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音
(大連市金州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00)
?
基礎胰島素聯(lián)合口服降糖藥物控制血糖與預混胰島素相比的療效分析
周 音
(大連市金州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00)
【摘要】目的 對比分析基礎胰島素聯(lián)合口服降糖藥物與預混胰島素相比控制血糖的療效。方法 資料隨機選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診治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給藥方式分為兩組,對照組54例患者予以預混胰島素,研究組54例患者予以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分析兩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藥物劑量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FBG、2 hPG及HbAl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研究組患者胰島素使用劑量明顯少于對照組,且體質量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結論 基礎胰島素聯(lián)合口服降糖藥物與預混胰島素相比,其控制血糖的療效更為顯著,且明顯減少胰島素的使用劑量,并有效控制患者的體質量增長。
【關鍵詞】甘精胰島素;二甲雙胍;預混胰島素;血糖;療效
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以有效控制血糖為主要目標,臨床多采用胰島素注射改善其β細胞功能狀況[1]。本文主要對本院診治的108 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別使用基礎胰島素聯(lián)合口服降糖藥物與預混胰島素,根據(jù)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降糖情況進行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資料隨機選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診治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給藥方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4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8∶26,年齡27~63歲,平均年齡(43.3±4.2)歲,體質量52~69 kg,平均(61.7±5.6)kg;研究組男女比例29∶25,年齡28~67歲,平均年齡(47.3±4.5)歲,體質量54~70 kg,平均(61.9± 5.6)kg。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體質量等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均予以降糖、調脂及控制體質量及飲食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患者予以0.2~0.4 U/(kg·d)預混胰島素注射治療,2次/天(早晚餐前);研究組患者予以0.2 U/(kg·d)甘精胰島素注射,1次/天(睡前),并聯(lián)合口服500 mg二甲雙胍,3次/天(3餐前),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予以各項指標檢測,6次/天。
1.3評價標準:記錄兩組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包括空腹血糖(FBG)與餐后2 h血糖(2 hPG),并測定其糖化血紅蛋白水平(HbAlc)、體質量及胰島素用量[2]。
1.4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用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組間比較,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情況:兩組患者治療后FBG、2 hPG及HbAlc水平均有所下降,研究組患者治療后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情況(x-±s)
2.2兩組患者胰島素用量及體質量情況:研究組患者胰島素使用劑量(22.63±2.37)U明顯少于對照組的(16.62±1.24)U,且研究組的體質量(65.98±8.87)kg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0.49±8.68)kg,兩兩比較差異顯著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時會嚴重影響體內胰島素的敏感性情況,造成機體內部血糖調節(jié)出現(xiàn)紊亂情況,嚴重影響病情的控制并延長病程[3-4]。血糖含量作為糖尿病患者病情的主要依據(jù),在治療過程中需加強其檢測方案的制定,以其具體變化情況指導臨床用藥方案的設定。本研究中針對血糖控制方案進行分析,研究組患者予以甘精胰島素注射聯(lián)合二甲雙胍口服治療,觀察患者藥物治療后的血糖控制情況結果顯示其FBG、2 hPG及HbAlc水平均有所下降,且明顯低于對照組使用預混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表明研究組患者的體內胰島素控制情況較好。分析結果:口服降糖藥物針對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較為緩慢,而且治療時間相對較長,用藥過程中聯(lián)合注射甘精胰島素,不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含量,改善體內胰島素的分泌情況,而且可中和口服藥物的藥效的奇效慢等特點。甘精胰島素與預混胰島素比較中顯示其未出現(xiàn)明顯峰值情況,即患者使用甘精胰島素治療過程中的藥物作用較為平穩(wěn),降低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同時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需加強對患者并發(fā)癥的觀察,即患者出現(xiàn)血糖偏高情況時可能會引發(fā)各種心腦血管疾病,不僅加重治療負擔,而且會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研究過程中針對患者的體質量控制情況予以對比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體質量控制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現(xiàn)為治療后患者的體質量低于對照組。此結果提示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發(fā)過程機體內血糖不斷升高,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肥胖致心血管疾病等并發(fā)癥,不僅影響治療效果,而且可能引發(fā)各種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因此體質量變化可作為患者血糖預后情況的有效參考依據(jù)。針對胰島素的用量分析顯示研究組用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說明基礎胰島素的使用過程中需聯(lián)合口服藥物的治療,有效減少胰島素的劑量且控制體內胰島素的抵抗情況。甘精胰島素的藥物維持時間也相對較長,減少其每日的藥物注射次數(shù),成為有效且便利的治療方案。患者根據(jù)注射次數(shù)及用量情況判斷治療過程中的經(jīng)濟開支,并以此作為治療方案的選擇依據(jù),因此采用基礎胰島素聯(lián)合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方案具有明顯優(yōu)勢。本研究中未對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即藥物的安全性予以分析研究,需經(jīng)過臨床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控制糖尿病的血糖效果顯著,有效控制患者的體質量情況,減少胰島素劑量的使用,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58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4-0056-02