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忠
文件編號: 1003 - 7586(2016)06 - 0047 - 02
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科學,新課標中指出要加強和完善生物實驗教學,高度重視學校生物實驗室建設,積極營造良好的實驗實踐環(huán)境,同時鼓勵學生和教師充分利用身邊費用低廉的器具和材料,設計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實驗和實踐活動。在教學中有些實驗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或實驗效果不佳,成為實驗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積極探索,反復研究,對動物、植物實驗中的難點、教學中的問題進行記錄,有意識地進行多角度思考,積極創(chuàng)新改進,探索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新途徑。
1 欏木石楠——觀察枝芽結構的好材料
蘇教版初中七年級上第五章綠色植物的一生第二節(jié)中“學習芽的結構”,芽是未展開的枝或花,枝芽是將來發(fā)育成枝的芽。教師怎樣讓學生很好地理解枝芽的各部分結構,從而更好地理解枝芽的發(fā)育呢?實物觀察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但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正值秋冬季節(jié),大多植物枝芽比較小,不容易看到芽的各個部分結構,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了這一問題,留心觀察自然界,探尋更好的實驗材料。早春時節(jié)很多植物萌發(fā),筆者發(fā)現(xiàn)欏木石楠是很好的觀察材料,觀察方法如下:
(1) 早春時節(jié)欏木石楠的枝芽挺出葉面,枝芽個體比一般植物的枝芽要大,約3~4 cm,顏色鮮紅,比較容易觀察,仔細觀察有的枝芽幼葉已經發(fā)育成紅色的嫩葉,學生很自然理解枝芽中幼葉發(fā)育成植物的葉。
(2) 將欏木石楠的枝芽縱切,對照書中枝芽的結構,學習了解枝芽的各部分結構。
(3) 芽原基比較難找,有的時候正好縱切到芽原基,可以觀察到,可大多時候不易發(fā)現(xiàn)芽原基,怎么辦?
(4) 撥開欏木石楠枝芽外面的鱗片,可以發(fā)現(xiàn)在葉基部的芽原基(圖1A),繼續(xù)撥開幼葉發(fā)現(xiàn)每一層葉片里清晰可見著生在葉腋處的芽原基(圖1B)。
選用欏木石楠觀察枝芽的結構有以下好處:植物分布廣泛,取材方便,春季萌發(fā)尤為明顯,實際操作起來便捷,觀察效果明顯,學生印象深刻。
2 增加自主實驗,延展課程
2.1 選取黃楊葉片觀察葉的立體結構
在蘇教版初中七年級上,第六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二節(jié)“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中,需要觀察葉片的結構,練習徒手切片,這個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存在以下問題:① 學生切下的葉片薄片,有的不完整,放在顯微鏡下不容易清楚的觀察到表皮、葉肉、葉脈三個部分。② 由于橫向切葉片,再將切下的薄片放入培養(yǎng)皿中,選取觀察的有的是橫切面,有的不是橫切面,而是表皮向上的葉片,這樣就不能很好地觀察葉片的結構。如果一開始就進行此實驗,不容易成功,也會影響學生理解葉片的結構。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簡單的實驗器材和常見的實驗材料,在此實驗前增加一實驗,作為補充,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葉片的結構。
(1) 取一黃楊葉片或冬青葉片,表皮容易撕取。
(2) 葉片平面對折。
(3) 沿對折面撕葉片,能夠容易撕下一部分葉的表皮。
(4) 對照葉片結構示意圖,可以真切觀察到表皮位于葉片的最外層且是一層透明的角質層。
(5) 再觀察去掉表皮的葉肉細胞,會發(fā)現(xiàn)葉肉細胞顏色特別綠,用鑷子取葉肉細胞,制成臨時玻片。
(6)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柵欄層和海綿層形狀不同的細胞。再用高倍鏡觀察細胞中的葉綠體。
2.2 實驗感受了解角質層的作用
在植物表皮細胞的外壁常有一層透明的角質層,可以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葉內水分的散發(fā)。怎么讓學生體驗角質層的作用?筆者增加一個簡單實驗:
用滴管吸水,一手傾斜拿葉片,一手將滴管中的水滴在葉片上,觀察到水滴在葉片上滾落,不會被葉片吸入。學生可更好地理解角質層的作用是防止水分進入葉片,同時也是防止葉片水分散失。
3 研讀教材,實際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3.1 發(fā)現(xiàn)問題,改變書中觀察鯽魚的實驗順序
在蘇教版初中生物學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中有“觀察鯽魚”的實驗,書上18頁實驗指導3中這樣寫道:用滴管吸取紅墨水滴在鯽魚口的前部,觀察發(fā)生現(xiàn)象;輕輕翻開鯽魚的鰓蓋,觀察魚鰓的顏色。
教師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這樣的實驗順序是有問題的,因為先滴加了紅墨水,通過了鰓,再輕輕翻開鯽魚的鰓蓋,觀察魚鰓的顏色,有學生可能認為是紅墨水染紅了鰓,紅墨水就成了外界干擾因素。實驗順序應當調整,先輕輕翻開鯽魚的鰓蓋,觀察魚鰓的顏色,再做滴加紅墨水實驗。這樣實驗比較嚴謹科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嶒瀾B(tài)度。
3.2 紅墨水喂魚實驗的小改進
用滴管吸取紅墨水滴在鯽魚口的前部,觀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看起來簡單,實際操作有一定困難,紅墨水滴入水中便很快散開,不容易吸入到鯽魚的口中。在實際操作中進行改進,水盡量少一點,讓魚只能側著身體,露出魚腹,鰓蓋與水面近似平行,在魚口處滴加紅墨水,比較容易進入鯽魚口中,同時學生很快看到紅墨水從鰓蓋中流出。此方法簡單易行,效果明顯。
4 節(jié)假日生物實驗的好時光
初中學生剛進入中學,對生物學科充滿了好奇,教師可以利用國慶長假布置學生實驗,同時讓家長共同參與,增加親子關系,共同感受生物的魅力。做好宣傳動員,通知家長協(xié)助做好工作:家長您好!長假中請協(xié)助跟孩子一起動手制作黃豆芽或綠豆芽等實驗,拍攝照片,并總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感謝您給予孩子的付出和陪伴。
國慶長假后,學生帶著自己萌發(fā)的植物或是記錄的照片,分享成功的喜悅。有的學生特別細心,每12 h記錄拍攝一次綠豆種子萌發(fā)情況,7 d完整記錄種子萌發(fā)的細致過程(表1)。看到種子萌發(fā),有學生說:“現(xiàn)在真的很難感到快樂,種子萌發(fā)讓我們變得愉快?!痹诜N子萌發(fā)的過程,學生觀察種子各部分是如何發(fā)育的,但有的學生未能成功。
生活需要體驗,體驗、探究能給學生帶來快樂和研究氣息,使他們在實踐中收獲多多。
小實驗大收獲,學生普遍有一種成就感,一種獲得新知識的興奮。有學生說種植過程是快樂的,更想研究一下從種子到花又是怎樣形成的以及果實生長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對生活有新發(fā)現(xiàn)和體驗,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喜愛探究之情油然而生,從而寓教于樂,提高了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生物實驗課程優(yōu)勢,創(chuàng)新改進生物實驗教學,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教師要告訴學生遇到問題不回避,而是多觀察、多思考,想方設法積極解決問題,從而感受生物實驗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