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文
中國宗教,歷來在中華文化的大懷抱中相融相生。各教各色,自成一體,但只要生在中國,或雖由外傳卻長在中國,無不一 一在中華文化之中潛移默化、春風化雨。
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
中國化,是在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色、中華文化的大懷抱中“化”。中華文明,積淀著我們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中華文化,歷史上與之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轉易,或失其獨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國能以其自創(chuàng)之文化延續(xù)獨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巋然獨存。
中國宗教,歷來在中華文化的大懷抱中相融相生。各教各色,自成一體,但只要生在中國,或雖由外傳卻長在中國,無不一一在中華文化之中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以世界三大宗教而論,佛教兩千年來已中國化,“不依國主,法事難立”;伊斯蘭教在中國一度稱“回教”,主張“以儒詮回”;基督教、天主教在中國,也成了國人獨立自主自辦的事業(yè)。中華文明從未被外來文化中斷,中國宗教特別以愛國為榮;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xiàn)過全國性的政教合一政權,中國宗教習慣以社稷為上;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中國宗教自然以“和合”為貴;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宗教大都以倫理為重。
安身立命即“生命的安立”,作為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話題,不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儒釋道的通義。這一話題可演繹為關于生命的三條約定:熱愛生命,追求幸?!@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約定;尊重生命,道德約束——這是追求幸福的集體約定;敬畏生命,終極關切——這是追求幸福的未來約定?,F(xiàn)代化和市場經濟不斷放大、滿足著安身立命的基本約定,但也難免刺激、放任個體對物質享受的過度追求,不斷洗刷甚至消解追求幸福的集體約定和未來約定。正如《共產黨宣言》指出的,資本對利潤的瘋狂追逐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xiàn)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lián)系了。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圣發(fā)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倍谥腥A文化的大懷抱中相融相生兩千年的中國佛教則認為,由貪婪驅動的唯利是圖是不可持續(xù)的,我們已經努力地制定新的法律和規(guī)定來約束人類的行為。然而,單憑法規(guī)不能控制貪婪。貪婪總會找到法律和執(zhí)法過程中的漏洞。我們需要從內心深處去控制貪婪,需要學會節(jié)制、知足、理性,我們自身和社會需要免疫力。我們需要教會我們的內心克制,需要修煉我們的心。
近代的文藝復興極大地解放了“人”,但“人”又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文藝復興使“人”從神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之后人又被過度膨脹而異化。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說過,“避免人類自殺之路,在這點上現(xiàn)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笔裁础蔼毺厮季S方法”?就是天人合一,允執(zhí)厥中,仁者愛人,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眾緣和合。其核心,就是“和”?!岸Y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痹谥腥A文化的大懷抱中相融相生的中國宗教,大都贊成和諧、主張和睦,以和為貴。有人說,“和尚”就是“以和為尚”。而一度在新疆出現(xiàn)的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則反其道而行之,要使我國宗教“去中國化”。我們應該針鋒相對地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用團結進步、和平寬容等觀念來引導廣大信教群眾。在中華文化的大懷抱中,勸人向善,教人立德,慈悲為懷。
今天,中國各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用團結進步、和平寬容、求同存異、和諧共處等觀念引導廣大信教群眾,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義、禮儀制度的同時,深入挖掘教義教規(guī)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對教規(guī)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闡釋,使宗教積極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責任編輯/姚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