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梅
《品德與社會》課是我國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的核心,它承擔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國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質的重任,而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品德與社會》課的核心。品德與社會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作為總目標,實現(xiàn)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和知識這幾個目標的內在統(tǒng)一?,F(xiàn)在的一些思品與社會教學,往往脫離了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世界,局限于書本世界,回避了現(xiàn)實生活,人為地造成了“純而又純”的教育。思品與社會教學無法真正觸及兒童的真實內心,未能真正從兒童的心靈深處產(chǎn)生和影響。而真正有效的教學,必須能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從而影響他們的心靈。所以,品德與社會教學必須讓兒童在開放性的教學環(huán)境中,立足生活,回歸生活,自主實踐,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
一、應對現(xiàn)狀的基本策略
《品德與社會》課是國家重視小學德育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提高認識,就要求學校管理部門從思想上重視,加強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工作,安排專門的教師從事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工作,同時更要求任課教師從思想上重視,讓品德與社會課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筆者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過程中注重了以下幾點:
1.與學生平等交流,解決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
例如,有的學生知道自己長大了,自己想做家務可是家長不允許。于是,有的學生就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讓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對這種想法,我就適時引導學生去討論怎樣去爭取實踐的機會。
有的學生說:“我就跟他們講道理,如果不聽,我就給他們寫一封信說明我的想法?!?/p>
有的說:“我就偷偷地做,讓他們瞧瞧我有能力做?!?/p>
我告訴他們:“確實,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一些困難,但我們要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它們?;厝ズ?,選擇適合你的辦法去試一試,也許就成功了。老師相信你們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庇辛死蠋煹墓膭?、同學的建議,再去實踐,得到的可能會更多。
2.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
學生的一些認識和新的道德觀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廣泛的認同,這是兒童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實踐產(chǎn)生沖突的根本原因。兒童的一些正確、善良的思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各種挫折,使學生對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產(chǎn)生懷疑。我們的教學所給予學生的不應是一個簡單的結論——“該怎么做?”而是要讓學生親自去試一試——“你會怎么做?人們會有什么評價?”從而在生活中真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善惡觀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標準。因此,我認為我們的教學應該向生活開放,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知行統(tǒng)一,才能發(fā)揮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重要作用。
二、豐富教學內容的認知環(huán)境,輕松學習知識
討論是最常用的兒童學習、交流活動的形式,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隨機的,也可以是專門安排的;討論活動能使兒童有機會運用多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鍛煉表達能力等。品德與社會課上能找到許多讓學生參與討論的切入點。討論,是品德與社會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們在教學時,合理地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交流,掌握學習方法。品德與社會課與現(xiàn)在開設的“思想品德”課和“社會”課相比較,有一些突出的特點:
一是以育人為本,重在兒童文明行為習慣、良好道德品質和健康的社會性發(fā)展的培養(yǎng),目的是把兒童培養(yǎng)成為熱愛生活、樂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性發(fā)展的好學生。
二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密切聯(lián)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組織、安排教學內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傾向。尤其是實施教育的我們,要時時保留一顆童心,讓學生們跟隨我們的腳步,樂在其中。
三是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通過學生的體驗、參與和實踐,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培養(yǎng)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避免簡單說教。
三、采取先進的教學手段,激活課堂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jīng)說過:“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生對所學教材有內在的興趣?!笨梢?,教師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電化教學能將抽象的觀點、道德觀點形象化,能將枯燥的定義、理論化為美好的形象,電教媒體能以它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為選用典型事例聲像結合,為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條件,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課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高尚行為的育人作用。以“孝敬父母”為例,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們聽一段截至網(wǎng)上的錄音《給媽媽的一封信》。在時而深沉舒緩,時而高亢鏗鏘的鋼琴聲中,黎平對母親那深情的話語字字句句震人心弦:媽媽,那記載著辛勤勞動的白發(fā)和皺紋竟過早地爬上了你的頭和臉,而那討厭的病魔也終于纏上了你……當錄音機中傳出《世上只有媽媽好》時,學生們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唱起來,課堂氣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發(fā)揮電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發(fā)學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學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滿足,對所學的道理能銘記不忘。
總之,農(nóng)村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育目前雖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這些不足是可以彌補的,只要我們重視它、認識它、理解它,那么我們就能解決它。同時我們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將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使農(nóng)村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能夠達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從而讓品德與社會真正地走進農(nóng)村小學。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