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細林 王敏 張英濤
摘要:開放是十三五規(guī)劃“五大發(fā)展理念”之一,國際資本流動是開放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后危機時代,對世界范圍內國際資本流動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先是對后危機時代世界范圍內國際資本流動的特點和趨勢進行數(shù)據分析梳理,后對其特點和趨勢產生的原因進行詳盡分析,以便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或解決我國當前嚴峻的國際資本凈流出問題。
關鍵詞:國際資本流動;世界范圍;后危機時代
開放是十三五規(guī)劃“五大發(fā)展理念”之一,國際資本流動是開放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2014年,中國國際資本流出總量5 806億美元,流入總量4 115億美元,凈流出1 691億美元,是2013年國際資本凈流出總量885億美元的1.9倍。后危機時代,對世界范圍內國際資本流動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以便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或解決我國當前嚴峻的國際資本凈流出問題(鄭璇等,2016)。
本文以下部分內容安排:首先,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IMF)的最新最全的數(shù)據,對后危機時代世界范圍內國際資本流動的特點進行分析,分別從全球方面、發(fā)展程度方面、國別方面三大角度展開;然后,結合危機前的2005年~2007年數(shù)據和危機后的2008年~2014年數(shù)據,對后危機時代世界范圍內國際資本流動的趨勢進行探討;最后,對后危機時代世界范圍內國際資本流動的特點和趨勢產生的原因進行詳細研究。
一、 后危機時代世界范圍內國際資本流動的特點
1. 全球方面特點。總體上來看,危機后全球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比危機前低。根據IMF數(shù)據計算,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qū)從2008年到2014年,平均每年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為9.09萬億美元,比危機前的18萬億美元下降49.5%。其中,其他投資降幅最大達到84.4%;證券投資下降程度較多為47.2%;儲備資產下降較小為8.1%;直接投資下降最小和危機前大體持平。
2. 發(fā)展程度方面特點。發(fā)達經濟體危機后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比危機前低,但發(fā)展中和新興經濟體與此相反。根據IMF數(shù)據計算,發(fā)達經濟體危機后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為6.40萬億美元,比危機前的15.45萬億美元下降58.6%,下降幅度超過一半,接近六成。其中,其他投資降幅最大達到94.5%,接近100%,與危機前相比,基本上可以忽略;證券投資下降程度較多為50.8%;直接投資下降較??;儲備資產反而比危機前有最大幅度的上升,升幅達272.5%。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發(fā)展中和新興經濟體危機后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反而比危機前增加,由2.55萬億美元增加到2.70萬億美元。其中,增幅最大的其他投資為50.1%;證券投資和直接投資也有一定的增長,分別為10.2%和1.7%;但儲備資產反而比危機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降幅為30.1%。發(fā)展中和新興經濟體的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在全球中的地位有所上升,危機后占全球比重比危機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危機前,發(fā)展中和新興經濟體的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在全球中的地位十分弱小,僅占14.2%,約為發(fā)達經濟體的六分之一;危機后,發(fā)展中和新興經濟體的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則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占全球比重提高了一倍,由14.2%增加到29.7%,也占到了發(fā)達經濟體的42.2%。
發(fā)達經濟體國際資本凈流入總量危機前后的方向出現(xiàn)逆轉,發(fā)展中和新興經濟體則較為一致。根據IMF數(shù)據計算,發(fā)達經濟體危機后國際資本凈流入總量為998億美元,出現(xiàn)了方向性的逆轉,危機前為國際資本凈流出,且數(shù)量較大為1.08萬億美元;與此同時,發(fā)展中和新興經濟體則方向一致,均為國際資本凈流出,只是數(shù)額有較大程度的下降,由危機前的4 673億美元降到1 535億美元(項衛(wèi)星等,2011)。
3. 國別方面特點。主要發(fā)達國家危機后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比危機前低,但主要發(fā)展中和新興國家則有所上升。根據IMF數(shù)據計算,七個最發(fā)達的工業(yè)化國家(簡稱G7)里面的六個國家的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危機后出現(xiàn)了下降。美國由危機前的3.02萬億美元下降到危機后的1.26萬億美元,下降幅度為58.3%,在全球中的比重也從16.8%降到13.8%;德國由危機前的1.13萬億美元下降到危機后的4 247億美元,下降幅度為62.4%,在全球中的比重也從6.3%降到4.7%;法國由危機前的1.29萬億美元下降到危機后的2 971億美元,下降幅度為76.9%,在全球中的比重也從7.2%降到3.3%;日本、英國、意大利也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加拿大出現(xiàn)了輕微的上升。與此同時,金磚五國(簡稱BRICS)里面的大部分國家的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危機后出現(xiàn)了上升。中國由危機前的6 935億美元增加到危機后的9 310億美元,增加幅度為34.2%,在全球中的比重也從3.9%升到10.2%,排名也從全球第8位上升到第3位,僅次于美國和盧森堡;巴西由危機前的1 347億美元增加到危機后的2 131億美元,增加幅度為58.2%,在全球中的比重也從0.7%升到2.3%,排名也從全球15名開外上升到第12位;印度由危機前的1 146億美元增加到危機后的1 250億美元,增加幅度為9.1%,在全球中的比重也從0.6%升到1.4%,排名也從全球15名開外上升到第15位;只有俄羅斯和南非出現(xiàn)了輕微的下滑。
二、 后危機時代世界范圍內國際資本流動的趨勢
1. 全球方面趨勢。全球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2008年~2009年急劇下跌,此后處于緩慢恢復中。2008年,國際資本市場深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和儲備資產在內的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為5.47萬億美元占2007年23萬億美元的23.8%,下降幅度超過七成,降幅為76.2%;2009年,進一步下降到4.36萬億美元,僅占危機前2007年的18.9%,深入谷底。此后,隨著全球各國各項經濟刺激政策的實施,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緩慢恢復,逐漸增長。2010到2013年,全球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分別為12.42萬億美元、11.21萬億美元、9.32萬億美元、9.65萬億美元;2014年,全球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為11.21萬億美元,為2007年的48.7%,由2009年的不到五分之一,漸漸上升到一半左右。其中:(1)證券投資方面。證券投資恢復最快,2008年為5 614億美元僅占危機前2007年5.69萬億美元的9.9%;2009年為3.85萬億美元,2010年~2013年,全球證券投資流入流出總量分別為3.52萬億美元、11.4萬億美元、3.57萬億美元、3.46萬億美元;2014年,全球證券投資流入流出總量為5.04萬億美元,為2007年的88.6%,由2009年的不到十分之一,漸漸恢復到九成左右。(2)直接投資方面。直接投資恢復較快,2008年為4.81萬億美元僅占危機前2007年6.26萬億美元的76.8%;2009年為2.88萬億美元,2010年~2013年,全球直接投資流入流出總量分別為3.85萬億美元、5.07萬億美元、4.40萬億美元、4.81萬億美元;2014年,全球直接投資流入流出總量為3.44萬億美元,為2007年的55.0%。(3)其他投資方面。其他投資恢復較慢,2008年為-7 211億美元僅占危機前2007年9.86萬億美元的-7.3%;2009年為-3.36萬億美元,2010年~2013年,全球其他投資流入流出總量分別為3.93萬億美元、3.96萬億美元、6 675億美元、6 793億美元;2014年,全球其他投資流入流出總量為2.51萬億美元,為2007年的25.5%。(4)儲備資產方面。儲備資產恢復最慢,2008年為8 205億美元僅占危機前2007年1.20萬億美元的68.4%;2009年為9 833億美元,2010年~2013年,全球儲備資產流入流出總量分別為1.12萬億美元、1.05萬億美元、6 796億美元、6 953億美元;2014年,全球儲備資產流入流出總量為2 233億美元,為2007年的18.6%。
2. 發(fā)展程度方面趨勢。發(fā)達經濟體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在全球處于主導地位仍將持續(xù),發(fā)展中和新興經濟體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大。
在金融危機的前與后,全球和發(fā)達經濟體的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走勢基本上保持平行,這體現(xiàn)了發(fā)達經濟體在此方面的主導作用。2005年~2014年十年間,發(fā)達經濟體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占全球比重,最大值88%在2005年,最小值也有52.9%在2008年,十年的平均值也有73.6%,超過七成。此后,隨著發(fā)達經濟體率先走出經濟低谷,這種主導作用仍將持續(xù)較長一段時間。與此同時,發(fā)展中和新興經濟體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總量在危機的前與后大體上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大。同時,發(fā)展中和新興經濟體國際資本凈流出規(guī)模下降。在金融危機發(fā)生之前,發(fā)展中和新興經濟體國際資本凈流出規(guī)模逐年增大,資本凈流出金額從2005年的3 374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5 102億美元。這也是“盧卡斯悖論”的主要內容,即按照新古典理論的預測,由于窮國資本相對稀缺,資本的邊際收益率較高,國際資本應該從富國流向窮國,然而現(xiàn)實卻是資本由窮國流向富國。但在金融危機之后,發(fā)展中和新興經濟體資本凈流出規(guī)模呈下降趨勢,2012年資本凈流出金額僅有1 150億美元,是2008年峰值的20.03%。2013年和2014年還連續(xù)實現(xiàn)了資本凈流入,分別為461和164億美元。未來隨著發(fā)展中和新興經濟體資本管制的逐步放開,金融發(fā)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和金融制度的逐步完善,資本凈流出規(guī)模將進一步縮小,資本凈流入很有可能實現(xiàn)常態(tài)化。
3. 國別方面趨勢。只有少數(shù)金融市場完善的發(fā)達國家為資本凈流入國,中國則一直為資本凈流出國,這種狀況仍將持續(xù)。美國是全球資本凈流入最多的國家,危機前的2005年~2007年分別凈流入7 007億美元、7 794億美元、6 112億美元,即使在金融危機爆發(fā)的2008年也凈流入7 636億美元,此后的2009年~2014年各自為1 862億美元、4 229億美元、4 805億美元、4 475億美元、3 933億美元、2 331億美元。德國也一直是國際資本凈流入的最大的國家之一,在危機之前和之后平均排名都位列全球第六位,而且從2005年~2014年的每一年都是資本凈流入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則一直為資本凈流出國,在危機前顯示凈流出增長的趨勢,2005年~2007年分別凈流出1 599億美元、2 393億美元、3 696億美元,金融危機爆發(fā)的2008年陡增到4 425億美元,此后的2009年~2014年各自為2 060億美元、1 895億美元、1 278億美元、1 327億美元、885億美元、1 691億美元。由于,中國當前的金融市場仍在不斷完善中,未來這種資本凈流出形勢仍將持續(xù)一段時間(朱孟楠等,2016)。
三、 后危機時代世界范圍內國際資本流動的原因
資本跨國流動的產生和資本的流向是由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利率、信用狀況、匯率、經常項目、不穩(wěn)定風險(張明等,2014)。
1. 利率。利率是資本流動的重要影響因素,利率在不同國家存在差異時,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會導致套利現(xiàn)象的產生,從而引起國際資本跨國的流動,直到利率市場上沒有套利現(xiàn)象為止。后危機時代,各國為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國內或者防止國內資本大量外流,通常采取低利率或者降低利率的政策,以美國、歐元區(qū)國家、日本、中國為例:(1)美國基本上都處在低利率時代。2010年11月,美聯(lián)儲將聯(lián)邦基金利率維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變。直到2012年9月再次宣布:0%~0.25%的超低利率的維持期限將延長到2015年中。但2014年10月宣布,在相當長時間維持聯(lián)邦基金利率目標區(qū)間0%~0.25%不變。(2)歐元區(qū)利率總體上持下降趨勢,且幅度較大。根據IMF數(shù)據顯示,歐元區(qū)3個月倫敦銀行同業(yè)拆息率2008年為4.63%,2009年為1.23%,2010年~2014年分別為0.81%、1.39%、0.57%、0.22%、0.21%,變動較大。(3)日本總體處在低利率時期。根據世界銀行數(shù)據顯示,日本2008年存款利率為0.59%,2009年為0.43%,2010年~2015年分別為0.5%、0.46%、0.48%、0.54%、0.42%、0.41%,變動不大。(4)中國利率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趨勢。根據世界銀行數(shù)據顯示,中國2008年存款利率為2.25%,2009年為2.25%,2010年~2015年分別為2.75%、3.5%、3%、3%、2.75%、1.5%,變動較大。
2. 信用狀況。信用狀況與利率因素一樣,對于國際資本的流動都很重要。例如,印度尼西亞近年來成為外資投資的一個熱點和焦點,其吸引外資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國家信用狀況改善。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在2012年年初,將印度尼西亞主權信用評級提升至投資級即Baa3。這是基于印度尼西亞經濟對世界經濟動蕩的良好承受能力,政府控制本國金融問題的正確政策措施以及穩(wěn)健的銀行系統(tǒng)等。2009年12月,希臘的主權債務出現(xiàn)了難以及時兌付的風險,三個月后此問題進一步向國際漫延,“歐豬五國”(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意大利)也出現(xiàn)了主權債務占GDP比重過高,債務違約風險加大。2010年~2011年,惠譽評級、標準普爾和穆迪三大機構對這五個國家進行了多次主權信用評級下降調整。毫無疑問,這五個主權信用降低國家不但吸引外國資金流入本國能力很弱,而且很可能國內資金出于避險考慮更多流出國外(楊博等,2015)。
3. 匯率。匯率的升值和貶值也會造成國際資本流動,尤其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伴隨各個國家匯率制度的變革,國家與國家間的匯率緊密聯(lián)系,匯率波動加大。后危機時代,各國為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國內或者防止國內資本大量外流,通常采取匯率貶值的政策,根據世界銀行數(shù)據顯示,美國的美元作為基準,以英鎊、日元、人民幣、盧布為例:(1)英鎊2008年和2009年貶值比較大,此后變動幅度不大。官方匯率(期間平均值)[英鎊/美元]2008年為0.54,2009年為0.64,2010年~2013年分別為0.65、0.62、0.63、0.64,變動不大。(2)日元先是較大幅度的升值,2013年再較大幅度的貶值。官方匯率[日元/美元]2008年為103.36比2007年升值12.2%,2009年為93.57,2010年~2013年分別為87.78、79.81、79.79、97.6,變動較大。(3)人民幣2008貶值比較大,此后處于持續(xù)升值中。官方匯率[人民幣/美元]2008年為6.95比2007年貶值8.7%,2009年為6.83,2010年~2013年分別為6.77、6.46、6.31、6.2。(4)盧布2009年變動幅度比較大,此后變動幅度不大。官方匯率[盧布/美元]2008年為24.85,2009年為31.74比2008年貶值27.7%,2010年~2013年分別為30.37、29.38、30.84、31.84,變動不大。
4. 經常項目。國際收支平衡表里的經常項目出現(xiàn)大量順差或逆差是現(xiàn)代國際資本流動的一個重要原因。以中國為例:2008年我國貿易順差額增至2 981.31億美元,成為第一大貿易順差國。由于受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2009年我國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貿易順差急劇縮減;2011年在“擴大進口”政策的引導下,我國進出口總額創(chuàng)下年度歷史新高,但貿易順差明顯縮窄,減少至1 548.97億美元。2012年開始,我國貿易順差又開始高速擴增。2014年,我國貿易順差額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貿易順差增至3 827.61億美元。在我國貿易大量順差時,伴隨的是儲備資產的迅速增加,從而資本大量地流向外國。
5. 不穩(wěn)定風險。不穩(wěn)定風險主要指政局的不穩(wěn)定,最嚴重的是爆發(fā)戰(zhàn)爭,這也是影響一個國家資本流動的重要因素。如: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戰(zhàn)爭;2011年利比亞戰(zhàn)爭。戰(zhàn)爭使得當事國的資金大量外流,根據IMF數(shù)據統(tǒng)計,俄羅斯2007年的國際資本凈流出為520億美元,2008年為994億美元比上年大幅度增加91.2%。當存在較大的政治和戰(zhàn)爭風險時,很難吸引國際資本的流入,甚至還導致國內資本的大量外逃。
參考文獻:
[1] 朱孟楠,閆帥.國際資本流動、外匯市場干預與人民幣匯率[J].國際經貿探索,2016,(3):29-38.
[2] 鄭璇,羅明銘.國際資本流動突然中斷與貨幣危機[J].財經科學,2016,(4):134-146.
[3] 張明,肖立晟.國際資本流動的驅動因素:新興市場與發(fā)達經濟體的比較[J].世界經濟,2014,(8):151-172.
[4] 項衛(wèi)星,王達.國際資本流動格局的變化對新興市場國家的沖擊[J].國際金融研究,2011,(7):51-58.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稅收缺口測算體系與稅收政策分析拓展模型研究”(項目號:71163044);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產業(yè)集聚促進山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機制與對策研究”(項目號:15DJJJ15);云南省省院省校社科項目“量化財政風險與績效評價研究及其在云南省的應用”。
作者簡介:王敏(1967-),男,彝族,云南省曲靖市人,云南財經大學財政與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財政與金融;鄧細林(1984-),男,漢族,湖南省衡陽市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學;張英濤(1981-),男,漢族,河北省石家莊市人,山東社會科學院國際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國際區(qū)域經濟合作。
收稿日期: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