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洋
【摘要】本文依據(jù)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特點,介紹了普通話語音機房設計方案,以滿足考生及監(jiān)考需要。
【關鍵詞】普通話語音機房設計
一、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現(xiàn)狀及普遍存在的問題
1994年國家正式啟動了普通話水平測試,在普通話水平人工測試階段,基本信息采集、組織考試等基本上都是由人工來進行的,人工測試組織比較繁瑣,而且測試成本相對較高,測試時間較很長,效率較低,更重要的是測試的結果存在一定的人為干預的可能。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及廣泛應用,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也隨之得到快速推廣,自2008年計算機輔助測試試點的開展,傳統(tǒng)的人工測試逐步被計算機輔助測試所取代。
計算機輔助測試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在實際測試過程中,我們注意到,普通話測試成績除了與被測者本身的語言水平有關,還受測試環(huán)境、考生心理狀態(tài)、機房設備等得影響。
二、普通話語音機房設計
計算機輔助測試對語音機房的內外部環(huán)境要求較高,不良的測試環(huán)境會引發(fā)考生的焦慮情緒,進而影響測試成績。語音機房需要實地考察,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并予以實施。
1.測試機房位置的確定
語音機房相對選擇安靜的方位,避免正對著樓梯及處于鈴聲控制區(qū)。一般高校,可以將兩間相鄰的教室或辦公室打通,以環(huán)形設計為最優(yōu),因為測試基本上每13分鐘交替一批次考生,需要足夠大的出入空間,也是為應對突發(fā)情況(例如火災、地震等),保障考生的逃生通道暢通。
2.隔音的處理及設計(一)隔斷的設計
每個獨立語音間里需要擺設電腦桌一臺、座椅一把,這樣,在空間上2m*2m隔間就可以實現(xiàn),輕鋼龍骨做支架,兩邊用夾板封閉,里面填充吸音棉等吸音材料,做成隔音石膏板隔墻,減少共振的影響,從而提高隔音能力。
(二)相鄰墻面的處理
大部分錄音場所的建筑聲學處理,主要控制混響時間、隔離外環(huán)境噪音為主。隔墻上用吸音板做裝飾面,并在電腦桌上方加設吸音板,里面填充吸音棉,外面吸音棉布料軟包,以減少前后語音間聲音干擾。
3.門窗的處理
選用實木門,或中間可以填充吸音棉的木門,觀察窗選用雙層玻璃,各結合處用膠條隔離,做好隔音處理。標記各語音機房號碼,以備考生迅速找到測試機位。
4.主操控臺設計
主操控臺為方便主監(jiān)考流程控制及監(jiān)考需要,涵蓋主監(jiān)考機、監(jiān)控機、語音控制話筒、考試機一鍵開關機控制、通風扇一鍵開關控制、照明燈一鍵開關控制,設置在考生入場門正對面,以方便指引入場考生,環(huán)顧各測試語音間。
5.語音指令
各語音間內棚頂安裝吸頂喇叭,通道及候測室內也安裝吸頂喇叭,主操控臺設置語音控制話筒(選擇帶有指向性、靈敏度不高的),主監(jiān)考老師通過話筒發(fā)布測試指令。
6.照明處理
全封閉語音間光照較少,照明燈選擇色溫接近日光的,盡量避免直射光投射到計算機顯示屏上,照明開關由主控臺統(tǒng)一控制。
7.通風處理
每間測試機房都應當有掛壁風扇,開關由主操控臺統(tǒng)一控制。人員流動較多、語音間全封閉、每次測試完成后,都應該立即打開風扇,進行強制通風換氣。
8.監(jiān)考設計
在機房各通道及每一個語音間內設置攝像頭,以保證測試的有序進行,監(jiān)考教師通過主操控臺的監(jiān)考機屏幕觀察到每個考生的測試情況,發(fā)現(xiàn)有異常行為,可以把整個過程記錄下來,作為后面處理的依據(jù)。
三、普通話語音機房使用建議
以人為本,創(chuàng)建良好的測試環(huán)境,不僅保證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順利開展,保障考生正常發(fā)揮的需要,還具有一定的人文教育的意義,需要不斷探索、更新技術保障。
1.加強測試機房的科學管理
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需要有一定信息技術的管理員,以保障數(shù)據(jù)正常傳輸運行,并進行科學的流程設計,使測試過程規(guī)范、合理、緊湊。加強考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相關培訓,明確職責。
2.健全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各項管理制度
計算機輔助測試的很多設備屬于易耗品,需要建立設備管理檔案、制定相關措施。建立和完善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監(jiān)管體系,保證測試工作的順利推進和測試成績的公正。
【參考文獻】
[1]吳慧.影響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的非語音因素探討.[J].語言文字應用,2012,(S1)
[2]錢震.普通話語音測試室吸音與隔音的設計與實施.[J].技術在線,2010,(15)
[3]韋素玲.普通話水平“機輔測試”環(huán)境對被測者影響的調查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9)
[4]宋建軍.高校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