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山
【摘 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歸納了課堂提問的意義,提出了一些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方法,供大家借鑒和討論。
【關鍵詞】基礎教育;課堂提問;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教學藝術的組成部分之一,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師生交流的一種途徑,它能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知識技能的高低,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往往能使課堂教學有聲有色,氣氛活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的提問藝術起到了作用。下面就課堂提問的目的及意義、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等談些我個人的粗淺認識,以達到和大家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課堂提問的目的、作用和意義
(1)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積極地思考,此時學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住了。
(2)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師生感情,使師生的知識和情感的交流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
(3)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教師的提問一般都是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服務的,要根據(jù)所講授的重點難點來設計,圍繞重點難點設問,這樣就對教學的重點難點給與了提示,學生就能分清主次,積極思考,突破重點難點。
(4)通過提問,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指導、評價,同時可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過程收集、反饋信息。學生是否已掌握了已學知識,是否形成了知識網(wǎng)絡,能否準確陳述、再述已學知識,通過提問可達到檢查、了解的目的。有時候學生自己以為了解掌握了所學知識,但不一定能辨別、綜合應用知識解決有關問題,這樣教師通過提問得到了反饋信息,就可以針對學生以及教師本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改進教學方式和提高教學效果,學生自己也可以從回答問題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不足,改進學習態(tài)度和方式方法,使后續(xù)的學習收到更好的效果。
(5)有利于學生思維表達能力的提高,課堂提問給了學生一個在公共場合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認識的一個機會,使學生能面對師生,用自己的語言闡述對問題的理解和觀點,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自己組織、表達語言的能力,鍛煉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靈活性,不斷學會思考分析問題,學會表達,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加強。
二、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
課堂提問是一個雙向性的活動,目前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在不少學校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
(1)問題過于簡單或復雜,有的問題,沒有思考的必要,問題太過簡單,這樣,表面上看氣氛活躍,實際上沒有什么效果,流于形式。有時候問題太過復雜,難度大,超過了學生的實際知識能力,學生難以回答出來,這樣就達不到提問的效果了。同時學生會對回答問題失去自信心。
(2)問題提出后,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學生沒有經(jīng)過充分的思考,教師就急于給出答案,這樣學生就會養(yǎng)成不去思考的習慣,覺得反正老師會給出答案的。
(3)提問的對象只局限于成績好的學生,而忽視成績差的學生,教師認為提問成績差的學生是浪費時間,沒有什么效果,尤其在公開課上,這種現(xiàn)象更加明顯,這樣成績差的學生就會慢慢地不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了,認為反正老師也不會提問自己的。
(4)提出問題后要求全班同學共同回答,這樣就不會從中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了,只看到了表面的效果。
(5)教師對回答正確的同學不予以鼓勵,而對回答錯誤的同學加以批評,也不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等等。
(6)反饋評價過于單一,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做出適當有效的評價,只是局限在“對”、“不對”、“好”等等。
三、如何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思考
(1)精心、準確設計課堂提問:教學過程中,良好的課堂提問能實現(xiàn)多方面的教育功能,這需要教師課前備課時對教材深入研究,把握好教材,鉆研教材,圍繞教學目標,清楚地列出重點難點,并以此作為突破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恰當、合理、有效的問題。
(2)問題提出后,要給予學生合理、充足的時間去思考,簡單問題,少點時間。復雜的問題,思考時間太短,通常會出現(xiàn)學生要么答不出來,要么答錯了,而后教師需要用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提示或糾正錯誤,也體現(xiàn)不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教學理念。還有部分教師習慣于在學生思考問題時不停地給出提示,其實這樣會干擾學生的思維過程,收不到課堂提問的預期效果。
(3)提問要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設計問題時,要全面考慮成績好的、一般的和成績差的學生,使問題有一定的梯度,從多層面、多角度設置問題,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回答問題的隊列中,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正確回答問題后的喜悅之情。
(4)采用形式多樣的提問方式,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反饋評價。教師經(jīng)過精心的準備,設計出良好的提問問題、提問方式,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感到難的問題進行啟發(fā)、引導,或暗示、補問、追問,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思維方式分析解決問題,對回答錯誤或不完整、不規(guī)范的學生,及時給出恰當?shù)闹笇А⒃u價,并要對學生某些方面的優(yōu)點或進步給予鼓勵和表揚,增強學生的上進心和自信心,對回答正確的學生進行恰當?shù)脑u價和肯定。
(5)教師的教態(tài)要自然,態(tài)度要可親。教師為人師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這樣就可拉近師生的距離,使學生與教師有親近感。同樣的內容,換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其含義和效果就可能不同了,教師表述問題時,不宜用居高臨下的命令式的,甚至是帶有威脅性的語氣,否則會給學生以壓迫感,影響學生的情緒,影響提問的效果。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藝術之一,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活動,是師生交流的平臺,如果在教學中能夠成功地設計提問,完善提問技能,就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教學理念,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