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慶
摘 要: 本文在對職業(yè)院校學生特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班主任工作面臨的困境。心理咨詢面談技術作為一種系統(tǒng)理論,可以為班主任工作提供很多借鑒,如它強調以理解、接納與尊重代替空洞的說服教育,以關系的建立代替權威的壓制等。最后,作者對共情與自我暴露技術的運用做探索。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 心理咨詢面談技術 接納與尊重 共情 自我暴露
1.職業(yè)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困境
職業(yè)院校招收的學生有一大部分是被動選擇,即他們是在無法被普高或本科院校錄取的情況下選擇了職業(yè)院校。這就使得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有兩個特點:一是分數(shù)較低,人格分布更為多樣化,叛逆性更強。二是他們身上往往帶著失敗者的陰影。這兩個問題都是職業(yè)院校班主任必須解決的。
班主任管理工作一般分為日常事務管理、學習動力管理、應急事件管理等。管理時主要有幾種手段,如制度杠桿、強制管理、說服教育等。制度杠桿可以記錄操行分進行獎懲,強制管理可以進行罰抄罰站等,說服教育則主要采取的是心理攻勢。這三種手段各有利弊:制度杠桿操作起來公平規(guī)范但無力于滿不在乎者;強制管理簡單有效但易造成師生對立;說服教育如文火燉肉久則必效,然而這個技術活對老師的耐心提出了較大挑戰(zhàn)。
實際工作中,制度杠桿所起的作用很微弱。原因在于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叛逆性更強,更難以對規(guī)則或權威產生認同感,所以會有很大一部分“淡泊名利”的學生存在。對于他們,制度基本不起作用。強制管理雖簡單易行,但久之不僅師生對立嚴重,程度與方式稍有過火則為法律道德所不允許。在這種情況下,說服教育就成了班主任的必修課。而在這一必修課中,除了依靠日積月累的工作經(jīng)驗外,心理咨詢面談技術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2.心理咨詢面談技術的優(yōu)勢
心理咨詢面談技術源自西方,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已經(jīng)形成一個完整嚴密的理論系統(tǒng),若在班主任工作中運用哪怕一兩點,則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對于零散的思想教育工作技巧,心理咨詢面談技術具有如下優(yōu)勢。
首先強調理解學生而非說服他。傳統(tǒng)思想教育注重讓學生接受一個正確的觀念,是說服式的。但心理咨詢強調理解。雖然我們無法為學生做嚴格意義上的心理咨詢,但可以學習它理解別人的理念和技巧。強調一切以求助者為中心,理解他們的感受、情緒,打開他們的心結。如果能理解學生,則班主任更容易找到對治學生行為失范的方法。
其次認為關系重于教育。教育在于傳道授業(yè)解惑,這是我們一貫的思維。但這一思想是韓愈根據(jù)“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這一情況提出的。如果學生并不愛學習怎么辦呢?相對于中規(guī)中矩,學生更傾向于自由散漫,那么我們的教育如何施行?答案是先建立關系。心理咨詢強調,一切技術都必須在關系建立之后才能實行。因為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所以,班主任工作必須堅持關系重于教育這一規(guī)則。
再次使蒼白的愛具體化為接納與尊重。在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感召下,老師必須愛學生成了教育界的共識。然而這一來自理性的認識很難使所有學生都“普沾恩惠”,因為老師也是人,愛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有愛則也是差別愛。所以有時候老師在道德和超我的壓迫下表現(xiàn)出的對學生的愛顯得異常蒼白,正如學生對老師愛一樣蒼白。
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把這種蒼白的愛具體化為接受與尊重呢?接受什么?接受學生偶爾的情緒激動,授受學生偶爾的行為失范,再有最重要的,接受學生的平凡。人天賦有差別,為何教育者必須“恨鐵不成鋼”呢?如果我們能接受學生做一塊平凡的“鐵”,那樣才會產生真正的尊重。我尊重你,尊重與老師不同的想法;我接納你,接納你非常平凡,接納你一點也不優(yōu)秀。這種接納和尊重并不像陪伴和愛一樣需要巨大的心理能量,它只是一種態(tài)度,然而這就夠了。
3.以共情、自我暴露為例
共情又稱同理心,即從來訪者的角度而非咨詢師的參考框架理解來訪者的能力。把共情用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這樣講:共情是從學生角度而非教師的參考框架理解學生的能力。當我們能夠站在學生角度想問題,可能就不會因為學生的失禮頂撞或貪玩厭學而暴跳如雷。如一次頂撞老師的背后可能是老師無意中觸及了脆弱的自尊、貪玩厭學的背后可能是因為課程的枯燥乏味或對專業(yè)的不認同。當班主任不再以真理自居,不再以權威自命時,心與心的和解就真正開始了。
自我暴露是咨詢師通過言語和非言語行為,有意識和有目的地表露有關自己的信息,以幫助來訪者自我暴露,增進來訪者的自我接納和自我認識。這一技術提示我們,班主任可以放下架子,把學生當做朋友一樣,談起自己生活中的困境,談起自己曾經(jīng)的窘迫和在窘迫中的奮進。以此打開學生心扉,讓學生理解:每個人都是有限的,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承認有限和無能才是人生的真相。接納無能并非安于無能,因為當我們有勇氣面對真相的時候,也許就是我們改變的時候。
參考文獻:
[1]舒德凱.問題解決取向心理咨詢理念在班主任德育工作應用[J].才智,2015(15):21.
[2]郭惠芬.“助人自助”:心理咨詢技能與班主任工作[J].職教通訊,2015(14):73-74.
[3]王沛.論心理咨詢技術在班主任談話中的應用[J].學周刊(下旬刊),2015(6):25.
[4]覃利梅.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J].學校教育研究,2015(8).
[5]王永臣.中職班主任走進學生心靈的法寶:學會傾聽[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5(1):165.
[6]王文.個別咨詢技巧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有效運用[J].江蘇教育,2015(24):42-44.
[7]喬洪波.心理咨詢技能在班主任談話中的應用[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