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摘 要】《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都源于民間說書,小說成書后又擴大了在民間說書唱曲中的影響。東北二人轉(zhuǎn)中也有許多三國段、水許段、西游段。本文對這三大名著改編成東北二人轉(zhuǎn)曲目類型進行簡要的概述。 【關鍵詞】文學名著;東北二人轉(zhuǎn);曲目類型中圖分類號:J8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051-01東北二人轉(zhuǎn)中有許多三國段、水許段、西游段。而《紅樓夢》一書由于反映的生活離農(nóng)民的生活太遠,所以在東北農(nóng)村產(chǎn)生的二人轉(zhuǎn)中幾乎沒有紅樓段。新中國成立初期,有廟子弟書《黛玉悲秋》改為二人轉(zhuǎn)《黛玉恨》,也未能流傳。上世紀80年代,才有人改編過二人轉(zhuǎn)《尤三姐》、單出頭《劉姥姥探親》等少數(shù)曲目。前三大文學名著改編的二人轉(zhuǎn)曲目,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原著中的故事片斷這類二人轉(zhuǎn)多出自鼓詞唱本,如三國段《鳳儀亭》《灞橋》《華容道》《單刀會》等;水滸段《劈關西》(又名《魯達除霸》)《林沖夜奔》《十字坡》《蜈蚣嶺》等;西游段《大鬧天宮》《劉全進瓜》《火焰山》等。主要情節(jié)都忠于原著,具體細節(jié)略有變化。如《劈關西》是把魯達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改為魯達劈死鄭屠戶。二、原著中沒有的故事這類二人轉(zhuǎn)多出自民間傳說或由兄弟曲種移植而來,如三國段《黃老打犬》,又名《孔明招親》,在小說《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七回中寫到諸葛瞻時,僅有“其母黃氏,即黃承彥之女也。母貌甚陋,而有奇才……”的簡短記述,而二人轉(zhuǎn)《黃老打犬》卻發(fā)展成一個動人的傳奇故事。黃承彥之女黃金蟬(京劇《孔明招親》中做黃桂英)貌丑手巧,她制造的木頭犬會汪汪叫,木頭人小丫鬟能端茶敬客。諸葛亮娶了這位巧女,后來才能在夫人的相助之下造出木牛流馬。再如源于唱本的《白猿教刀》(《戰(zhàn)長沙》中的一回),源于民間傳說的《張飛審瓜》也屬于此類曲目。水滸段《武松大鬧董家廟》,又名《五虎莊》,源于山東快書《武松趕會》,又名《東岳廟》,是把小說《飛龍全傳》中的趙匡胤大鬧董家橋的故事搬到了《武松傳》里,董家橋變成了董家廟或東岳廟,反面人物董家五虎變成了李家五虎?!段妪?zhí)谩吩从谏綎|快書《石家莊》,是把《水滸傳》中魯智深大鬧桃花莊,怒打小霸王周通的故事,改為武松裝媳婦,打死惡霸方豹的故事?!堆嗲噘u線》源于鼓詞唱本,二人轉(zhuǎn)中又增加了任秀英對燕青一見鐘情,神魂顛倒,“拿小叔子當小嬸,拿小嬸楞當叔公公”等風趣的唱詞。小說《水滸傳》第七十四回中,只有燕青下山扮貨郎,上泰州打擂,打死擂主任原的情節(jié),而鼓詞、二人轉(zhuǎn)中卻增添出燕青賣線,巧遇任原之妹任秀英的一段愛情故事。三、借題發(fā)揮的知識段三國段《關公盤道》,源于元代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與子弟書《十問十答》。子弟書本長達十二回,關公盤問了貂蟬十大類、共一百個問題,都是從一問到十,包括了古籍典章、歷史傳說、禮儀制度、天文地理、佛教法規(guī)、奇禽怪獸等等,貂蟬對答如流,關公才知道她不僅是位美女,而且也是位才女,不忍心殺她,而許她出嫁修行。由于原本太長,而且許多古籍典章,也生僻難懂,二人轉(zhuǎn)本中只保留了少數(shù)民間傳說,讓人們聽得懂、感興趣。西游段《李翠蓮盤道》源于《李翠蓮寶卷》與鼓詞唱本《李翠蓮施釵記》,小說《西游記》第十二回中只寫李翠蓮信佛修行,她把金釵施舍給化緣的僧人,二人轉(zhuǎn)中把故事時間后移,把無名僧人改為知名的唐僧,這是借蔓開花,使聽眾熟悉,更感興趣。老本只有十八篇“佛祖篇”,盤問的全是佛、道、儒三教傳說。后來藝人們加進去許多“海篇”,你加一段,我加一段,演變成百科知識的謎語歌。不過有人認為有些“海篇”違背歷史,不夠合理,因此把這類“海篇”搬到了改編本《夫妻爭燈》之中。水滸段《潯陽樓》,是借宋江到江州,上潯陽樓喝酒的情節(jié)而編的知識段。對小說《水滸傳》第三十八回的李逵奪魚故事一字未提,而是專寫宋江觀畫,堂倌報菜名。開頭描寫了宋江進江州,看見的是小男孩騎秫秸當大馬,小女孩抱枕頭當娃娃,姐妹二人踢毽子,兩個老頭兒下象棋等市井風俗。上樓后,先看到關老爺和文武財神的畫像,又看到四八三十二張故事畫。其中有古典小說與傳統(tǒng)戲曲中的人物,這些故事多出自《封神演義》《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今古奇觀》及其他民間傳說。小堂倌的菜名中有各種煙、各種茶、各種酒,各種涼菜、炒菜、湯菜、各種包子、面條,比相聲《菜單子》還全。宋江是北宋人,而戲曲畫中卻有明代故事《鐵弓緣》。藝人在吉林長白山一帶演出時,菜名中有不少山菜野菜;在遼寧營口一帶演出時,菜名中有不少魚蝦海味,使當?shù)赜^眾聽起來都會感到親切,煙名中還有民國時常見的《三炮臺》牌香煙。藝人是順口編來,古今不分,怎么熱鬧怎么唱。由上述情況看來,二人轉(zhuǎn)中的古典文學故事段,不光是復述原著的故事,而且是借書中的人物,補寫新故事;借書中情節(jié),宣傳百科知識。遠遠超過了小說原著。故事更新奇,人物更形象,語言更流暢,內(nèi)容更豐富。盡管原著產(chǎn)生在中原,而改成二人轉(zhuǎn)后,卻成為土色土香的東北地方特色很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