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杰?何濤
【摘 要】 團體輔導既是一種有效的心理干預與治療手段,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活動方式,在諸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團體輔導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實施,有利于對大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有利于大學生自我認知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團體凝聚力的增強,有利于大學生適應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團體輔導;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效用
“團體輔導”這一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心理咨詢與治療領域。它是指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進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認識他人、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發(fā)展良好的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
團體輔導注重場景和團體活動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設,強調參與者在團體中的切身體驗,并以此來強化參與者對于團體、他人和自身的認知,進而達到通過交互作用,改變思維和行為模式的目的。由于本身兼具矯正性和建設性兩方面的功效且簡便易行、可操作性強,團體輔導在心理咨詢、企業(yè)團隊打造、團體交流、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等領域也有著日益廣泛的應用。就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團體輔導的實踐應用和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對大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
當前,在高校學生群體中,沉迷網(wǎng)游、逃課、酗酒等不良行為習慣日益蔓延,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如何糾正學生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已經(jīng)成為學生教育管理中所面臨的一大難題。
大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矯正起來難度也很大。有的高校采取嚴厲的獎懲制度,對學生的行為加以約束和限制;有的采用目標導向機制,通過設定目標,引導學生做出改變。這些模式無疑都是正確的,但是在具體實施中,由于活動形式缺失、只重結果,忽視了對最為重要過程環(huán)節(jié)的把控,實際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團體輔導不僅強調系統(tǒng)性,而且重視具體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實施,有效地彌補以往矯正模式的不足,可以在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矯正中得到良好地應用。
高校在實施不良行為習慣矯正時,可以將類型相近的學生集中起來,采用團體輔導的形式進行干預和幫扶。在這些團體中,積極創(chuàng)設寬松的氛圍,由每個參與者講述并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并聆聽其他參與者的講述。這樣一個過程,能夠使參與者更多地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更深刻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及其危害。在此基礎上,由學生工作者進行指導,依托于團隊的力量,由參與者共同探討并設置具體的改進辦法,并發(fā)揮團隊內互相督促的機制,推動每個參與者積極改變自我,從而達到矯正不良行為習慣的目的。
二、有利于大學生自我認知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際交往困難、自我效能感低等問題在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程度輕重存在個體差異。仔細探究這些問題,有些是由客觀的因素造成的,有些則是由學生自身的認知出現(xiàn)了偏差引發(fā)的。解決此類問題,關鍵在改變認知。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過程中,團體輔導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一些學生遇到難以應對的困難時,往往會覺得自己遇到的困難是獨一無二的,不切實際地放大困難程度,自怨自艾,自我效能感下降,陷入消極、被動的境地。團體輔導可以使這些學生在團體交流互動中了解到別人遇到的困難,并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進而反思自身遇到的困難。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遇到的問題不比別人更糟,有了自己和別人一樣的情緒體驗,從而消減困難對心理造成的壓力和影響,保持身心的健康。
在人際交往方面有困難的學生,他們往往在思維模式和與人交往的技巧方面存在欠缺,其中前者更為突出。雖然有些學生會主動尋求改變,但由于缺乏安全而寬容的實踐環(huán)境,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團體輔導通過設置游戲和互動環(huán)節(jié),鼓勵參與者大膽交流,并積極創(chuàng)設寬容、接納的團隊氛圍,為他們留下犯錯的余地。在交流中,他們以往的一些錯誤做法依然會出現(xiàn),但是寬松的交往空間可以有效消除他們對于錯誤引發(fā)的后果的顧慮。團體輔導模式下,他們能真正平靜地對待自身的問題,通過反饋,進一步思索、調整,從而提升人際交往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有利于學生團體凝聚力的增強
高校校園里學生團體種類很多,有些屬于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架構,例如,班級、學生會,有些則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范圍延伸,例如各種社團和興趣小組等。這些團體往往因一定的目標結合在一起。團體凝聚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團體成員對于團體的認可程度和歸屬感,進而影響團體目標的達成。團體作為學生的集合體和單元結構,為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與此同時,學生團體自身的凝聚力也對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
針對一些學生團體凝聚力差、組織機構渙散,表現(xiàn)不佳的情況,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充分重視團體凝聚力的塑造,在這些團體中開展團體輔導。通過選取適宜的團體輔導活動方案,使得參與者在團體協(xié)作中完成活動環(huán)節(jié),切身體會團體的力量和重要性,從而強化團隊意識,增強團隊凝聚力。
四、有利于大學生適應能力的提升
適應能力是大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和走向社會所不可或缺的。適應能力可以通過與環(huán)境的互動和自我反思、調適得到鍛煉提升。相較于聚餐、開班會、做游戲這些常見的互動方式,團體輔導活動目標清晰、明確,活動環(huán)節(jié)也更為科學和高效,活動效果也可通過過程的控制,得到強化和放大。團體輔導可以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和活動方案,推動學生團體內部成員之間的交流互動,并引導成員積極思索自我與他人、自我與團體的關系,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去適應環(huán)境。此外,這個過程還有助于團體成員之間的彼此了解和互信互助團體氛圍的培養(yǎng)。
團體輔導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工作手段,推動了工作的開展。然而,團體輔導的應用范圍有待進一步拓展,應用方法也有待進一步完善。各高校要立足對于團體輔導的深刻認識與了解,選取有效的團體輔導方案,圍繞著可行性和實效性進行調整,將團體輔導用活、用好,真正將團體輔導的功能最大化,從而提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能。
【參考文獻】
[1] 陳晶,王海萍.團體輔導對高校德育的啟示[J].高教探索,2005(06).
[2] 王斌.團體心理輔導效果的影響因素解析——以四川某高校大學新生適應性團體輔導為例[J].成功(教育),2011(09).
[3] 韓曉雨.團體輔導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