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雷 郭衣煉
摘 要:隱喻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重大作用,其影響不僅涉及精神文化領域,還涉及人的實踐生活領域。本文以社會語言學為基礎,探討了隱喻的各項功能。
關鍵詞:社會語言學;隱喻;教育
隱喻是社會語言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社會語言學家擴大了隱喻的研究范疇,把換喻、擬人、提喻等都歸屬到了隱喻的范疇中。關于隱喻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社會語言學界關注的焦點?;谝陨显颍疚囊陨鐣Z言學為基礎,探討了隱喻的相關功能。
一、隱喻的構詞功能
社會語言學認為,隱喻是通過一類事物來理解并體驗另一類事物,其不僅指一種語言現象,更是人對社會的一種思維方式。人們在給社會中新事物命名的過程中,常常習慣用已經存在的相似事物的概念去創(chuàng)造,這是因為人類有著隱喻的思維,同時也有利于社會成員對新生事物的理解和記憶。在漢語中有著大量用人身體詞匯而創(chuàng)造的隱喻詞匯,這些隱喻詞匯所表達的事物與人體特征在某一方面有著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這就是隱喻的構詞功能,例如“首腦”體現的是控制功能,“祖國的心臟”體現的是政治的中心性,“機械手”體現的是手的抓握功能等。
二、隱喻的表情功能
人有兩種屬性,分別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而相對應的,人也有生理需求和情感需要兩種需求。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語言是人類在社會交往中的一種交際工具,其中科學性的社會語言往往難以滿足人類的情感表達需要,這時隱喻就是人類表達情感的最佳工具之一。文字是思想感情的載體,社會語言學將語言當作一門科學來研究,但科學化的語言研究往往不能展現出語言的表現力,無法真正取代創(chuàng)造力豐富的隱喻語言。隱喻性的語言是人類表達內心世界和內心情感的重要工具。
三、隱喻的美學功能
隱喻是詩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段,是詩人想象的翅膀,從社會語言審美的角度來看,隱喻的美學功能十分明顯。隱喻能夠為平淡如水的語言增添特色,為文章增加魅力,能夠讓人們在社會語言交際中進行超乎實體的思索,去想象一個超越社會、超越自然的世界。從這個角度來看,隱喻屬于感性思維的范疇,在社會語言學中,感性不能取代理性來進行審美,但審美過程中如果失去了感性,則會讓社會語言失去個性和人文性,使得社會語言變得沉悶、乏味。隱喻的魅力在于打破理性思維的限制,呈現出多層次、實虛相生的一種意境。
四、隱喻的文化功能
文化是社會的一種重要屬性,而社會語言與文化則有著一種鏡像關系,能夠展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文化。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來看,社會語言本身就是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任何社會語言中,隱喻都能夠展現出一種文化特性。任何國家的社會語言都有“桌子、母親、學校”等詞匯,這些詞匯是所有國家所共有的東西,并不能展現出文化特性,而“臥薪嘗膽、四面楚歌”等詞匯則能夠體現中華民族的一種民族文化,這些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這一類詞匯體現出不同社會人類思維的相異性,從而將隱喻的文化功能展現得淋漓極致。
五、隱喻的教育功能
隱喻在教育中也有著很大的功能和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通過教學隱喻來進行教學反思,二是教師通過隱喻來制訂學科教學策略。隱喻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改善教學質量。國外對于教學隱喻的研究相對廣泛,且證實了教學隱喻的重要功能,而我國關于教學隱喻的研究還相對較少。在教學策略上,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來類比學生剛剛接觸的、抽象的、難以理解的事物,從而加強學生對于新知識、新概念的理解程度。
本文以社會語言學為基礎,探討了隱喻的構詞功能、表情功能、美學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隱喻性的語言在現代社會語言使用中有著重要的功能,其生命力強大,能夠展現出主觀社會和客觀社會的感知和體驗。
參考文獻:
[1]王艷濱.框架理論與隱喻翻譯[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0.
[2]趙靜.科學隱喻的認識論功能及意義[D].太原:山西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