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發(fā)勇
(大連海事大學 航海訓練與研究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6)
非航海類學生安全熟悉培訓的解讀與建議
戚發(fā)勇
(大連海事大學 航海訓練與研究中心,遼寧 大連116026)
摘要:針對非航海類學生安全熟悉培訓的開展,對國內(nèi)外船員定義加以梳理,研究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和中國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安全培訓有關規(guī)定,探討實習學生的身份定位及非航海類學生船舶實習培訓項目并提出培訓建議。
關鍵詞:非航海類學生;安全熟悉培訓;實習
一、引言
自2013年起,大連海事大學每年安排物流管理、海洋科學、法學、交通運輸、航運管理、英語、日語等非航海類專業(yè)學生上校船“育鯤”號實習。船舶工作具有高風險性,為提高學生安全意識,保障學生在船上實習期間的安全,防患于未然,學校決定針對上船實習的學生開展有針對的安全培訓。目前,國內(nèi)尚沒有一套完整的針對非航海類專業(yè)學生上船實習前培訓的系統(tǒng)、規(guī)范和指導性的教學文件,依據(jù)什么開設、開設什么課程、培訓哪些內(nèi)容、如何開展培訓等,都無現(xiàn)成資料和先例可循。本文通過梳理國內(nèi)外船員的定義和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及我國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的有關要求,探討實習學生的身份定位,討論符合非航海類專業(yè)學生船舶實習安全需要的培訓項目,并提出培訓有關建議。
二、STCW公約關于安全熟悉和基本培訓規(guī)定
STCW公約中“安全熟悉培訓”條款規(guī)定:所有受雇或從事海船工作的人員,除旅客外,在其被指派上船任職之前,應接受認可的有關個人求生技能的熟悉培訓或得到足夠的資料和訓練,以掌握規(guī)定的知識和技能。
該部分“基本培訓”條款中規(guī)定:受雇或受聘在船舶營運中擔任船上任何職務的海員,作為船舶在編人員并被指派在船舶操作中負有安全或防止污染職責,在其任職之前應接受適當并認可的基本培訓或訓練,包括個人求生技能、防火和滅火、基本急救以及個人安全和社會責任。[1]
公約中將參加“安全熟悉培訓”的對象使用“人員”(persons)一詞,培訓的內(nèi)容為“有關個人求生技能”,培訓的方式為“認可的培訓”或“足夠的資料和訓練”,而對參加“基本培訓”的對象明確為“受聘或受雇”的“在編”“海員”(seafarers)“任職前”。所謂海員,有專門的法律概念論述,下文專題探討。所謂受聘或受雇,就是船員與船舶所有人之間存在聘用或雇傭關系。[2]“在編人員”是指在海上交通安全法上要配備足以保證船舶航行安全的人員,可以理解為“配員”。培訓內(nèi)容包括4項,培訓方式為“認可的培訓或訓練”。Bahamas Maritime Authority關于“熟悉和基本安全培訓教育和認證”中,對 STCW公約和2006海事勞工公約的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闡述是:要求所有船員和受雇或從事海船工作的人員在其被指派任何任務或職責前應接受安全熟悉和基本培訓或指導(require all seafarers and persons employed or engaged onboard a ship to have safety familiarization and basic training or instructions before being assigned any shipboard tasks or duties[3])。這里培訓對象明確是“船員”和“人員”,條件是“被指派任何任務或職責”,培訓內(nèi)容是安全熟悉和基本培訓。
三、實習學生不是船員,應進行“安全熟悉培訓”
航海類學生上船實習已經(jīng)完成合格證培訓,本文所指實習學生為非航海類專業(yè)學生。實習學生是否需要接受培訓,如果接受培訓,應該進行什么培訓,這取決于實習學生上船后的身份,如果歸類為“人員”(persons)就只需接受“安全熟悉培訓”,如果歸類為“海員”(seafarers),就應當進行“基本培訓”。
首先要了解國際、國內(nèi)立法中對船員的定義。海事勞工條約關于船員的定義:第2條1(f)“海員”一詞系指在本公約所適用的船舶上以任何職務受雇或從業(yè)或工作的任何人員。美國關于船員的定義不是固定和統(tǒng)一的。1984年《商船船員保護和救濟法》中船員是指具有相應的資格并受雇或工作于船上的人員(科研人員、航海學校指導員和航海學校學生除外)。而在1991年“McDermott Ini‘l,Inc..V.Wilander”案中,聯(lián)邦最高法院對船員概念進行闡述:船員是指在船上為了取得工資而提供勞務的人,包括船長、海員和預備船員。韓國船員法中將船員分為船長、海員及預備船員。其中“海員”是在船上工作的除了船長以外的船員,“預備船員”是指作為船員但不在乘務中的人。中國臺灣地區(qū)《海商法》將船員定義為受船舶所有人雇傭,服海上航行營運之勞務,為海上商業(yè)企業(yè)之直接輔助者。臺灣地區(qū)的《海員管理規(guī)則》第四條將船員分為駕駛部、輪機部、輔佐部,輔佐部包括電信部門、業(yè)務部門和實習部門,實習部門包括駕駛或輪機實習生。[4]
我國《海商法》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船員,是指包括船長在內(nèi)的船上一切任職人員。我國船員條例第四條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船員,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guī)定經(jīng)船員注冊取得船員服務簿的人員,包括船長、高級船員、普通船員。
綜上,各個國家對船員的定義不盡相同,我國的船員概念是以是否“經(jīng)船員注冊取得船員服務簿”為標準,不包括沒有“取得船員服務簿”的實習生或預備船員。實習學生和實習船之間沒有雇傭關系,實習學生不是船舶在編標準配員,實習學生應歸類為“從事海船工作,被指派學習任務”的“人員”。實習學生既然不是“受雇或受聘在船舶營運中擔任船上任何職務的”“船舶在編”船員,就不需要在上船前按照STCW公約要求進行“基本培訓”;實習船不是客船,實習學生也不是旅客,因此也不能免于培訓。對照公約,實習學生應當進行的是“安全熟悉培訓”。
四、目前國內(nèi)對安全熟悉和基本培訓的規(guī)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培訓管理規(guī)則》(以下簡稱《規(guī)則》)的規(guī)定
《規(guī)則》將船員培訓按照培訓內(nèi)容分為船員基本安全培訓、船員適任培訓和特殊培訓三類。船員基本安全培訓,指船員在上船任職前接受的個人求生技能、消防、基本急救以及個人安全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培訓。《規(guī)則》明確船員培訓實行許可制度。培訓機構應當針對不同的船員培訓項目,申請并取得特定的船員培訓許可,方可開展相應的船員培訓業(yè)務。
綜上可以看出,《規(guī)則》的對象是“船員”,規(guī)定的是上船“任職前”進行的“基本安全培訓”等培訓,培訓應經(jīng)許可。沒有涉及針對“除旅客外”并且不“擔任船上任何職務”“人員”的“安全熟悉培訓”的有關規(guī)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培訓合格證書簽發(fā)管理辦法》(簡稱《辦法》)的規(guī)定
《辦法》第三條“在中國籍海船上任職的船員應當持有符合《船員條例》和我國締結或加入的有關國際公約所要求的有效培訓合格證書”;《辦法》第六條明確了培訓合格證書包括“基本安全培訓合格證”“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訓合格證”等20個培訓合格證;《辦法》第五條規(guī)定“培訓合格證書系指向海船船員簽發(fā)的除按《船員條例》規(guī)定的適任證書以外的,表明符合經(jīng)修正的STCW公約有關培訓、適任或海上服務資歷相關要求的證書”;《辦法》第七條要求所有在海船上任職的船員應當持有基本安全培訓合格證。
綜上可以看出,《辦法》針對的對象是“船員”,條件是“任職”,應當持有的最基本的培訓合格證是“基本安全培訓合格證”,《辦法》中沒有涉及針對“除旅客外”并且不“擔任船上任何職務”“人員”的“安全熟悉培訓”的有關規(guī)定。
3.國內(nèi)關于“船員熟悉培訓”的要求
1997年交通運輸部海事局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基本安全專業(yè)培訓、考試和發(fā)證辦法》(港監(jiān)字〔1997〕367號)(以下簡稱367號文)中,曾明確將“熟悉培訓”列為單獨的培訓項目,該辦法第五條“熟悉培訓適用于所有在船上工作的人員,系指其在上船任職前接受的海上安全、救生、求生、應急、急救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專業(yè)培訓”,第六條“基本安全專業(yè)培訓適用于在船上列入編制并擔任職務的船員,系指其在任職前接受的個人求生技能、防火和滅火、基本急救和個人安全和社會責任方面的專業(yè)培訓”。這個辦法的規(guī)定和STCW公約的規(guī)定基本相符,但該辦法已經(jīng)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培訓合格證書簽發(fā)管理辦法》的生效于2012年3月1日起廢止。
為了規(guī)范臨時隨船人員辦理海員證工作,2007年12月19日交通運輸部海事局頒布文件《關于公布臨時隨船人員申辦海員證管理規(guī)定的通知》(海船員〔2007〕686號),其中第二條規(guī)定“臨時隨船人員是指因工作需要臨時上船完成某一特定任務的人員”。第三條“從事下列臨時隨船任務的有關人員,可以申請海員證并持海員證臨時隨船執(zhí)行指定的任務:(二)航海院校的學生實習,航海院校教員調(diào)研、隨船授課、指導實習”;第九條規(guī)定臨時隨船工作人員,均應按規(guī)定進行“熟悉和基本安全培訓”,即在上船前或在船上接受海上安全、救生、求生、應急、急救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訓。一次隨船執(zhí)行任務的時間達到或超過1年的,應在岸上指定的船員教育與培訓機構接受海員基本安全的專業(yè)培訓并取得相應的培訓合格證。
這里的“航海院校的學生”是否包括“非航海類專業(yè)學生”尚需明確?!?86號文”將實習學生定義為“臨時上船完成某一特定任務的”“人員”,明確一般應進行的培訓是“熟悉和基本安全培訓”。對照上下文及367號文,筆者認為,這里“熟悉和基本安全培訓”表述錯誤,應為“熟悉培訓”,這里的“按規(guī)定進行”應指的是已經(jīng)廢止的367號文的規(guī)定。該文為現(xiàn)行有效文件,但因為367號文的廢止失去了國內(nèi)上位法規(guī)支撐基礎。
五、非航海類學生安全熟悉培訓的建議
由于特殊的工作環(huán)境,船舶工作具有高風險和特殊性,為提高實習學生安全意識,保障學生在船上實習期間的安全,同時也為非航海類專業(yè)學生對船舶、海洋、航海知識、航海文化的了解提供新的途徑,開展非航海類學生安全熟悉培訓具有必要性。筆者認真研究相關公約和規(guī)則的規(guī)定,參考“367號文”“船員熟悉培訓綱要”,結合實習學生上船實習的學習生活特點和實際需要,確定了安全熟悉培訓教學內(nèi)容(見表1)。
表1 安全熟悉培訓綱要(建議)
續(xù)表
新制定的大綱的教學內(nèi)容涵蓋了STCW公約明確安全熟悉培訓包括的7個內(nèi)容,和“367號文”比較,結構更清楚、更系統(tǒng),教學內(nèi)容分為安全、求生、防火和急救4個部分;為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總學時增加了4個學時,增加在實操部分;大綱的內(nèi)容更詳細、更明確、更具有指導性;考慮到實習學生區(qū)別于其他臨時上船人員,可能要參與船上各個工作環(huán)節(jié),到達船舶每個場所,增加了部分內(nèi)容,知識更全面,更具有針對性;改正了個別不準確概念,比如將“人工呼吸”改為“心肺復蘇術”等。
六、結語
大連海事大學正在建造新的實習船,集美大學的實習船也即將投入使用,未來除了將有更多的非航海類專業(yè)學生上船實習,也將有更多隨船考察、科學研究人員臨時上船工作。為切實保障隨船人員的安全,做好“安全熟悉培訓”具有重要意義。防災教育應當是國民素質(zhì)的必修課,而且應當從應急走向常態(tài),“安全熟悉培訓”包括的求生、消防、急救、安全知識對于學生船上工作乃至陸地生活都具有指導意義,建議這門課程可以列為航海類院校學生防災減災通識教育課程。為使教學工作有據(jù)可依,使“安全熟悉培訓”教學更規(guī)范,建議交通運輸部主管機關修訂完善履約培訓法規(guī)文件,與公約準確對接,對“安全熟悉培訓”做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
參考文獻:
[1] 國際海事組織(IMO). 1978年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馬尼拉修正案[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0.
[2] 王秀芬.船員之法律概念辨析[J].社會科學家,2010(11):82-85.
[3] Bahamas Maritime Authority.Safety familiarization and basic training,instruction and certification[EB/OL].(2013-10-03).http://www.bahamasmaritime.com/downloads/bulletins/151bulltn.pdf.
[4] 張愛麗.外國船員法的研究及對我國的借鑒[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9.
收稿日期:2015-10-11
作者簡介:戚發(fā)勇(1971-),男,高級實驗師,主要從事航海技術與航海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U67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724(2016)02-00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