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祖 增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的原則、觀點、導向和方法
楊 祖 增
提 要: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光芒,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工作長遠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明確了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做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和出版事業(yè)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理論指南。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新聞出版工作必須始終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擺在首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承擔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48個字”職責和使命。
習近平 新聞出版 政治方向 輿論導向
作者楊祖增,男,《浙江經(jīng)濟》副總編輯,副編審(杭州 310006)。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治國理政新的實踐發(fā)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提出了富有創(chuàng)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這些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科學的思想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指導“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是在新的起點上實現(xiàn)國家“由大到強”歷史跨越的思想指針。作為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產(chǎn)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指導做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和出版事業(yè)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理論指南,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①《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diào):堅持正確方向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人民日報》2016年2月20日。,必須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fā)把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近些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宣傳思想文化、新聞輿論工作發(fā)表談話、講話和作出指示,特別是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意義深遠、影響巨大,科學回答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新形勢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綱領性文獻,也是新時期做好新聞出版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遵循。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新聞出版工作戰(zhàn)線學習領會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深刻內(nèi)涵和核心要義,必須始終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擺在首位,按照四個“牢牢堅持”的根本要求筑牢思想根基,自覺履行新聞輿論工作“48個字”的職責和使命。
立場問題事關新聞出版工作之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牢牢堅持黨性原則”,這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重要保障。新聞出版工作處在意識形態(tài)的前沿,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在黨的事業(yè)中有著無以替代的思想引領和輿論引導作用。無論時代如何演變、輿論傳播環(huán)境如何變化,新聞出版工作都必須無條件接受黨的領導和監(jiān)督、無條件宣傳黨的主張、無條件遵守黨的章程和紀律、無條件為黨和人民的中心任務服務。只有堅持了黨性原則,新聞出版工作才能有明確的立場和指向。這是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的根本原則。
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歷來高度重視黨的新聞出版工作,從來都不諱言“黨報黨刊一定要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把辦好出版物作為黨的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無產(chǎn)階級黨報是對敵斗爭的“武器”、“陣地”,要明確、堅決地捍衛(wèi)黨的原則,闡述黨的政治綱領、高舉黨的旗幟。1905年,列寧在《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一文中明確指出,黨的出版事業(yè)應當成為整個無產(chǎn)階級事業(yè)的一部分,黨的寫作事業(yè)應當成為民主主義機器上的“齒輪和螺絲釘”,黨的出版物應當接受黨的領導和監(jiān)督。①參見《列寧全集》(第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2-97頁。100多年來,黨性原則始終是無產(chǎn)階級新聞事業(yè)所遵循的最重要原則。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代領導核心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這一傳統(tǒng),始終強調(diào)黨報黨刊必須堅持黨性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把包括新聞出版在內(nèi)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定位為“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所有宣傳思想部門和單位,所有宣傳思想戰(zhàn)線上的黨員、干部都要旗幟鮮明堅持黨性原則”。②《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報》2013年8月21日。
其一,堅持黨性原則,必須深化對黨性和人民性關系的認識。因為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問題關乎新聞出版工作的立場和方向。在社會主義中國,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中國共產(chǎn)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體現(xiàn)黨的意志就是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宣傳黨的主張就是宣傳人民的主張,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堅持黨性,新聞出版工作才能有明確的立場和方向;堅持人民性,新聞出版工作才能獲得動力和源泉。只有堅持黨性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將黨的意志與人民的呼聲統(tǒng)一起來、將黨的奮斗目標與人民的美好生活結合起來、將黨的信念宗旨與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起來,才能確保新聞出版媒體始終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為少數(shù)人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再次明確指出:“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及時把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經(jīng)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①《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報》2013年8月21日。人民群眾在哪里,新聞出版工作陣地就應該在哪里。馬克思曾指出,“民眾的承認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1頁。。對新聞出版工作來說,“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始終是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問題,而只有得到人民群眾承認和信任的出版物才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其二,堅持黨性原則,必須要增強看齊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③《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diào):堅持正確方向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人民日報》2016年2月20日。。在這一問題上,新聞出版工作絕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和搖擺,要保持對黨絕對忠誠,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所有工作都要自覺做到愛黨、護黨、為黨。在1945年黨的七大預備會議上,毛澤東曾形象地說,“一個隊伍經(jīng)常是不大整齊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齊”,“看齊是原則,有偏差是實際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齊”。④《毛澤東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97-298頁。習近平總書記說:“經(jīng)常喊看齊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規(guī)律和經(jīng)驗?!雹萘暯剑骸对谌珖h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求是》,2016年第9期。面對社會利益分化、多元多樣的社會思潮激蕩,新聞出版工作必須對標看齊,自覺地向黨中央看齊、自覺地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自覺地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這是必須嚴守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同時喊好看齊的號令,引導推動全黨、全社會一起向黨中央看齊。
新聞觀是關于新聞現(xiàn)象、新聞活動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馬克思主義對新聞工作的指導集中體現(xiàn)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體現(xiàn)了黨的事業(y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指導新聞出版工作的一面旗幟,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鮮明指出,必須“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而在紛繁復雜的輿論場中,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新聞輿論工作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當下一些新聞人、出版人之所以在西方所謂媒體客觀性的論調(diào)中迷失了方向,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態(tài)度模糊,有的天真地把新聞工作看成簡單的“信息傳播”,以至挺不直腰桿、站不穩(wěn)立場、發(fā)不出聲音,這從根本上說都是在對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上出現(xiàn)了問題。新形勢下,新聞出版工作必須挺起精神脊梁,自覺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指導工作的“定盤星”,自覺抵制西方所謂“獨立媒體論”、“新聞絕對自由”等錯誤觀點的影響,主動承擔起引導新聞輿論的光榮職責和使命。
其一,必須從理論上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任何新聞輿論都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沒有什么抽象的、絕對的自由。公開承認新聞輿論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同西方新聞觀的一個根本區(qū)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不僅揭示了新聞客觀存在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而且公開強調(diào)新聞的黨性。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用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必須姓黨”這一創(chuàng)新性提法,鮮明有力地強調(diào)新聞媒體必須堅持的政治立場。今天輿論場所顯示的復雜性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和非主流同時并存、社會思潮紛紜激蕩的新形勢,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迫切需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時期,以使命觀、政治觀、人民觀、真實觀和創(chuàng)新觀等為基本內(nèi)容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①參見胡鈺:《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時代內(nèi)涵》,《思想教育研究》,2016 年第3 期。強調(diào)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黨性、人民性、真實性、創(chuàng)新性等,這是做好新聞出版工作的基本遵循。
其二,必須在實踐中努力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生命力在于對發(fā)展規(guī)律的揭示,在于理論體系的與時俱進,在于實踐內(nèi)容的不斷豐富。當代中國正經(jīng)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一種科學理論,其發(fā)揮指導作用的途徑不是靠外部強制,而是靠內(nèi)心的認同與自覺?!靶侣動^的核心是價值觀,體現(xiàn)在新聞工作者對實踐的認知、對事物的理解、對現(xiàn)象的判斷、對事實的選擇、對意見的表達?!雹趧h?。骸栋延兴枷胗袦囟扔衅焚|(zhì)的新聞作品奉獻給人民》,《光明日報》2016年4月19日 。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當今新聞出版實踐,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放到“鑄魂”的重要位置上,把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緊密結合,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工作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這一“定海神針”,新聞出版工作者才能在復雜的輿論環(huán)境下站穩(wěn)政治立場,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zhì)的作品”,才能勝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這四種重要角色。
輿論是以民眾意見為基礎的社會意識表達,是社會公眾對特定的公共事務公開表達的一種意見、看法或情緒,輿論所具有的獨特功能使之成為影響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馬克思和恩格斯就認為,社會輿論是一種“普遍的、隱蔽的和強制的力量”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5頁。。當今時代,實現(xiàn)黨和國家的偉大發(fā)展目標需要有強大的輿論支持,而新聞媒體是國家治國理政最重要的輿論平臺,講導向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新聞出版工作中頭等重要的原則性問題。隨著網(wǎng)絡的迅速普及、“新興媒體”勃興、“人人都有麥克風”時代的到來,輿論生態(tài)日益復雜,輿論的力量與日俱增,在眾聲喧嘩的輿論環(huán)境中守好輿論陣地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而“是不是講黨性,有沒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最重要的就是看能不能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④杜飛進:《挺起新聞輿論工作的精神脊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光明日報》2016年4月18日。新聞出版媒體可以反映輿論、引導輿論乃至制造輿論,馬克思曾形象地把報刊等新聞媒體比作社會輿論的流通“紙幣”,“經(jīng)常而深刻地影響輿論”。堅持正確導向是衡量新聞出版工作做得好壞的首要標準,是新聞出版工作的生命線。越是眾說紛紜、輿論洶涌,越需要新聞出版工作講導向上不含糊、不放松,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發(fā)揮傳播先進文化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主渠道作用,為人民群眾提供真實信息和精神力量。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是一個全面的基本的要求,從沒有例外和“特區(qū)”。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講話中,對導向問題的要求更明確具體,將輿論導向這一重大命題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澄清了傳媒行業(yè)一些模糊的認識。“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要講導向,都市類報刊、新媒體也要講導向;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副刊、專題節(jié)目、廣告宣傳也要講導向;時政新聞要講導向,娛樂類、社會類新聞也要講導向;國內(nèi)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國際新聞報道也要講導向?!雹佟读暯皆邳h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diào):堅持正確方向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人民日報》2016年2月20日。顯然,“講導向”沒有性質(zhì)之分、形態(tài)之別、內(nèi)容之異,是普遍原則、共性要求,任何媒體、任何欄目、任何內(nèi)容都不能有例外,充分體現(xiàn)了黨中央對導向問題的重視,也說明對新聞輿論媒體導向要求的嚴格性。
在媒體迎來大變革時代的今天,在新聞出版實踐中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絕不是一句空話、一句口號。輿論導向把握得如何是決定著新聞出版質(zhì)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對每一項具體工作的實實在在考量。新聞出版工作做到哪里,導向意識必須“全時空”、“全流程”跟進到哪里,讓主旋律、正能量主導報刊版面、網(wǎng)絡空間和移動平臺,建構起黨和人民需要的輿論生態(tài)。新聞出版工作戰(zhàn)線一定要敢于打主動仗、敢于主動出擊,善于設置議題、提出話題,放大正面聲音、澄清負面聲音,在唱響時代主旋律上要體現(xiàn)出強大的引導力,發(fā)揮好“定音錘”和“壓艙石”的作用。特別是在當前新媒體快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必須加強對熱點事件、突發(fā)事件的輿論引導,這是新聞出版工作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的重要體現(xiàn)?!澳男┰摕幔荒苤豢词欠裼修Z動效應”,而是要從黨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出發(fā),從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來決定,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推動改革和發(fā)展、有利于增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
從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到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再到波瀾壯闊的改革時期,我們黨始終注重正面宣傳推動工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貢獻給人民,這是我們黨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當今中國正處于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刻,我們社會的主流是積極正面的,新聞出版媒體必須要為受眾呈現(xiàn)我們社會的主流趨勢和積極正面的情緒,傳遞社會的正能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②《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diào):堅持正確方向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人民日報》2016年2月20日。他一再強調(diào):“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fā)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雹邸读暯秸勚螄碚?,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5頁。這是新聞出版工作團結人民、鼓舞士氣的重要遵循,是新聞出版工作的責任所在、價值所在。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才能真實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事實,才能反映出中國社會的活力和生氣,才能體現(xiàn)出中國道路和中國制度的自信,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力量。對新聞出版工作而言,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必須體現(xiàn)時代特征,正確把握主流和支流、成績和問題、全局和局部的關系,集中反映社會健康向上的本質(zhì),客觀展示發(fā)展進步的全貌;必須始終圍繞中心認清大局,精心組織宣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宣傳闡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五大發(fā)展理念、經(jīng)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大戰(zhàn)略和決策部署;必須唱響時代主旋律,深入挖掘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新經(jīng)驗、取得的新成就,及時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xiàn)出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激發(fā)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必須要守住新聞真實性這一生命,這是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新聞輿論工作中的具體體現(xiàn),是新聞事業(yè)存在與發(fā)展的根本立足點?!疤峁┱鎸?、全面、客觀的報道”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2 月19 日調(diào)研三家中央級媒體時反復提到的關鍵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要“根據(jù)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報道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新聞的本源是事實,新聞出版業(yè)信奉的“內(nèi)容為王”的本質(zhì)實為“真相為王”,而“真實”必須做到客觀地面對現(xiàn)實、忠實地再現(xiàn)生活。在《人民日報》前不久發(fā)表的《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jīng)濟》一文中,“權威人士”就很中肯地指出,輿論引導“必須實事求是,拿捏好分寸。我們的成績和不足都擺在那里,適當?shù)恼嫘麄鲗σ龑ьA期,提振信心是必要的,但是,對成績不能說得過頭,對問題不能視而不見,甚至文過飾非,否則會損失信心、破壞預期”①龔雯、 許志峰 、吳秋余:《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jīng)濟》,《人民日報》2016年5月9日。。
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真實觀”的要求不僅是報道的原則,更是科學的方法。觀察問題用聯(lián)系的而不是孤立的、發(fā)展的而不是靜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方法。列寧指出:“如果從事實的整體上、從它們的聯(lián)系中去掌握事實,那么事實不僅是‘頑強的東西’,而且是絕對確鑿的證據(jù)。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lián)系中去掌握事實,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么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②《列寧全集》(第二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4頁。新聞出版工作必須“俯下身”貼近現(xiàn)實、“沉下心”研究事物,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通過表象找規(guī)律,既坦誠地直面問題、直擊矛盾,又真誠地觀照現(xiàn)實、解決問題。而在今天信息渠道空前拓展、多種媒體互相融合的新常態(tài)下,媒體的競爭實質(zhì)是質(zhì)量的競爭、影響力的競爭。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進行信息傳播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對新聞工作的嚴格要求。提高新聞出版工作正面宣傳的質(zhì)量和水平關鍵是要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注重“宣傳的藝術”和“藝術地宣傳”。尤其需要隨著形勢發(fā)展,創(chuàng)新“理念、內(nèi)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yè)態(tài)、體制、機制”,并從“時、度、效”著力,體現(xiàn)“時、度、效”要求,不斷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藝術性,真正使正面宣傳達到潤物無聲、春風化雨的境界。
值得指出的是,堅持正面宣傳絕不意味著放棄或者拒絕輿論監(jiān)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講話中指出,“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是統(tǒng)一的”,將輿論監(jiān)督放置到與正面宣傳同樣重要的位置上。準確把握正面宣傳與輿論監(jiān)督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是保持媒體黨性和人民性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維護媒體生命力的基本遵循。新聞出版工作要勇于“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發(fā)揮好輿論監(jiān)督功能是新聞出版工作者成為公序良俗捍衛(wèi)者的重要體現(xiàn)。當然,新聞出版媒體開展輿論監(jiān)督報道必須是“實事求是”的、真實準確的,秉持的態(tài)度應當是理性和建設性的,同時更要傾聽來自人民群眾的意見,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做一個真正的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責任編輯:凌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