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紅
(武夷學院人文與教師教育學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
“演”式教學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探索
曾麗紅
(武夷學院人文與教師教育學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演”式教學法主要是由演講、表演、演示、播演四個內容構成,是根據(jù)建構學習理論與積極心理理論,并通過教學實踐而形成的新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法,具有發(fā)展性、綜合性、體驗性、自主參與性等特征。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自身的性格特點,專業(yè)特長,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心理需求、現(xiàn)實需要進行教學設計?!把荨笔浇虒W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挖掘學生潛力,發(fā)揮學生特長,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心理需求,幫助學生體驗、反思、領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標,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關鍵詞:“演”式教學法;內容構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探索
面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已逐漸被高校重視并設置為校公共必修課?!?0”后大學生心理特征具有個性鮮明,態(tài)度開放,成熟而蠻目,理性而躁動等特點,傳統(tǒng)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重構課程體系,拓寬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演”式教學法結合積極心理的教育理念強調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只是糾正學生的錯誤和不足,更主要的應是尋找并研究學生的各種積極品質(包括外顯的和潛在的),并在實踐中對這些積極品質進行擴展和培育,以培養(yǎng)學生個體層面和集體層面的新的教學方法。[1]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學習起引導作用。建構主義提出拋錨式教學法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建構主義認為要讓學習者在真實環(huán)境與生活情境中去體驗與感受,才能真正的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而不是僅僅聆聽教授者關于知識的講述和講解。因此互動是建構的重要特征,良好的互動是有效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關鍵?!把荨笔浇虒W法是根據(jù)建構主義的理論以及拋錨式教學法的啟發(fā)而提出來,比如心理劇表演,角色互換表演,舞蹈表演都是表演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內容,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和角色扮演,促使參與者認知領悟、情緒表達和行為改變。
(二)積極心理學理論
塞里格曼認為,積極力量是一種品行上的特質,盡管它也有一定的遺傳性,但更需要經歷學習過程[2]。積極心理學通過快樂、參與、意義來幫助人們通往幸福與快樂。積極心理學重視對心理疾患的預防,并認為它們在預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主要來自于個體內部系統(tǒng)的塑造能力,而不是修正其缺陷。積極力量是能夠逐漸積累的,通過學習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定程度的積極力量。積極心理學極為重視心理疾病的預防。積極心理學認為人自身存在著具有緩解心理疾病作用的積極的人格素質或人格力量,通過發(fā)現(xiàn)和挖掘人身上積極的品質和心理素質,就能有效地對心理疾病進行預防與治療?!把荨笔浇虒W法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加入學生“個人自我成長”演講,作品演示,較好地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幫助學生自我認知,自我剖析,自我領悟,解決困惑,培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一)發(fā)展性
維果茨基提出認知發(fā)展理論--“最近發(fā)展區(qū)”,認為學生的發(fā)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經過成人指導所能達到發(fā)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適當?shù)貫閷W生提供具有一定高度與難度的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問題解決能力,向更高區(qū)域發(fā)展。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他又提出“支架式”教學模式。教師提供教學內容的支撐性材料,而所提供的材料應該具有更高的概括性,才有利于引導著教學,使學生掌握建構和內化所學的知識技能,引導他們向更高水平的認知活動。“演”式教學法中教師演講、演示、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根據(jù)“支架式”教學模式理論,提供一定的引導性材料與思想,要求教師把教學任務落在發(fā)展區(qū)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選擇必須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盡可能地根據(jù)目前時代發(fā)展與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發(fā)揮教師的教學機智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激發(fā)學生在活動課程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綜合性
在大班教學環(huán)境下以及由于教學場地限制,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主要是講授法、案例教學、心理劇、視頻教學法,也有很多學者也在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心理拓展法、舞動團體輔導、音樂療法?!把荨笔浇虒W法根據(jù)新整合的課程內容體現(xiàn),秉著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人格的理念,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吸取各個教學法的精髓,提供學生全方位、全過程、全面滲透、全員參與的途徑,將教師講演、講授、自我教育和同伴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三)體驗性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不同于體育課和游戲活動,因為它強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自身體驗和感悟,而不是一種娛樂活動。體驗和感悟是個體心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活動課程實現(xiàn)其價值的重要途徑。[3]“演”式教學法通過心理劇表演、舞蹈表演、角色互換、學生演講等方式,通過學生自主學生參與方式注重個體的差異性;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共享;強調大學生心理健康內容學習的主動性、過程性、情境性和實踐性;以“演”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互動互助,達到知情統(tǒng)一。
(四)自主參與性
依據(jù)文化歷史活動理論,從心理發(fā)生的角度分析認為,心理品質是主體依托實踐共同體,通過實踐活動內化外部刺激而形成的[4]。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不是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課,它是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課程,教師應該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甚至是主導,尊重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感悟與體驗.因此,該課程體系非常重視大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積極心理品質,特別強調課程的情景性、參與性、互動性和體驗性。
(一)演”式教學法內容構成
根據(jù)理論探索與教學實踐,“演”式教學法的內容構成如表1所示。
表1 演”式教學法的內容
1.演講
演講是指在公眾場所,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tài)語言為輔助手段,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fā)情感,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演講是教師根據(jù)課程內容選擇主題演講,之后學生根據(jù)教師的主題結合自身的經歷演講,筆者把次方法命名為“說出你的故事”。演講是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關鍵,演講并不等同于講授,它對教師自身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演講中涉及到語言、聲音、形象、環(huán)節(jié)、表演等各種因素,好的演講更能激發(fā)學生教學內容的興趣,起到渲染學生情緒,讓學生與演講內容產生共情,最終產生認知和情感上的認同與改變。而學生通過“說出我的故事”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感情,有利于教師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也有利于學生情感的宣泄,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自我與悅納自我。
2.表演
根據(jù)90后大學生對音樂、舞蹈等藝術表演的喜愛,本環(huán)節(jié)選擇了舞蹈表演或心理劇的表演作為教學方法。舞蹈是喚醒與舒展自我的最好良藥,它是一個可以將傷痛轉化為治療;將疼痛轉化成同情;將恐懼轉化為創(chuàng)造力的方法;通過舞蹈律動將身體與心靈重新整合;它是激活我們靈魂的催化劑。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編自演,或是組成團隊進行表演,最終目的是表達感情、表現(xiàn)內心世界,通過優(yōu)美的肢體活動,達到情感愈合之功能?!靶睦韯 笔谷w參與者受到啟發(fā)教育的一種富有成效和極具特色的團體心理輔導方式。它的選題直接來源于大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景,形式自由輕松,具有自創(chuàng)性、參與性、體驗性、啟發(fā)性和回味性等特點。在心理劇的表演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劇中角色的扮演,運用角色體驗、角色互換等形式獲得了充分的體驗、感悟、交流和分享,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改變行為方式和認知模式的舞臺。
3.演示
演示的作品是學生根據(jù)特長自己親自制作,學生通過制作自己感興趣的作品,在這種情況下所表現(xiàn)出的專注力以及產生的樂趣,積極心理學稱之為心流?,F(xiàn)在社會是一個高度物質化的社會,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表現(xiàn)出急躁以及功利思想。因此正確引導學生,讓他們懂得對財富、地位、權利的追逐未必使人更加快樂。唯有從每天的生活經驗中創(chuàng)造“心理體驗”,享受生活的樂趣,才能提升身心的品質。掌握心理的意志,達致心流體驗的瞬間,促進對生命意義的正確追逐。
4.播演
視頻播演(影視欣賞、主題教學視頻播放)和音樂欣賞是播演的主要方法,影視作品作為一種融合了視聽藝術以及文學藝術的娛樂傳媒載體,是當代大學生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據(jù)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休閑愛好排名最高的依次為音樂欣賞,文學欣賞、影視欣賞;而在這三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程度的分析上,涵括了視覺藝術、聽覺藝術、文學藝術的影視作品無可厚非更為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5]研究表明,視頻、圖片、繪畫、音樂等更易于激發(fā)大腦內隱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人類存在著內隱和外顯兩種認知機制,且在某些情景下內隱學習有優(yōu)于外顯學習的重要特性,蘊藏著巨大的心理潛能。[6]這個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對視頻與音樂進行精心的篩選與制作,最終通過相關視頻播放引發(fā)學生對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發(fā)揮影視作品或教學視頻的渲染氣氛、情感教育功能。
(二)“演”式教學法的實踐探索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演”教學法較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學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學生參與積極性提高,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挖掘了學生的潛能,課堂氣氛活躍,基本能到達預期的教學目的。對于“演”式教學法筆者認為它的教學過程應該是根據(jù)教師所上課的主題確定所采用的方法。教學活動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心理需求,有計劃、有目標、階段性地開展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反思、領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標。而大致的教學過程可以是首先教師根據(jù)課程內容進行主題演講后,可以根據(jù)課程選擇視頻播演或音樂欣賞,接下來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參與方式(學生主題演講、舞蹈、心理劇表演、藝術作品演示),最后教師根據(jù)教學情況與學生進行反思與總結達到主題升華,情感升華。這里以《情緒的潘多拉》為主題進行教學設計示范:
該教學主題總共有4個課時,前2個課時是筆者介紹什么是情緒,情緒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調節(jié)情緒等理論內容,并播放川劇“變臉”視頻讓學生了解情緒表現(xiàn)的種類,再通過心理訪談視頻《我的情緒我控制》讓學生跟深入了解如何應用情緒理論改變認知,消除不良情緒,學會從更積極的角度看問題,擁有積極健康的情緒。后2個課時是學生根據(jù)這個主題發(fā)揮他們的特長積極參與體驗,一位學生通過演講《我的童年》來表達自己童年因為沒人帶,經常被關在小房間里所產生的恐懼與憤怒,并分享了她是如何學會克服恐懼與控制憤怒,最終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的方法,贏來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而另外一個同學通過他的素描畫展示了他對于情緒的理解,啟發(fā)同學們對于生活的思考。還有一組是自編心理劇《我的朋友們》,他的四個朋友正是情緒的喜怒哀懼,這部心理劇的目的是教會同學如何跟這四個朋友打好交道,讓自己的生活不被情緒左右,做情緒的主人。最后學生談體驗,教師做總結。整個課堂寓教于樂,師生共同促進與成長,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演”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應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下根據(jù)教師自身的性格特點、專業(yè)特長,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心理需求、現(xiàn)實需要進行教學設計,做到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挖掘學生的性格優(yōu)勢與潛能,實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成長,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這才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目標與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薛香,俞暄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設計初探[J].教育與職業(yè),2011(27):129.
[2]Wright T A.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Anidea whose time has cyclometer[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 Behavior. 2003,24(9):437-442.
[3]羅靈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務:活動課程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3(1):41.
[4]劉衍玲,潘彥谷.唐凌基于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構[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96.
[5]蔣萃.淺論影視欣賞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應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9):160.
[6]張媛媛,王昭,周洋.視頻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9):400.
(責任編輯:華偉平)
“Play”Teaching Method in the Practice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ENG Lih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Teachers Education,Wuyi University,Wuyishan,F(xiàn)ujian 354300)
Abstract:“Play”teaching method is mainly composed of speech,performance,demonstration,performing four contents,It is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learning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positive psychology,and the formation and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model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method;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teachers should be based o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their professional expertise;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needs,practical needs of teaching design.“Play”teaching method through th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student student interaction in mining the potential of students,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specialty,respect the student's main body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needs,help students to experience,reflection,understanding,to achieve self - the goal of education,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students,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Key words:“Play”teaching method;content structure;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ing exploration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09(2016)01-0069-04
收稿日期:2015-03-24
基金項目:武夷學院2013年校級資助項目“積極心理學祝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研究”(XL1214S)。
作者簡介:曾麗紅(1984-),女,漢族,講師,主要從事教育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