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春
摘 要:語文教師要運用教育智慧,讓課堂迸發(fā)生命情感,彰顯生機與活力。本文主要從激活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習興趣、強化生活實踐等方面構建智慧課堂,讓教師在課堂變革中不斷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智慧課堂;專業(yè)成長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5B-0068-01
隨著新課改時代的到來,語文老師不能固執(zhí)地沉湎于“經驗”,也不能如履薄冰地生活在別人評價的樊籬中,要凸顯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彰顯學生的生命價值追求,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構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智慧課堂。然而,由于傳統的語文教學思維的偏失,教師的慣性思維作祟,難以掌控課堂中的“不確定因素”,固守“授受”的教學模式,采用師講生聽、師問生答的方式,學生滿足于圍著教師的教棒轉,習慣于順從,其感官備受壓抑,缺少主體的參與、熱情的投入,語文課堂異常沉悶,猶如一潭死水。
教師在體驗、反思、省悟先進理念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靈活地運用教學智慧,融入自己的情感,在師生對話中使語文課堂產生生命的靈動,迸發(fā)生命活力。
一、激活學生情感,煥發(fā)生命活力
學生是自主發(fā)展、情感體驗的主體,他們對知識的學習絕不是在頭腦間的簡單傳遞,也不是毫無情感的“接納”,而是平等對話基礎上教師的引導、學生的索取。教師應發(fā)揮教學智慧,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喚發(fā)學生對美的向往,使學生親近文本,融于情境之中,與主人公對話交流,產生豐富的體驗。如在《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中,教師以故事導入,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見過鵝卵石嗎?它有什么特點?你們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嗎?”學生能結合生活經驗回答問題,“鵝卵石外形光滑圓溜,是水流長年累月沖刷形成的”。教者借機追問,“將有棱角的小石塊沖刷成光滑的鵝卵石,這是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你能從中產生一些聯想或得到一些啟發(fā)嗎?”學生能結合閱讀體驗,從名人身上感受到為實現美好的理想而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
文本之中處處有美,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秀麗景色之美,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顏色之美,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人情之美,有“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生活之美……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唯美因素,以美撥動學生的心弦,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享受書香的味道,感受人生的真諦。如在《石灰吟》教學中,教者引導學生明詩題、解詩意、悟詩情、知詩人,讓學生搜集交流于謙的資料,感受其一生清白、至死不渝的精神之美。又如在《三亞落日》教學中,教者引導學生品讀文本,從“碧玉般”“玉屑銀末般”“金燦燦”等詞中感受海、椰子樹、細沙的色彩與形狀美;從“挺拔俊秀”等詞中感受椰樹的姿態(tài)美。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感受文本內涵
“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迸d趣是呵護學生好奇心的源泉,維系學生探求新知的動力,學生一旦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就會全身心投入其中,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品析詞句,讓學生在品其文、感其情、悟其道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如在《墨梅》一課的教學中,教者類比《白楊》一課借物喻人的寫法,讓學生從墨梅“花開淡墨痕”的特點中感受作者希望自己像墨梅一樣做一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其次,教者要發(fā)揮現代教育媒體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黃鶴樓送別》教學中,教者運用媒體播放歌曲《煙花三月》,引導學生說出這首歌曲取材于此。學生品讀詩文,走進背后的故事,圍繞“送別”,概括出“觀賞美景”“敬酒話別”“目送吟詩”的內容,教者并不急于將李白與孟浩然之間依依不舍的情感概括出來,而是追問學生,送別之情緣何要寫“觀賞美景”,學生從中能感受到“藏”,這與柳永離別時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不同,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堅強”。最后,教師要聯系所學內容,讓學生走進文本世界,用心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扮演人物。如在《負荊請罪》教學中,學生在感悟內容、感悟人物的基礎上,扮演主要人物,要演出廉頗的心胸狹窄、傲慢無禮、自私自利、居功自傲,要演出藺相如的心胸寬廣、大公無私、忍辱負重、寬宏大度。
三、強化生活實踐,拓展知識視野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拓展教學空間,拓寬學生知識視域,為語文教學注入鮮活的資源。教師要以有趣的猜謎、成語接龍等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范圍,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如在猜謎游戲活動中,由教師出謎面,由學生說出謎底,謎面是“叫貓不是貓,眼被黑圈包。竹葉是糧食,珍貴又稀少”。學生能答出是“熊貓”,教者追問道,“你是怎么猜出謎底的?”有學生從“黑眼圈”“珍貴”“竹葉是糧食”,覺得是熊貓,因為熊貓眼圈是黑的,又是珍貴的保護動物,愛吃竹葉。教師還要讓學生從店面、廣告牌、新聞媒體中糾正錯字,如理發(fā)店名為“非法走絲”,打印機廣告為“百聞不如一鍵,不打不相識”,避免以訛傳訛,貽害青少年。教師還要在黑板報開辟《語文天地》《社會廣角》《智慧窗》等欄目,讓學生記錄社會時事、勵志故事、快樂之旅,讓學生將生活融入語文學習之中,能分享智慧、點燃學習激情。
總之,語文教師要靈活地使用教材,創(chuàng)設開放課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注重師生間的互動,開啟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這樣也能彰顯教學智慧,讓教師智慧在課堂變革中成長。
參考文獻:
[1]田茂友.小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J].科學咨詢,2008,(9).
[2]王棟生.課堂智慧[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