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語料庫研究,對比分析了中美大學生在介詞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差異。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的方式,對兩組語料庫中的前10個高頻使用的介詞進行討論。研究結果表明兩組學生在介詞的使用上確實存在差異,中國學生受母語的影響,在詞語句式的選擇上區(qū)別于本族語學生。本研究豐富了二語習得中的寫作研究,對第二外語寫作教學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介詞 語料庫 二語習得 語言遷移
一、意義簡述
介詞是英語句子中非常重要的組成成分,是英語語法研究中的重要內容。介詞由于其極強的搭配能力,成為使用頻率相對較高的詞匯類型之一。因此介詞使用恰當與否,也是衡量學生語言習得好壞的重要標志。
文章旨在研究中美大學生在英語寫作中介詞的使用情況,通過對比中國英語習得者在寫作方面與英語本族語學生在高頻介詞使用方面的異同;作者旨在揭示這種差異產(chǎn)生的根源及其對英語寫作教學與英語學習的啟示。同時豐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的寫作研究。
通過研究旨在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和英語本族語學生在介詞使用方面有何差異?
2.影響中國學生介詞使用的因素有哪些?母語在其使用中的影響有多大?如何讓降低錯誤率,減小負遷移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語料庫由兩個子語料庫組成,分別是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和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雷蒙德沃爾斯特學院(University of Cincinnati-Raymond Walters college) 不同專業(yè)本科生的同體裁、題材與內容的寫作作業(yè)。中美學生的寫作題目均為 letter of introduction, posing a problem, description/reflection, ad analysis, summary/response and synthesis essay.
借助WordSmith軟件,首先統(tǒng)計中美大學生寫作語料庫中的介詞使用狀況并從宏觀角度進行對比,以觀察中美學生在介詞使用方面的總體異同。其次,在對總體使用情況進行分析描述后,分別選取兩個語料庫中前十個高頻介詞作為研究對象,對介詞過多、過少使用情況進行分析。通過SPSS軟件對各高頻介詞使用頻率差異性進行對比分析。
本文通過語言遷移理論對語料庫文本進行定性分析,對所選取的高頻介詞的搭配現(xiàn)象進行對比,并探討其產(chǎn)生的深層次原因,為在寫作教學中強化正遷移影響,減弱負遷移影響提供數(shù)據(jù)。
三、數(shù)據(jù)分析
首先,使用WordSmith軟件,很容易檢索出出現(xiàn)在兩個語料庫中的前10個高頻詞匯,從中選取介詞的使用頻次,并其在語料庫中所占百分比。橫向比較本族語學生寫作語料庫與中國學生寫作語料庫間介詞使用的差異對比。
從表中可以清晰地對比出兩組學生前10個高頻使用的介詞的差異。在兩組高頻詞中共同出現(xiàn)的詞有to, of, in, for, on, as, with, by. 除此以外,本族語學生較多使用了about 和at 兩個詞;中國學生較多使用了but和from兩詞。
接下來我們將使用SPSS19.0對共同出現(xiàn)的這些介詞做對比分析,看它們在使用上是否真正具有差異性。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
使用頻率最高的介詞to, 在本族語學生的寫作文本中出現(xiàn)的頻率占總文本的3.29%,在中國學生的寫作文本中出現(xiàn)的頻率占總文本的2.90%,顯著性差異sig<0.05,表明兩組語料庫中的學生主體在介詞to的使用上具有顯著性差異。
同樣,介詞of, in, 顯著性差異sig<0.05,表明兩組語料庫中的學生主體在介詞of和in的使用上具有顯著性差異。
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介詞for, on, as, with和by, 在兩組語料庫中使用頻率的顯著性差異sig>0.05, 表明兩組語料庫中的學生主體在介詞for, on, as, with和by的使用上沒有顯著性差異。
通過這些值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在這兩個語料庫中,介詞使用差別較大的有to , of, in,差別不明顯的有for, on, as, with, by.
四、結論和啟示
通過研究,相比本族語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過多使用了of這個詞,而少用了to和 in這兩個詞。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極有可能是母語的影響。Weinteich 指出母語的知識系統(tǒng)會對二語習得者產(chǎn)生正遷移和負遷移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一個人的母語知識來提高他的二語習得能力。由于漢語和英語分屬不同的語系。這兩種語言在結構,語法和文化上都有巨大的差異。因此,漢語語言的認知對我國學生習得英語有巨大的影響。張運蓮(2007)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應當更多關注目標語與本族語之間的差異,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由此可以得出,在學習過程中,應盡量強化母語正遷移的影響,弱化負遷移的影響。傳統(tǒng)語言的學習多是通過記單詞、句子的方式,這種辦法單一又耗時,結果也不盡如人意。在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應更多地展示給學生一些地道地語言表達方式,加強源語言的輸入與模仿,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掌握更為地道的語言表達方式,提高二語習得的效果。
本研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僅從水平角度對兩組學生的介詞使用情況做了對比,但是學生的寫作能力會隨著學習不斷的加強。盡管有此局限性,本研究也能從某種程度上豐富二語寫作研究,對二語寫作教學過程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Fries,C.(1952).The Structure of English.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sentences.New York:Harcourt,Brace and Company.
[2]Weinreich,U.(1953).Languages in contact.New York:Linguistic Circle of New York.
[3]張運蓮.淺論減少母語對英語學習的負遷移[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2(4):39-40.
作者簡介:楊蕾(1989-),女,漢族,陜西渭南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