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崢如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的教育已經逐漸凸顯出其重要作用。現階段是人才信息的時代,是一個讀圖時代,圖像充盈在人們的視線當中。因此,對小學生色彩感的培養(yǎng)在我國的教育教學當中顯得尤為重要,應運用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力。本文首先對小學美術教育的國家課程理念以及學習理論背景進行簡單的闡釋,對小學色彩定義以及相關的教學理論進行論述;其次,對我國的小學生學習色彩的方法以及評價進行分析;最后,針對其特點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205-02
當今社會是創(chuàng)意的時代,也可以稱之為讀圖時代。信息由最少的文字和富有表現力的圖像表達出來,因此在圖像中會運用大量的美術元素,而在美術元素當中,色彩又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信息的傳達和準確性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F階段我國小學色彩教學中的色彩感培養(yǎng)都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學生對色彩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能力不足。
一、小學美術教育的論述
(一)小學美術教育的國家課程理念
在我國的小學美術教育當中,學生的色彩圖像的感知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貫穿于小學階段的整個美術教學過程當中。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表達自己的感受,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審美能力。根據時代的要求,提出了“圖像感受教育能力”的理念,在教授小學生美術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從而引導出積極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圖像感受能力的教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的培養(yǎng),即欣賞、感受和評價。先由學生欣賞圖像中蘊含的美,再通過教育工作者的引導來感受到其中的內涵,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感情價值觀,并與他人進行交流。這三個階段是相輔相成、層層遞進的關系。
(二)小學美術教育的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背景
在小學美術教育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作為學生的輔助者,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去學習,重視對學生個體創(chuàng)造性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著重培養(yǎng),采取多種方式方法,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流暢、靈活以及獨特,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此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能將永恒不變的知識灌輸到學生的思維當中,而是要變成一個“解構者”,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解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圖像感受能力。
二、小學色彩研究
(一)小學色彩定義
小學色彩定義,主要包括認色、涂色、配色這三個方面。認色,即對色相、明度、純度、色調以及色性等進行初步認知,包括三原色、間色以及復色的認知;涂色,即學習對圖像進行著色練習,其中可包括平涂重疊加深以及平涂濕接渲染等的涂色方法,并且在練習的過程當中,要著重注意顏色的銜接和筆觸的組織;配色,即練習對色彩的搭配。在教學過程當中,應根據難易程度來進行實際情況的教育教學。
(二)小學色彩教學理論
小學美術教育的相關理論分別有艾斯納的美術教育理論、杜威的哲學思想、羅恩菲德的哲學思想、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及維果茨基的理論這幾個方面。艾納斯的美術教育理論,即強調美術教育的學科價值,強調美術教育所具有的個人價值、社會價值以及學科價值,通過制定具有聯系性、連續(xù)性、創(chuàng)造性的一系列美術教育活動,來進行美術教育。杜威的哲學思想,即讓學生在生活當中獲取各種學習經驗,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好的學習經驗為基礎,得到更好更快的發(fā)展。羅恩菲德的哲學思想著重發(fā)展人的創(chuàng)造力,塑造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造性人格,強調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要強調人的天性、尊嚴、理想與興趣對個人的影響。維果茨基的理論主張人要參與到社會交往當中,不斷促進自身心理的發(fā)展,使其思想不斷地提升。
三、我國的小學生學習色彩的方法以及評價
(一)教學方法定義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達到教學目的,完成對各種教學人物的塑造,其中包含著教師的教學手法、學生學習的方法等等。教學方法的效果直接體現在教學情境中,即教師、學生以及教學內容當中。在一定的教學情境當中,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使得教學成果不斷提升、教學目標逐步達成。根據學生的各自實際情況,選擇具有不同特點的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有效教學,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
(二)對色彩教育的評價
1、色彩教學評價的定義
色彩教學評價是美術教學評價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學科的教學目標內容來判斷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的效率,從而為之后的教學計劃提供堅實有力的教學依據,主要研究對象為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以及效率。另外,色彩教學評價具有豐富的意義,其中包括診斷課程、修正課程、比較各種課程的價值意義、預測教育需求以及確定目標課程的達到程度等。色彩教學評價除了對課堂內外的教學設計、管理以及實際教學情況進行嚴格的評價之外,還要對學??荚嚭蜏y評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詳細的評價。
2、色彩教學評價方面的內容研究
在現階段我國的色彩教學評價方面,教師要把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當中的客觀表現作為評價的基礎,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學習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等。在評價方式上,通常都采用自評、互評、師評、座談會以及家長評價等的方式來進行,保證學生的創(chuàng)作構思、表現方式以及技能評價方面從根本上得到提高。評價主題與方式的多樣性,對學生的發(fā)展可以起到很好的發(fā)展和指導作用。
3、色彩教學當中評價方面的缺點
評價標準單一: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是通過美術語言來對美術作品進行認知,但在現階段我國的色彩教學評價當中,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評價普遍缺乏美術語言,不能通過美術語言來評價學生的作品。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形象生動地運用美術語言來對美術作品進行專業(yè)性的評價,更好地詮釋美術作品的內涵,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作能力。
忽視學生對色彩創(chuàng)意的評價: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創(chuàng)造能力,根據自身的優(yōu)點和特點來進行創(chuàng)作。在教學評價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根據每個學生作品的個性特點來進行富有特色的評價,從而激勵學生學習,調整學習的進度。
評價方式流于形式,未能被利用:我國小學教育階段的評價方式基本著重點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專業(yè)技能知識,同時也要對色彩知識的基礎性與多樣性有足夠的重視。
四、小學色彩教學建議
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加大美術語言的使用頻率,將生活與美術緊密地聯系起來,達到美術與實際結合的效果,加強學生對美術內涵的理解與認知,并且加強探究合作性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靈活地運用各種媒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來傳授知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模式。與此同時,強調評價的發(fā)展性和綜合性,注重學生在學習色彩當中的創(chuàng)造力,從多方面來評價學生,加強自我評價反思,促進學生自評能力的提升。
五、結語
當今社會是個知識競爭激烈、知識爆炸的時代,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在我們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培養(yǎng)小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力和對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造力,使得學習效率大大提高;運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的興趣,促進交流,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程珮瑤.試析水彩畫教學在美術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5,(28):185.
[2]王蓉.芻議小學生美術教學中色彩感的培養(yǎng)[J].美與時代(中),2015,(09):94-95.
[3]裴麗萍.音與色在美術活動中的碰撞[J].中國校外教育,2015,(2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