致性
描寫對象的一致性來進行選題會收到什么效果呢?比方說我們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少年閏土》《我的母親》《古怪的爺爺》等一組文章放在一起讓學生品析。學生會發(fā)現他們最大的共同點都是寫人,除此以外,還會知道通過品讀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來發(fā)現人物的性格特征,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來探究人物的精神品質等。當學生學會如何來學習寫人的文章時,這種方法會一直伴隨著他們的讀書生涯,甚至融入到寫文章中去。
2.著眼于描寫對象或內容的相對性。
有時,我們?yōu)榱诉M行區(qū)分一些共性之外的個性特點,需要進行比較著閱讀,也許會更有意思,也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將《少年閏土》《中年閏土》等文章放在一起,學生會品析到不同年齡和不同環(huán)境下的人物形象差別很大。將《早晨的田野》和《月下田野》等放在一起,學生會感受到同樣一處景物因時間不同我們觀察到的景象也大不一樣。這樣的選題讓我們在“同”的前提下學會求異思維。
(二)文本的選擇(用什么教)
1.多元異質
所選文本緊扣議題,能從不同角度典型體現議題內涵,可從文章內容、人文內涵、表達方式的異同選擇。
2.可讀性強
選文文質兼美,適合相應學段學生閱讀,閱讀量適中。
3.文本重構
教師能根據議題內涵、學習需求適當加工,為學生學習提供精當的閱讀文本,便于教學。
“用什么教”——群文閱讀教學中選文的實質
讓文本成為知識、能力的有效載體,如何體現閱讀和閱讀教學的開放性和結構化特點,實現課內外閱讀的有機整合,即“用教材教”。
(三)教學的模式(怎么教)
1.大膽整合
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想象和聯想。找到多個文本間的異同點,有效整合所選文本,努力做到課內外結合、篇段結合,圍繞議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文本。文本組合方式可以是課內一篇帶課外多篇,也可以是課內多篇帶課外多篇;還可以是課內篇段帶課外篇段……既可以是舉一反三式的群文閱讀教學結構,也可以是分組遞進式的群文閱讀教學結構。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滲透質疑討論的閱讀策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在交流中提高。我們的教學的目標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而且要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對于閱讀能力而言,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閱讀反思能力,注重提高學生短時間內提取信息的信度和速度,利用、加工信息的效度。真正使語文學科成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得力工具。
語文教學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教學目的,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誠、善良、美好的心靈,尊重真理,富有責任心的健全的人格。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應該"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指導學生多讀書,并采取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引導他們在實踐中自主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開發(fā)他們學習的潛能,發(fā)展個性"。學生通過大量閱讀祖國的語言文字,不僅可以領略中華語言的優(yōu)美、生動、形象、豐富多彩,而且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邏輯等深刻內涵,從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蘊。
教師首先要認識清楚教學目標和培養(yǎng)學生的關系,要把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當成正式的教學內容。教師要以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激發(fā)興趣,開闊視野,啟迪智慧,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過程等,并利用較少的課時來組織實施,學生才會真正重視起來。
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精選文本,按題材、體裁、表達形式、語言風格、作者合理統整,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和巨大的思考空間,也帶來了許多疑惑,需要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從而厘清概念,發(fā)展技能,獲得閱讀快感。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滲透質疑討論的閱讀策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在交流中提高。我們的教學的目標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而且要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對于閱讀能力而言,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閱讀反思能力,注重提高學生短時間內提取信息的信度和速度,利用、加工信息的效度。真正使語文學科成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得力工具。
2.方法得當
根據教學目標和選文特質,恰當選擇并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跳讀,尋讀、猜讀,朗讀、默讀等閱讀方法進行閱讀。
閱讀分析思維的形成,不僅有方法的問題,更有原料的問題,分析一篇文章,不只是取本篇中的原料,還需調用本篇之外的大量信息,調集以往讀書及閱世所生成的經驗、語感、知識、眼光、理念的東西,而這些東西的優(yōu)劣與閱讀數量與質量有極大的關系。量變才能實現質變,頭腦里少了豐富又有品質的材料,就不會生成優(yōu)質的產品。
我們過去太注重學生課堂精讀,老師精講分析過度,越俎代庖,扼殺了學生閱讀興趣,忽略了讓學生博覽群書,進行個性閱讀。在閱讀廣度上雖然《2011年語文新課標閱讀》要求第四學段(7-9年級)學生“學會訂制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段)”,但我們平常閱讀教學也只是停留在口頭要求上,而沒有真正落實,更沒有檢測與評價措施。群文閱讀可以通過有效的手段來實現新課標閱讀總量的目標,也可以實現新課標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目標。
3.深度解讀
群文文本的教學過程應充分融注教師的對文本核心內容和形式的深度解讀、有效指導和學生的獨特體驗。 如《動物漫記——動物的擬人化描寫》: 繪聲繪色地描寫——擬人化筆法——人格化描寫 ,應當緊扣議題,對文本進行深層解讀。
群文閱讀對學生來說,無疑是好處多多,拓寬視野,擴大閱讀面,提升閱讀能力。增加了學生頭腦中語言和內容的量的累積,進而在頭腦中組合、擴展、內化成知識網絡,形成網絡式鏈接,豐富了自己的底蘊,為精讀提供強力支撐,也可以豐富學生個性化表達的內涵。但是,群文閱讀教學,它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分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叭何摹敝皇沁_到閱讀教學的一種手段,一種途徑,“閱讀”才是我們的目的所在。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課文都上成群文閱讀課,群文閱讀不能取代教科書,它是對教科書的補充,對教材內容的拓展和延伸。它應依托教材、立足課堂、緊扣文本,對教材主題做適度的、有序的拓展,我們要做教材閱讀教學的引路人,同時也讓群文閱讀教學為我們語文教學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