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要:隨著教育理念的發(fā)展和教師素質(zhì)的顯著提高,教學中要注重教師的語言之美是當前許多教師對自己提出的又一個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更要結(jié)合語言的特點,將語言美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美
語言離不開思想,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語言始終是圍繞著各自國家的思想和文化不斷前行和發(fā)展的,小學生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祖國的花朵,就像七八點的朝陽一樣,所以我國教師的責任極其重大。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殿堂的一顆最光輝燦爛的瑰寶。語言更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史當中最顯著,最奇特,最美麗,最具有傳承性,神秘性,復雜性,多樣性的文化底蘊之一,如今全球教育非常重視語言教學,語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一個部落,一個物種的基本標志,特別符號,具有象征性的意義,在世界語言不斷完善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今天,各國教育界正在努力積極建設(shè)性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自身的語言,下面我將從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美方面談一談對語言文化發(fā)展的展望和看法。
一、教學過程中的語言美體現(xiàn)在語言的準確、規(guī)范
小學教師應(yīng)該應(yīng)該以全國推廣最廣泛的普通話教學,每篇課文都因該用普通話聲情并茂的讀給學生們聽,讓學生回味無窮,讓他們從課本的故事中,從老師的普通話里真正感到東方的奧妙和東方的神韻,這就要求老師的普通話很標準,不能帶一丁點的方言,也不允許像古文或文言文那樣之乎者也,并且要將最真實的文學,最動人的畫面呈現(xiàn)到學生的面前,其實還可以將一些課本故事中的真人錄音配音播放給學生們聽,讓他們回味無窮。并且教師對于課文的字面理解,詞句的理解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剖析和作者的意圖都要掌握得足夠透徹,而且在講述古文,文言文這類文章的時候要把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的真實含義用準確的現(xiàn)代語言真實準確無誤的表達給學生,這樣才能保證正確無誤的傳授給學生,以免讓學生造成困惑和誤解。這顯示了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規(guī)范性,標準性和重要性。在精準的傳播知識的同時還要更加注重講授的趣味性、生動性、愛模仿、想像力豐富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對于小學生而言,更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要一味的給他們灌輸,要多給予他們展現(xiàn)自身的機會,要給予他們想像的空間,要用引導式、發(fā)散型的教學理念來傳授小學語文課程,比如可以讓孩子們大聲朗讀課文,背誦詩詞,給老師提問和進行一系列的互動方式讓語言文化教學多姿多彩,語文顧名思義就是語言和文化的雙重學習,要用藝術(shù)性,科學性的方法教導學生,要讓最偉大的人物,最感人的事跡,最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最美麗的畫面都呈現(xiàn)在學生們的眼前。這全靠老師的繪聲繪色的用各種形式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熱愛語文,甚至迷戀語文,他們才能主動的,積極的學習。這樣老師也不會太累,學生們也不會油然得太枯躁,何樂而不為呢?讓學生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老師的語言美,形象美,課文美,中華文化美。
二、語言美體現(xiàn)在聲音美,注重抑揚頓挫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春夜喜雨當中描述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比如說這種詩句,老師就應(yīng)該做到有聲勝無聲,就要把杜甫那種作詩的心境最充分的表達出來,讀到潤物細無聲這句的時候,‘細無聲,老師要用有聲的朗讀表達出來,讓學生們真切的感受到夜晚春雨滋潤下的錦城的一片靜悄悄。老師朗讀的時候就要注意抑揚頓挫,注意輕重音,一定讓他學生們感受到老師最美的聲音。
三、美在聲情并茂,美在師生融洽
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老師因該特別注意多用鼓勵性,激勵性的語言和聲音幫助孩子,使孩子們更加進步,身心更加健康。例如:可以說你這樣做很好,但是能夠這樣就更好了,這就是語言的藝術(shù),先肯定后否定的方式讓孩子既能夠欣然接受,也能感受到老師的語言美。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shù)。老師必須深切領(lǐng)悟這一點。另一種是無聲的聲音,那就是用表情,動作表現(xiàn)出來的讓孩子覺得語言美,動作美,行為美的藝術(shù)形象。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yè)語言,微笑是和孩子互動交往最好的通行證。作為老師,光具備有聲美是不夠的,無聲美和有聲美同等重要。比如:多給予孩子們微笑,擁抱孩子,牽牽他們的手,撫摸他們的頭,千萬別吝惜這些愛的舉動,這種語言美對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絕對不容忽視。
四、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基本禮儀規(guī)范和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
孔夫子曾經(jīng)說過,尊師重教,其實這是相輔相成的,老師愛護學生,學生也因該尊重老師,要讓孩子們知道,要學習中華文化,學習語文,首先要做一個合格的人,做一個符合東方傳統(tǒng)禮儀規(guī)范的中國人,這需要老師身體力行的正確引導和教授,如果連做人的規(guī)范都沒有很好的養(yǎng)成,是不可能學好語文,不可能真正領(lǐng)悟到中華傳統(tǒng)語言文化的。所以老師的責任極為重大,語言美和禮儀美同樣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這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的配合和教育才能促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語言和禮儀的雙豐收。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的完成教學任務(wù),要注重我國儒家思想道德當中的育人規(guī)范,做人禮儀,要讓我們的青少年在小學生時代開始就要逐漸養(yǎng)成東方傳統(tǒng)的禮儀規(guī)范,例如:教給他們?nèi)绾巫鹬馗改?,團結(jié)同學,尊重師長,如何區(qū)分事物好壞,讓他們熟背三字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教材。讓他們最終既掌握運用了中華文化的精神文明,又傳承了中華文化美,華夏文明語言美,做一個合格的中國人,做一個有用的中國人,為中華不斷振興而為之努力奮斗終身。
參考文獻:
[1]武永萍.讓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美起來[J].教育,2016(2):29-29.
[2]張莉.美的課堂需要美的語言——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J].文理導航旬刊,2014(1):52-52.
[3]徐紅飛.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語言美[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7):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